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考点真题解答案解析)

上传人:au****y 文档编号:33106855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学(考点真题解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针灸学(考点真题解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针灸学(考点真题解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针灸学(考点真题解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针灸学(考点真题解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针灸学(考点真题解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学(考点真题解答案解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会考点真题解答案解析针灸学第一单元 经络系统1.C 解析:十二经脉是根据脏腑、手足、阴阳而定的。2.E 解析:此题为经脉循行的起止情况,而阳经与阴经在四肢末端交接,此题易于混淆,A 选项止于第 4 趾外侧,B 选项止于小趾,C 选项是起于足大趾,D 选项起于足大趾背部丛毛,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小趾下,应熟记。3.A 解析:脾经行于下肢内侧,三焦经行于上肢外侧,胃经行于下肢外侧前线膀胱经行于下肢外侧后线。4.B 解析:浮络即络脉中浮行于浅表的部分,具有对十二经脉的表里配属关系起着紧密联系的作用,又因其在体表最表层,所以选此。5.C 解析: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为多气多血之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

2、膀胱经、手厥阴心包经、足厥阴肝经为多血少气之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为多气少血之经6.B 解析: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小指尺侧端,循行于上肢外侧的后缘,绕行肩胛部,内行线从缺盆进入,下行络心,属小肠,联系胃、咽;上行线从缺盆至目外眦、耳,分支从面颊抵鼻,至于目内眦。7.B 解析:十二经脉的走向与交接规律为:“手三阴经,从胸走手,交手三阳经;手三阳经,从手走头,交足三阳经;足三阳经,从头走足,交足三阴经;足三阴经,从足走腹上胸,交手三阴经, ”故阴经与阳经的交接是在手足部位。8.A 9.B10.C 解析:小肠经后接膀胱经。十二经脉流注次序:手太阴肺经

3、一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一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一手太阳小肠经一足太阳膀耽经一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一足少阳胆经一足厥阴肝经。脏腑流注次序为肺、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胆、肝。11.D 解析: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12.A 解析:八脉中督、任、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会阴,称为“一源三歧” 。故选 A。13.A 解析:任脉为“阴脉之海” ,任与“妊”通,其脉起于胞中,与女子妊娠有关,故日“任主胞胎” 。14.C 解析:督脉为“阳脉之海”足太任脉为“阴脉之海” ,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和“血海”15.B第三

4、单元 腧穴的分类1.A 解析:手少阳三焦经共有 23 个穴位。2.B 解析:足太阳膀胱经共有 67 个穴位。3.D 解析:凡归属于十二经脉和任、督脉的腧穴,亦即归属于十四经的穴位,总称“十四经穴” ,简称“经穴” 。腧穴一般分为经穴、奇穴和阿是穴三类。故选D。第四单元 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1.A2.D 解析:远治就是这些穴位不仅能治局部病证,而且能治本经循行所到达的远隔部位的病症。合谷穴,不仅能治上肢病证,而且能治颈部和头面部病证。故选 D。 3.C 解析:内关穴的治疗作用就体现了腧穴特殊作用中双相调节作用。故选 C。4.E 解析:腧穴不仅能治疗局部病症,而且还有远治作用。远治作用指的是腧穴具

5、有治疗其远隔部位的脏腑、组织器官病症的作用,尤其是十二经脉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远治作用更明显。第五单元 特定穴1.B 解析:内关阴维下总同,包内焦外脾孙公。2.D 解析:原穴有丘墟、太冲、腕谷、神门、冲阳、太白、合谷、太渊、京骨、太溪、阳池、大陵。八脉交会穴有公孙、内关、后溪、申脉、足临泣、外关、列缺、照海。络穴有列缺、偏历、丰隆、公孙、通里、支正、飞扬、大钟、内关、外关、光明、蠡沟、鸠尾、长强、大包。八会穴有中脘、章门、阳陵泉、悬钟、膈俞、大杼、太渊、膻中。3.D 解析:列缺任脉连肺系4.A 解析:八脉交会八穴歌:“列缺任脉行肺系”“后溪督脉内眦颈” 。5.D 解析:原穴是脏腑原气输注、经过

6、和留止于十二经脉四肢部的腧穴;络穴是十五络从经脉分出之处的腧穴;郄穴是各经经气深聚的部位。第六单元 腧穴的定位方法1.E 2.D3.B4.B 5.D6.A 解析:第二肋第七单元 手太阴肺经、腧穴1.B 解析:参见肺经穴位2.E 解析:尺泽 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3.C 解析:太渊的主治是:咳嗽,气喘;无脉症;腕臂痛。故选 C。第八单元 手阳明大肠经、腧穴1.D 解析:手阳明大肠经入下齿龈,足阳明胃经入上齿龈。2.B 解析:手三里位于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 寸3.D4.C 解析:曲池归大肠经,曲泽归心包经,尺泽归肺经,少海归心经,小海归小肠经。第九单元 足阳明胃经、腧穴1.D

7、解析:手阳明大肠经入下齿龈,足阳明胃经入上齿龈。2.A 解析:足三里的主治包括:胃痛,呕吐,噎膈,腹胀,泄泻,痢疾,便秘;乳痈,肠痈;下肢痹痛,水肿;癫狂;脚气;虚劳赢瘦,为强壮保健要穴。故选 A。3.A 解析:内庭位于:在足背,当第 2、第 3 趾间缝纹端。4.E 解析:行间位于:在足背,当第 1、第 2 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第十单元 足太阴脾经、腧穴1.D 解析: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处。2.A 解析: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之交会穴,故可同时治疗三经的疾患。可治:脾胃虚弱诸证;妇产科病;泌尿生殖系统病:失眠、多梦、高血压;中风;下肢痿痹;阴虚诸证、粱丘主治急性胃病

8、,膝肿痛、下肢不遂等下肢病证,乳痈、乳痛等乳疾;公孙主治脾胃肠腑病证、神志病证、冲脉病证;阴陵泉主治脾不运化水湿病证;胃俞主治胃脘痛、呕吐、腹胀、肠鸣等胃疾,第十一单元 手少阴心经、腧穴1.E2.D3.E 解析:少海,合穴,在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主治:心病、神志病;头项痛,腋胁部痛;瘰疬;肘臂病。第十二单元 手太阳小肠经、腧穴1.E 解析: 灵枢经脉: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筋之间,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人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缺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抵鼻

9、,至目内眦,斜络于颧。故选 E。第十三单元 足太阳膀胱经、腧穴1.A 解析:此类题目建议平时在复习时,把在同一水平线上的,如肘横纹、平脐中线等等,加以总结,进而记忆。此题大肠俞穴与腰阳关同在腰 4 棘突水平线上,故选此。2.C 解析:此题考察的为穴位的主治,穴位具有近治作用即使穴位所在部位的病变,譬如手上的穴位可以治疗手麻痹等;远治作用就是通过经脉相传得出的;特殊治疗,比如心俞是心的背俞穴,可以治疗心脏的一些病变。3.B 解析:呕吐、呃逆、气喘等上逆之证;瘾疹、皮肤瘙痒;潮热、盗汗。4.C 第十四单元 足少阴肾经、腧穴1.D 解析:肾足少阴之脉: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

10、。2.C 解析:风池、太溪不治疗汗证,合谷主要针对外感病症的无汗或多汗;大椎主要是泻热,针对的是骨蒸潮热,而不是针对汗证;所以选 C。复溜,经穴,位于太溪直上 2 寸,当跟腱的前缘。主治:水肿,汗证(无汗或多汗)等津液输布失调疾患;腹胀、腹泻等胃肠疾患;腰脊强痛,下肢痿痹。第十六单元 手少阳三焦经、腧穴1.E第十七单元 足少阳胆经、腧穴1.E 2.E 解析:悬钟: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 3 寸,腓骨前缘。3.A 解析:阳陵泉归胆经为筋会,故可治口苦、肋痛,又善治筋脉失养病证。阳陵泉,合穴,胆下合定,八会穴之筋会,位于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主治:黄疽、胁痛、口苦、呕吐、吞酸等肝胆犯胃病证;膝肿痛,

11、下肢痿痹及麻木等下肢、膝关节疾患:小儿惊风(七版教材 P96)。第十八单元 足厥阴肝经、腧穴1.C 解析:十二经脉的四肢的分布特点是:阴经行于内侧面,阳经行于外侧面。下肢内侧,内踝尖上八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内踝尖上八寸以上则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下肢外侧为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故选 C。2.D3.B 解析:足少阳经主治侧头、耳病、胸胁肋病、神志病等;足厥阴肝经主治肝病、前阴病、妇科病足太阳膀胱经主治后头、背腰病等足阳明胃经主治前头、口齿、咽喉病,胃肠病等,手太阴经主治肺、喉病,足太阴经主治脾胃病、前阴病、妇科病4.A 解析:内庭位于:在足背,当第 2、第 3

12、趾间缝纹端。5.E 解析:行间位于:在足背,当第 1、第 2 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6.B 解析:期门:乳头直下,第 6 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 4 寸第十九单元 督脉、腧穴1.B 解析:上星 百会穴前 l 寸或前发际正中直上 1寸。2.C 解析:大椎位于后正中线上,第 7 颈椎棘突下凹中。主治:热病,疟疾,外感病;骨蒸潮热;神志病;强、脊痛;风疹,痤疮。第二十单元 任脉、腧穴1.B 解析:关元的定位是:前正中线上,脐下 3 寸。故选 B。2.C 第二十一单元 奇穴1.B 解析:四缝消食导滞,祛痰化积。主治小儿疳积,腹泻,百日咳,气喘,咳嗽,蛔虫病等。2.B第二十二单元 毫针刺法1.C

13、解析:体位总结如仰卧位:前身部,头面,颈部,胸腹,四肢。侧卧位:侧身部,侧头,胁肋,侧腰,臀部,四肢侧面。俯卧位:后身部,头顶,背,腰,臀,下肢背侧。仰靠坐位:头面,颈,胸,四肢。侧伏坐位:侧头,面颊,耳,颈侧,上肢,俯伏坐位:头顶,后头,项,肩,背,上肢。2.D 解析:印堂所在眉心,皮紧且薄,故用提捏进针法。此类题目首先熟记穴位的位置,再把握好原则,选择不同的进针方法。3.B 4.C 解析:针灸直刺的角度是 90 度,斜刺的角度是45 度,平刺的角度是 15 度。故选 C。5.E6.A 解析:捻转补泻法:捻转角度小,频率慢,用力轻,时间短为补,捻转时补法拇指向前,食指向后,左转为主。捻转角度

14、大,频率快,用力重,时间长为泻,捻转时泻法拇指向后,食指向前,右转为主,提插补泻法: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者,为补法;以下插用力为主,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操作时间长者,为泻法;上提用力为主、7.E 解析:A、B、C 为捻转泻法,D 为提插泻法,E 为提插补法。故选 E。第二十三单元 灸法1.A 2.C3.B 解析:此为肾阳不足,下元不能固摄,体质虚弱不能接受针刺,故以灸法来达到温阳固脱作用。其他诸法偏于泄法,而患者是一派虚寒之象,故不针宜灸来温阳固脱止遗。第二十七单元 治疗总论1.A 解析:合谷为大肠经穴,列缺为肺经穴,肺与大肠相表里,故选此。第

15、二十八单元 内科病证的针灸治疗 1.D 解析:头痛有外感和内伤两种。肝阳上亢的表现是:头胀痛,目眩,心烦易怒,面赤目赤,耳鸣如蝉,口苦,舌红苔薄黄,脉弦。本题为肝阳上亢型头痛,应选主穴为:百会、头维、风池、足三里,肝阳上亢者加太冲、侠溪、太溪。故选 D。2.A 解析:头痛后头部为重,为太阳头痛。接头痛部位分经取穴,太阳头痛主穴:后顶、天柱、风池、后溪、申脉。3.D 解析:足太阳膀胱经主治头面五官病,项、背、腰、下肢病证及神志病;位于背部两条侧线的背腧穴及其他腧穴主治相应的脏腑病证和有关组织器官的病证。故选 D。4.B5.A 解析:此类型题以病案的形式体现,应抓住主要信息,此题主要信息即是肩前部

16、,而手阳明大肠经循次,故选之。6.A 解析:身热,口渴,舌苔黄燥,脉滑数热,患者为热痹,故加大椎,曲池。7.C 解析:此症行痹为风胜,取膈俞、血海有活血养血作用,含血行风自灭之意。治疗痹证主穴:阿是穴,局部经穴。配穴:行痹者,加膈俞、血海;痛痹者,加肾俞、腰阳关;着痹者,加阴陵泉、足三里;热痹者,加大椎、曲池。8.A 解析:患者兼见面红目赤,心烦口苦,舌红苔黄,脉弦为肝阳上亢的表现,故加太冲、太溪以泻肝胆实火。故选 A。9.E 解析:突然左侧肢体麻木,活动不利中经络,选取水沟、 内关、 三阴交、 极泉、尺泽、委中10.B 解析:实性眩晕的治法是:平肝化痰,定眩。足少阳经、督脉及手足厥阴经穴为主。故其主穴是:风池、百会、内关、太冲。故选 B。11.B 解析:根据该患者主症“头晕头痛”可诊断为眩晕实证,从“急躁易怒、脉细弦”关键症状看,此病证为肝阳上亢,选穴中必须注意对肝经的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