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IPO上市案例调查报告 初稿中等需要修改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95945 上传时间:2017-08-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司IPO上市案例调查报告 初稿中等需要修改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公司IPO上市案例调查报告 初稿中等需要修改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公司IPO上市案例调查报告 初稿中等需要修改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公司IPO上市案例调查报告 初稿中等需要修改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公司IPO上市案例调查报告 初稿中等需要修改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司IPO上市案例调查报告 初稿中等需要修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司IPO上市案例调查报告 初稿中等需要修改(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我国保险公司 IPO 问题研究初稿总体结构安排较合理,基本符合要求,但是个别问题论述不充分,见附件。另外图表等要对应。 论述过程应更多地加入你的思考和整理,不要过于抄袭他人,只是资料的堆砌。作 者 周琴学籍批次 正式 0903学习中心安徽芜湖县工作站奥鹏学习中心19B层 次 专升本专 业 会计学指导教师 任翠玉 - 1 -内 容 摘 要目前,我国保险公司处于现代制度建设阶段,走股份制道路是我国保险公司的必然选择,中国的保险公司有必要借上市这样的大好机遇,加快公司的商业化进程,提高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保险公司上市将突破业务发展的制约瓶颈,使新注入的优质

2、资产发挥最大化的效益,在根本上显著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保险公司在经营中需要保持一定水平的利润,从而能对股东进行分红,并有现金流去支付员工的工资等。但利润和价值是不同的,利润最大化不一定是价值最大化,而价值最大化则是公司经营所追求的目标,同时,需要满足公司的利润要求等一些约束条件。收益并不是绝对的,任何收益都隐含着某种程度的风险,甚至在一些情况下,如果经营决策目光过于狭窄,还可能变收益为风险。财务风险、经营与管理风险、系统风险都是我们必须面对和正确处理的。因此,保险公司只有充分利用上市带来的机遇,主动转换角色与经营理念,真正从保险业的大局和长远发展出发,才能规避风险,获得收益,最终达到提高自身竞

3、争能力的目的,同时带来保险公司管理体制和企业文化的最大改变,从而加快金融保险改革步伐,将我国的保险业做大做强。关键词: IPO 上市 信息披露 发展趋势 - 1 -目 录一、我国保险公司 IPO 上市的基本情况 .1(一)财务指标比较 .1(二)财务指标比较 .1(三)治理结构分析 .1二、我国保险公司 IPO 上市的调查分析 .2(一) 保险公司 IPO 上市的重要性分析 .2(二)上市地选择的原因 .2(三)保险市场主体竞争情况 .3(四)我国保险市场发展情况分析 .4(五)我国保险公司上市后的发展趋势分析 .5三、结语 .6参考文献 .7Comment 中中中中1: 比较内容不充分,作为

4、二级标题内容不充实Comment 中中中中2: 没有比较Comment 中中中中3: 表 1在哪?- 1 -我国保险公司 IPO问题研究一、我国保险公司 IPO上市的基本情况影响我国保险公司上市定价的因素可以囊括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是基本面和治理结构,基本面包括盈利能力和资本充足率,治理结构包括管理水平、组织结构和风险控制。外表因素主要包括宏观经济、保险市场环境和资本市场。本文以下主要对内部因素及上市保险公司定价进行比较分析。(一)财务指标比较中国人保、中国平安和中国人寿三家保险公司的财务基本面是三家公司 IPO定价的基础,经过股改,三家公司在资本实力、资产质量、盈利能力等关键指

5、标明显改善。(二)财务指标比较1.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是衡量保险公司资本是否充足、经营稳健程度的重要指标,资本充足率=净资产/风险加权资产期末总额。国际保险公司的资本充足率一般维持在 15以上。资本充足率也是偿付能力的重要指标,是保险公司自身承受各种损失和风险的“缓冲器” 。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等三家公司的资本充足率明显提高,为未来业务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本基础。2业务增长截至 2008年底,中国保险业的总资产达 2.9万亿,是 2000年的 8.9倍。中国人保、中国平安和中国人寿分别占 5.17% 、22.5%和 32.20%,总共占 59.87%。三家保险公司的机构数网点遍布全国,机构和个人客

6、户超亿,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 3.盈利能力资产回报率和股本回报率体现了保险公司的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也是投资者关心的财务指标体系中的核心指标,三家公司上市时资产回报率的和股本回报率水平可见表 1,与国际保险公司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三)治理结构分析1.股权结构持续多元化通过发起设立股份公司和引进境外投资者,三家保险公司在上市前的股权结构已经开始逐步多元化,特别是引进战略投资者对于推行股权多元化起到了促进作用。2公司治理结构建立三家保险公司创立大会暨第一次股东大会开始,建立了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管层形成的治理结构框架,形成了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管理层之间的相互协调和相互制衡机制

7、,标志着现代化的公司治理结构正式开始运转。战略投资者排出的股权董事为三家公司带来了国际化治理结构的经验和模式,独立董事逐步发挥了专业性作用。3.组织架构改制前实行总、分公司制,各分支公司有独立的财务、业务和风险控制权力,不符合现 - 2 -代集约化管理模式,股改后,实行了矩阵式的管理模式,各级分支机构向直接上一级负责,同时上级公司与下级公司产品线部门对口指导,形成了权力制约机制,通过博弈取得有效优化资源,改变了过去行政管理的低能效弊端。同时,股改后三家公司逐步实现了数据集中,中国人保采取在地市一级分公司建立财务、承保、理赔的“三个中心”制,中国平安在上海建立后援中心,实行全国数据集中,有效的防

8、范和化解经营风险,提升了客户服务能力。4.审计和信息披露为引进战略投资者和上市需要,三家公司凭请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按照国际会计准则进行审计,并在招股说明书中对连续三年的财务报表进行披露,树立了国际资本市场对中国保险公司的信心,也同时加大了对公司的约束。二、我国保险公司 IPO 上市的调查分析(一) 保险公司 IPO 上市的重要性分析资本市场规模迅速扩张,交易日趋活跃。截至到2008年底,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和可转债共筹集19028.95亿元;资本市场促进了企业和资产价值的重新发现,引领了企业制度变革,促进了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变革。截至2007年底,上市公司总数量达到1550家,总市值达32

9、.71万亿,相当于GDP的140%。资本市场的发展为保险公司提供了资产增值保值的渠道,保险公司上市,一方面拓宽了资产保值增值的渠道,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完善,可实现保险公司与资本市场的双赢。截至2008年底,我国共有保险公司110家,保费收入7035.8亿元,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7万亿元,资金运用收益达到2791.7亿元,投资收益率为历史最好水平,初步测算,全行业利润总额672.7亿元。我国产险公司的经营利润一直较好,寿险公司受到降息的影响,盈利状况不甚理想,但是随着保险基金运用渠道的逐步放开,市场占有份额潜力的挖掘,将使拥有大量资金的寿险公司的盈利能力大大提高。因此,我国保险公司上市的

10、前景看好。(二)上市地选择的原因保险公司在境内上市即在国内资本市场发行 A 股,必须在股份公司设立后经过 1 年的辅导期,故完成改制上市工作至少需要两年时间,上市的效率较低。在境外上市,如到香港发行 H 股或纽约发行 N 股等,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实现上市目标。境外资本市场容量大,有利于上市公司扩大筹资规模,满足其资金需求,而国内股市规模较小,上市公司如果融资规模过大,很有可能导致首次发行(IPO)失败。由于我国保险公司本身净资产规模并不大,在保持国有资本控股的前提下,向社会公众发行的流通股数额也不会太多,估计不超过 50亿元人民币,国内资本市场完全可以容纳。境外资本市场和监管部门对公司上市

11、的要求很高,在进行上市准备和申请的过程中,需要聘请具有国际资质的会计师、评估师、律师、管理顾问、财务顾问等多家中介机构帮助公司一起策划和推进公司制度改革和创新,在对公司原状进行分析诊断的基础上建立新的体制、机制、管理和经营架构。公司在境外上市后,一方面要接受有关证券监管部门的监督,另一方面要受到国际资本市场成熟的投资者的监督,这样,公司直接置于市场的竞争与监督之中,严格按照市场机制进行运作,这对于建立市场化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管理体制,使保险企业成为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经营主体有着积极Comment 中中中中4: 文中没有图 1图 2等文字说明- 3 -的作用。而在国内资本市场发行 A股,

12、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难如人意,许多改造成股份公司的国有企业在 A股市场上市后在经营管理上并无多大改观,显然,境外上市比国内上市更能有效地推进公司经营机制的转换。保险公司的上市及定价,受到诸要素的共同影响。是否上市,以及是否真正能够通过上市来加强融资能力,拓宽投资渠道,增强公司实力,提升整体竞争力,则需要对不同市场、不同主体、整个保险行业对经济的影响程度及保险公司的横向比较进行进一步分析。不同的保险市场和保险主体的上市诉求可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下面将对我国保险市场及保险公司进行简介,对上市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作进一步分析。(三)保险市场主体竞争情况目前而言,不论是财险市场还是寿险市场,市场集中度均

13、较高,在寿险行业中,中国人寿、平安寿险、太平洋寿险形成第一梯队;在财产险方面,中国人保、太平洋产险、平安财险三家瓜分了主要市场。与此同时,由于受到地域、资本金、业务开拓能力以及盈利性考虑等限制,外资保险公司一直保持较低的市场占有率,截至 06年 10月的数据表明,外资公司仅占有 4.7%的份额。在第二梯队的部分保险公司,比如产险的中华联合、大地,寿险的新华、泰康,通过更为积极的竞争手段,市场份额近两年有所增长。中国寿险行业市场份额9% 8% 7% 6%45% 47% 44% 47%13% 11% 10% 9%20% 17%16% 17%6% 6%6% 7%5% 6%5% 5%1% 3%4% 5%2% 3% 9% 5%0%10%20%30%40%50%60%70%80%90%100%2003 2004 2005 2006( 1-10月 )中 国 人 寿 集 团 中 国 人 寿 股 份 太 平 洋 人 寿 平 安 人 寿新 华 人 寿 泰 康 人 寿 其 他 中 资 ( 13家 ) 外 资 ( 25家 )图 1 中国寿险市场份额 - 4 -中国财险行业市场份额 77.0% 74.1%70.9% 67.5% 58.1%51.5% 45.1%11.3% 12.4% 13.2%12.4%12.3%11.3% 11.5%8.0% 9.4% 10.7%9.8%9.5%9.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