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论文-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滞后原因分析与发展对策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958260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3.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教育论文-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滞后原因分析与发展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职业教育论文-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滞后原因分析与发展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职业教育论文-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滞后原因分析与发展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职业教育论文-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滞后原因分析与发展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职业教育论文-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滞后原因分析与发展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教育论文-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滞后原因分析与发展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教育论文-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滞后原因分析与发展对策(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职业教育论文-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滞后原因分析与发展对策摘 要 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存在地方经济与传统观念、政府投入不足与政策导向、专业设置与农民收入多元化、办学条件与办学定位、教育成本与就业等深层次问题。 农村职业教育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建立多元化投资体系和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相结合,突出 实践性教学,体现职业性和技能性,建立培训机制,完善就业准入制度,整合农村职教资源,城乡与校企联合办学,做好高中与中职、中职与高职、招生与就业三个衔接等。 关键词 职业教育;农村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 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国家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建设,解决“ 三农”问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的迫切需要。2005年11月国务院关于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战略高度,把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作为科教兴国和推进我国新型工业化建设和解决“ 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但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严重滞后,直接影响农村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如何落实决定的精神,促 进农村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已成为解决好“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 一、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滞后的现状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在1996年达到高峰,此后十年来一直处于滑坡状态,全国县镇农村地区初中毕业生升入中职的由1996年的26.9%

3、下降到2001年的7.7%, 2002年虽有所上升, 但与升入高中的增长相比, 差距仍然较大, 且部分毕业生又通过考试进入普通高校。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萎缩,农村职业教育形势开始走下坡路,出现急速下滑, 1996年农村地区职业高中招生人数29万, 2000年下降到21万,从2002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平均每百个劳动力中不识字的占7.59%,小学文化的占到 30.63%,初中文化程度的占到49.33%,高中文化程度的占2.09%,而大专及以上的仅占0.56%,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6.7年1, 义务教育实行的20年后,农民子女教育程度还达不到义务教育的年限。从安徽省农村职业教育现状调查来看, 农村职业教

4、育出现了四大难点, 即招生难、办学难,农学类毕业生就业难和农村干部科技培训开展难2。 从农村学生受教育年限来看,不同地区人均受教育年限也有较大的差别,江苏、浙江为7.45年,湖南为7.4年,甘肃为6.9年,贵州为6 年。这与城市市民接受教育年限有较大差距,说明农村职业教育在我国还比较落后。在经济欠发达的省份以及中西部地区,农村职业教育滑坡现象更为严重。以安徽省为例, 2000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人数比1999年下降了25%,全省职业高中农林类专业2001年比2000年招生人数少了90%, 2001年只招到847人,有 8所农林中 专只完成招生计划的20.9%,其中个别学校只招到10多个人3。 从

5、接受职业技术培训情况来看,在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培训的只占到20%,接受过初级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仅占3.4%,接受过中等职业教育的仅占0.13%,而没有接受 过职业教育培训的则高达76.4%4。 抽样调查显示,农村劳动力科技素质较文化素质更差,在抽样调查的46 076个劳动力中, 接受实用技术和一技之长的培训人数仅占总数的16.4%,而无一技之长或缺乏实用技术的人数高达83.6%,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只占调查总数的2.2%,获各种技术等级证书的只占5.2%5。根据国家统计局对6.7万户农民跟踪调查,总的结果是受教育多的收入高于受教育低的,文盲户、小学文化程度户、初中文化程度 户、高中文化程度

6、户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户年人均收入分别为442.8元,529.4元,616.3元,639.8元,740.9元3。从江 汉平原五县市的考察情况看,非农活动从事者文化水平越高,其收入越高,文盲年收入只有1 685元,而小学文化程度的要高出800余元,高初中又比小学文化的高出1 100元,中专比高初中的高出2 300元,大 专则高出中专近1倍,达到 13 023元6。 这一统计与J市农民调查统计一致,底层农民工月收入一般在500元以下,这些人普遍文化素质低,小学文化及以下占到43%,自身素质差,多 为靠纯体力挣钱7。因此,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与科技素质,促进农村 劳动力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必由之路,对于

7、农民子女来说, 职业技能培养与提高更为重要。 二、 农村职业教育滞后原因分析 1.地方经济与传统观念因素 职业教育的发展依靠地区经济的支撑,在一定意义上,地区经济状况是职业教育的晴雨表,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 对农村职业教育具有多方面的影响。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农村职业教育形势较好,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职业教育情况较差,经济不发达地区, 农村职业教育最差,这从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年限就可看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生 产力水平的多层次,制约着国民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八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水平普遍低下,在经济不发达的偏远地区,农民子女上不起学现象比较严重。一方面城 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接

8、近 13,农村经济发展明显滞后;另一方面农副产品价格低廉,纯农业收入仅能满足基本生活的需要,农民难以承受子女接受职业教育的消费。 传统观念影响着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表现之一是“ 重普教轻职教”。地方政府重普教轻职教,对职业教育投入少,致使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差,招生困难,留不住人才,甚至有的到了名存实亡地步。表 现之二是农民的身份地位。从户籍管理来看,农村户口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民身份的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近期浙江省全部取消农业户口,实现农民从身份概念向职业概念的转变,是人口管理制度的全新变化,为全国各省区实现农民身份的转变开了一个好头。 2.政府投入不足与政策导向因素 经费不足是影响农村职业教

9、育最重要的因素。地方政府对农村职业教育不够重视,经费投入比例很小,如农村职业教育落后的贵州省,大部分地州县因经费紧张仅能满足人头费8。在目前条件下,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现状,在很大程度上是政府的一些政策措施不到位造成的。在许多地方,一旦财政吃紧, 农村职业教育首先成为牺牲品。从19982000年国家预算内教育经费分配结构中,高等教育、普通高中和小学教育阶段所占比例均在21%33%之间,而对职业中学的投入比例只达到3%左右,技工学校最高只达到0.6%, 因而不可避免地出现农村职业教育因经费不足、设备简陋、生源锐减, 直接导致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萎缩。如果地方政府对农村职业教育的重视只停留在口头上

10、,农村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就只能是一种空想。 教育政策导向直接影响农村职业教育,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导向下,高等职业教育得以蓬勃发展,一是本科 扩招,二是高职高专发展过快,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愈来愈明显,加之城乡差别的拉大和人们对农村职业教育认识上偏见,以及择业观念变化,致使本来条件 较差的农村职业中学出现萎缩。三是高校扩招对就业产生极大的压力,使人才市 场出现高学历求职者“ 扎堆”的情况。四是普通高中升温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冲击很大,因而有的县将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合并,形成一块牌子,甚至有的县将职业学校改为普通高中3, 这些因素成为影响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3.专业设置与农民收入多元化

11、格局因素 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发展需要多方面的人才,如农业科技人才、农村管理人才、农村经贸人才等等。这些人才培养除高职教育外,主要依靠 农村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能否提供符合要求的人才,关键在于农村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的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但从农村职业学校开设专业来看,一是专业设置单一, 涉农专业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专业设置不灵活, 难以适应农村经济多元化格局的需要;三是专业设置不能适应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需要, 如市场营销、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以及城市建设发展急需的专业或培训项目较少。 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呈多元化趋势。从浙江省2003年农村居民

12、收入比例来看,人均纯收入的48.1%来自工资收入,44.1%来自牧渔业收入,当然还有一些新型的财产性收入和工业、批 发零售贸易业和餐饮业的收入也占一定的比例。在农民经营收入中, 传统的农业收入仅占32.3%。 这说明农民收入呈多元化格局9。农业与非农产业收入差距,从1990年的3.93倍扩大到2000年的5.29倍。这种多元化的格局和趋势,也必然影响 农民对农村职业教育的需求。 4.办学条件与办学定位因素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日益突出。由于地方政府投入不足,农村职业中学普遍存在着资源短缺,条件差,教学 设施不齐全,以及图书资料和教学设备陈旧,实验条件赶不上去,不适 应教

13、学实践课的需要,加之教 师队伍和教学管理赶不上去,导致农村职业学校毕业生素质较差,动手能力低下,适应市场能力弱等现象。归纳起来, 一是实验设备条件不足, 老旧的实验设备不能得到及时更换,不能适应专业技能培训需要;二是“ 双师型”教师比例不够,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差异较大;三是教师待遇差,留不住人才。 职业教育的定位在于职业性与技能性, 培养学生有一技之长, 办学形式上应该是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相结合,在校学习与短期培训相结合,人才培养目标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实用性人才和劳动力转移,并以劳动力转移技能性人才为主要目标,不仅仅局限于农村、农业方面。然而 农村职业中学定位不够准确,办学形式单一。

14、办学以专业为主,不注意对农村青年进行短期培训。没有把劳动力转移和技能培训作为学校的办学定位, 极大地限制了农村职业学校的发展。 5.教育成本与就业因素 目前农村职业教育普遍存在教育成本偏高与就业率低的矛盾。从教育成本来看,农村职业学校的学费一般在1 800元/学年左右,加之食宿、生活费,三年学习成本生均在15 000元以上。如果按2003年全国农民人均收入2 600元计算,三年的收入接近8 000,而这只是一个学生三年消费的一半,而 对于年学费4 000元以上的高职或大学来说,许多农村家庭是难以承受的。从农民收入情况来看,1997年到2003年这7年间, 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平均每年增长4%。但同

15、一 时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8%,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比过去有所扩大。与此同时,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教育成本逐年提高,其幅度远大于农民收入的增长幅度,致使他们教育支出的愿望降低。 毕业生出口不畅,就业率低,工作选择面窄,没有吸引力是导致农村职业教育滑坡的重要因素,农民花钱让孩子学习技术,最 终目的是希望孩子有一个好的工作和职业,以求获得较高的货币回报,但目前广大 农村职校毕业生由于多种因素未能找到工作,或工作回报率低,导致农村孩子对上职业中学不感兴趣。 三、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对策 从影响农村职业教育的因素入手,认真抓好中央农村政策和职业教育政策的落实,下大力气把农村职业教育

16、作为增加农村收入, 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伟大工程,从根本上改变农民生活和农村经济状况,是 农村职业教育的出路所在。 1.坚持以人为本, 实现农村职教发展指导思想的 创新 我国有八亿农民,占我国人力资源的绝大多数。 传统思想往往重视农村自然资源的开发,而忽视人力资源的开发,把提高 劳动者素质作为经济发展指标的软指标,没有把职业教育纳入农村整体发展规划, 这样就必然形成劳动者素质偏低, 难以实现农村经济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近年来,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模式和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经验,充分证明了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的先导和基础性作用。只有依靠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开 发农村人力资源,从而 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进城农民工的收入情况也充分证明,人力资源的投资具有较高的回报率,是见效最快,持续时间最长的一项投资。近年来,进城打工农民进入第二代,他们与第一代不同的是,一是有一定的文化知识;二是具有相应的专业或技能;三是要求更高的经济回报;四是他们的思想、目标更趋同于城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