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共融”的东北亚区域和谐发展模式的探索(草稿)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294812 上传时间:2017-08-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元共融”的东北亚区域和谐发展模式的探索(草稿)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多元共融”的东北亚区域和谐发展模式的探索(草稿)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多元共融”的东北亚区域和谐发展模式的探索(草稿)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多元共融”的东北亚区域和谐发展模式的探索(草稿)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多元共融”的东北亚区域和谐发展模式的探索(草稿)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元共融”的东北亚区域和谐发展模式的探索(草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元共融”的东北亚区域和谐发展模式的探索(草稿)(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D “多元共融”的东北亚区域和谐发展模式的探索进入 21 世纪以来,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东北亚地区成为世界经济中最具活力的地区。在新的形势下,东北亚地区存在的进行安全、经贸合作的巨大机遇,如何推进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实现区域优势互补,进而实现东北亚地区的政治、文化和教育交流与经济合作稳定与发展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一、东北亚地区的地理与文化环境(一)地理环境:东北亚地区是一个地理概念,即亚洲东北部地区,为亚洲、东亚所属的次区域,一般是指中国东北地区、日本、韩国、朝鲜、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蒙古等。 (配图)(二)文化环境:东北亚地区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居 民 的 组

2、成 以 黄 种 人 为主 , 主要有汉族、大和族、俄罗斯族、朝鲜族、蒙古族等。在近代以前,中 国汉 文 化 对 这 个 地 区 的 影 响 深 远 , 日 本 、 朝 鲜 等 都 深 受 “汉 字 文 化 圈 ”的 影响 , 就传统文化而言,其文化共同体意识深厚而悠久,因此东北亚地区各民族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形成了具有一定共性的文化心理素质,同时也有巨大的差异。东北亚地区的各民族,无论是在语系、宗教信仰、民族性格、生活习俗上,还是在道德伦理、价值取向、行为准则、思维方式、文化色彩上都有明显的区别。二、东北亚地区的政治与经济环境(一)政治环境:由于东 北 亚 地 区 历 史 的

3、 原 因 和 现 代 的 政 治 对 立 , 东北亚地区是全世界冷战遗留下来的阴影最浓重的地区。这里至今仍存在着两种社会制度、两种意识形态,仍存在着军事对峙和各种历史遗留问题。同时东北亚地区又是大国利益交织、相互竞争表现最突出的地区。可以说东北亚地区是后冷战时期各种矛盾最集中、各种力量角逐最激烈的地区。中国崛起、俄罗斯维持远东一极地位;美日同盟;朝鲜半岛因素;历史遗留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领土、领海主权的争议问题,日俄之间关于日本所说的“北方四岛”归属问题;中日之间关于“钓鱼岛”(日本称“”)的归属问题;日韩之间关于日本所称“竹岛”(韩国称“独岛”)的归属问题等:社会制度与政治制度环境等。这类政

4、治环境因素对东北亚各国进行经济合作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二)经济环境:东北亚地区地域辽阔,总面积为 936 万平方公里,这一地区既有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又有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制度,几乎囊括了世界上所有的政治经济形态。由于东北亚各经济体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层次与水平已经落后于世界其他主要经济集团。然而,东北亚主要国家中的中国、日本、韩国三国的人口为 152 亿(根据2009 年统计数据),占全世界的 2245%,;三国的 GDP 规模看,2009 年为1001.9 万亿美元,在全世界排名为第二、第三、第十五位。发展东北亚所有国家参加的区域经济,中日韩三国应该发挥应有的

5、作用。三、“多元共融”的东北亚区域和谐发展任何区域经济合作体制乃至一体化的形成都有其共同的文化底蕴作支撑,有互信和认同的区域文化作平台。东北亚的区域文化是以中、日、朝、韩四国为主体的汉字文化圈为代表的。汉字文化圈是指历史上受中华政治及中华文化影响,曾经或现在仍然使用汉字,以汉语文言文作为书面语,文化、习俗相近的区域。具体言之,这一区域在古代主要是农耕民族,存在册封体制,历史上完全使用或与本国固有文字混合使用汉字。时至今日,日语中仍使用大量的汉字作为书写符号,韩国一般的高中毕业生也能认识 1800 个左右的汉字。汉字文化圈内各国以儒家文化构建基础社会,国民中信奉佛教(主要是大乘佛教)的人数众多。

6、另外,都食用稻米,都懂得品茶,都使用筷子来进食,使用瓦来建筑和使用毛笔来书画等类似的生活文化也作为汉字文化圈的共同特征,以中国为中心分布开来。蒙古和俄罗斯远东地区从狭义上而言并不属于汉字文化圈,但长期在这一地区生活的游牧民族都曾在某种程度上效仿过中国中原王朝的国制建立了自己的政治体制,统治者自称皇帝,赐赠庙号,以年号纪年,以册封体制建立自己的官僚制度。因此这些区域也可以归纳在广义的汉字文化圈内。东北亚区域历史上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其中又以中国中原地区与朝鲜半岛及日本列岛地区的文化交流和融合最为典型。中日两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朝,就曾有徐福东渡日本的传说。汉书和三国志等史书中都曾详细记载了日本国

7、的地理和文化,以及汉朝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日本国使者与中国中原王朝的接触交流。到了唐宋时期,遣唐使和入宋僧的出现使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达到了顶峰,这一时期日本人借用汉字偏旁发明“片假名”,根据汉字草书发明“平假名”,形成了现代日本语言文字的雏形。盛唐时期各项艺术娱乐传入日本,如围棋、书法、音乐、舞蹈等经过消化改造,已成为现代日本文化的一部分。中日之间的交流活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以朝鲜半岛为桥梁和中转站的。佛教和中原文化都是通过朝鲜半岛传播到日本列岛的。朝鲜半岛历史上的高丽、百济、新罗等王朝都与中国有着密切的联系。早在战国时期,为了避免战乱,燕、赵、齐等国数万平民经由辽东和山东避往朝鲜半岛,同时将冶金、

8、农耕技术带到了那里。汉朝时,高句丽设立太学,以汉语讲授经史。宋元时期,中国与朝鲜半岛交流最为频繁,宗教、理学、医药和教育方面都有着广泛的交往。此外中国中原地区的历代王朝与生活在蒙古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游牧民族交往同样密切,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多次大规模的民族融合和迁徙。因此东北亚各国和地区有着相似的文化渊源和民族传统,儒家、道教、佛教等宗教在东北亚区域内都曾得到广泛传播,至今仍有着较深的宗教基础。这些都是实现区域合作的基础和有利因素。但是现今的东北亚区域建立传统的经济合作体制乃至一体化的条件并不成熟。首先东北亚各国意识形态各异,中国、朝鲜为社会主义国家,日本是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俄罗斯和蒙古均

9、为议会制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国体和政体方面完全没有共同点。其次,东北亚各国的经济发展阶段也不尽相同,中国近年来的经济发展迅猛,经济总量一跃成为世界第二,但是产业结构仍面临着转型的挑战,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日本、韩国一直是新兴的资本主义强国,人民生活水平较高,在传统的机械制造、钢铁冶炼、电子以及高科技行业都取得了卓著的成绩,技术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俄罗斯是老牌的地区大国,国土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苏联解体后一直处于复兴发展阶段,近年来经济实力已经有所回升;朝鲜和蒙古的国民经济水平相对落后,人民生活水平远低于东北亚其他国家,还没有建立起现代化的工业体系。另外,东北亚各国相互之间还存在着领

10、土领海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比如韩日之间的独岛竹岛之争、中日之间的钓鱼岛之争,俄日之间的北方四岛问题,特别朝韩之间至今仍存在着相对敌对的冷战思维,甚至偶有冲突发生,如“天安号”事件等。多年来,特别是进入 21 世纪以来,东北亚各国也有过合作的先例,如旨在促进朝鲜半岛无核化的六方会谈、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等,都曾为各国领导层的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并建立了互信的合作机制,但是由于没有相互制约的国际法准则,没有紧密的利益同盟关系,使得这种合作的关系相对疏散且脆弱,而且部分国家之间的合作存在着“官热民冷”或“政热经冷”的现状,没建立起广泛的民众交流的基础,没有真正起到促进各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因此,东北亚区

11、域的合作发展虽有基础和需求,但是东北亚存在着多元的政治经济局势,实现和谐发展,首先要实现多元共融。采用何种模式进行区域合作,实现东北亚区域的多元共融和谐发展,至今仍处于探索阶段。那么,是否照搬某一种现有的区域合作模式到东北亚区域就可以实现多元共融呢?当今世界上成功的区域合作模式主要有三种,即欧盟模式、北美自由贸易区模式和东南亚国家联盟模式。这三种模式各有优点,在经济贸易、文化教育和军事安全等方面的合作也有着各自的侧重点。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最早提出参照欧盟模式构建东北亚共同体实现区域合作。欧盟模式成功的基础是统一的社会意识形态、高度的政治互信、广泛的宗教基础和欧洲各国经济的均衡发展。具体 而言

12、,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以后,欧洲各国都属于资本主义国家阵营,冷战结束和德国统一使各国领导层的政治互信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另外千百年来,欧洲大陆一直保留着相同或相似的宗教信仰,基督教、天主教和东正教有类似的教义和相通的历史渊源。最重要的是欧洲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均衡,这样有利于在共同体内实现相互制衡的关系,使欧盟能更为平稳的发展和运行。反观东北亚各国最缺乏的就是政治互信,最不相同的就是经济发展水平,因此想照搬欧盟模式到东北亚是完全不可取的。北美自由贸易区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区域内组成自由贸易区的第一次尝试,由两个属于七国集团成员的发达国家和一个典型的发展中国家组成

13、,是南北经济合作的典型代表,美、加、墨三国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差距很大。这一点似乎和东北亚区域有相似性。因此曾有学者提出可以效仿北美自由贸易区通过垂直分工来体现东北亚各国之间的经济互补关系,促进各国经济发展。但是这种独特的区域发展模式必须具备两个战略性前提:第一,区域内各国在政治和经济上保持独立,摆脱区域外发达国家的控制,存在着通过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强烈愿望。第二,区域内处于主导地位的国家基于共同的利益考虑, 需要通过合作来共同对付外部经济力量的竞争。这两点对于东北亚而言都不具备的。首先,美日、美韩联盟的存在制约着东北亚各国经济的相对独立的发展,美国不会允许在东北亚地区存在着这样一种排

14、美的自由贸易体;其次,中日韩俄的利益追求各异,希望优先合作发展的领域也不尽相同。中国希望借日韩在机械制造、电子产品和高科技领域的实力来优化本国的产业结构,通过技术和资金的引进提升本国的科技实力达到良性发展;日韩等相对发达的国家则更希望借中朝蒙等国的开放政策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或加强环境资源的利用和合作开发,而俄罗斯则更希望通过与东北亚各国的经济合作实现本国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的快速发展。因此,完全效仿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东北亚的区域合作体制也是不可取的。东南亚国家联盟的三大支柱是文化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和安全共同体。东南亚区域内有十个国家,国家小且国力弱,地区局势和各国国情十分复杂,而东盟的三大共同体

15、却超越了宗教、种族和社会文化背景的障碍,使各个国家在共同体内都有着平等的发展机会,并借助东盟在国际社会上的影响力争取地区利益,使小国家得到了与大国平等对话的权利,在国际事务中有自己的话语权。东盟的成功发展是东北亚区域的合作发展最值得借鉴的,但这一模式同样不适合大国、强国林立的东北亚。中俄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是国际社会中的大国,而日本是世界经济强国,经济实力仅次于欧美,朝鲜在外交中也有着强硬的政治立场,东盟的发展是需要联盟内各国对主权做出一定的让渡,但是东北亚各国政治互信度显然较低,部分国家之间甚至存在着领土领海的主权争端,更不用说让渡主权,因此不利于完全照搬东盟这种发展模式。虽然这三种模式都不

16、完全适合东北亚地区的区域合作发展,但是都有着可供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东北亚地区有着自己特殊的经济水平和政治局势,各国也有着自己特殊的国情和发展道路。因此,若想在东北亚区域早日实现多元共融、和谐发展的合作共同体的建立,就必须探索出一条独特的,适合东北亚区域的合作发展道路。通过对欧盟、北美自由贸易体和东盟这三种当今世界上最成功的区域合作模式的综合分析和对比,我们发现要想实现区域合作,特别是类似东北亚这样多元地区的区域合作,相互认同的文化基础和高度的政治互信是非常重要的。中国一直奉行“求同存异”的外交政策,而东北亚地区的区域合作也同样需要通过“求同存异”以达到多元共融。东北亚各国之间认同度最高的是文化,最缺乏的是政治互信,因此东北亚的区域合作应当以文化交流为突破口,以民间的文化交流为纽带,通过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来推动领导层的政治互信。从广义上讲,政治、经济也是一个文化的过程,扩大民族间的文化认同无疑会对促进政治认同,化解历史矛盾,推动经济统合,保证可持续发展产生积极的正面影响。东北亚地区同属于广义的汉字文化圈,而文化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