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中学历史教育现状调研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2954141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中学历史教育现状调研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国内中学历史教育现状调研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国内中学历史教育现状调研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国内中学历史教育现状调研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国内中学历史教育现状调研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内中学历史教育现状调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中学历史教育现状调研(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国内中学历史教育现状调研一、 大陆与港台历史课程设置的异同(一)课程设置目标的异同鉴于大陆和港台在意识形态上的不同,且台湾省尚未统一,因此,课程设置的目标也有所不同。现行的大陆历史课程设置目标 1,初中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 向学生进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教育,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道德情操教育,培养学生具有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类和平、进步事业而献身的历史责任感 还要求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高中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要求更进了一步,要学生能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掌握认识历史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

2、本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具有牢固的爱国主义思想,具有改革开放意识和参与世界竞争的意识等。香港回归以后,编订了新的中国历史科中学课程纲要 ,其宗旨是:认识中国历代重要史事、人物事迹及文化知识 具有基本史识及处事能力 建立优良的品德,培养对民族及国家的归属感。具体的目标在于让学生:一、认识中国历代治乱兴衰的基本史实,以了解现今事物的背景与演变。二、透过历史知识的学习,训练理解、综合分析及评论史事的能力。三、通过理解史事的因果关系及相互影响,培养对事物的客观态度及对事理的分析能力。四、学习中国文化,从而提高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培养民族情感。五、通过对科技发明、中外文化交流及学术、宗教思想

3、的认识,了解中国文化具有兼容并包、开拓创新的精神,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融汇其他民族的文化。六、透过对历史人物及史事的认识,培养学生优良的品德,以及对民族、国家的归属感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台湾现行的国民中学(初中)历史课程标准 (1994 年)的目标是:一、引导学生了解历史知识的本质。二、引导学生对历史发生兴趣,俾能主动学习。三、引导学生认清国家创建的艰辛及个人的责任。四、培养学生具有开阔的心胸并成为具有世界观的国民。台湾现行的高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 (1995 年)的目标是:壹、启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俾能主动学习历史,吸取历史经验,增进人文素质。贰、引导学生了解历史知识的特质,使其认清历史变迁对时代

4、的重要性,以强化其思考与分析能力。叁、引导学生思索人我、群我的关系,以培养学生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认同感与责任心。肆、培养学生具有开阔的胸襟及世界观,使能以更广阔的角度思索中国历史文化在世界历史中之地位。2从以上三组课程的目标内容上看,其异同点表现在:1、都注重让学生学习基础的历史知识,大陆更明确提出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2、在能力的培养方面,大陆和香港要求的比较具体,台湾只对高中学生有要求。3、在思想道德教育上,都比较重视,但各有特点,如,在爱国的问题上,大陆进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教育,香港强调对民族、国家的归属感,台湾注重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三者在爱中国、爱中华民族上是一致的。由于

5、意识形态的不同,大陆的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上,强调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教育和培养用此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又如,在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上,虽用词不同,但都有这方面的要求。大陆要求学生具有开放意识和世界竞争意识,香港要求学生了解中国文化具有兼容并包、开拓创新的精神,台湾要求学生具有开阔的胸襟及世界观。4、台湾的目标中还提出要启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进人文素质,这一点是很好的,其他两个纲没有这个要求。此外,大陆、台湾的大纲或课程标准,初、高中是分开编制的,在目标要求上,体现了明显的层次性。香港没有分初、高中,就没有了层次性。从课程目标的文字上看,大陆的最具体,香港的次之,台湾的最简

6、略。可能还是具体些便于教科书的编者和教师领会、掌握。(二)课程体制和课程安排的异同1、从课程体制上看,大陆目前实行以一种课程方案为主,同时鼓励地方上实行不同的课程方案。目前,现行的历史课程方案主要有三个:原国家教委制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用) 和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 ,用于全国大多数地区 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制订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历史学科课程标准 (草案) ,主要用于上海市 浙江省教委制订的 ,主要用于浙江省。其中,浙江省的课程标准,是将历史的内容放在社会课里,基本上单独成体系。香港原来受英国影响,由学校自行安排课程,但由香港课程发展委员会(后改为香港课程发展议

7、会)制订的各科课程纲要,建议学校采用,学校一般还是采用的,各套教科书也都是依照各科纲要编写的。初中有香港课程发展委员会 1982 年颁布的中国历史课程纲要 ,1983 年颁布的中学历史科课程纲要 ,为世界史内容,由中一至中五,包括初、高中,高中还有 1990 年由香港课程发展议会颁布的中国历史科中四至中五课程纲要 ,1991 年、1992 年编订的中学历史科的高级程度和高级补充程度课程纲要等。香港回归以后,香港课程发展议会于 1997 年编定新的初中中国历史课程纲要 ,由香港教育署建议学校采用。所以,从课程体制上看,香港基本上是一套方案,但教材是3多样化的。台湾在课程体制上,一直是一套方案。目

8、前用的初、高中课程标准如前所引,不再繁述。以上的课程体制有两种,一是多种课程方案,一是一套课程方案。从今后的发展看,港台地区小,一套课程方案似乎就可以了。大陆地广人多,一套方案不一定能适合不同地区的特点,似应有几套方案。但为了提高国家教育水平,还是要以一套国家水平的课程方案为主。2、从课时安排上看,大陆五四制和六三制的初中,一、二年级开设中国历史,三年级开设世界历史,均是每周 2 课时。此外,初中还安排了地方乡土史、民族史的授课时间,一学年约为 10 课时。高中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一年级开设必修课世界近代现代史,每周 2 课时 二年级开设必修课中国近代现代史,每周 2 课时 三年级在文科班

9、开设限定选修课中国古代史,每周 3 课时。此外,还在高中开设任意选修课,一年级开设中国文化史,共 35 课时,二年级开设世界文化史,共 35 课时。香港的初中,即一、二、三年级开设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每周各 2 课时 高中,即四、五年级分别开设选修课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每周各四课时,六年级开设高级程度选修课,内容是西洋现代史和亚洲现代史,每周十课时,七年级开设高级补充程度选修课,内容与高级程度选修课相同,每周六课时。台湾的初中,一年级开设“认识台湾历史”每周一课时 二年级开设中国历史,每周 2 课时 三年级开设世界历史,每周 2 课时。高中一年级开设中国历史,每周 3 课时 二年级开设世界文化

10、(历史) ,每周 2 课时 三年级开设选修课,上学期开设中国文化史,下学期开设世界文化史,每周各为 3 课时。从课时的安排看,必修课里,初中的历史总课时以台湾略少,高中的历史课总时以台湾的略多。选修课里,香港的历史课时最多。总的来说,的初中历史课时大体持平。从历史课的重要地位看,这个课时总量还是合适的。(三)课程内容、结构的异同 大陆的课程按学科可分为:中国历史、世界历史、中国近代现代史、世界近代现代史、中国古代史、中国文化史、世界文化史,一些地方还还开设中外合编的历史课,以及含有历史的社会课。按课程结构可分为必修课、限定选修课、选修课。香港的课程按学科可分为:中国历史、世界历史、西洋现代史、

11、亚洲现代史。从课程结构看,有必修课,也有选修课。4台湾的课程按学科可分为:中国历史、世界历史、世界文化(历史) 、中国文化史、世界文化史。按课程结构可分为必修课、选修课。从课程内容上看,大陆更重视近代现代史,在初中开设一遍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之后,高中主要开设近代现代史,香港只重世界现代史,台湾没有这么做。大陆和港台都比较重视文化史,但重视的方式不同:大陆的必修课里包含的文化内容比较多,又设了专门的文化选修课 台湾在高中开设了世界文化(历史) ,且是必修课,又设了专门的文化选修课。香港是在整个中国历史课程里设置了专门讲述文化史的乙部课程,约占总课程量的三分之一,不过这部分内容是不作考试要求的。就

12、地方史来说,大陆在台湾的课程中增开了台湾历史,减少了中国历史。 从课程结构看,都有必修课、选修课,以适应社会需要和发展学生个性。(四)新世纪课程改革展望的异同大陆新的课程设置里,增加了综合活动时间,相对减少一些课程的课时,历史课也在削减课时之列。历史的必修课里,初中将削减一个课时,高中削减一个课时。世界近代现代史由必修课改为选修课,这样改是否合乎三个面向的精神。台湾的变化较大,从 2001 年开始,初中取消了历史课,将其融入社会课,遭到台湾有有识之士的强烈反对,认为这是淡化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一种手段。香港历史的课程改革恰恰相反,增强了民族、国家的归属感、责任感。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为了适合社

13、会的需要,新世纪的课程中,选修课将不断增加。为了培养学生对家乡、民族的热爱,乡土史、民族史的课程,也应适当增加。为了避免简单重复,初中、高中的历史课程内容应有所区别。二、 各地区历史教学差异研究从历史教学的现状看,各地的历史教学差异还是很大的,其差异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使用的教材不同。现行的初中历史教材,共有七套:人教社编写的初中三、四年制教材两套,包括中国历史四册、世界历史两册,着眼于提高学生素质,重思想教育,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内容上拓宽了知识面,改变以往重政治史,轻经济、文化史的状况,删除初中生较难理解的传统内容,加大了弹性,体例活泼,大量增加图画、表格。这套教材在全国大部分地

14、区使用。北师大编写了初中四年制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六册教材,注意吸收以往教材的优点,还安排了课外阅读材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主要在山东省部分地区使用。四川(包括今重庆市)编写了三年制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六册教材,5这套教材立足于内地农村,分量较少,程度较浅显,注重综合复习和能力培养,主要在四川省和云南、贵州部分地区使用。广东编写了三年制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六册教材,适用于沿海地区,有沿海地区特色,难度较大。湖南于 90 年代后期,编写了内容较少的三年制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六册教材。以上几套教材都依据原国家教委制订的大纲编写。上海市依据本市的课程标准,编写了九年一贯制七、八、九三个年级的中国历史和世

15、界历史六册教材,其特点是启发性较强,练习生动活泼,有利于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在上海市使用。此外,浙江省依本省的课程标准,编写了社会教材共六册,其中三、四册全部是历史内容,第六册里也有部分历史内容,这些历史内容有社会课的特色,仅在浙江省使用。上述教材各具特色,各有长短。(二)教学方法不同。大体上看各地的历史教学有以下几种方法:叙述法(或讲授法) ,包括描述式的讲解、分析式的讲解等,是“以讲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现在仍占主要地位 图示法,也叫图文示意教学法,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自学法,教师布置题目,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寻找答案,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探讨法(讨论法) ,教师提出讨论议题后,学

16、生于课前分组作搜集资料、写发言提纲等准备,在课堂上讨论,最后小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和实践能力。从 6 个省市(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以及中等水平地区)22 所中学学生的调查看,在这几种方法里,最受欢迎的是讨论法,占 51。2 / ,其次是叙述法(这里指生动的讲述) ,占 43。3 / ,不受欢迎的是自学法。自学法实际变成“老师布置题目,学生自己阅读课本, ”“老师在书上划重点,学生背熟这些重点。 ”并没有起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作用,所以不受学生欢迎。(三)教学手段的不同。我国土地辽阔,各地差异很大,主要是沿海地区和内地贫困地区、城市和农村、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等,存在着差异较大。突出表现在教学手段的不同上。沿海地区的大城市,如广州、深圳,教学手段先进,许多重点学校有专门的历史课教室,教室里好似一个历史的小博物馆,展览着收集来的文物和制作文物古迹模型,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录音、录像、计算机等多媒体设备齐全。教师在讲课时运用自如,还有不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