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语语法的两个问题看汉语的形式美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3061385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汉语语法的两个问题看汉语的形式美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从汉语语法的两个问题看汉语的形式美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从汉语语法的两个问题看汉语的形式美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从汉语语法的两个问题看汉语的形式美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汉语语法的两个问题看汉语的形式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汉语语法的两个问题看汉语的形式美(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汉语语法的两个问题看汉语的形式美【摘 要】本文将从汉语语法中的两个问题:汉语词类和句法成分关系以及句本位语法体系和词组本位语法体系来看汉语的形式,并从中自觉感受到汉语形式的力量,体会到汉语形式的美感。 【关键词】词类;句法成分;语法体系;共同感觉力 汉语语法作为研究对象,有其自身特点。美国著名语言学家爱德华萨丕尔在其著作语言论第一章中就提出了语言的三个层面:形式层面,符号层面与推理层面。三个语言层面处在不同的层次上,相互平行。1如图 11所示: 萨丕尔认为语言的基本事实不在于语音层面,而在于语言的概念、结构层面。从这一点向内看,我们其实不难发现语法研究的重要性,对于汉语来说亦是如此。 一、汉

2、语词类和句法成分关系 关于这个问题,自 1898 年马建忠的马氏文通问世以来,不断有学者进行研究。动词词类和句法成分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大致的情形可以从下边的图 12 里看出来:2 图 12 争论的焦点存在于怎样来看这个图的问题,例如早期研究汉语语法的学者认为应该从句法成分来看词的分类,认为做主宾语的天生就应该是名词,而做谓语的天生就应该是动词,做定语的天生就应该是形容词。至于名词为什么能够做定语,又为什么能够在一定的条件下做谓语?对此,他们只得承认在句子中去鉴别词类。如马氏文通中所提到的“词无定类,句无定法。 ”3后来逐渐有学者认为这样说不妥,于是创造了一个新名词“语法化

3、” 来解释这种现象。其实汉语本身的形态并不发达,所以不存在像英语中那样词类与句法成分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因此,看上面的图式我们只能采取一种“单向度” 的模式。起点应该放在词类上,终端落在句法成分上,否则就又要陷入一种“词无定类,句无定法” 的动态循环中去了。采取 “单向度”的模式,名词做主宾语属于常态,而名词在一定条件下做谓语,名词做定语其实无非也是寻常的情形。如果在英语中要把动词放到主宾语的位置上去,必须把它变成不定式或者分词形式。4而汉语则非如此,主宾语位置上的动词与谓语位置上的动词其实都是一样的,并没有形态变化标志。如朱德熙先生在语法答问中所说:“汉语缺乏形态是一眼就可以看清楚的事实,所

4、以谁都会说汉语语法的特点是缺乏形态变化,可是只有经过仔细的分析和比较,才能看清这个简单现象背后的深刻含义。 ”5 二、句本位语法体系与词组本位语法体系 语法体系指的是对语言事实抽象概括而形成的系统。句本位语法体系代表人物是黎锦熙先生。而词组本位语法体系的代表则是朱德熙先生。 下面两种图式分别是对句本位语法体系与词组本位语法体系的抽象: 句本位语法体系在句类观方面最大的异议在于一种是经词组、子句、句子逐层组合而成。另外一种则是由词组直接到句子的实现。6 句本位语法体系在由词组到句子的组合中必须经过子句,牵涉到句子成分的分析,而句本位语法体系中最易受到攻击的则是谓语的分析。由于受印欧语法观念的影响

5、,他们将正常谓语位置上的动词与其它位置上的动词截然分开,互不相属。然而正是由于这样的硬性切分,让其它位置上的动词或动词性结构难以归类,最终陷入“依句辨品,离句无品”的循环之中。 词组本位语法体系谈结构。从词类结构直接或间接完成句子实现,对于这种实现关系,最好的证明就是汉语句类分析中的层次分析法,而句本位语法体系的典型句类分析法是中心词分析法。 显然,词组本位语法体系较为简明,也更加符合汉语实际,但词组本位语法体系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7也需要不断的改进与完善。 三、汉语的形式美 一般来说,涉及概念肯定会牵扯到判断,但是这种判断具有个体性、差异性的特征。例如朱光潜先生在分析康德美学思想中所举的例证

6、:假如我说“这种酒是令人愉快的” ,我只是凭个人主观味感来判断,因为它使我得到感官上的满足,旁人对它也许有不同的感觉。8 如果汉语的形式过多的纠缠于概念的判断,最终就很难达成一致的意见,而这种主观性是先于判断的,也就是说这种主观性所引起的感觉在判断之先。实际上汉语具有这样一种“共同感觉力 ”,因为所有使用汉语的人都在无意中接受汉语文化的熏陶。这种熏陶是客观的,是知识性的,同时也是可以触发一切人的认识功能感觉。正如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所说:9“反映一个对象的形象显现活动所伴随的这种认识功能在自由活动的心境必然就是可以普遍传达的,因为关于这对象的一切形象显现都要和认识一致,所以认识就是对每一个都适用的唯一的一种形象显现方式。 ”但是这种一致性是不涉及概念而普遍使人感觉着的。这种有力量的感觉在汉语研究中我们不妨称其为汉语的形式美。 四、结语 汉语的形式近年来逐渐受到关注,但在与意义的结合上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必须解决好汉语形式问题,使其与意义更完美的结合。由于笔者自身知识的积累有限,如有不周之处,敬请方家不吝雅正。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社科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