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存产业建筑与Loft计划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95023 上传时间:2017-08-02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72.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遗存产业建筑与Loft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遗存产业建筑与Loft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遗存产业建筑与Loft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遗存产业建筑与Loft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遗存产业建筑与Loft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遗存产业建筑与Loft计划(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 城镇建设摘要 :对遗存产业的保护 、开发和再利用 ,不仅可以增强城市历史的记忆 , 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而且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可观的经济价值 。 Loft最初就是由工业使用而改建为用于家庭居住的生活空间 。 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和努力 ,Loft 现在已成为一种多样的国际化建筑类型 。发达国家的建设大体上都要经历新建 、改建及保护的过程 。20 世纪 50、60 年代一些工业化国家,包括英国 、德国 、美国 、法国等都纷纷开展遗存产业建筑的保护工作 。许多国际组织也积极推进遗存产业建筑保护活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 1978 年成立了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 TICCIH) 。产业建筑作

2、为中国 20 世纪数量最大的建筑遗产已成为经济调整和社会转型的必然产物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遗存产业建筑往往因为废弃闲置而影响到整个城市环境的和谐而被粗暴地推倒 、拆除或重建 。这种建设性的破坏,已经威胁到了城市形态的相容性和延续性 。而随着时间的流逝,遗存产业建筑除日益显示出它特有的历史价值以外还能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充分利用工业建筑超大的空间形态 、砖石木等天然材料的质感 、独特的结构体系进行改造利用,不但能够带动周边的同类建筑形成活跃的文化新景观,有效地完善城市服务机能,还能增强城市的历史厚重感,体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 。1965 年,美国景观大师劳伦斯 哈普林提出 “建

3、筑再循环理论 ”,再循环是功能上的变动,即重新调整建筑内部空间并使其被人们所接受 。改造实践获得了巨大成功,由此掀起遗存产业建筑改造更新的热潮,对世界其他国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0 世纪 80 至 90 年代对遗存产业建筑的改造已成为欧美建筑师普遍涉及的业务,并形成具有典型保护遗存产业建筑的主导模式 。一 、遗存产业建筑保护模式(一)博物馆模式 。将废弃的工业区改为工业博物馆,其特色是可供参观者在其废弃的工业设施中开展各种活动,使整个旅游区具有一种 “生态博物馆 ”的氛围 。另外还可以吸引众多的艺术和创意 、设计产业的公司以及协会 、社团 、机构等,成为它们的办公场所和作品展览场地 。(二)

4、公共游憩空间模式 。经过治理 、改造 、规划和设计,在工业旧址上建造一些公众可以参与的游乐设施作为人们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如墙体被改造成攀岩者乐园,一些仓库和厂房被改造成迪厅和音乐厅,甚至交响乐这样的高雅艺术都可利用工业环境作为背景进行别开生面的演出活动 。(三)综合开发模式 。在原来的工业中心区新建大型的购物中心 ,将购物旅游与工业遗产旅游结合起来,配套建立咖啡馆 、酒吧和美食文化街 、儿童游乐园 、体育中心 、多媒体和影视娱乐中心,可举办各种展示活动,是集购物 、娱乐 、休闲 、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的开发 。Loft 最初就是由工业使用而改建为用于家庭居住的生活空间 。今天如果不是一些成功人

5、士以及建筑师和设计师们的关注,我们很难想象现在的改造模式和早期采取 Loft 生活方式的先锋人物们所倡导的思想 。由于工业建筑的主要吸引力在于它的租金低廉,而且它的空间又足够的大,可以融生活 、工作和经营场所于一体 。这种自由的 、开敞的生活空间与 20 世纪初期的现代主义设计理念非常相似,在后来的发展中又演变出很高的商业价值,更多的建筑师和设计师也赋予了Loft 极高的 “艺术观念性 ”和 “建筑的解构性 ”。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 Loft 现在已成为一种最为多样的和最有争议的国际化建筑类型 。发展商几乎在每一个拥有大量衰败工业建筑的城市中改造这些建筑并把它们商业化,以框架为单元来出售这些空

6、间 。Loft 运动遗存产业建筑与Loft计划赵 青城 镇 风 貌 与 建 筑 设 计Styles & Features of Cities & Towns & Design19小 城镇建设在其他类型的建筑上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如画廊 、商场 、酒吧甚至住宅都被赋予了 Loft 式的文化特征 。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遗存产业建筑改造经历都是由个人行为向社会行为转变而形成的,当今单体自发式改造与集中社会性的改造依旧并存 。然而对遗存产业建筑的 Loft式改造,具体集中体现在三种类型的选择,即局部的 、空间的和结构的三种改造方式 。二 、遗存产业建筑改造方式(一)局部构件的改造保留原工业建筑的基本特

7、征,对建筑进行局部的装修,如门窗 、墙面或材质的改变,按照需要可增添一些构件,如电梯 、卫生和厨房等辅助设备,以适应新的功能需求和创造新的环境景观 。由于这类工业建筑生产设备较全 、空间尺度较大 、承载能力较强,有全套的起吊运输设备和良好的采光 、通风 、排水 、防潮 、隔热等技术构造体系 。改造时可充分利用其特点,赋予展览 、创作 、办公和生活等多种功能 。这种改造方式不仅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工业建筑的形态特征,也是 Loft 的关键象征,即具有表现力的结构 、工业化的材料和超大尺度的家具以及完备的设施 。美国建筑师艾彼罗 考诺斯 舍曼为一位音乐家兼制片人设计的 Loft,其手法是将工业建筑中

8、原有的特征和材料裸露出来,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留(见图 1) 。人们喜欢的玻璃 、不锈钢 、都市化及有动感的陈设与金属梁和粗燥的墙面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正是通过这种改造方式,我们可以看到未加工的砖墙 、裸露的柱子和原木地板才得以保存和发展,体现了工业空间和当代的家具空间的一种巧妙结合 。强烈的对比在一种历史厚重感与现代事物中相碰撞,折射出一种后现代美学思想,其特征明显区别于原工业建筑,而又与之相融合 。(二)空间形态的改造保留原有工业建筑主体结构的同时对建筑进行结构性的调整,将建筑由原来的大空间分割成若干个空间,通过改造加建相应的配套服务设施以适应新的功能需求 。这类工业建筑同样具有高大的内部空

9、间,支撑结构多为巨型钢架 、拱 、排架等,形成建筑内部没有柱体的开敞式超大空间,是用于生产大型重工业产品的单层厂房或存放大型物品的仓储用房等 。有良好的结构体系,改造时可结合其结构特点,以满足娱乐 、餐饮 、办公 、商业和居住等新的功能需要 。这类改造方式是对原工业建筑空间进行的再次创造,在完整保留了原来的形象 、装修 、结构的基础上,将空间进行了重新分割 、塑造,并保留了工业建筑的景观特征 。在巴塞罗那包堡 诺工业区内,这个 100 年历史的化工厂是这个城市第一个较大的 Loft图 1图 2城 镇 风 貌 与 建 筑 设 计Styles & Features of Cities & Town

10、s & Design20小 城镇建设发展项目,新的升降梯加建在建筑的正立面,作为使用功能改变的标志(见图 2) 。在建筑内部,为标志出使用功能的变化,除去建筑原有的装饰表面,用色彩鲜艳的硅酸盐颜料粉刷砖墙,在公寓单元中保留了原有结构中惹人注目的钢梁和拱形天花 。三个高耸的升降梯塔突出了光滑表面的钢质材料与大面积的粉刷墙面的对比,呈现出一种得体的工业化形象 。(三)结构类型的改造保留产业建筑外部形态,对建筑内部结构进行新建 。在一些遗存产业建筑结构质量损坏或承载能力不足的情况下,改造时只保留其建筑的外观,重新塑造各种形态的空间以满足各种新的功能需求,建造全新的结构体系,提供完善的配套设施以及一些

11、必要的建筑构件,如楼梯 、入口 、厨房 、卫生间等设施 。改造往往是由于工业建筑一般保存状况不佳,结构质量也较差,空间结构不能适应各种新的功能需求 。这类改造是在保留工业建筑表皮的基础上保留原工业建筑的景观特征 。尼尔的亚德 Loft 是隐藏在伦敦市中心喧嚣的考文花园里的一个时尚消费区,它是一个别致的餐馆 、服装店和办公室的混合体(见图 3) 。这座精巧的二层 Loft 原为轻工业的工厂 。光滑的门厅 、富有雕塑感的曲线墙体和空间的惊人展示,提供了一个动感的核心,充分体现了对现有建筑的功能转变和适应性改造,是其重新融入这座城市的积极象征 。我国对遗存产业的研究大致出现在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将外

12、研社旧印刷厂改造为办公楼 、国棉第三纺织厂旧厂房更新为远洋艺术中心,开启了中国对产业建筑改造的最初尝试 。另有一些专业人士对传统产业建筑改造利用开展了尝试性研究,特别是对目前已有改造项目的调研和去留等问题的探讨 。而改造实例多为对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如 798 艺术区 、苏州河畔 Loft 群落 、京杭大运河畔 Loft49 群落 、昆明的创库艺术中心等,改造方式大多从艺术家独特的审美角度去发掘遗存产业建筑的特点,最大程度保留了旧仓库 、旧厂房的原有特质,并赋予其新的使用功能,为我国遗存产业建筑改造做出了先导性的贡献 。这种自发式的改造模式使艺术家广泛聚集,也形成了较大规模的艺术集散地,为文化艺

13、术的多元化交流提供了平台 。其中北京 798 艺术区形成过程开始于 2002 年,由一批艺术家和文化机构开始进驻这里,他们成规模地租用和改造空置厂房作为进行艺术创作的场地,逐渐发展成为集艺术中心 、画廊 、工作室 、设计公司 、餐饮酒吧等各种现代空间的聚合,形成了具有国际化色彩的 “Soho”式艺术聚落和 “Loft”生活方式 ,被人们称作 “后现代主义艺术基地 ”和 “民间艺术村 ”。在 798 艺术区内随处可见原有工业厂房遗留下来的斑驳痕迹,一样的单元简单重复排列着,其结构形式与大跨度要求的钢筋混凝土材质相适应,一致的通风条件和一致的空间高度为改造提供图 3图 4城 镇 风 貌 与 建 筑

14、 设 计Styles & Features of Cities & Towns & Design21小 城镇建设了多种可能(见图 4) 。艺术家在改造厂房时通常在跨度很大的空间中搭建夹层,与建筑构件非常接近,在空旷中制造出异样的感受,给工业建筑以新的诠释 。2006年初,北京市政府正式将 798 文化艺术产业区列入北京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成为北京一个新的景点,吸引着越来越多好奇的参观者 。这不仅激发了北京的文化产业,也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对遗存产业建筑的看法,使之得以创造性的保护,再生出对建筑和生活方式新的理解,表达了人们对艺术性和个性化生活方式的向往和对历史的怀念 。北京朝阳

15、区亚运村的嘉铭桐城会所就是由原有的旧厂房改造而成,以一条绿荫如织的梧桐大道为主要依托,定位于文化传承的特色主题(见图 5) 。会所设计尽可能地保留原厂房内部结构构件,如牛腿柱 、屋顶桁梁等 。在保持现有环境的同时将现代化的新材料 、新技术大胆用于建筑的外观 。整个建筑的立面设计体现了强烈的工业元素与传统景观的融合:仿旧的砖墙灰瓦 、浓荫蔽日的梧桐大道体现出其独特的怀旧风格和文化品位 。考虑到建筑使用功能上的短期效应和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近年来众多的旧厂房改造案例中,嘉铭桐城会所大胆创新,为 Loft 设计做出了新的尝试 。在中国城市旧城更新改造已经将遗存产业建筑作为重要研究对象的今天,对遗存产

16、业建筑的保护 、再利用的意义和价值还未形成一个社会性的共识,界定和分类标准也尚未建立,相关的研究与规划设计多见于比较分散的个案,其深度和广度距发达国家有一定的差距 。工业建筑的改造是一项技术性比较强的工程,形成了多项学科的相互交叉,需要对工业建筑的结构 、设备 、环境 、施工和资金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逐步建立遗存产业建筑的改造体系,并以改造后的新用途为最终目的来推动整个城市环境的发展 。另外,无论采用单体自发式的改造模式,还是采用集中社会性的改造模式,最终都离不开政府的统一规划和支持,要在符合城市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发展文化产业,并建立专门机构进行管理和督导 。同比国外一些改造案例,产业建筑的更新改造计划更具有区域特征 。通过改造,既再现了工业区的历史,又为人们提供了文化 、娱乐和生活的场所 。保护遗存产业建筑主要集中体现在对环境因素 、文化差异 、未来发展三个方面的总体思考 。总之, Loft 绝不仅仅只是一种商品,它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和对建筑的态度,作为社会和城市变革过程中一种新的表现形式,是自由 、探索和进步的象征,相信随着城市的演化和翻新, 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