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学品德论文:品德与生活同行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3044341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小学品德论文:品德与生活同行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王小学品德论文:品德与生活同行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王小学品德论文:品德与生活同行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王小学品德论文:品德与生活同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小学品德论文:品德与生活同行(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小学品德与生活论文品德与生活同行【摘要】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这种新型的活动课程,要求我们活用教材,将生活融入教材,使教材生活化,让学生在一种真实的环境中,学会做人的道理。本文就新课程下的品德与生活课程提出三大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增长知识,培养品质。【关键词】品 德 生 活 学 生 一个星期一的早上,有位家长来到办公室,一脸惆怅地对我说:“老师,你得好好地说说我们家孩子!”“发生什么事了吗?他可是个乖孩子啊!”我惊奇地看着她。此时,那位家长便向我讲起了发生在周末的一件事.原来,那天小陈和妈妈在路上走

2、的时候,突然看见了脚下有一毛钱。妈妈让小陈拣起来,小陈却看着那一毛钱,满不在乎地说:“一毛钱而已!”“一毛钱而已?”妈妈一听这话,都快气晕了!她告诉我,虽然自己的孩子平时学习成绩都不错,但小小年纪,这样的价值观,长大了还了得!学生家长的一番话,在我的耳边久久挥散不去。是啊!作为一名品德老师,在关注孩子们课堂表现的同时,是否忽略了些什么呢?可曾注意孩子心里深处的细微变化呢?在品德课上,是否真的将知识深入人心了呢?品德课是否应该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呢?.此后,我便带着这些问题进入课堂,之后又有了更深的体会。一、在生活中寻找素材,使教材生活化陶行知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品德离不

3、开生活,需要我们将生活融入教材,使教材生活化。那么怎样才能使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尽情展现品德课应有的魅力呢?新课程下的品德与生活课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贴近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其内容涵盖了品德教育、劳动教育、习惯教育等,内容极为广泛,涉及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学生的需要,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只有当他们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时,他们的体验才是真切的,才具有道德的价值。因此,在教学中引入真人真事,把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是实现教材生活化的一大途径。每上一节品德课,我都会想想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或所熟悉的材料,联系社会实际,正视现实

4、,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通过提供真实、丰富的材料让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的道德经验、知识、体会,抓住小学生中带有倾向性的或他们感兴趣,所关心的问题提炼成新的教学内容,以帮助和指导他们逐步形成积极的道德生活态度和自我教育能力;结合教材内容把学生看到的一些社会丑恶现象毫不掩饰地“摆”到桌子上,让学生独立思考、各抒己见,然后引导学生去正确地分析、从而解决头脑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如我在教让我们的教室更清洁时,我事先拍下班级星期五下午放学后教室的地2面以及学生的桌面和卫生角等图片,在上课的时候,我先让学生看看我拍下来的这些图片,看时我并没有告诉他们这是我们班教室的图片。看着满地的纸屑和脏乱

5、的卫生角,同学们纷纷议论:“这是哪个班的教室啊!简直就是垃圾场嘛!”当他们继续往下看时,有几个学生脸红了,原来他们看出来了,他们口中的垃圾场竟是自己的教室,自己的座位!打从这节课后,教室里干净了许多,学生的卫生意识有所提高了,知道了公共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同样重要。二、在活动中联系生活,使课堂生活化活动是教与学的中介,把丰富多彩的活动作为品德教学的载体,可以改变传统“知识本位” ,道德知识注入的教学方式,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品德课堂。 品德与生活教材的活动性特点很突出,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这就需要教师有正确的教材观,“用”好教材,而不是“教”好教材。在教学中借助各种活

6、动,多多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让学生说一说,做一做,辨一辨,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品德课的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如:情境模拟、角色扮演、采访调查等。我们不能为了形式上的丰富而活动,更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活动前,我们应先确定内容,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中我们应重视孩子的体验和感悟;活动后我们要小结反思,让学生有所悟。在我懂事了的教学中,我结合教学内容,挖掘学生现实生活中的活动资源,通过“家庭小记者”的跟踪采访活动,使学生近距离地了解了家长一天的工作和生活,并积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向家长表示感恩,给劳累了一天的父母端上一杯热茶,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

7、教育效果。 在秋天在哪里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去校园里寻找秋天,学生们发现了秋天在落叶里,在盛开的桂花里.学生从活动中亲近自然,更热爱自然。这样的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也使课堂与生活建立一种有机的内在联系。活动式的品德课堂,学生能说的,学生说;学生能做的,学生做,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知情明理,发展能力。三、在学习中丰富生活,使情感真实化品德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引发学生的思考,学会做人,但是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往往不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有时只是为了配合老师而谈,教育意义不大。那么,如何激起学生心底的那一层涟漪呢?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8、,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让学生之间交流,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虽然有时有些学生的想法还很稚嫩,但正是孩子们的“异想天开” ,使整个课堂成为学生交流、思想碰撞的场所,使课堂成了信息交流所。在教学中,我们应关注每位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如,在教学我也能研究一课时,我并没有谈那些著名的科学家的发明,而是挑选了汽车身上再普通不过的擦玻璃器,当学生得知那是一名普通的妇女在一次雨中获得的灵感而发明的时,各个惊叹不已,觉得研究发明也不

9、是全是科学家的事。接着,我鼓励学生说说自己在生活中的一些发现,学生各个跃跃欲试,说出了自己的奇思妙想。3此外,品德课不是单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学科,它关系到少年儿童的精神世界能否健康成长。在日常的品德教学中,同样的道德要求,有的教师讲过,效果极好,而有的教师却是讲等于白讲,学生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这说明,同样的教学内容,假若缺少情感因素,只是空洞地提出要求,则背离了品德课的本质要求。我们在品德教学中不仅要做到以理服人,还必须创设道德教育的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交融中引起共鸣。正确的道德认识以情感为基础,良好的道德动机要靠情感去激发,自觉的道德行为要靠情感去催化。总之,品德教学离不开生活。新课标下的品德课堂给我们带了机遇和挑战,让我们关注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用自己的智慧去丰富课堂,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参考文献】1、苏春喜:把思想品德教学融入到生活中,现代农村科技,2010 年第 16 期2、李秋红:浅谈思想品德课情境教学,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2010 年第 12 期3、孙淑珍: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之我见,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0 年第 6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