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业教育攸关大学生就业和培养创新型人才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33055408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1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创业教育攸关大学生就业和培养创新型人才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高校创业教育攸关大学生就业和培养创新型人才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高校创业教育攸关大学生就业和培养创新型人才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高校创业教育攸关大学生就业和培养创新型人才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高校创业教育攸关大学生就业和培养创新型人才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校创业教育攸关大学生就业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创业教育攸关大学生就业和培养创新型人才(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校创业教育攸关大学生就业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让形势逐年严峻的大学生就业问题雪上加霜。2009 年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达 610 万,再创新高,但大学毕业生参与自主创业的人数比例一直保持在 0.3%0.4%。一部分受过相当教育的知识劳动者找不到工作或降低工资标准、放弃专业技能优势与其他劳动者竞争工作岗位。 “中国的全员创业活动指数达到 13.7%,即每 100 位年龄在 18 岁至 64 岁的成年人中,有 13.7 人参与创业活动,在全球 35 个创业观察成员中排名第 15,属于创业活跃的国家。 ”日前在北京举行的“全球创业型经济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形成共识:高等教育应着力培养

2、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 。 化危为机发展创新型教育带动创业型经济 “发展创业型经济是扩大就业、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重要保障。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全球创业型经济论坛常务副主席马国湘说,目前我国每千人所拥有的中小企业数仅为 32.7,如果这个数目提高 10 家,以每家小企业平均解决 10 个就业岗位计算,则至少增加 1000 万人就业机会,就业压力将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解。 “创业型经济不仅可以带来经济增长、就业增加和社会进步,而且可以改变经济增长的逻辑,更新社会发展推进机制,从而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繁荣的驱动力。创业型经济这种新的社会经济形态的出现,标志着新的教育形态

3、的出台。 ”中华职教社总干事、论坛执行主席兼秘书长陈广庆同时表示建立中国的创业教育体系是构建发展创业型经济的支撑框架之一。 据调查,78%的北京高校在校大学生有创业意愿。其中仅有 42%的学生愿意接受创业课程的指导。如此低的创业率和创业成功率,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产生了负面影响。专家指出,虽然学生的创业教育一直都在进行,学生创业的氛围距离我们设想的还有一段距离,最终能落实到行动上的创业并不多。 专家指出,我国大学毕业生创业率低的原因是,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相对落后,创业投资处于起步阶段,融资困难,许多创业计划难以付诸实践;另外 ,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缺乏,创业文化氛围不浓,大学生创业

4、技能欠缺。 “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创业教育虽然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亮点,但是与国际比较成熟的创业教育实践相比,我国的创业教育还面临基础性的战略挑战。 ”KAB 创业教育研究所所长、论坛执行副主席李家华也指出,“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程度不平衡,校际差异明显。高校创业教育发展基础薄弱主要体现在五少,即在组织支持方面,课余活动多,战略支持少;在学科课程方面,兼职课程多 ,专职课程少; 在课程教学方面 ,兼职师资多,专业权威师资少;在质量控制方面,创业教育素材多,监督评估少;在延展活动方面,可获资源多,利用资源少。 ”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感慨道:“中国不是没有创新型人才,缺的是

5、创新的制度、创新的环境和创新的战略。 ” 专家呼吁:培养创新型人才亟待强化创业型教育 创业意识需要从小培养。据了解,在西方发达国家,创业教育往往从义务教育阶段就开始,相比之下,我国的创业教育把重点放在即将面临就业的大学阶段,义务教育阶段则明显不足,导致创业教育基础薄弱。正是由于起步比较迟、培养比较晚,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缺乏热情,对就业问题表现出“等、靠、要”的依赖情绪。 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副主任雷家骕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应给教育对象传授世界眼光、基于国情的创新创业知识与技能,培养教育对象的创新创业意识与精神。应将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作为一个整体去理解、去实践、去推进。 中华职教社总干事陈广庆建

6、议我国的创业教育体系应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分阶段进行。先在高等教育中加强创业教育,再普及到包括中小学在内的整个教育体系,将创业教育纳入国2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着力构建包括法制体系、管理体系、教学体系、科研体系、评价体系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的多形式、多层次的创业教育体系。实现由传统的制式教育、应试教育,转变为真正的大众式的能力教育和素质教育。 李家华建议,我国应该确定创业教育非功利性的战略目标,创业教育的战略性本质上体现为教育自身的“基础性、宏观性、持续性”特征,旨在形成支持性的企业家成长环境,使国民具有战略视野,能够从根本上创造就业机会、提升就业能力,增强国家竞争力。 论坛上,专家共同倡议

7、,应将创业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从根本上改变制约我国创新型人才孵化的环境,扭转重知识创新、轻技术创新,重学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人才评价局面,大力发展创业教育。针对当前我国创业教育与创业培训不足、创业资金短缺、创业指导与服务缺乏等问题,谈到具体推行创业教育的途径与形式,有专家认为,大学生创业应该从课程设置、资金来源、服务指导三方面扶持。 首先是在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如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创业理论、创业案例进行教学,同时,开展创业实训,定期举办创业计划大赛等,给大学生多提供模拟演练的机会,高校开展科研竞赛、创业交流,定期邀请一些创

8、业成功者举办创业现身讲座,营造全社会鼓励创业、支持创业、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其次是建立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资金融通体系,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支持。第三要建立创业教育的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战场所。 走校企联合的模式,高校可在企业创立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学校本身也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创办一些实体,为学生提供创业实战演习场所,提供工商、税收、信贷、项目评估审批等一门式服务,提供信息咨询、资产评估、财务顾问、产权交易等各类中介服务。同时,配备由创业成功企业家组成的创业导师,使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享受到免费的陪伴式辅导。所有服务措施都为了学生的创业活动与企业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使学生的创业成果尽快产业化。

9、创新教育方可造就创新人才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是时代的迫切需要。从未来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来看,必须高度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把培养创新人才作为面向未来 12 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领性文件的重大目标之一。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创新人才培养是我国教育的薄弱环节忽视创造性与想象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模式陈旧、实践教学水平低下等已经成为创新人才健康成长的瓶颈。我们应当如何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有力、有效地推动创新人才的培养?本期特刊就此展开讨论。改革培养模式是当务之急转变观念,解放思想,鼓励学生大胆讲出自己的观点,鼓励学生敢闯、敢试、敢冒尖,鼓励学生对一些研究领域保持好奇心和求异思维。实行研究性教学,因材施

10、教,发展特长,尊重学生的差异和个性,使学生真正参与教学、参与科学研究,并且通过实验和各种各样的实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加快考试制度改革步伐,改变原有考试评价体系和“一份考卷定终身”的弊端,建立更加开放、灵活和科学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勇于创新。1创新型人才应具备“6 个有”对于创新型人才的界定,理论界说法可谓五花八门。我们综合研究认为,所谓创新型人才,是指富于独创性、具有创造能力,能够提出、分析并解决问题,开创事业新局面,对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人。这种界定,是从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进行。内在可以认为是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统一,外在可以看成是创新行为和创新成果

11、的统一。内在和外在协调统一,才可以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型人才。3对于创新型人才的标准,通过中外学者不同时期对创新型人才的描述,我们归纳总结为以下“6 个有” 。第一,有可贵的科学精神。勇于追求真理,有科学的态度、方法和批判精神,敢于挑战前人已有成果,有为求真知、求新知而敢闯、敢试、敢冒风险的勇气。第二,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强烈的好奇心。对环境变化敏感,能够从新的角度观察事物,有突破性的发现。第三,有坚韧的意志品质。有非凡的胆识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为了既定目标能够锲而不舍,遇到挫折不退却,牺牲个人利益也在所不惜。第四,有超前的创新思维。善于运用求异思维、逆向思维,想常人之未想,在看似无问题处提出问题。

12、第五,有科学的学习方法。能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善于研究型学习,不死读书和读死书。第六,有超常的创新成果。能在丰富的创新实践中取得一定成果,相对于一般专业人员具有超常的绩效。这 6 个方面是由浅入深、由创新思维到创新行动并实现创新结果的过程,作为评价创新型人才的标准,是相容和相互支持的,只有从这 6 个方面全面评价才能得到相对科学、合理的结论。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任重道远我们的教育在创新型人才的选拔、培养和评价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要彻底改变旧的培养体制、培养模式等绝非一蹴而就,我们的措施和力度与一些创新型国家相比还有巨大差距。当前,中国的传统文化仍然影响深远。几千年来,孔孟的儒家思想和“中庸之

13、道”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同时,我们又被教导“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 “枪打出头鸟”等,人们习惯于不显山露水。这种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形成了中国人追求与他人一致,不喜欢张扬的独特心理素质,强调个人服从集体,压抑人的个性和创造性,也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想和求新实践。更进一步讲,由于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们国家层面的教育体制、学校层面的培养模式、社会和家庭层面对学生的评价机制方面,也存在着诸多影响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弊端。另外,值得关注的是,教育体制和培养模式没有根本性改变。中国大陆至今尚未实现诺贝尔奖零的突破,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人才

14、培养体制和教育模式方面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大学和中学存在的“填鸭式灌输”的教学模式总体上没有根本改变,基础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万人同挤“独木桥”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实践、实习基地和相关费用难以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反映在实际工作当中,一是包括高中在内的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二是青年少思想品德状况令人忧虑,身心素质发展不容乐观,三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薄弱。3培养创新型人才须多管齐下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认为当前培养创新型人才应特别注重 3 个方面。首先,要营造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良好文化氛围。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特别要倡导尊重个性,鼓励冒尖,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创造有利于学生个性

15、发展的文化环境,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哈佛大学前校长艾略特认为,每个学生天生的爱好和特殊的才能都应在教育中得到尊重。要启发、鼓励和引导学生正确地开展自我教育,让学生主动用心去观察,去思考,去分析,去判断。要充分发挥党支部、团支部、班委会、学生社团等的作用,在校院两级建立学生自律组织,引导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要创造有利于学生创新的宽松环境。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大学生仍处于成长的人生阶段,成长本身就是在摔倒中爬起、在教训中完善的过程。列宁同志说过:“青年人犯错误,上帝都会原谅的。 ”所以,我们要转变观念,解放思想,鼓励学生大胆讲出自己的观点,鼓4励学生敢闯、敢试、敢冒尖,鼓励学生对一些研究领域

16、保持好奇心和求异思维。要宽容学生,不怕学生说错话、做错事。其次,要大力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必须明确规定并创造条件,真正改变“填鸭式灌输”的教学模式,积极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实行研究性教学,因材施教,发展特长,尊重学生的差异和个性,使学生真正参与教学、参与科学研究,实现教学方式由教师为主体向学生为主体转变,教学方法由单向灌输式向多向互动式转变、由学生被动接受式向探究式转变。要重视通识课程的作用,比如,麻省理工学院为学生开设了几十门音乐和艺术课程,在开拓和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同时使学生在艺术欣赏中保持科学和艺术的平衡。同时,要特别重视小型讨论班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作用,并且通过实验和各种各样的实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再其次,要大力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用人制度。当前,学生评价体系和社会用人制度不尽科学和完善。一方面,家长和学校评价中的好学生,不外乎“考试成绩优秀” 、 “老实听话” 、 “循规蹈矩” 、 “遵守纪律”的学生,而那些思想活跃、性格开朗、遇事肯动脑筋、常有自己的看法、爱提意见的学生是很难被评上的。尤其是那些有特长并且为了发展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