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果子-在齿颊间留住四季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3110187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和果子-在齿颊间留住四季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和果子-在齿颊间留住四季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和果子-在齿颊间留住四季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和果子-在齿颊间留住四季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和果子-在齿颊间留住四季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和果子-在齿颊间留住四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和果子-在齿颊间留住四季(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和果子:在齿颊间留住四季日本是个四季分明的地方,小到吃穿用度都设计得非常有季节感,也因此格外具有诗意。比如格外雅致、令人过目难忘的和果子什么季节吃哪种和果子,讲究还真不少。就像我们端午节要吃粽子,中秋一定要有月饼才算过节。 和果子不是日本人发明的 传说和果子最早是从中国传到日本的,那时还叫“唐果子”。在奈良时代,这些裹着面粉再油炸的唐果子主要用于祭祀活动;和果子师傅们也都奉一名叫作“林净因” 的中国人为祖师爷。因日本自称“大和” ,所以来自中国的果子慢慢也就改姓为“和” ,甚至连名字听起来都比较“和风”,比如:“雪梅娘” , “道明寺樱饼”, “大福”, “花见丸子” 等等。 经过多少代能工巧

2、匠的悉心钻研,和果子并不仅仅作为祭祀用品流传下来,匠师们将日本的诸多传统、节气与古代和歌中的描写,应用到果子制作中,使得品尝和果子成为一种美食享受,更成为一件很风雅的事。 日本是个喜欢食用甜食的国度,最著名的哆啦 A 梦机器猫喜欢吃的铜锣烧,也是和果子的种类之一。即使是看似简单的馒头,也有“茶馒头” 、 “薯馒头” 、 “酒馒头”、 “水馒头”、 ”葛馒头 ”、 “盐馒头 ”、 “栗馒头”很多种类。 和果子被称为日本饮食文化中的艺术之花,除了利用一些小的道具辅助之外,大部分靠匠师们用手指塑造而来,再加上一颗喜爱和果子的心,匠师们成功刺激人的视觉、嗅觉、味觉、听觉、感觉,使和果子成为一种五感俱全

3、的综合艺术品。 季节的风物诗 在日本,很重视“旬” 的第一次;比如新年的时候大家要一起观看“初日出 ”, “初参拜”;春天的时候要 “初花见”;秋天要“初月见 ”;冬天要 “初鲣鱼”。这个 “初”,据说可以带来好兆头。而相对于不同的“初” ,也有不同的和果子。 春天的“花见 ”,对喜爱樱花的日本人来说,是一年中比较重要的活动。观赏樱花,除了美景、美酒之外,根据传统还要带上精致的“花见丸子” 来驱散樱花树附近附体的邪魔。这种有粉红、白、绿三色的小糯米丸子串,三种颜色分别有不同的意义:绿色用艾草,代表即将长出的绿叶,预示夏季的来临;白色代表好兆头的白雪;樱花色则表示春天;非常恰当地体现了这个季节余

4、寒未消,樱花盛开,早谢的樱花树长出绿叶子的意思。 而秋天,和果子则被用来配合“初月见” 。据说秋季赏月吃和果子的习俗,是由古代的贵族生活演变而来的,最初源于中国的中秋节,在秋高气爽的丰收季节,院子中铺着席子,插上几把苇花,供奉糯米制作的丸子,听听丝竹,看看歌舞,便是那个时代最高雅的消遣了。 不过日本的“月见” ,并不只八月十五那天,泛指秋天的月圆之夜。城市中高楼林立,很少有机会可以坐在自家的院子里赏月了,芦花也很难寻,唯一保留的就是吃上几串“ 月见丸子” 。 春天的浪漫,夏天的清凉,秋天的丰盈,冬天的静寂一季季一款款的和果子,更是一首首唯美的诗歌。 Tips 和果子的基本做法 材料: 糯米粉

5、200g,热水 200ml,糖 50g,竹枝 8 根。 做法: 1.将糯米粉、糖倒入容器中,热水慢慢注入,一边混合,一边用手试探,感觉糯米粉像耳垂一般柔软的时候,便可以放在蒸锅里蒸了。 蒸的时候要裹一块布,大火 45分钟蒸好。 2.取出后好好揉一下,如果热的话,可以拽着裹面的那块蒸布一起揉。然后用擀面杖把它擀平,丢在放了冰块的冷水中,释放所有的热量,注意,冷水要一直浇,也可以把它直接放在水龙头下面,开着水流。 3.当彻底冷透后,拿出,揉均匀,搓成条,用竹条切成均匀的小块,稍微搓圆,串到竹枝上即可。每串 34 颗。月见丸子的糖汁制作 材料: 日本酱油 40cc,糖 50g,水 45ml,淀粉 15g。 做法: 1.将基本做法中串好的丸子串稍微在小火的扁平锅中烧一下,两面稍微有点糊斑即可。 2.将糖汁材料全部倒在一起搅拌均匀,倒入锅中烧开,呈粘稠状即可关火。 3.将丸子一串串地在糖汁中滚一下,使丸子串挂满熬好的深色糖汁即可。 花见丸子的颜色搭配 因为需要有三个颜色,所以要将基本做法中的糯米粉揉好后就分成三份,分别加入绿色素与红色素,揉成浅绿色的团子和浅粉色的团子,然后再切成小块,按粉、白、绿的顺序串好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