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农民收入来源与结构分析

上传人:繁星 文档编号:33105053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农民收入来源与结构分析 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西省农民收入来源与结构分析 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山西省农民收入来源与结构分析 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山西省农民收入来源与结构分析 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山西省农民收入来源与结构分析 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农民收入来源与结构分析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农民收入来源与结构分析 (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11山西省农民收入来源与结构分析 【关键词】结构,分析,来源,收入,农民,山西省,从收入水平上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要高出很多,而且从表 2 当中可以看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两者差距从 1978 年的 199.79 元逐渐扩大到 2008 年的 9021.9 元;从 2000 年之后的年增长率来看,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都明显低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率。这表明山西省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整体较低,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仍然是比较重要的一项任务。3.省内不同地区农民收入差距加大。

2、表 3 给出了20002008 年的部分年份,山西省各地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对比状况。从上表可以看出,2000 年山西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最低的吕梁市 1149 元和人均纯收入最高的太原市 2643元相比,两者相差 2.30 倍;2004 年吕梁市与太原市相差2.19 倍;到了 2005 年,收入最低的忻州市为 1925 元,与太原市的人均纯收入 4402 元相差 2.28 倍,到 2008 年两市差距达到 2.25 倍。以上数据说明了山西省各地市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基本变化不大,地区间差异较大的现状仍然没有从根本得到改善。4.农民收入来源出现多样化。长期以来,家庭经营收入中的农业收入一直是山西省农民

3、收入的主要来源部分。改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11革开放 30 多年来,农村居民收入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与之前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收入为主的单一渠道,发展为目前的来自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中二、三产业的收入、外出打工等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在农民纯收入中的比重日益上升,尤其是工资性收入在农民纯收入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和家庭经营收入共同构成目前山西省农民收入来源的主要渠道,农民收入来源总体上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二、山西省农民收入来源及结构特征1.按农民纯收入来源划分。山西省农民纯收入可分为四个部分: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收入、财产性

4、收入和转移性收入。(1)从山西省农民纯收入来源看,家庭经营性收入仍然是重要组成部分,但总体水平有所下降。改革开放后,山西省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稳步增加,由 1978 年的 14.79 元增加到 2009 年的 1986.4 元,增长了 134.30 倍。家庭经营收入在山西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从 2000 年到 2005 年一直保持在 55%以上,2006 年至 2007 年为 51%左右,2008 年为48%。到 2009 年,全省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收入为 1919.76 元,比上年减少 66.62 元,下降 3.35%。(2)工资性收入呈不断增长的趋势。1978 年以来,工资性收入表现出较强的

5、增长势头,和家庭经营纯收入一起构成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11山西省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二者总和在农民纯收入中的比重,1978 年为 91%,20002004 年基本上都在 96%左右,2007 年和 2008 年也都在 90%以上,没有发生较大变化。而工资性收入在农民纯收入中的比重发生了一些变化,从 2000年的 38%上升到 2008 年的 42%,2009 年全省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 1789.92 元,比上年同期增加 76.38 元,增长 4.46%;家庭经营收入则由 2000 年的 58%下降到 2008 年的 48%。可见,工

6、资性收入在山西省农民家庭纯收入中的比重逐渐上升。(3)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略有增长。长期以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在山西省农民纯收入当中所占比重较低,基本上都在 3%4%左右,2007 年为 7.6%,2008 年达到9.7%,波动不大,处于稳步增长的状态。因此,这两项收入一直是农民收入的重要补充形式。而近年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2009 年全省农民财产性收入为人均 205.12 元,比上年增加 52.06 元,增长 34.02%,是 2008 年 153.1 元的 1.34 倍;转移性收入为人均 329.29元,增加 85.04 元,增长 34.82%,是 20

7、08 年 244.3 元的 1.35倍。2.按纯收入性质划分。按照纯收入性质可以划分为生产性纯收入和非生产性纯收入两大类。根据表 5 可以看出,我省农民收入中生产性纯收入所占比重非常大。而生产性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 11纯收入又可以划分为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其中家庭经营性收入又可以分为第一产业收入(农业收入、林业收入、牧业收入和渔业收入)、第二产业收入(工业收入和建筑业收入)和第三产业收入(运输业收入、商业和饮食业收入、服务业收入以及其他收入)。下面主要分析家庭经营收入中包括的三种产业收入及结构变化。从绝对值上看,第一产业在山西

8、省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中的比重最大,2008 年为 74.6%;其次是第三产业,占到 22.9%;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小,约占 2.5%。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9 年山西省农民第一产业的收入为 1371.34 元,同比下降7.47%,而在第一产业收入中,农业收入下降 3.68%,牧业收入下降 29.76%。第二产业收入为 38.94 元,下降 20.7%;第三产业收入为 509.48 元,增长 11.94%。从增长速度上看,第三产业增长速度超过了第一、二产业,成为农民收入的一个新的增长点,而第一、二产业所占比重正在逐步下降。三、影响山西农民收入结构的主要因素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后

9、,山西省农民总体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收入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但是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家庭经营纯收入仍然是主要的收入来源,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虽然有所增长,但所占比重还较小,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 / 11其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山西省自然地理条件影响农民收入结构。首先,山西地处黄土高原,水短缺、气候恶劣,干旱缺水加上旱灾频发,因此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有限,农业靠天吃饭的格局一直未能得到根本改善,家庭经营收入中农业收入一直占 80%以上。其次,畜牧业收入占 15%左右,林业收入和渔业收入比重非常小。农民生产的农产品结构单一

10、,这和山西的自然条件有很大关系。许多农村农田水利工程老化失修严重,水利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严重制约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各地财政对农业设施建设的投入有限,基础设施维修率低,新建基础设施速度缓慢。干旱缺水已成为山西农业乃至整个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2.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农民生产积极性较小。近年来,虽然蔬菜、水果等农产品价格上升,但由于主要粮油产品和主要畜禽产品生产价格走低或较大幅度下降,而2008 年山西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却上涨了 18.7%。来自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的调查显示:在所调查的农业生产资料中,价格涨幅突出的有:化学肥料价格上涨 31.7%、农业生产服务价格上

11、涨 22.7%、农用机油价格上涨 14.7%、农用种子价格上涨 13.5%、饲料价格上涨 9.6%。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使得农民种植生产成本加大,农产品价格与农业生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 / 11产资料价格的剪刀差,制约了山西省农民的收入增长,降低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3.影响财产性收入增加的主要因素。(1)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以房屋这项不动产收入为例,由于太原是省会城市,相比较其它地区有着一定的地理优势,加上近几年太原市商品房价格不断攀升,使得太原市周边的城中村发展非常迅速,如北张村、亲贤村等等。村民每月只靠出租房屋的收入就非常可观,很多

12、在城中村当中修建的所谓小产权的住宅楼房也都销售一空,村民的财产性收入在人均纯收入中所占比重较大;相比之下,山西省一些较偏僻的农村,很多房屋由于无人居住而被荒置,根本不可能出租或者出售,农民此项财产性收入所占比重比城市周边的农村居民要少很多。(2)农村金融体制不完善。农村金融服务落后,投资渠道单一以及农村社会保障体制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农民投资的愿望。另外,农民缺乏投资理财方面的技术和能力,使得农民的财产性收入相比城镇居民要低很多。4.城乡二元体制使城乡居民转移性收入差距较大。山西省农民转移性收入在国家和政府政策的倾斜下有了小幅提高,由 2005 年人均 86.5 元增加到 2008 年的

13、 244.26 元,但是和城镇居民的差距仍然较大,2008 年城镇居民人均转移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7 / 11性收入达到 3654.11 元。在我国城乡二元体制下使城乡居民因工作性质不同而获得的收入来源不同。在转移性收入当中,城镇居民的养老金或离退休金占很大比重,2008 年为2966.83 元,占到转移性收入的 81%以上,而这部分收入农民无法获得。城镇居民享受的失业保险、住房补贴、最低收入保障等,绝大多数农民都不能享受。5.农村科技教育水平落后,农民综合素质普遍较低。山西省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当中,明显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二、三产业发展较为缓慢

14、,所占比重也较小,这与山西省农民文化素质较低有一定关系。2008 年,山西省农村劳动力中初中文化程度的人数所占比重为 42.94%,高中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占 8.81%,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占 2.3%。农村科技教育水平比较落后,农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全省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使得农民在很大程度上从事于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即使有部分劳动力外出打工,从事的也都是相对简单的体力劳动,因此,在二、三产业的收入不高。四、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性建议针对于山西省农民收入来源与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其他省份的成功经验,笔者提出一些提高农民收入的政策性建议。1.继续增加财政对“三农”的投入。面

15、对山西的自然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8 / 11条件,应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水利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山西发展农业的基础条件是比较差的,山地丘陵面积占土地面积的 80%,旱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 70%,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面积的 70%。在这样的条件下发展农业,山西省各级政府必须把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特别是改善水利设施放在重要位置上,并将其作为系统工程长抓不懈,以改善农业生产的生态条件,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同时在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的过程中,还能够吸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渠道,增加农民非农收入。2.保持生产资料价格稳定,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面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山西省要努力保持农产品价格的稳定。合理的农产品价格是农民增收的一个支撑,在稳定农产品价格的同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