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解构”翻译理论及其对原作的创新与伤害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33108613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析“解构”翻译理论及其对原作的创新与伤害 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探析“解构”翻译理论及其对原作的创新与伤害 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探析“解构”翻译理论及其对原作的创新与伤害 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探析“解构”翻译理论及其对原作的创新与伤害 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探析“解构”翻译理论及其对原作的创新与伤害 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探析“解构”翻译理论及其对原作的创新与伤害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析“解构”翻译理论及其对原作的创新与伤害 (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13探析“解构”翻译理论及其对原作的创新与伤害 【论文关键词】 “解构主义”原作创新伤害 【论文摘要】本文首先对“解构主义”理论的起源、代表及主张进行了扼要的介绍。随后笔者着力辨析了“解构主义”理论与“逻各斯中心主义”及“结构主义”的异同,并配以实例从几个方面阐述“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在现实运用中对原作的创新与伤害。 引言 在“解构主义”理论形成之前,西方社会一直传承着“逻各斯中心主义” 。 “解构主义”理论的领袖人物德里达认为,整个西方形而上学的传统,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一直到黑格尔和列维斯特劳斯都是“逻各斯中心主

2、义”的。“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思维方法主要是建立在一正一反二元对立的主客体基础之上。然而,随着“解构主义”理论的提出和完善,“解构主义”理论以其独到的见解对“逻各斯中心主义”进行了颠覆性的批判,双方处于水火不容的两个对立面。同时,“解构主义”翻译理论也对以索绪尔为先驱的“结构主义”提出了质疑和挑战。 “解构主义”理论在其自身不断成熟过程中得到了人们认可,并在建筑、影视和语言等多方面领域都得到了充分的运用,为这些领域的创新开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13辟了另一翻天地。 1.“解构主义”理论的起源、代表及其主张 1.1“解构主义”理论的起源 1

3、968 年 5 月,法国爆发的反政府学生运动“五月风暴”为“结构主义”转向“解构主义”提供了历史契机。学生运动的失败使法国知识界认识到西方当时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组织体系的牢固。他们转而对系统性、结构性概念产生了的普遍的厌恶。从思想的传承关系看,“解构主义”的兴起,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西方,尤其是法国社会思潮的深刻变化有一定的关系。战后法国存有多种思想流派,如存在主义、现象学和马克思主义等。这些思想流派之间相互渗透,为“解构主义”的应运而生提供了丰沃的土壤。 1.2“解构主义”理论的代表及主张 “解构主义”的主要代表有福科(MichelFoucault)、海德格尔(MartinHeidegger

4、)和德里达(JacquesDerrida)。其中尤以德里达最具影响力。 福科认为,任何作品都是历史性的,读者对于作品的理解也受到历史时期和条件的制约;作品历史上的各种注解和歧义说明“另一面存在”,体现了语言的能指与所指之间存在差异,使语言本身不能和谐统一。同时,他还对原文的概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13念进行了修正,认为应该削弱原文的地位,强调译者的重要性。 海德格尔对命名进行了重新认识。他认为人和文本都具有历史性,语言的两个方面中,一方面清晰、完整和有声,而另一方面则晦暗、残缺和无声,命名时通常注重前者而忽略了后者。他还提出应该打破命名

5、、解构概念,用其它语言思维解释,而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 德里达认为,符号不存在同一性,能指和所指差距难以弥合、意义在差异中扩张。他的这一主张颠覆了传统的形而上学和根深蒂固的“逻各斯中心主义” 。为了引起注意,他还杜撰一个新词:分延(Diffrance),该词也成了他的理论基石。分延(Diffrance)取自 differ(区分)和 defer(延搁),包含着区分、延搁、播散等含义,暗示着符号本质上是分裂,而非同一。由此,他认为,词的意义是不确定的,文本没有终极意义。他还认为,翻译是以不断修改或推迟原文的过程来置换原文,是一种语言对另一种语言、一种文本对另一种文本有调节性的转换。翻译的目的就是揭

6、示那些被丢失或遭压抑的东西,揭示文本的多重意义,并在纯语言中进行转换。 2.“解构主义”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颠覆及对“结构主义”的挑战 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 132.1“解构主义”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颠覆 “逻各斯中心主义”是西方形而上学的一个别称。它的思维方法主要是建立在一正一反二元对立的主客体基础之上,如:男性与女性、语言与文字、真理与谬误等。 “逻各斯中心主义”的传统认为,“语音与心灵有着本质的直接贴近的关系,德里达将其称之为语音中心主义,也即在场形而上学” 。(刘宓庆,2007:49)德里达将反对在场的“逻各斯中心主义”视为

7、攻击的根本目标。德里达认为,整个西方形而上学传统,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一直到黑格尔和列维斯特劳斯,都是“逻各斯中心主义”的。他还认为,“逻各斯中心主义”是以“现时为中心的本体论和以口头语言为中心的语言学的结合体,相信在场的语言能够完善地表现思想,从而达到实在世界的客观真理” 。 “逻各斯中心主义”认为,原文意义是固定的,原文的作者应处于主体地位,翻译则属于从属地位,译者应仰视原作和作者。他们还认为,译者的思维应定向,应营造固定点,保持原文的相对稳定性。而“解构主义”则不然,他们认为原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原文的意义不固定,原文与译作相互依存,应重视和提高译者的地位。同时,他们还认为,应用发展、变

8、化的眼光来看待原作,应打破僵化,用发散的思维去看待原作,给原作以新的生命。 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 / 132.2“解构主义”对“结构主义”的挑战 “结构主义”的先驱索绪尔将语言从其他系统中抽离出来,并就独立于个体的抽象的共时系统进行研究,借此探讨语言在相对静止状态下的内在规律。同时,他还运用二分法对能指与所指、言语与语言、共时与历时及组合与聚合进行了区分。在索绪尔的整个语言的语言学系统中,符号的任意性原则立于支配地位。索绪尔认为,任何语言符号是都由“能指”和“所指”构成,“能指”指语言的声音形象,“所指”指语言所反映的事物的概念,两者是不可

9、分割的。但他也认为,某个特定的能指和某个特定的所指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而是约定俗成的。受“结构主义”二元对立观的影响,“结构主义”翻译强调通过文本系统内部的分析挖掘各个层面的语义。 “结构主义”认为,原文具有固定的意义,原文作者是原文的主体,译者必须仰视原文及作者,将其作为翻译的本原,并以再现原文作为自己的中心任务,从而求得原文和译文之间的等值。 然而,以德里达为首的“解构主义”派却否定了语言结构的封闭性,并主张用一种辩证的、动态的和发展的哲学观看待翻译。 “解构主义”派认为,由于能指和所指之间存在差异,原文意义不可能固定不变,只是在当时特殊的自然条件和历史背景下,在上下文中暂时被确定下来。

10、译者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挖掘原文存活的因素,利用语言转换使原文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 / 13更加成熟。 “解构主义”是从新的理论高度对结构主义提出了挑战。 3.“解构”翻译对原作的创新 3.1“解构”翻译使译作更具时代感 “解构主义”派认为,作品具有历史性,译者对于作品的理解也会受到译者所在的历史时期及各种条件的限制。因此,译作就会带有时代的烙印,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例如,清末明初,正遭受多国列强入侵,面临被列强瓜分、亡国灭种的危险时期,作为引入西方文学第一人的林纾先生就有意识地选择了一些作品进行翻译,希望通过译作能给国民敲响警钟,使国民认识

11、到正处在危险的历史时期。因此,在翻译斯托夫人(HarrietBeecherStowe)的UncleTomsCabin时,他和合作者魏易就将此书译成了黑奴吁天录 。林纾先生曾明确表示:“余与魏君同译是书,非巧于叙悲以博阅者无端之眼泪,特为奴之势逼及吾种,不能不为大众一号。当今变政之始,而吾书适成。人人既蠲弃故纸,勤求新学;则吾书虽俚浅,亦足为振作志气,爱国保种之一助。 ”(林纾,1981,1)。因此饱满的爱国热忱,能够救亡图存,唤醒民心的素材成了林纾先生选材的首要考虑因素。 就连大家公认的主张翻译要坚持“信、达、雅”的严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7

12、/ 13复在译天演论时也是以当时的实际需要出发,对原作进行有选择、有取舍、有评论地翻译。他在译该书名时也只用了原作EvolutionandEthics的一半。译作的问世使“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并激励着无数的仁人志士为祖国重获新生抛头颅、洒热血,翻译成了救国救亡的重要手段。 3.2“解构”翻译使译作较原作更具美感 林纾先生不懂外语,在翻译作品时,都是合作者将原作的意思口述出来,然后他再用流畅的中文将原作译出。这样,林纾先生的译作中很少留有外语的痕迹,这使中文的读者就不会觉得译文晦涩难懂了。钱钟书先生就十分喜爱林纾先生的译作。他表示:“宁可读林纾的译文,不乐意读哈葛德(Heni

13、deHaggad)的原文,理由很简单,林纾的中文文笔比哈葛德的英文文笔高明得多。 ”(董明,2006:173)林纾的翻译之所以受欢迎主要是因为他的译文富有文采,比原作更具美感。 如:林纾翻译狄更斯(CharlesDickens)的DavidCopperfield(中文译名为块肉余生记的第一章第一段的最后一句。 原文:Itwasremarkedthattheclockbegantostrike,andIbegantocry,simultaneously. 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8 / 13林的译文:闻人言,钟声丁丁时,正吾开口作呱呱之声。 林纾的

14、译文全用文言文,并在译文中用上了两个象声词:“丁丁”和“呱呱” 。原文中并没有这两个词,这就使译文较原文更具音乐美,并能图文并貌地展现当时的情形,从而也使译文赋予了原文更高的美学价值和文学性。 正如傅雷在傅雷家书中所写到的那样:“唯有不同种族的艺术家,在不损害一种特殊艺术的完整性的条件之下,能灌输一部分新的血液进去,世界的文化才能愈来愈完满,愈来愈光辉灿烂。 ”(董明,2006:185) 3.3“解构”翻译使译作更具个性化 每一位译者在翻译作品时,其主观意识都是想尽可能地忠实原作。但在翻译的过程之中,却会因为译者所处的特定的历史时期、个人见识、遣词能力及个人修养等多种因素影响着译作,使译作带上浓厚的个人色彩,从而使译作彰显译者的个性。因此,译者对译作来讲意义就显得非常重大。 林纾先生的部分译作主要是为封建伦理思想作宣传。从他的译作标题就可见一斑。他将MontezumasDaughter和TheoldCuriosityShop分别译成了英孝子火山报仇录和孝女耐儿传,将“原作中的复仇和反抗改成了符合传统的伦理的尽孝壮举”(董明,2006:146)。同时,林纾先生的译作也与其所处的历史时期清末民初相融合。例如,他将狄更斯(CharlesDickens)的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