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各区域产业发展现状与重点产业发展战略思路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957223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各区域产业发展现状与重点产业发展战略思路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陕西各区域产业发展现状与重点产业发展战略思路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陕西各区域产业发展现状与重点产业发展战略思路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陕西各区域产业发展现状与重点产业发展战略思路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陕西各区域产业发展现状与重点产业发展战略思路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陕西各区域产业发展现状与重点产业发展战略思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各区域产业发展现状与重点产业发展战略思路(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西各区域产业发展现状与重点产业发展战略思路陕西地处我国西部,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加快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是最为紧迫的任务。从陕西地域的禀赋差异出发,按照陕西省“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关中率先发展,陕北跨越发展、陕南突破发展”,积极而又慎重地搞好关中、陕南、陕北三大区域产业布局及产业发展的科学规划,在此基础上,实现三大区域互动协调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关中产业布局与产业发展条件分析实现关中率先发展,带动陕西区域发展,必须发挥关中产业密集、高新技术先进的优势,搞好产业布局,实现三大区域错位与互补发展。关中产业结构的情况如下:1.产业布局合理,功能互补。关中地区城

2、市分布相对均衡,有丰富的历史资源和现代工业基础。经过建国后 50 多年的建设,以陇海铁路为轴心,东起潼关西到宝鸡,形成了以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渭南点状布局结合的工业城镇带,建成了以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电子信息、交通运输、电力、仪器仪表、装备制造等为支柱工业,兼有化工、建材、医药、纺织、冶金等门类的现代工业体系;以丰富的自然资源建成了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以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形成了现代旅游业;以优越的地理条件形成了现代服务业,区内主导产业的作用正在发挥出来。2.高新技术产业密集,产业基地辐射力强。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带是以西安、杨凌、宝鸡三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个西安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咸阳和

3、渭南两个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为基础而形成的辐射周边的一条狭长的产业经济带。区内集聚了丰富的科技资源,以电子信息、软件、医药、生物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环保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关中产业带入驻企业 5345 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 1059 家,“三资”企业 387 家;技工贸总收入超过 1000 万元的企业达 148 家,超亿元的企业 60 家,超 10 亿元的企业 5 家。区内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区、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集成电路设计基地、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国家新材料产业基地、国家制造业信息化产业基地。3.旅游资源丰富,产业链拉长,关中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拥有历史人文景观与自然

4、景观资源。以华山、太白山、秦岭、黄河为代表的自然景观,以华清池、兵马俑、黄帝陵、法门寺、大雁塔、西安明城墙、周秦汉唐陵墓群、陕西历史博物馆、碑林等为代表的人文景观,以大唐芙蓉园、大雁塔北广场、海洋馆、城市运动公园等为代表的大量重建或新建的人义景观或娱乐休闲景观,都具有极强的旅游吸引力。4.关中城市产业群联接及协作机制形成。西安、杨凌、宝鸡等四个国家级高新区、示范区和咸阳、渭南两个省级高新区组成的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带,在发展上将行政区与经济区融为一体,加强城市之间、产业之间的紧密协调,发挥关中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带动“一线两带”和陕南陕北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二、陕南地区产业布局与产业发展条件分

5、析实现陕南突破发展,必须从陕南的产业结构及陕南的自然地理条件出发。搞好陕南水资源、绿色生物、矿产资源的产业合理布局,发挥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陕南地区产业布局及绿色产业发展现状如下:1.合理的地区产业结构初步形成。陕南产业布局以生物资源、水力资源、矿产资源开发、加工为主。目前,建成了以钼、铼、汞、钾、蓝石棉、重晶石、磷、金等矿产为重点,以勉略宁、山镇柞和旬阳二个大型矿业综合开发区为中心,形成了以采掘和冶炼为主的原料工业区;以汉中市为中心,包括南郑、城固、洋县及勉县,充分利用交通、水利条件,依托现有工业和优势资源,初步形成了绿色食品、机械制造、医药化工、林特产品、食品加工工业区;汉江沿线,坚持水

6、利、水电并重,积极实施梯级开发,形成了以电力、水利、水产加工等为主的综合开发沿江工业体系。2.绿色产业成为产业主导方向。陕南地区是西部地区独有的亚热带气候区,林木茂盛,物种丰富,森林覆盖率达到 50.2%,境内生物物种 3300 余种,素有“秦巴万宝山”、“中药材摇篮”和“天然生物基因库”之美誉。蚕桑、烤烟、茶叶、黄姜、魔芋、绞股蓝、葛根、畜牧等农业主导产业基地建设初具规模,秦巴医药产业化开发格局初步形成,以绞股蓝、黄姜、葛根为原料的一批中药制药企业迅速成长壮大,以富硒食品、安康丝绸和新型材料为主导的特色工业迅速发展。3.陕南旅游资源丰厚,旅游产业正在形成。陕南山清水秀,峰奇洞异,风光旖旎。柞

7、水溶洞、汉江漂流、南宫山国家森林公园和瀛湖、香溪洞省级风景名胜区以及千家坪茫茫林海、岚河轻舟漂流、古汉台遗址、张良庙、武侯祠等,构成了陕南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与独特的山水旅游风光。仅安康一地而言,已建成国家级森林公园 1 处,省级风景名胜区 2 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年旅游综合收入达 2.5 亿元。4.陕南产业化程度较低。陕南工业化程度低,特色产业规模小、影响力弱,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产业优势。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各种社会因素的限制,陕南的特色产业还处在起步阶段,没有真正发展壮大起来,对改善、优化当地工业结构,推动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作用不大。此外,水资源利用尚不充分。三、陕北地区产业布局及产业发

8、展条件分析实现陕北跨越发展,关键在于从陕北丰富的“煤、油、气、盐”等自然资源出发,搞好能源重化工产业布局及重点发展。延安、榆林地区能源资源丰富,优势突出,是我国已探明的低硫、低灰、低磷、高热能的优质产煤区、我国陆上最大的整装天然气田和岩盐矿产区以及较大的石油产区。丰富的资源奠定了陕北的主导产业及产业结构。陕北地区产业布局发展模式应从当地能源优势出发,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区域经济发展,积极发展节能环保型产业。陕北地区产业结构及能源产业的现状如下:1.以资源为主导产业的核心产业布局已经形成。目前,已经形成了以西包公路、西延一神延铁路为主体的黄陵榆林神木府谷煤炭开发和煤化工、电力、建材产业带;以延安交口

9、河永坪为中心的石油采炼和石化工业区;以定边靖边横山为中心的天然气、石油采掘、加工和食用盐加工工业区。另有新的高效产业正在建设。2.开采能力较高,有一定的产品深加工能力。陕北工业结构主要以煤炭、原油开采和初级产品加工业为主,存在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短,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不高,设备老化,技术改造缓慢,专业化协作水平及资源综合利用率低等问题。从整体看,技术进步在工业经济的发展中贡献较小,比重较低。据统计,小型煤矿回采率仅为 10%-15%,乡镇煤矿回采率为 10%,原油回收利用率仅为 30%,远低于国家标准。25%左右的原油二次采收率,仅为 10%左右。3.产业集中度及生产规模有所提高。陕北地区资源

10、相对丰富。20 世纪 90年代以来,国家和地方政府投入巨额资金,对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资源大量开采利用,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如河水污染、地表下陷、水土流失、草地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应加强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4.产业管理体制有待健全。为了解决资金和技术严重不足的困难,采取国家、集体、私营等多种方式开发石油,仅安塞县就有私人油井 1036 口,占延安市私人油井的 50%以上。由于引进的联营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缺乏开采技术,加之管理工作跟不上,出现了乱采滥挖,开发秩序混乱的局面,直接影响着陕北能源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四、综合分析及结论通过以上分析,并根据陕西

11、省及各地区的“十一五规划”总体布局,我们认为:陕西省在区域布局及发展模式上应注重关中、陕南、陕北三大区域互动协调发展,在战略格局上以能源化工、装备制造、高技术产业为核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全面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强化关中对陕南陕北的支持功能。1.从区域实际出发,做好产业规划。陕西省应坚持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为主导,以制度创新为保障,以“一线两带”建设为中心,以实施高新科技产业发展为核心,打破行政区划的局限,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引导产业转移、实现错位发展,加强经济、技术和人才合作,形成关中、陕北、陕南相互协调发展的产业新格局。2.精心布局关中高新

12、技术产业,发挥高新技术的辐射作用,走产业优化、升级发展模式。关中地区的优势是科技资源,发展方向是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为重点,加快“一线两带”建设,在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医药、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航空航天和新材料等产业领域,推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产品。重点支持装备制造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加速高新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不断提高全省经济的质量和总量。3.陕南立足绿色产业,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陕南的特色在于生物资源与绿色生态旅游,陕南发展的方向是以林、药、果、茶等为主体的绿色产业。陕南地区积极发展“药、水、游”三大特色产业,开创陕南“药业为主、多业并举”的绿色产业发展新局面。4.陕北应发挥能源优势,走节约能源、高效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陕北突出的优势是能源,发展的方向是能源化工产业和生态农业。陕北地区应加快能源化工工业发展,推进陕北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形成新的支柱性产业群。作者:高全成 苏风昌来源:陕西经济研究2007 年第 6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