怎样加强专武干部队伍能力素质建设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33111156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加强专武干部队伍能力素质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怎样加强专武干部队伍能力素质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怎样加强专武干部队伍能力素质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怎样加强专武干部队伍能力素质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怎样加强专武干部队伍能力素质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怎样加强专武干部队伍能力素质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加强专武干部队伍能力素质建设(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怎样加强专武干部队伍能力素质建设古达苗族彝族乡人民武装部干事 徐勇专武干部的全称是专职武装干部,是地方党政部门序列中专门负责武装工作的干部,是基层武装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一线指挥员,是实施国防动员和组织民兵、预备役部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骨干力量,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笔者自从事专武工作以来,通过对部分专武干部的接触与了解,总的感到,虽然在县人武部和地方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专武干部的能力素质有了一定改善,但离现阶段我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历史使命任务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要走精兵之路,就离不开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作保障,因此建设一支新型高素质的专武干部队伍和发挥其在国防后

2、备力量建设中的特殊作用尤为重要,这就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现实,所以只有强化专武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武装工作的开展才能得以实现整体跃升,精兵之路才能实现。笔者认为加强专武干部队伍能力素质建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找准病灶:认清专武干部队伍能力素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笔者对部分专武干部的接触了解和本人工作体会,认为当前专武干部队伍能力素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部分专武干部履职尽责意识淡漠。有的专武干部感到,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人们的经济意识不断强化、而国防意识却不断弱化,大部分民兵和应征青年讲经济效益、重发家致富,开展武装工作的难度日益加大,因此产生了较重的畏难情

3、绪。有的还流露出了当乡镇人武部长是提升职务的“ 跳板” ,是今后转岗 的中转站,所以在工作上缺乏热情和长期打算,由此更不会敬业,所谓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甚至是连这一天的 钟也撞不好或赖得撞。而有的认为干武装工作没出路,没奔头,实惠小,常常把个人的利益置于其中,出现了“大圆盖,红边边,就吃征兵这几天”的消极而 错误的理念。由于存在以上认识,在工作中就缺乏使命感、荣誉感,从而导致履职尽责的意识淡漠。二是大部分专武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相对较弱。自县人武部收归军队建制以来,各级针对专武干部学历偏低、能力偏弱的情况,结合专武干部调整,注重任用地方高学历干部从事专武工作,专武干部学历水平偏低、知识老

4、化的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同时也产生了以下问题:1、重学历、轻能力。对学历与能力之间的辩证关系理解不清,即一味强调学历而忽视了能力,也就是强调文凭而忽视水平。2、重知识、轻专业。在强调专武干部知识化的时候,忽略了专武干部的专业化,用知识化代替专业化,导致专武不懂武的现象出现。3、重眼前,轻未来。高素质是专武干部适应新形势,驾驭新装备,搞好民兵、兵役和国防动员工作的必然要求,但当前基层人武部网络化程度较低,致使乡镇武装部仅满足于处理眼前工作,忽视了高科技知识的学习应用。另外由于受网络技术规范管理等因素的限制,地方无法与军队系统网络联通,一定程度上使专武干部在军事方面的学习上受到了限制,所

5、以专武干部的所掌握的知识与打赢未来战争的要求有较大距离。三是专武干部队伍的建设缺乏活力。1、基层党政领导对武装工作重视不够,基本上是处于这样一种状况,即:讲起来重要、抓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2、专武干部兼职较多,大部分专武干部成了兼武干部,武装工作倒成了副业。因此相当部分专武干部虽一天到晚忙忙碌碌,但真正坐下来学习思考本职工作时间却很少,所以普遍存在不懂不会和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3、专武干部交流困难。邓小平同志曾对选拔领导干部工作时强调:不只是年轻就能解决问题,不只是有了业务知识就能解决问题,关键是要有好的作风。可现实是部分年龄偏大、不再适合干武装工作的老武装(部长除外,因可改非,干事却不行)

6、难以转岗,而有的工作能力强、工作经验丰富、工作作风扎实的部长又由于年龄到 50 左右又必须让位(改非)脱离专武干部队伍,致使该出去的出不去,不该出去又出去,该进来的进不来,但又有一些不该进来的却又进来了,从而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专武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二、诊断病因:了解专武干部队伍能力素质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一是在选拔任用上随意性很大,造成专武干部队伍不稳定。由于相关法规滞后,用人渠道不畅,专业人才缺乏,致使专武干部的使用随意性较强,特别是乡镇武装部长的使用上随意性更强,导致专武干部队伍不稳定和使专武干部队伍建设受到制约。由于原中办发199924 号文件已经颁布执行十多年,部分条款规定已与新形

7、势不相适应,所以在专武干部任用方面缺乏过硬依据,从而导致县人武部在人事问题上非常被动。组织部门随意更换专武干部,县人武部对基层专武干部职务的任免只是配合,实则是不便或插不上手、说不上话,掌握不了情况,导致县人武部主官对专武干部的任命流于形式。特别是国家公务员条例颁布以来,不管用谁都要是公务员身份,从而造成有的虽热爱武工作又有工作能力的人却不能加入到专武干部队伍中来,所以只要有空位,就仅所谓的公务员来,管你热爱不热爱和能不能胜任,是否具有军人形象、气质都来任部长,一定程度上简直可理解为滥竽充数(笔者曾亲眼目睹,有的所谓部长连军服都不知怎样穿戴,不要说干好武装工作了。)。二是专武干部培训力度不够。

8、目前专武干部队伍主要由少量转业退伍军人、人武学院毕业学员,其他行业改行的人员三部分组成。其中,大多数改行的人员未经过系统的军事训练和专业培训,即便培训也是走走过场,专武干部想干不会干的现象比较突出。 三是工作动力信心不足。随着地方机构改革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推行,单位实行定人定岗定编,使一些年龄偏大的专武干部转岗交流非常困难,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专武干部的积极性,同时也使部分优秀的副部长、干事难以交流提拔使用。由于专武干部“进出” 渠道不 畅,一些专武干部思想上滋生了在职不安心、工作不尽力的现象。有的专武干部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感到升迁无望时,工作热情减退。有的甚至误认为端的饭碗纯属是党委政府的而不是

9、军事部门的,所以对地方领导交办的工作很认真,对上级军事部门安排的工作采取应付了事、敷衍塞责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种了 别人的田,却荒了自己的地” 的现象。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影响了专武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三、对症下药:加强专武干部队伍能力素质建设的对策一是把好选用入口关。专武干部的素质状况关键在于其来源,由于专武干部源于地方,军事部门,也就是县人武部缺乏了解,如何把好专武干部选用关显得尤为重要。因而,要提高专武干部的能力素质必须从源头抓起,严格把好“ 入口 ”关,特 别是地方要充分尊重 县 人武部门意见。这样才能把政治合格、热爱武装、军事过硬、作风优良、文化较高、年龄较轻、身体健康的优

10、秀干部选用到专武干部这个队伍中来。当然,地方党委和县人武部一定要根据中央有关文件精神,按照基层党组织推荐、人武部门协同地方组织部门共同组织考核、县人武部任命的程序,地方党委应让县人武部参与考察,县人武部认定人选后,地方党委政府和人事部门要密切配合,切实把优秀干部推荐到专武工作岗位上,防止把“ 人情官” 、“照顾官” ,甚至是“ 包袱官”放到基层人武部。严格掌握标准,选配专武干部时,要按照军事工作性质要求严格政治素质、文化程度、身体条件等标准,切实坚持专武干部要优先从人民武装学院毕业学员中选拔和军队转业干部中选配,同时落实好岗前培训。对于从地方大专院校毕业和其他党政干部中选配的干部,鉴于武装工作

11、的特殊性,应强调一律在岗前接受军事技能和业务知识培训,上级军事机关要创造条件给这部分专武干部补上军事技能和组织指挥课,从而保证专武干部人人熟悉基层武装工作涉及到各项业务知识,成为在征兵工作中能做宣传员、训练场上能做示范员、维权能运用法律法规、优抚能讲清政策的多面手,对参加岗前培训不合格的要予以淘汰。二是抓好专武干部岗前教育,强化其“专武”“尚武” 意识。岗前教育,就是要从国内外形势变化和国防建设全局的高度,引导专武干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振奋精神,克服私念,积极适应岗位变化,从根本上增强献身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光荣感、责任感。要加强形势教育。引导专武干部认清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仍未改变的形势

12、下,减少正规部队、加强国防后备力量是世界各国武装力量建设的共同特点和发展趋势,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是现代国防的基本要素;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既是保证国家安全的需要,也是促进经济建设、增强综合国力、推动国家发展的需要。要引导专武干部从理论和实践上搞清我国实行人民解放军、人民武装警察和民兵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就是人民战争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发展和运用。只有三者紧密结合,才能在平时维护国内安全,在战时发挥优势,完成保卫国家安全的神圣使命。要强化使命责任感教育。引导专武干部认清强大的后备力量历来是夺取战争胜利不可缺少的条件。现代战争中后备力量已经从补充力量变为基本力量,从后备后用到超前使用,从分散召集

13、到成建制动员,从以普通兵员为主到以技术兵员特别是高技术兵员为主。认清建设强大的后备力量是我国国防建设事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激发爱岗敬业的光荣感、责任感。同时,还要通过各种渠道,面向全社会深入进行国防教育,大力营造人人关心、支持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浓厚氛围,为专武干部安心本职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和工作条件。三是加大培训力度,确保专业素质能力过硬。认真实施专武干部在岗培训,确保专武干部具有必要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是当前专武干部队伍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基层人武部汇聚了不同学历、不同阅历、不同专业的干部,只有加大培训力度,才能尽快将他们的已有知识和聪明才智转化为做好武装工作的能力素质。因此,必须把

14、专武干部的培训当作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大事来抓,可采取以会代训、集中培训、人武学院轮训等多种形式,加强专武干部综合素质能力培养,使他们切实熟悉后备力量建设所需的基本军事理论、基本常识,掌握民兵预备役部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基本程序、方法和要求。要定期组织专武干部培训,老专武干部进行“复训” 和新任 职专武干部进行“补训” ,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比武竞赛。通 过培训,把专武干部打造成爱武装、精武装、懂武装,善学习、勇创新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四是完善激励机制,增强基层武装工作活力。专武干部既要有军事工作的任职经历,又要有比较丰富的社会经验,一名德、才兼备的专武干部是难得的人才,理应与其他地方干部一视

15、同仁,该提升的提升,该交流的交流。但在现实中,由于专武干部的发展空间狭小,造成干好干差最终都是殊路同归,致使部分专武干部得过且过,无所作为。因此,完善激励机制,拓宽发展渠道,对于激励专武干部爱岗敬业,争做奉献至关重要。交流激励,人武部要会同地方组织人事部门及时沟通情况,每年组织对专武干部队伍进行考察,建立定期交流机制,把真正爱武装、懂武装的同志吸收到专武干部队伍中来。将在武装工作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的,及时建议地方党委提升重用。奖惩激励,军地要联合制定科学的考评办法,定期组织对专武干部进行严格考评,围绕工作绩效营造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的用人氛围。实施专武干部年度述职述廉和诫勉制度,积极协调地方

16、组织部门做到:组织部门对专业或综合素质能力差的干部不能任命到专武干部队中来,平时工作不落实的专武干部不但不能推荐提升,而且要调离专武干部队伍,对县人武部不同意调出的则不能转岗,以保证专武干部队伍的稳定,县人武部推荐要求使用的,县委政府和组织人事部门要给予全力支持。人武部每年要把每个专武干部的政治表现、军事素质、工作实绩作为专武干部评比先进和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对评比成绩在优等以上的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提拔使用;对工作平庸、马虎应付的进行诫勉谈话,责令限期改正;对工作能力弱、标准低,事业心、责任感差,完不成任务的,及时进行组织调整出专武队伍,在专武干部队伍中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局面。活动激励,按照民兵政治工作规定要求,广泛开展“争创先进基层人武部”和 “争当优秀专武干部 ”等活动,定期组织检查评比、经验交流。在对专武干部的考核方面应把之前的由县委组织部单一考核变成县委组织部配合县人武部对所有专武干部进行年度考核,不合格者在下一年度必须调离武装机构,从而促进他们以主要时间和精力做好本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