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滹沱河和我》课堂实录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2978149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语文:《滹沱河和我》课堂实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学语文:《滹沱河和我》课堂实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学语文:《滹沱河和我》课堂实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学语文:《滹沱河和我》课堂实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学语文:《滹沱河和我》课堂实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语文:《滹沱河和我》课堂实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语文:《滹沱河和我》课堂实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滹沱河和我课堂实录师:同学们,很长一段时间来,我经常被一种奇妙的感觉包裹着。从未谋面的一条河流居然会因为一篇小小的散文而时常翻腾在我的记忆里,一个原本并不熟悉的诗人也会因为一条河流而牢牢地占据着我的思维。我知道,那人、那河征服了我。于是,我的生命里少了畏惧,多了勇敢:少了萎缩, 多了豪气:少了屈辱, 多了荣耀。那条河流叫滹沱河,那个诗人叫牛汉。昨天( 1 0 月 2 4 日) ,是牛汉 8 5 岁的生曰, 8 5 岁的诗人依然倔强地行走在中国的诗坛上。为了表示对他的敬意,就在昨天, 我们拜读了他的四首小诗。下面,谁愿意为大家朗诵其中你最喜欢的一首?( 生 1 读牛汉的夜 。)关死门窗觉得黑暗

2、不会进来我点起了灯但黑暗是一群狼还伏在我的门口听见有千万只爪子不停地撕裂着我的窗户灯在颤抖在不安的灯光下我写诗诗不颤抖!( 该生“ 诗不颤抖”一句读得很有激情, 获得同学的掌声。)师:好一句“ 诗不颤抖”! 我们知道, 不颤抖的是诗人的诗魂! 今天,我们就将沿着文字走进牛汉的生命之河,真希望滹沱河那惊天的气势也能蕴藏在我们的心中。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翻到这一课。认识一条河流就如同认识一个生命,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该文所讲述的就是牛汉对故乡的河流 滹沱河的认识过程, 其中贯穿了作者情感的变化。课前,我们预习过这篇课文,谁愿意为大家把这条情感线索梳理一下呢?生 2 :从祖母、母亲和姐姐的口中得知自己

3、与滹沱河的关系, 心中充满想象和渴望:见到干涸的滹沱河时,又满心的失落:听到姐姐描述河发水时的情景后, 内心都是恐惧:直到真正见到发水时的滹沱河时, 受到震撼, 把它当作自己的本命2河。师: 从对滹沱河的渴望到失落,由失落到恐惧, 由恐惧到敬畏,作者自然而又巧妙地用这样_一条情感线索, 领着读者一步步沿着文字走进了他的生命之河。这该是一条怎样的河流呀! 记得在文章第 1 6 自然段中, 作者曾由衷感慨“ 我第一次感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 作者之所以有这样的感叹, 之所以认为自己渺小,原因何在?是滹沱河来时的气势让作者感到自身的渺小。师: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那种气势吗?生 3 :伟大或者强悍。师:

4、是的, 没有人会在这惊天的气势面前再高呼“ 人定胜天” 的口号, 否则, 那该是一种怎样的无知与可笑啊! 接着, 我想问的是:滹沱河伟大、强悍或者不凡的气势表现在哪些方面? 作者是用了怎样的语言来传递这条河流的特性的?请同学们重点阅读第 1 0 及第 1 2 自然段,并作适当的圈画、批注。( 生阅读、圈画并作相应的批注。师巡视, 随机点拨。)师:谁愿意先来进行交流?生 4 : 我觉得第 1 2 自然段中,“ 那声音, 不,那滹沱河一会儿像是从深深的地下喷出来的:一会儿又觉得天空在打闷雷,像是从天上降落下来的。 ” 这一句话中突出了滹沱河的气势。两个“一会儿” 写出了滹沱河来时的变 深深的地底下

5、喷出来” 又突出了他强大的力量:“ 天空在打闷雷” , 给人以一种压迫感。师:说得不错。但我总觉得你在读这一句的时候,似乎少了点气势。谁觉得会比他读得好?( 生举手, 师邀请一位学生来读这一句。生朗读。)师:你凭什么认为比他读得好呢?生 5 : 因为我读出了重音, 例如, “ 喷” 和“ 降落” 这两个词就该突出。师:确实,一个“ 喷” 字写出了滹沱河突破了层层阻挠,势不可当, 甚至, 我可以听到土层被撕裂时所发出的痛苦的呻吟;“ 降落” , 让人觉得铺天盖地, 同时,声音本无形,但“ 降落”一词却给人以形象感。由此, 地下,天上, 整个世界都充满了滹沱河的声响, 大河在爆发!生 6 : 这一

6、段中, “ 它_应当是声音,但天和地因有它而变得异常地寂静了:3一切已知的和熟悉的声音都被它吞没了。 ” 这一句话也写出了滹沱河来时的气势。师:我觉得你刚才所读的这句话中,有一个词语读得最好:“吞没” 。请问:把这个词语换成“淹没”行吗?生 6:不行,好像程度上不如“吞没”来得强烈。师:是呀, “吞”字是天张开了口,是整个儿的消失。天地间只留下一种声音,那就是滹沱河发水时的声音。它的存在让其他声响变得无足轻重, “淹没”的表现力显然不如“吞没”来得有气势。未见其形,先闻其声,先声夺人。观京剧时的经验,名角亮相之前总伴着紧锣密鼓的声响,滹沱河的真面目让人期待!同-III 才找到的两处都是通过写滹

7、沱河的声音来突出滹沱河的气势。我们注意到:动词的准确选用起到了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如果说,这些是从正面描述滹沱河的声音,那么,我觉得,就在该段中,作者还巧妙地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有谁发现了相关句子?生 7:我找到这样几句:“我似乎听见全村的几百条狗都在呻吟!我家的两条狗正仰着脖子,但我没有听到叫声,它们的声音被滹沱河吞没了。它们大概也觉得奇怪,开始不叫了,缩着脖子伏在地上,两只耳朵直竖了起来。 ”这里通过狗的害怕表现了滹沱河的惊人气势。师:为什么你认为狗是害怕的呢?生 7:“呻吟” 、 “仰着脖子”或“缩着脖子伏在地上”和“直竖”的耳朵,这些都写出了狗当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的无奈,甚至惊恐。

8、师:狗一直是忠勇的象征,为人类看家护院,不辞劳苦。然而,在大河面前,它们没了方向,乱了方寸,无助、恐慌。由此,也反衬出滹沱河来时的气势夺人。生 8:我觉得“祖母” “小声”说话,也是侧面烘托。既然,大河的声音那么响, “祖母”回答“我”的问题时为什么不大声些呢?师:你觉得为什么?怕大河听吧!(生笑。)师:说得很好!“祖母”该是经历过大河发水的,她深知其中的威力。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 “小声” 的背后恐怕带着一份敬畏吧。其实,声音是最难以描摹的,但作者却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的手法,选用准确的动词,突出了滹沱河来临时的不凡气势。那么,当滹沱河真正出现在作者视野中时又是怎样一幅情景呢

9、7 那又是一番怎样的气势呢?生 9:我非常欣赏第 l2 自然段中的两句话:“它不像水在流动,是一个大块深褐色的土地在整个地蠕动。看不见飞溅的明亮的水花,是千千万万匹野兽弓起了脊背在飞奔。 ”我们所熟悉描写水的词语有:溪流是潺潺的,透着温柔;4大海是一浪一浪的,显着汹涌。而这里却把水的流动说成是土地在蠕动,很特别。另外,把水花说成是千千万万匹野兽在飞奔。我见过豹子的飞奔,那一刻,它的肌肉块块分明,那种弓起脊背的姿态显示出一种力量,在欣赏的同时,让人生畏。于是,作者的描写让我感受到的是滹沱河来临时的无与伦比的气势。师:什么是野兽?生 9:不驯的,有野性的动物。师:是的,野兽不同于我们日常所见到的那

10、些有钱或有闲者伴随着的那种动物,你走我也走,你停我也停;或是撒开欢一路向前,随后回头一望主人,又欢奔乱跳在主人身边的玩意。那不是野兽,那是宠物。野兽是有血性的,勇猛的,执著的。一匹野兽足以令人生畏,更何况是千千万万匹弓起了脊背正在飞奔的野兽。不过,有一个问题:“蠕动”指昆虫爬行,显示其慢;而“飞奔”又极言其快。这两个前后的句子在用词上是否矛盾了?生 9:不矛盾。文章中有一句说“滹沱河分成了明显的上下两部分” 。 “飞奔”是指水花奔流的速度极快,而“蠕动”是从整体上说,是所有的水花集中在一起给人的感觉。师:感谢你精彩的发言。确实,作者先写了赫然望见的滹沱 J 可,是远望,从整体上描述,加上“黑沉

11、沉的天” ,所以, “蠕动”二字就显得形象生动。如果说, “蠕动”是远望所得,是从整体来写;那么, “飞奔”我们可以理解成近观所得,是从局部入手。于是,一条势不可当的河流就呈现在读者面前了。由蠕动的大地与千万匹飞奔的野兽,你会联想到些怎样的情景?生 9: 我能感觉到泥石流滚滚而来摧毁一切的力量,也能感觉到火山爆发时炙热的岩浆吞没一切的气势,也许,滹沱河发水时的情景与之相仿。生 10:还有,影片中万马奔腾的情景。师:流动的水也许可以阻挡,但蠕动的大地该如何让它停下脚步呢? 更何况,在这之上飞奔着的是千千万万匹野兽,那样的景象可用“壮观”一词来概括。这一段写得很精彩,哪一位同学愿意来朗读一下,要求

12、读出滹沱河的气势。(生 10 举手并被邀请朗读。)(师点评学生的朗读情况,指出重音和节奏的问题,并再请一位学生点评后进行朗读。)(生 11 朗读并赢得其他同学的掌声。)师:一条气势雄浑的河流就这样棱角分明地流动在读者眼前。这仰仗于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如课堂重点探讨的两段内容,分别从声音和形态两个角度来展现滹沱河的性格特征。写声音时又注重正面描述和侧面烘托的结合,同时,动词的选用极为合理;写形态时,修辞手法的运用巧妙恰当, 由远而近,由整体而局部,丝毫不乱。更主要的是作者在写景的过5程中注入了真情。作者曾说:“诗和散文是我的命。 ”他是用生命在抒写。这种情感在课文最后一段达到了极致,我们一起读一

13、读这一段。(生齐读文章最后一段。)师:作者把滹沱河当作自己的本命河。 “本”者根本, “命”者命运,一条河流就这样决定了作者一生的根本命运。牛汉把滹沱河的惊天气势藏在了心中,这不是简单的借景抒情,而是作者在用真实的生命在真诚地抒写。一条河流的形象与一个人的命运是叠加在一起的,是作者的生命在呼唤。牛汉是从上个世纪 90 年代开始进行散文创作的,如此推算,我就一直想知道:年近古稀的诗人为何要写这样一条河流?如果有下面几个选项,你会作出怎样的选择?A表达对故乡的挚爱之情;B为自己的精神气质、性格特征寻根;C呼唤隐藏于河中的民族精神;D其他。(生沉默、思考。)生 12:我选择 B。因为作者在文中写到,

14、 “滹沱河似乎没有远走” , “它随时能走出来” 。这告诉我们:滹沱河已留在了牛汉的心中,想让它什么时候出来,它就会出来。那种勇猛的、桀骜不驯的性格已与作者融为一体。我看过牛汉的简介,觉得,牛汉就是一条滹沱河。师:你认为,牛汉笔下的滹沱河是眼前之景还是心中之景?生 12:是作者的心中之景。因为文章中所写的滹沱河发水是在 1929 年,当时,作者才小学一年级。所以,他笔下的滹沱河应该是一直留在他记忆中的形象。同时,作者也在文中写到“把它深深地藏在心里“。师:其实,当我们走近牛汉的时候,我们会清晰地感觉到,牛汉与滹沱河的形象是重叠在一起的。河的勇猛不驯、河的执著不懈正是诗人一生的写照。他必然是从河

15、中汲取了精华,滹沱河铸就了诗人的灵魂,他就是一条倔强的滹沱河,滹沱河一直流淌在他的生命中,成了他精神的支撑。生 13:我选 A。我们这个单元的主题是“故乡情思” ,文中也流露出了作者对故乡深厚的感情。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作者就是借滹沱河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师:是的,诗人经历了人生那么多的波折,在古稀之年把视线落在了故土之上,寻找精6神的慰藉。于是,哪怕是常人眼中一条看似凶暴的河流,作者也不惜以饱满的情感去赞美它,这种感情是可以理解的。生 14:我选 c。我们在座的都看似文弱的书生,但我们的内心都涌动着一股激情,这种激情时时等待着爆发的那一刻。所以,我觉得滹沱河就是埋藏在我们这个民族之中的精

16、神,它充满了力量。 “课”与“师:课文的标题为“滹沱河和我” ,似乎在讲述一条河流与一个人的故事。但在这条河流中我们分明感受到的是一种勇猛向前、敢于粉碎一切阻碍的气势,不甘于束缚,不甘于平庸,不断冲破障碍,热烈,雄浑,这不就是我们这个民族所拥有的精神气质吗 7 如果说,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博大,宽厚,那么,滹沱河真算得上是我们的父亲河,它刚烈,勇猛。也许作者所想传递的远不止这些,但我想说:那条气势磅礴的滹沱河已经流淌在诗人牛汉的心中,成为他生命的组成部分,它是否也会流淌在我们心中?(生沉默。)也许,我们不必忙着回答这个问题,但我还想说:生命就像一条河流我们每个人都该去寻找自己的生命之河,让那河水承载我们生命的重量,倒影我们生命的美丽。那河里流动着的可以是一句誓言,一个故事,一种梦想。当你拥有了这样一条河流,你就会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一份迷人的气质,一种不竭的精神,你的生命也将因此摇曳生姿。师:在这节课的最后,给大家留两个作业,从中选做一个。1作者在描述发水前的滹沱河时亦不乏精彩之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