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论文:体验,品德课堂中的主旋律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2972459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品德论文:体验,品德课堂中的主旋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品德论文:体验,品德课堂中的主旋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品德论文:体验,品德课堂中的主旋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品德论文:体验,品德课堂中的主旋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品德论文:体验,品德课堂中的主旋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品德论文:体验,品德课堂中的主旋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品德论文:体验,品德课堂中的主旋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体验:品德课堂中的主旋律【内容摘要】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的体验。德育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和环境实际,让学生在虚拟或现实的实践活动中直接感受体验,促进良好行为道德的成长。针对当前思想品德教学高耗低效的许多弊端,本文以德育认知学说和新课程改革理念为依据,从培养新时代人才的需要出发,重视组织学生“课前、课时、课后”的生活体验活动,体现了“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育新理念,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实践,体验实践,强化实践,在实践的体验中认识周围的事物,丰富生活经验,提高道德认识,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从而提高了品德教学质量。【关键词】

2、小学 品德课 体验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 ”对此,小学品德教学必须突出主体实践、体验生成的重要特色,开放教学内容和教学时空,寻找教材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之间的结合点,多途径地创造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德育实践活动,有的放矢地使学生在各种情境体验活动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获得道德的成长。一、生活体验:开启认知的扉页品德教学“源于生活” 、 “走进生活” ,关注儿童现实的生活,是建立在儿童认知经验基础上的为指导儿童生活服务,而绝不是“纸上谈兵”

3、。品德教学课前让学生到生活实践中去积累感性认识,增加体验,开启认知的扉页,为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打下基础。1、搜集资料,激发道德情感新课程改革下的品德课的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了解道德规范并养成良好道德观念和自觉的道德行为;引导学生了解生活常识并形成热爱生活的情感和良好生活方式与习惯,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生活经验与道德认识的水平。因此,新课程下的品德课是品德教育、社会教育及生活教育的一个有机整合体。它要求我们以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为根本,从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走小学品德论文2出课本的界限,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进网络,走进身边真人真事,通过多种渠

4、道调查、搜集资料,做广泛、细致、深入的课前准备。如在教学我来做个小导游时,我让学生以记者采访的形式分组对家乡的历史沿革、风土人情、社区发展、环境规划、先进人物等方面开展课前调查,通过调查使学生感受到家乡的变化,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同时通过查阅资料、访问等活动,学生可以丰富感性认识,激发道德情感,提高道德判断能力。2、热身活动,酝酿道德情感品德教学课前让学生到生活实践中开展活动有助于学生形成独特的见解,产生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学生带着问题或热身后的感受进课堂,就等于打有准备之战。我们教师上课前对学生的课前体验情况进行一番了解,就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课堂教学,就好比弓箭手有的放矢了。有位教

5、师在上关心体贴父母这一课时,针对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小皇帝” 、 “小公主”的地位,导致了他们只知道享受爱,不知道付出这种情况。先布置学生利用星期天的时间,开展“今天,我当家”的活动。让学生从早上的买早点、买菜,到中午、傍晚的饭菜准备,从室内的打扫到生活用品的采购,当一天的家。一整天下来,许多学生都体会到了当家的不容易,想到父母平时既要上班,又要操持家务,该有多辛苦。学生在日记中,纷纷写到:“一天下来,我才体会到当家也是不容易的,仅仅一天的时间,买、洗、烧,再加上打扫卫生,就累得我腰酸背疼的。爸爸妈妈天天如此,还加上白天上班,在单位忙个不停。一天下来该有多辛苦啊。 ” 等学生有了真

6、切的体验后,再上这一课时,许多学生谈了那天当家的感受,对父母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发自内心。学生对爱父母的认识,不再是停留在表面上,而是从学生的心中滋生蔓延。二、情境体验:握住情感的脉搏“准备生活的唯一途径就是进行生活,离开了任何直接的社会需要和动机,离开了任何现存的社会情境,是不折不扣地在岸上通过动作教儿童学游泳。 ”(杜威)对于儿童而言,其受教育历程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教师要充分运用道德体验教育思想、理论,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努力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道德体验情境,以期达到引发学生积极情感体验,促进道德内化和发展的目的。1、建立对话情境,引发直觉体验。教育是施教者与受教者间的一种对话。只有建立在基于理

7、解、平等、宽容之上的对话,学生才能在民主、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中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引发学生对具体事物、情境的直觉体验。虽然这种直觉体验具有片面性、暂时性、情境性,但这是学生情感的真3实体验过程,也是产生道德内化的基础。如有位教师教学节约水电一课时,走下讲台,似乎很随意地和学生聊起了天:“同学们,今年暑假特别的炎热,在那酷暑难挡的日子里,你最渴望做什么?”教师亲切的笑容,有趣的话题顿时引发了学生说话的欲望,教室里小手林立。等学生尽兴发言后,教师话锋一转:“可是今年用电特别紧张,经常拉闸限电,在停电的时候,你们遇到了什么烦心事?”老师的话题又引起了学生的一片嗟叹之声,有的为不能每天看动画片而难过

8、,有的为家里冰箱里的棒冰全融化了而可惜,有的为买了空调却仍得在酷暑中睡觉而烦躁通过师生对话引出的这些学生切身感受的事例,使学生自然产生了一种直觉体验“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 。随后当教师引出课题,学生便对“节约水电”这一道德要求有了初步地认同。同理在教学生活中的你我他一课,我也创设了一个对话的氛围,师生共同回忆交流父母及身边的大人职业特点,以此紧紧抓住学生的直觉体验,潜移默化地感受到各种职业的重要性,在不知不觉中感悟到每一个劳动者都值得尊重,要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2、借助媒体情境,激发真情体验。创设道德情境,现代化的电教媒体发挥着功不可没的作用。通过多媒体选择切合教材内容的音像、图片、文字材料,

9、让学生仿佛亲临现场,缩短距离感,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如省小学品德教学分会理事池昌斌老师在执教筑起我们的血肉长城一课时,首先创设情境,聆听雄壮的国歌,走进峥嵘岁月,接着播放平型关战役的录象片断,感受中国人民的万众一心,英勇顽强,又利用图片、拓展材料、背景音乐等途径深度感受杨靖宇、张自忠等英雄人物的壮举,最后以再次聆听国歌结束本课教学。这些历史,离学生的生活太远了,他们对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的民族耻辱感没有体会,而这种耻辱感的缺失直接导致学生对抗战认知的淡漠化,对当年中华儿女为什么要不惜生命来保卫国家不能完全理解。池老师就充分利用现代电教媒体,带领学生进入到

10、那个年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让伟大的抗战精神深度激荡学生的内心世界。又如我在课前收集了大量因吸毒导致伤残、死亡的照片,把它们制作成课件向学生展示。看了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材料,引发了学生发自内心的呼唤“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试想如果这些课单纯由教师照本宣科说教,教学效果必将逊色许多。3、创设活动情境,唤醒角色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创设一些模拟性的德育活动情境,让学生在假设的情境中模仿某种德育行为,如小法庭、小交警、戏剧表演等,故事情节的礼仪以及行为规范模拟情境表演等。这些模拟情境活动易使学生进入角色,完整地表现角色语言和角色行为,从而产生4特定的情感体验,加深对道德的认识和理解,促进道德意

11、识和行为规范的形成。如教孝敬父母一课,有位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让班上的每一个学生带一只鸡蛋到学校,并将它完好地保存一天。但这件看似轻而易举的事,结果却不尽人意。学生尽管想尽了办法想保护它,可一天下来,鸡蛋多数被碰坏或摔破,仅有少数几个学生能将鸡蛋完好地保存下来。借此项活动让学生体验父母养育自己的辛劳,其教育效果是可想而知的。三、社会体验:撑起道德的天空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课堂上,学生有了一定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观念,具备了一定的道德情感,但在学生面对社会时,可能有一些外部的诱因,对本来道德认知水平不高的小学生是一项考验和挑战,加上小学生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情

12、感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还会出现反复,道德意志不坚定。要让小学生的道德达到知行和谐统一,还需要通过学生在课后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来加以强化,锻炼学生与诱因作斗争的意志力,巩固新的、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这就需要课堂教学延伸到家庭、学校的课堂外,让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合一发挥整体功能,让各种教育互相配合以促进学生德育知行的和谐发展。1、课后实践,学以致用生活是最好的教育。“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这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环境、生活在人的发展中起重要,特别是对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尤为突出。学会做人,主要在生活体验中实现。教学直面灾害这一单元后,我就组织学生开展“保护环境 ”主题实践活

13、动。引导学生到社区,选择一户人家或一个商店,从用水、用电及垃圾的分类、处理情况进行调查统计,调查人们使用环保袋子及社区环境卫生情况,带领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社区环境治理义务劳动。通过板报、标语、广播等形式进行环保宣传,并在校内开展诸如节水、节能等活动。学生在活动中感触很大,增强了环保意识,并内化为自觉的行动。2、多元评价,促进内化品德课教学不仅在于向学生传播必要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达到“导之以行”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不能局限于单一的形式,我们应让学生成为自我行为评价和同学间行为互评的主体。因为,这样的评价活动不仅在于求得其公正性和准确性,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在自评和互评中获取切身体验

14、,从而“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或“知耻而进”。比如在学了做学习的有心人后,我设计了一张表格来巩固道德行为。表格如下:5像这样的表格,注明监督具体事项和要求,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填上实践内容,再由家长填上意见,给予评价。这种体验性的活动,在家长和自我的共同评价下,达到德育知行的和谐发展。总之,在品德课堂中,老师应时时奏响体验这一主旋律,使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使我们的品德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参考文献:1、朱德全 现代教育理论2、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3、德育2009 年第 11 期学习好习惯养成表我要养成的好习惯: 日 期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自 评家长评一周后自我小结: 一周后父母评价: (说明:每天睡觉前,在方格中用或记录一天的执行情况。表示做到了,表示没有做到。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