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尊重语言学习规律 提高语言实践能力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3012537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论文:尊重语言学习规律  提高语言实践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论文:尊重语言学习规律  提高语言实践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论文:尊重语言学习规律  提高语言实践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语文论文:尊重语言学习规律  提高语言实践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论文:尊重语言学习规律 提高语言实践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论文:尊重语言学习规律 提高语言实践能力(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尊重语言学习规律 提高语言实践能力摘要:在尊重语言学习规律的基础上,把握好训练重点,重视学生言语的积累和发展。准确研读文本,把握好“教”与“学”关系, 锤炼文字,提高语言习得的实效性, “教”是为了“不教” ,在教学中,我们要把握语言的习得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关键词:语言规律;尊重;实践能力语言的习得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要在尊重语言学习规律的基础上,把握好训练重点,或感知文本内涵,或重组整合,重视学生言语的积累和发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感受,就如何提高语言实践能力来谈些粗浅的认识。一、把握语言

2、习得规律,准确研读文本近年来,我们许多教师在钻研教材上会过多地依赖电脑,一则是因为网上教案多多,下载方便;二则,将众多人的教案拿来“参考”省事不少。其实要想上好课,首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研读文本。有位专家说的好,这法那法,不吃透教材就没有法。备课不只是写教案,更重要的是细细地阅读课文,一字一句,细嚼慢咽。有人说,细读课文要有钻研的劲头,只有钻进去,才能研制出我们想要的东西。怎样做到正确、准确地细读文本呢?首先要理解教材、尊重编者。如果对文本语言的把握有偏差,对教材编者的价值取向就会出现理解不到位或不正确的现象,就会影响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甚至会影响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养成。比如姥

3、姥的剪纸一文,以剪纸为载体,写出了姥姥对“我”的爱和“我”对姥姥的思念。原文中最后有一段关于姥姥病危的内容,倘若将这段内容加进去,学生会对祖孙情意的感悟更为深入,加以音乐的渲染,这种煽情效果不是更好吗?可是这样一来,学生将会忽略或是偏移对这种民间艺术的感悟,也不可能感受到这种乡土味很浓的生活化语言,从而偏离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的编写意图也很分明,因为整个单元中不仅有姥姥的剪纸 ,还有牛郎织女以及安塞腰鼓 。对此,对编者的理解和尊重,对课时目标的锁定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其次要二度开发教材,提炼最有价值的教学内容。教材是我们施教的主要凭借,但是,教材内容并不等于教学内

4、容。一篇课文往往存在多种教学价值,比如科学普及价值、社会生活认知价值、思想品德养成价值、生活能力指导价值等等。作为语文课,我们应当关注的只能是语文核心价值。应重点挖掘文本的语文学习价值,重点训练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重点完成语文课应当达到的教学目标,适当弱化文本中可能隐含的其他教育价值。一篇课文,具体教什么,要根据年段要求、学生实际、文本特点进行适当的选择和重构。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要把最有语文价值的、最适合学生水平的部分作为这个学段、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时间证明,只有把握语言习得规律,细读文本,才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二、遵循规律,正确认识“

5、教”与“学”关系2“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课堂教学中提倡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对话,单纯由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只会使学生不会独立地获得知识,从而缺乏学习热情、自信心,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变换教学方法,增加新鲜感,要杜绝教师一言堂的现象,让学生多讲,多思考,多练习,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敢于质疑,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充分展示自己。1.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一千个读者的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读同一篇文章他的感受是各不相同的。学了小鹰学飞这一课,老师问学生:如果你是小鹰你打算怎么做?大多数学生认为:“我要继续往上飞。”但仍有小部分同学坚持:“我要回去

6、,我实在是飞不动了。”实际上,这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似的,当学生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做一件事时,中途他累了,我们应允许他停下来休息,允许他有自己的看法,尊重学生的感受。同样,对于文本的理解,我们也应尊重学生的理解,这是他们的真情实感。2.亲近文本,亲近作者教学活动应体现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教师只有适度的退让,学生才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亲近文本,亲近作者,去享受自学探究的乐趣。教师要做的就是鼓励他们利用自己的已有经验,去与文本对话,倾听作者的心声。看一节课学生有无主动参与,关键看学生能否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否真正地由只“答”到会“问” 。教师要有计划地精心培养学生发

7、问质疑的能力,并能够按照学生提出的实际问题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把教的起点建立在学的起点之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障学生主体活动的有效性。把发现的机会让给学生,多让学生想一想;把表现的机会留给学生,多让学生试一试;多开拓思路,多指点办法,把成功的机会留给学生。如教学给家乡孩子的信中,可引导学生从“巴金爷爷的生命开花了吗?”这一中心问题入手,对“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我的生命开花结果。 ”这句话进行品读感悟,在联系前文的描述及课前资料的收集的基础上, “再读读这句话,在这句话中似乎漏掉了什么?”启发学生思考,然后与学生一起讨论应在“开花结果”前添上“重新”一词,再让学生思考:巴

8、金老人为什么漏掉了这个词呢?从而让全身心地走进人物形象,感受到巴金爷爷的谦逊、平易近人、乐于奉献的形象。3.学会倾听,真诚对话师生对话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倾听。在课堂上,会有这样一种场景,那就是教师的提问之声还未结束,有的学生就迫不及待地举起小手,回答的问题常常是牛头不对马嘴,答非所问。又或者是,一学生对某一问题已经作出了回答,当教师请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发言时,后一个学生竟然进行类似重复的回答。这些说明学生并未在认真倾听。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又是否在真正聆听呢?还是关注学生的发言仅仅是对与错之分?如果老师只顾着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的话,那么,这节课堂能带给学生什么呢?我想,这样的课堂传递的是答案,缺

9、乏师生思维的碰撞。所以,教师应关注学生是否在认真倾听老师的提问,是否在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同时,也需教师弯下身子,细心聆听。如在教学理想的风筝中,讲到刘老师撑着拐杖讲课时,文中一连用了好几个“转” ,学生在朗读时,没有3区分“转”字的不同读音,教师听到这一错误,让学生感悟这个“转”的不同读音,不同意思,从而,让学生进一步对刘老师的光辉形象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4.关注全体,有效互动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我们的课堂还会呈现这样一种状况,一节课上,老师关注的对象,互动的对象很可能集中在少数几个学生身上,因为这几个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有更富成效的表现。而其他的学生有可能就是“局外人”,他们虽然身处教室,也

10、在教学活动的情境中,但实际上与老师与同学之间缺少真正意义上的对话互动。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忽视这一群体,这种教学互动,这样的对话还有效吗?改善这一问题的方法主要是正确认识“教”与“学”关系,强化教师民主平等的教学观念,并且利用班级社会关系特点,有针对性地展开个性化的差异教学,比如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和学业水平设计不同难度和类型的问题等,以推动那些边缘化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中,与老师对话,与同学对话,体验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总之,要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那种一讲到底,不留给学生的思考余地的作法;那种表面上看起来是一问一答,而实际上不能引起学生思考的作法,都不能使学生处于学习

11、的主动地位,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应该加以改革。三、锤炼文字,提高语言习得的实效性1.多元解读,把握语意以文本为“本”,引导学生细细咀嚼,慢慢品味,使其领略到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从而激活阅读内动力,于无形中把握语意,品出语文味。读书要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我们要尊重和鼓励学生多元化理解,这样才可以读出不同的体会和感受,有时通过体会感叹词,感叹号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也一样能咀嚼出语文味。如教学黄河的主人一课时,学生读到“啊,那上面还有人哩!不只一个,还有一个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时,让学生体会“啊”的不同的读音。学生说“啊”说明他非常惊讶!她认为读“”。这时,我问道:“啊!表示

12、很惊叹,你是这样读的。那可以怎样读呢?”学生纷纷读了起来,有的说读“”,有的说读“”,然后我又再次相机问道:“你为什么这样读?”学生通过反复地读,感悟到作者当时完全出乎意料的惊讶,不但如此,学生们对数数字的读法也有了自己的感悟,越数越快,越数越快,又再一次地感受到当时人们的惊讶之情。学生的见解各不相同,可又都从文章入手,进行体味与推敲,进行合理的迁移,推断,在交流与探讨中,全面而又深刻地领会了许多文章之外的知识,体会到了黄河主人的机智与勇敢。通过交流合作,使学生真正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

13、2.以读促写,鼓励学生个性化表达吕叔湘先生说:“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 ”阅读是内化和吸收,是对语言的理解,是基础。写作是表达和交流,是语言的表述,是发展。读与写的结合,就是学与用的结合。在阅读教学中,课堂练笔是结合领悟内容、情感,在课文情境或作者思想情感4的触发下,调动语言储备,进行创造性表达。如姥姥的剪纸中领悟姥姥剪纸技艺“神”、课文如何表达“神”及运用这种技巧进一步表达时,在学生充分的朗读之后,安排了这样的小练笔:(出示句子“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这是一句夸张句,说明大家对姥姥的高超技艺印象极其

14、深刻。咱们能不能学着乡亲们的样子,来夸一夸姥姥的剪纸呢?出示:你姥姥神了,剪 像 ,剪 像 ,剪 ,剪 。这样的迁移训练,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和书面表达能力,不仅能加深对文本的感悟,更能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3.遵循儿童本位的原则语文似乎生来就是为放飞儿童的多彩的梦想而存在的。儿童最富于想象和幻想,我们的课堂也应用儿童生活的眼光来展开,在确立语言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生活需要出发,构建适合学生语文学习话题,设计生活问题情境,引领学生运用语言进行语文实践。教学姥姥的剪纸时,文中“薅草”一词离学生的认知水平较远,课文中没有注音,且字典上对它的解释为“用手拔草”,

15、学生并不能真正明白它在生活中的意义,在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时,我先从“择菜”一词入手:“平时你们都帮妈妈择过哪些菜呢?”学生来了兴趣,众说纷纭,有的把自己择小青菜的经过大致说了一下,也有的说自己择过韭菜,还有的说择南瓜藤特别的麻烦等等,从而唤醒了学生的生活体验。这时,我再来检查“薅草”一词的理解,一学生马上就明白这是爸爸妈妈在菜地里拔草的情境,因为只有把那些杂草拔去,菜地里菜才会长得更好。这样不仅解决了学生在预习中出现的问题,还体现了一种学生乐学的课堂形态,提高了语言实践的能力。教学的价值在于发展学生,课堂因有了学生的灵动才生机盎然。关注儿童的发展,才能使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的提升落到实处。总之,我们的“教”是为了“不教” ,在教学中,我们要把握语言的习得规律,不断的充实自己的理论水平和课堂教学技巧,精心钻研教材,适当安排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