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专业教学指导书》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2956236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121 大小:6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育专业教学指导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小学教育专业教学指导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小学教育专业教学指导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21页
《小学教育专业教学指导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21页
《小学教育专业教学指导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教育专业教学指导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育专业教学指导书》(1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教育专业教学指导书第三部分 课程介绍第四章 方向课程选修系列一、综合文科方向(一) 中国文学(一) 1、课程性质与地位中国文学(一)即中国古代文学是高等院校许多文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本课程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各个阶段作家作品的介绍与分析,以及文学史的系统讲授,使学生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脉络,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重要的文学现象,获得有关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和提高阅读和分析古代文学作品及文学现象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弘扬民族文化,振奋爱国精神。2、课程学分学时安排学分 4 分,总授课学时为 72 学时。3、课程目标及主要内容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在各

2、个历史时期的主要内容及其繁荣发展的情况和艺术规律。了解并掌握各时期的重要作家作品和当时社会的关系,及其在文学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了解各时期代表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活动,掌握其代表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熟读及记诵一定数量的古代文学名作。能借助于旧注和有关资料阅读古代文学作品,能独立地分析、评论古代文学作家作品,比较准确地把握其思想内容及基本的艺术特征,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分析、鉴赏、评价我国古代文学作品和现象的能力。能写出观点鲜明、文从字顺的学术论文,具备初步的研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素养以及审美水平,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操,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质,为发展中华民族

3、新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中国文学史和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两方面的内容。中国文学史,主要内容是教授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演变的历史轨迹,目的在于让学生把握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基本线索及其主要的文学思潮和流派等,使学生全面了解中国文学发展演变的历史。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主要内容是讲解中国古代文学各个历史阶段的优秀作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课程内容分为四编:第一编 先秦和秦汉文学主要是了解先秦、秦汉文学的总体风貌,了解、掌握和理解有关诗经 、楚辞、先秦散文、汉赋、 史记 、汉乐府等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及相关知识。第二编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主要是了解魏晋南北朝文学和隋唐五代

4、文学的总体风貌,掌握和理解魏晋南北朝和隋唐五代时期优秀文学家的生平、思想以及他们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把握建安诗歌、南北朝民歌、山水田园诗歌、边塞诗歌、新乐府运动、古文运动、唐传奇的基本特征和发展的历程。第三编 宋元文学主要了解宋元文学的总体风貌、发展演进历程,以及与社会文化环境的深刻联系,掌握和理解宋元时期优秀文学家的生平、思想以及他们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把握宋词、宋诗以及元杂剧、宋元话本小说的特点和创作概况。第四编 明清文学及近代文学主要是了解明清文学和近代文学的社会背景及总体特点,把握明清章回小说、明代拟话本和明清戏曲的创作概况,掌握和理解三国演义 、 水浒传 、 西游记 、

5、红楼梦等优秀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4、实践性教学内容与安排(1)课内诵读重点作品。(2)课外阅读和背诵相关作品。(3)课堂讨论。(4)写课程研究论文。5、课程学习方法建议(1)要注重微观与宏观相结合。中国古代文学的学习,应该将文学史和作品选结合起来,以文学史为线索,作品选为基础,既对数千年中国文学的发展有一个史线的理解和宏观的把握,又要对重要作家作品进行深入具体的解读。(2)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既要掌握基本知识,也要掌握基本技能,注意培养学习知识的方法和运用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初步的科研能力。(3)要注重教师启发式讲授和师生课内外讨论、学生课后自学相结合。由于课程内

6、容丰富,学时较短,要求教师授课时注意指导性、启发性和示范性,讲重点和难点,力求简洁、通俗地讲授教材;同时,注意采取学生自授课、讨论课、课堂对话、背诵古诗词竞赛和课后自学等方法和形式,激发学习热情,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6、课程选用教材及参考书目教 材:(1)孙静,周先慎编著.简明中国文学史.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年。(2)郁贤皓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简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年。参考书:(1)游国恩.中国文学史.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2)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新著.上海

7、: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4)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5)期刊: 文学遗产 (双月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 ;文史知识(月刊)中华书局编;古典文学知识 (月刊) 江苏出版社编;中国古代近代研究(月刊)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社复印报刊资料。7、课程考核与评价平时作业成绩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其中平时成绩占 30,期末考试成绩占 70。(二) 中国文学(二) 1、课程性质与地位中国文学(二)是我院小学教育专业(综合文科方向)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研究“五四”新文化运动到当今中国文学发展演变历史、创作成就的学科。本课程通过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和一系

8、列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学习,加强学生对现代汉语言文学的掌握和运用,增进学生对中国现代文化的感知和理解,培养学生的现代文化品位和现代审美情趣,训练学生分析、鉴赏、评论现当代作家作品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现代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2、课程学分学时安排学分 4 分,总授课学时为 60 学时。3、课程目标及主要内容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过程、文学创作的成就及相关知识;了解其间各个历史时期代表作家的创作概况,熟悉并掌握他们的代表作的思想和艺术特色;了解“五四”文学革命运动以来的文艺运动、文艺思潮和发展规律以及各种文学流派的兴衰、特点和影响;学会运用先进的观点、恰当的方法和当代的

9、审美眼光,独立地阅读、赏析和评价现当代各类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审美能力;阅读指定的作家作品和有关参考资料,认真记读书笔记,认真参加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口头、书面表达能力。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讲授中国现当代文学自 1917 至上世纪 90 年代的文学发展史,包括各种文艺运动、文学思潮、文艺批评、文学流派的兴衰及影响;评介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家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包括思想实质、艺术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课程包括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49)和中国当代文学史(19491997)两大部分,共七个部分内容:20 年代文学(191719

10、27) ;30 年代文学(19281937) ;40 年代文学(19381949) ;解放区文学(19361949) ;十七年文学(19491966) ;文革十年的文学(19661976) ;新时期文学(19761999) 。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部分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性质、特点。第二部分 “五四”文学革命以来的文学运动、文学思潮和文学创作发展演变的基本情况及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主要成就和经验教训。具体包括:(1)20 年代文学(19171927):“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含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文学革命的内容;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新月社和语丝社;新文化运动发展过程中的几次斗争。(2)30 年代文学(

11、19281937):鲁迅的创作特点和创作成就;叶圣陶等人的创作成就;浪漫抒情派小说创作的成就;乡土文学的创作成就;现代白话诗的创作概貌;郭沫若以及女神的贡献;小诗运动的特点以及冰心的创作;冯至与“湖畔诗人”的创作;“新月派”的贡献;五四时期散文创作的概貌,以及鲁迅、朱自清散文创作的成绩;五四时期话剧创作的成绩。(3)40 年代文学(19381949):殷夫“红色鼓动诗”的特点;中国诗歌会的概貌;臧克家、艾青、田间、戴望舒的诗歌创作。小说创作的概貌;“新感觉派”的特点;30 年代林语堂等人散文创作以及流派的概貌;鲁迅杂文创作的成就;30 年代报告文学的创作概貌。戏剧创作概貌;曹禺的戏剧创作成就;

12、家的思想意义和觉新等人的形象意义;子夜的思想艺术成就和吴荪甫的形象;骆驼祥子的思想特点和艺术成就。 雨巷的象征主义色彩以及思想感情及诗歌技巧;艾青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4)解放区文学(19361949):抗战以后文艺界的基本概况,包括“文协” 、 “战国策派” 、 “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 、 “孤岛文学”等概念。艾青、田间在本阶段的诗歌创作成就;“七月诗派”和“九叶诗派”的成就;解放区诗歌创作的成绩;小说创作的特点;国统区和解放区以及上海沦陷区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和作品;本阶段散文和戏剧创作的成就。(5)十七年文学(19491966):十七年文学的发展概貌;十七年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

13、十七年小说创作的成绩;十七年诗歌、散文创作的特点;十七年戏剧创作的成绩;几部农村题材的长篇小说及革命战争、革命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贺敬之、郭小川等人的诗歌特色;茶馆的思想主题和独特的结构形式以及人物形象。(6)文革十年的文学(19661976):“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学创作概况;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及其反动性;“根本任务论”及“三突出原则”等创作理论(7)新时期文学(19761999):新时期文学的概貌与特点;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等文学思潮的含义与概貌;新时期诗歌的发展概貌;朦胧诗和“后新诗潮” 、 “新乡土诗”的特点;80 年代现代派小说和文化寻根小说

14、、新写实小说的创作概况;新时期散文创作的成就;新时期话剧创作的成绩和特点;陈奂生上城等小说的思想价值和艺术成就;春之声的意识流表现手法;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等诗歌表达情感的方式和意象处理的特征;小草在歌唱的思想感情和艺术表现。第三部分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4、实践性教学内容与安排(1)课堂讨论:教师先确定基本议题,由学生找资料,形成观点,然后在课堂上安排几个学生做专题发言,引发讨论,活跃学堂气氛,让几种观点相碰撞,最后教师总结,提出自己的意见,得出较为正确的结论。(2)根据教师指定的阅读书目或刊物在课外阅读,并做读书札记。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丰富学生的知识构成,又可以

15、让他们积累科研资料。(3)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正确地理解与评价文学史、作家、作品;并在具体实践中加强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和广度。(4)购制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录像资料让学生观摩。这样能把理性认识与感性理解结合起来,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5、课程学习方法本课程内容丰富,文学史跨度百年,包括现、当代文学两个时期,作家作品数量众多,文学潮流、文学流派绚烂多彩,学习本课程应注意由课堂理论传授的单一模式转向讨论、观摩、调查、实践活动的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1)以文学史为线索,注重作家作品,注意点面结合。在学习中既要关注各个时期的文学概貌,又要注意各个时期的重要文学现象;既要关注作家个人风格的演变轨迹,

16、又要侧重其代表作品的文本细读细析。(2)还原历史语境。学习中,要把现当代文学放到特定的文化背景和时代背景中去把握,把作家作品放到当时特有的文学观念和文学思潮中去研究。要注意将一些现代文学理论知识运用到作家作品中去欣赏和分析。(3)要将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及音像作品赏析相结合。注重中外文学的比较,学以致用,写好课程小论文。6、课程选用教材与参考书目教 材: (1)杨朴.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下册).主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年。(2)王自立.中国现当代文学(上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年。主要参考书:(1)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年。(2)王庆生、林志浩.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上下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3)钱谷融.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上卷一、二).华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