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33096602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能源、水、土地等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工业化不断推进,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城市化步伐加快,资源需求将持续大幅度增加,我国正面临着人口不断增长、资源约束突出、环境压力加大的严峻挑战。当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加快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力求在重点环节、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工作:(1)要尽快扭 转高消耗、高

2、污染的粗放型 经济增长方式,逐步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第一,应当通过技术进步改造传统产业和推动结构升级,尽快淘汰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工艺。第二,应当经过努力,逐步形成有利于资源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合理的产业分工格局。第三,应当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升级,这是摆脱经济增长严重依赖资源的根本出路,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2)大力 发展循环经济 ,全面推行清 洁生产,从源头上减少废物的产生,促进企业能源消费、工业固体废弃物、包装2废弃物的减量化与资源化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推进 科学技术进 步。加大对节约资 源和循环经济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组织开发和应用节

3、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节水及污水处理回用技术、资源综合利用及各类废弃物资源化技术、企业清洁生产技术、企业间产业生态链的集成技术,推进技术开发成果的产业化,加大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的推广应用力度。(4)建立 资源节约监 督管理制度。建立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强制淘汰制度,禁止生产、进口和销售达不到最低能效标准的产品,达不到建筑节能设计规范要求的新建公共建筑和民用建筑不得施工、验收备案、销售和使用。(5)政府机构 带头节约 。各级政府机构要把建 设节约型社会贯穿于日常公务活动中,深入开展“节约资源从我做起”活动,坚持无纸办公、压缩会议、降低油耗、节约用电、惜水省材。(6)努

4、力 营造建设节约 型社会的舆论 氛围。报纸、广播、电视、新闻网站要把建设节约型社会宣传报道作为长期的任务,开设相关栏目,制作专题,宣传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新举措、新经验、新典型,通俗易懂地介绍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综合利用的“金点子”。对浪费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的行为和现象,要给予必要地揭露和曝光。3总之,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妥善应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的正确选择,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整个现代化事业的长远发展。我们必须从这样的认识高度,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各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打造民生为本的责任型政府“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5、”这是两千多年前爱国诗人屈原的名句,至今犹能发人深省。改善民生,责任重于泰山。一个漠视群众冷暖,对群众疾苦麻木不仁,对城乡居民关注的各种民生问题视而不见的干部,不会是一个合格的干部,更不会是一个受人民群众拥护爱戴的干部。各级领导干部唯有牢记民生责任,才能时刻为民着想,为民谋利益;唯有以扎扎实实的行动换取民生之福祉,才能不辜负中央的重托和人民的期望。我国已开始从生存型社会进入发展型社会。强调,在我国经济已经获得了一定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服务型政府的构建,不断扩大,逐步形成惠及全民、公平公正、水平适度、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更好地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民生为本的责

6、任型政府的总体目标体系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整体提高,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和谐有机地统一起来。4具体来说,当前政府责任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作为社会经济建设的主导者,政府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推进制度创新,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政府必须营造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为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提供外部制度环境与保障,反对不正当竞争,约束利益主体的不规范行为,而且要密切关注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之间的关系,确保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同步双赢。二是作为宏观经济的调控者和管理者、社会利益冲突的协调者和

7、仲裁者,政府的目标主要是保持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控制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保障开放经济条件下国家的经济安全,防范和化解金融危机;逐步缩小地区间及人群之间的贫富差距,协调社会各阶层的利益,整合社会资源,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三是作为社会公益的实现者,政府要不断加强其公共服务职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尤其是要积极提供高水平的基础教育、社会保障与公共医疗保障等;大力改善群众居住、交通等条件,保护自然环境等。要做到深入实际,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问题,保证群众最大程度地享有基本的温饱、便宜的医疗、充分的就业、平等的教育、无忧的保障等。就业是民生之本,就学是民生之基,就医是

8、民生之急,社保是民生之盾,这些问题正是当前政府需要着力解5决的任务和目标。四是作为社会公正的代表,政府必须大力完善民主法制建设,加强政务公开和行政民主,拓宽公民参政渠道,大力培育公民杜会,逐步提高公民的自治能力,从根本上促进公民自身的发展。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民生改善的过程,同时也是政府改革的过程,而后者的成败,直接决定着前者的成败。公共行政转型意味着政府权力和资源的重新配置,其难度可想而知。所以在进一步提高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改革自觉性的同时,更要通过施加强大的外部压力,实现公共行政的转型。可以通过加强人大监督、实施信息公开、硬化财政预算约束等途径,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实现公共行政转型,打造一

9、个民生为本的责任型政府,造福于人民。构筑“民以食为天”的安全防线“民以食为先,食以安为先。 ”食品安全关系着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着国家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猪肉中查出“瘦肉精”、咸鸭蛋中冒出苏丹红、奶粉中检验出三聚氰胺等食品安全事件,让消费者实在是放心不下,对食品的安全产生了信任危机。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人们的生死存亡、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事,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有力措施才能保证人们的生命安全,保障社会的稳定发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构筑“民6以食为天”的安全防线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建立部门协作执法监管机制。透过以往的食品安全事件可以发现,尽管问题直接表现在食品生产领域,但实质是

10、一些地方政府监管不力、执法不严。如果监管部门能尽职尽责地监督食品生产者严格按法律规范办事,不法分子就不敢像近年来一系列严重食品安全事件中那样,为了利润而肆意损害人民生命健康。这也正是当前群众意见最大的一个问题。构筑“民以食为天”的安全防线,最重要的是加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联系,建立部门联席会议、食品安全信息资源共享等制度,优化执法资源,形成强大的执法合力。同时,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到人、到岗,在加大市场巡查力度、强化动态跟踪监管的同时,严格落实大宗食品质量证书备案制度,督促经营者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度,实现农村食品市场无缝隙监管。其次,建立经营者自律机制。建立健全食品经营者经济户口台账和食品经营户分

11、类台账,按照分类实行远、中、近距离监管。明确和强化食品经营者“食品质量合格、问题食品下架、查验进货发票、建立购销台账、提供销售发票”等责任,强化其诚信经营、守法经营的意识,构筑起经营者自律防线。最后,建立消费者维权机制。延伸食品安全监管和消费维权机制,在广泛建立消费维权投诉、举报站(点)的同时,推行7食品安全义务监督员制度,形成便捷高效、运行通畅的投诉举报和消费者共同参与的食品安全监督网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预警防范和快速反应机制,构建上下贯通的食品安全预警防范和快速反应体系,提高处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食品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只要食品卫生部门及相关部门尽快采取有力措施,强化监管和执法力度,提

12、高认识,就一定能保证人们的食品安全,保证社会的稳定,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出一份力。建立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社会救助制度的完善。目前,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低收入家庭专项救助、自然灾害救助、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以及低收入家庭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司法救助等各项社会救助制度日益完善。社会救助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还有很多不足。对于一个尊重人的生存权利、强调公平的社会而言,建立一个及时有效的社会救助体系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来加强建设:第一,建立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覆盖整个社会的每个群体。每个人都有平等

13、的生存权利,因此,救助体系不是为某一部分人准备或在某一个局部展开的,它应该让人人知道,8只要是达到救助标准的,都可以接受它的救助,不管是农民、打工者、教师还是其他人,坚决做到人人平等。第二,整合现有的社会保障网络,建立社会救助信息平台。社会救助信息平台可通过现代互联网技术,利用最低的成本实现最高效率和城乡全覆盖。可采用多种接入方式,使网络覆盖到城市的每一个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农村的每一个乡镇,实现救助体系覆盖到城乡的每一个角落。这样,不仅有关部门获取救助信息的渠道拓宽,城乡居民也可以通过此信息平台,以最快的速度获取政府的各项救助政策,并及时在当地申请并快速获得帮助。第三,拓宽目前的社会救助资金来

14、源。社会救助的主要责任在政府,救助资金要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实行刚性约束,并逐年增加。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为社会救助提供捐赠、资助,加强宣传和引导,募集更多资金。城镇、社区可设立经常性社会捐助站点,随时接收社会各界捐赠的款物。第四,加强对申报及使用过程中的监督,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到实处。这种监督不全是来自上级政府的监督,而必然需要包含来自民众,尤其是低保户等利益相关者的监督。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呵护贫困群体的“最后一道防线”,是为贫困群体提供起码生存需求和最基本生活保障的社会救助制度,我们有必要也有能力去做好。9加大力度完善中低收入住房保障体系中低收入困难家庭住房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15、。满足群众多层次住房需求,努力实现居者有其屋,需要运用“多层次”的手段来实现。经济适用房是住房市场化后,政府为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而诞生的产物。不仅不收土地出让金,在建房过程中还减免系列税费。但我国目前的经济适用房申请标准滞后,真正的低收入人群无法享受经济适用房的政策。这样,我国的经济适用房出现“富人化”和“高出租率”的怪象。经济适用房由于房型偏大,导致真正的目标人群买不起。在某种程度上,由于具体操作失当,扰乱了正常的商品住宅市场秩序。廉租房是经济适用房推出之后的一项保障低收入者的住房保障政策,但是由于廉租房的建设不足,各级政府的重视不够,资金短缺,使廉租房无法满足低收入者的需求。鉴于以上

16、问题的存在,各级政府应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力度完善中低收入住房保障体系。(1)规范 经济适用房制度, 严格规范 经济适用房的适用对象,明确界定经济适用房对象的家庭收入标准和住房困难标准,杜绝经济适用房“富人化”和“高出租率”的现象。经济适用房是政策性商品房,在实施过程中不得违背经济适用房的初衷。加大经济适用房的审查力度,不要让经济适用房变成“关系适用房”。严格经济适用房住房上市交易管理,购买经10济适用房不满 5 年的,不得直接上市交易。(2)尝试 建立一些新的住房保障模式,改革经济适用房保障模式,例如对符合经济适用房申请条件的中低收入家庭每户补贴资金,供他们在市区选购新建的普通商品房。同时,国家可以出台政策考虑用住房公积金支持经济适用房的资金不足,但是必须以公积金在帮助缴存者解决住房问题上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为前提。(3)财政 应加大对 廉租房建设投资支持力度,适当提高廉租房的补助标准,增加资金投入,用于补助低保住房困难家庭的实物廉租房建设。逐步扩大廉租房制度的保障范围,切实确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