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十一五”教育技术课题研究《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

上传人:san****glu 文档编号:33051423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3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级“十一五”教育技术课题研究《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国家级“十一五”教育技术课题研究《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国家级“十一五”教育技术课题研究《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国家级“十一五”教育技术课题研究《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国家级“十一五”教育技术课题研究《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级“十一五”教育技术课题研究《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级“十一五”教育技术课题研究《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家级“十一五”教育技术课题研究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研究结题报告所属实验区: 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课题承担单位: 太谷县实验小学课题名称: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研究课题编号: 教电馆研062131383课题组负责人: 要季萍专业技术职务: 小教高级联系电话: 03546256153E-mail地址: tgsyxxjys126.con邮政编码: 0308002目 录结题申报表 报告摘要 结题报告 1一、 背景与意义 二、课题研究概述 三、课题研究措施研究的成效 五、结论与思考 六、参考文献附 件 33太谷实验小学课题组制度 33学校课题研究组成员部分人近年获奖情况 34学校课题组教

2、师近两年培训做课情况 35相关部门对我校课题研究的支持情况 36学校课题组研究活动情况 37学校对课题开展的支持情况 37信息技术与语文的整合课与通常的语文课的比较情况 38信息技术与识字、阅读、作文、古 诗、综合实践教学整合优秀课例 38优秀整合论文 55优秀整合子课题 58优秀整合课反思 63报告摘要21 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给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革。新的基础教育课程实施纲要(试行)中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

3、境和有利于学习的工具。因此,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课程整合”已经成为我国面向 21 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视点。我校承担此课题研究后,成立了课题研究组织机构,制定了课题研究计划与制度,建立了课题研究的保障机制,构建了课题研究评价体系。我们的研究要以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为主,辅之以对比实验法调查法、文献法,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整合作了初步探讨,本文阐述了信息技术与识字教学整合的模式、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整合的模式、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整合的模式、信息技术与古诗教学的模式、信息技术与语文实践活动的模式,结合案例分析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优势,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

4、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并改革语文课的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促进教学思想、教学观念的更新;分析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已有的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模式的改进,探讨怎样实施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以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同时也提出了今后的设想关 键 词: 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教学 课程整合 教学模式 1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研究结题报告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实验小学课题组负责人 要季萍一、背景与意义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

5、在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新的基础教育课程实施纲要(试行)中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于学习的工具。因此,“课程整合”已经成为我国面向 21 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视点。学校作为社会整体的一部分,也不可避免地卷入到信息化的浪潮中来。而我校一直坚持科研强校、科研促教的治校策略,引导教师扎实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科研成绩显著。当信息技术强烈冲击的今天,我们也不甘落后进行课程整合的模式研究。真正的课程整合,是把各种技术手段

6、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中,超越不同知识体系而以关注共同要素的方式安排学习的课程开发活动。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中,尤其在课堂教学中的整合,信息技术扮演怎样的角色?怎样才能使信息技术的学习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课程整合”的理念,我们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或者与实际的社会生活问题进行整合,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变革性推动作用。2006 年 3 月,在省市电教馆的亲切关怀和直接帮助下,我校申报了省级课题信息技术与小学课程整合的研究。领取立项书后,听取了专家和上级领导的指导,发现所申报的课题太大,不利于课题研究工作的有效开展。

7、经过学校科研组成员多次讨论、论证,根据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将课题研究内容改名为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研究,并经过多次修改,制定出改后研究课题的实施方案。以前也曾做过一些尝试,但目标不够明确。这个课题的确立,为我们确立了明确的研究目标。我校根据课题研究方案,开展了具体的工作。二、课题研究概述2本研究主要以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为主,辅之以对比实验法调查法、文献法。研究期间,我们始终把课题研究工作放在重要地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课题研究的着眼点,以“行动研究”为课题研究的切入点,按照新课程标准,在教学中边研究,边实践,在研究中深化教学,用课题建设、课题研究拉动整个学校管理的层层

8、深入,推动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深入发展,带动学校整体教研水平的提高,不断营造我校的教研文化氛围,取得了初步进展。具体研究方法与措施如下:1通过论证,确立整合改变师生教学关系的观念前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 2000 年 10 月 25 日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上明确指出:“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作为推进未来社会发展的两大核心动力,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在信息化、

9、网络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开展创新教育,必然牵引着教学内容的改革,而教学内容必然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学目标相适应。通过文献的学习,课题组成员通过分析研究达成共识:信息技术的普及使学生比学习知识更容易获得信息,知道很多事情,与之相对,教育者的权威性相对削弱,必然趋向于比较民主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则从传统的“教育”概念变“学习”概念。为教师角色转换提供良好的契机,“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机制,主动探究的学习氛围的”提供了教育平台;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由教师主宰: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到教学步骤,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在

10、新理念的指导下,课题组成员进一步论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即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和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使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论证阶段,课题组基于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课文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建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3学结构”的教学方针。这一理念不仅符合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

11、式的变化,更能够成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新的教学方针最有效的论证。学生在课程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重新的确认,是对于新课标从信息技术层面上的新的认识。通过论证,信息技术同语文学科的整合点得到准确的定位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就是以语文为载体,把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融为一体,把它作为获取知识的工具,学生通过技术获得信息,培养信息素养的过程,是教师通过培养学生信息能力的同时获得信息技术能力最终获得教学相长的过程,是形成教师培养学生学习语文能力、收集运用信息能力的形成良性循环的开端。通过整合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提高教与学的效率。2严密部署课题研究工作,确定子课题的落实点

12、。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以及学校已有的研究基础,我们确定了校子课题,即信息技术与语文实践活动的整合研究、信息技术与识字教学整合研究、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整合的研究、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整合的研究,再根据年级特点确定实验教师,然后分组,每组安排一有一定经验的组长作为主要负责人,实施方案,群策群力,使得课题研究更加具有严谨性和科学性。同时,建立实验组研究的规章制度,保证了课题的有序开展。3实践中探索整合的契机新课标提出“建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结构”,在实践中教师以新课标为指导思想,大胆创设语文学科同多媒体计算机这样交互式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平等地共有、共享学习资源,使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

13、、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为学生创设开放式的学习空间,追求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为教师提高信息技术素养创设条件;为家长走进课堂参与学习提供多种途径;用信息技术把实验小学的方方面面呈现给社会做了多种努力,对整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1) 多种方式实现学生同信息技术的整合在实践中课题组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学生同信息技术在语文课堂内外的整合。电教媒体走进课堂,课前学生以组为单位建立信息交流站;课上通过人机互动的形式实现资源共享;课外学生通过校园小广播台进行优秀作文播报通过信息技术形成班际间的语文文化交流;学生登陆校园网查阅资料,了解语文学科学习动态,实现学生同信息技术的整合。例如“奥

14、运网”,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愿选择伙伴、选择专题、确定方向参与研究。通过上网下载、4读书查资料、整理编辑,通过网站信息,学习知识、了解人物,获得更多、更全面、更深刻、更具体的资料。网络为师生提供了的学习资源,开拓了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自由学习的空间和实践能力,培养语文素养,在实践中涌现的教学信息实例引发教师不断进行思考、总结和归纳,获得科研能力。(2)重视教研的理论学习及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与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信息技术整合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应具有独自驾驭教学活动的各项能力才能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需要。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促进教师进行再教育的意识;有利于促

15、进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创新型教师角色的转化;有利于教师培养自身的信息素养,从而有利于教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筛选应用信息的能力”。承担课题以来,我们多次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关于课题研究的资料,并多次派教师参加省市市电教馆举办的各种课题培训,每次培训结束,都组织教师总结讨论,力争以科学的方法为指导,以先进的理论为实践的依据,保证课题研究的正常进行;我们组织教师观看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优秀的语文整合课例,归纳优秀整合课例的典型做法,针对案例进行分析,寻找规律,发现共性,为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我们组织骨干教师参加信息与学科整合研究。此外,我们还对课题实验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理念、信息化教学设计和信息化教育平台使用培训,使教师达到能够独立运用信息化教育平台,完成教案设计。举办教师课件制作培训班,使任课教师具有独立制作课件的能力。教师具有一定的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才能展现整合的思想方法和过程。课件带有强烈的教师个性色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