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乞巧》教学实录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2941729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乞巧》教学实录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乞巧》教学实录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乞巧》教学实录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乞巧》教学实录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乞巧》教学实录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乞巧》教学实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乞巧》教学实录(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乞巧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既要关注到文本的人文性,更要关注到文本的工具性。至于工具性,就是在教学中要关注文本中一些语言文字的训练点,注重学生的言语习得的过程,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掌握学习语文的多种方法。【教材分析】乞巧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六册第八组的讲读课文,本组课文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的,将再次把学生带回儿时倾听大人们讲故事的快乐中去。本篇课文是唐代著名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诵读中深刻体会牛郎织女塑造的浪漫主义情境,感受诗歌意境的丰富及民间故事的神奇

2、魅力。【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学生对乞巧节不太熟悉,所以,课前组织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情景,把学生带入情境中去,通过读、悟、赏等形式让学生真正理解这首古诗,体会古诗词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能力水平:学生虽具备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但三年级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单一,在以导为主的基础上,适当渗透学法。3、情感态度:乞巧这首诗离学生生活实际比较远,乞巧节我们这些地方的孩子更陌生,理解诗意就更有难度了。因此,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让他们在读中悟出诗意学生可能对诗中的乞巧节不了解,应多补充相关资料,解决学生的疑问。【设计理念】 乞巧是人教版第六册的第八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组教材

3、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的。再一次把学生带回到儿时倾听大人们讲故事的快乐中去,感受古人想象的是多么丰富。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古诗。也是想象丰富,流传广泛的古诗。浅显易懂,涉及到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 语文教学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想,而故事教学中把学生带入情境,有滋有味的朗读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主要通过读、思、议、想、说等形式使学生主动探寻知识,进入古诗意境。老师创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全程参与,在探究过程中 自悟自得。【教学目标】1、学会“乞、巧、霄、渡”等四个生字。2、能有节奏、有韵律诵读乞巧,感受古诗的韵律,并会背诵。3、通过多

4、种形式的诵读渗透古诗学法,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品味追求幸福的情感。4、增强语言文字学习的兴趣,培养美好情操。 【教学重难点】 深入情境,富于节奏、有韵律的朗读,是教学的重点;理解乞巧是本课的学习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民间故事导入。师:同学们,老师今天为大家带来了一些民间故事的图片,想看吗?你们如果知道,就大声喊出他的名字。生:盘古开天地 师:(了不起,下一个)嫦娥奔月 师:(太聪明了,这是) 女娲补天 师:(我要加大难度了,你还敢不敢猜?) 师:看来同学们了解不少民间故事呀,今天咱们要学的古诗就和牛郎织女有关。一首诗就是一个故事,今天我们就走进诗的课堂,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上课! 一、直

5、接导入新课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 29 课古诗两首,走进乞巧 。请拿出右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乞巧 。 (一撇一横要舒展,横折弯钩要牢记) 二、解诗题,知作者。1师:让我们齐读课题乞巧 ,当“乞”这个字单独读的时候,读作三声,但是和同样是三声的“巧”一起读的时候,就要变调成二声,读作:乞巧这就是:变调规律师:让我们再读课题乞巧 。3解诗题师:乞的最后一笔是横折弯钩,特别传神,请仔细观察,你想到了什么?它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乞的意思向人讨,乞求,有些汉字我们可以观其形知其意,这是理解字意的一个好方法。师:那谁来说说诗题乞巧是什么意思呢? (生答)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呢? 生:从课本注释上师:你真会学

6、习,利用注释,是我们学习古诗的一个好方法。是的,乞巧节就是七夕,也称为女儿节、少女节。4、知作者师:这首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的著名诗篇,让我们一起走进林杰。(生介绍:林杰,唐代诗人,非常的聪明,六岁的时候就能写诗,还精通书法棋艺,可惜他英年早逝,17 岁就离开人世。 全唐诗仅存其诗两首。 ) (师出示林杰资料,适时补充。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乞巧是林杰在八岁时写下的,让我们一起跟随林杰走进热闹的乞巧节。请大家打开课本,大声读一读,读的时候注意字音读准确,诗句读通顺。自己读自己的,这样才能读出独特的味道。开始吧。 2师:谁能展示一下?评价:你读的真准确。师:谁还想试

7、一下?评价:你读的字正腔圆。3、师:老师把课文中的文字,变成了能看得见的图画,能听见的声音,你想听吗?(贝瓦儿歌:乞巧)师:这位老师读的和你们读的有什么不一样?生:节奏、停顿和轻重音等师:是的,这样我们也能读出诗的韵味来。试着读一读。谁来读?评价:你学的真快。你读出了诗的节奏。你读的韵味十足。师:古诗中的“霄、桥、条”都是押的 ao 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律美。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韵律美。读4.师生合作,分句读。师:同学们,你们读的真好,现在老师都想读了, (课件变色)老师来读诗题和红色的字,你们读后面蓝色的字。师:同学们,你们读的真好。反复诵读也是学习古诗的一种好方法。四、解诗意,入诗境(

8、第一句诗)1、同学们,看大屏幕, (课件)在这句诗中,有两个字,长得就像双胞胎,是哪两个?(课件)2看这两个字,你有什么发现吗?生:读音相同。生:部首不同。师: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生:都有一个相同的地方:肖。师:你发现了他们的共同点。师:宵这个字你在哪里见过? 生:汇报师: 真是一群留心观察生活的孩子。 (出示图片) ,同学们看,人们夜晚赏花灯欢度元宵节,在夜晚人们不忍离去只因为难忘今宵。此时你觉得这个宵是什么意思?生答。师:那今宵呢? 师:原来观察生活联系生活,我们也可以理解字的含义呀。师:霄这个字也不简单呢, (直接出示第二个霄)师:他的偏旁是?生:雨字头(出示图片)师: 雨字家族的字

9、可不少呢,你还知道哪些?生:露、雪、雾、霜、雷-师:出示 ppt师: 这些事物是从哪里飘落下来的呢?生:天空。师:那霄就是(天空) ,碧霄就是(碧蓝的天空) 。师:看来两个霄字已经深深地印在了同学们的心里,带着我们的发现带着我们的感受再来读这两个词。今宵 碧霄师:在七夕这个夜晚,你仰望天空会看到怎样的景象?想象一下。生:月朗星稀、繁星点点、银河,-5师:原来在这七个字中藏着这样的一片碧海青天,藏着这样一幅美丽的画面, (ppt 多幅图联播)师:谁能用你的朗读把这藏着的画面展现在我们面前?(读第一句)师:感受到了你的投入。孩子,看的再投入些,你就会读的更有味道。师:你读出了诗的画面美。师:你读出

10、了诗的意境美。师:想象诗的画面也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第二句诗)1、师:在这浩瀚的夜空中,有两颗星星尤为耀眼,知道他们的名字吗?生:(牵牛和织女星)师:当唐代的杜甫看到这样浩瀚的夜空,写下了牛郎织女 (出示ppt) ,你来读生:读师:让我们跟随杜甫,根据这首诗,到宇宙中去寻找这两颗星星吧。找到了吗?生:寻找星星师:关于牛郎星和织女星,流传着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出示图片)(师开头学生讲故事)生:织女下凡游玩,爱上了牛郎,和他结婚生了两个孩子。后来被王母娘娘发现了,她强行把织女带走。牛郎带着孩子去追,王母娘娘拔下金簪划出一条银河,将牛郎织女隔在两岸。后来,喜鹊搭了一座鹊桥,帮助他们相见。王母娘娘没

11、法子,就让他们在每年的七月初七鹊桥相会。(配乐)师:这个美丽的传说陪老师度过了童年。每逢七夕,老师都会坐到院中,仰望星空,如果是你,看到这样的夜空,你会想到什么?生:牛郎织女会不会相见呀?生:他们会不会在鹊桥相会呀?师:你希望他们会怎么样?师:林杰和我们大家一样,也希望他们能在鹊桥相会,于是写下了这样的诗句。读“牵牛织女渡河桥。 ”师:是呀,历经磨难终于相聚,我们都替他们高兴。谁再来读?生:读师:高兴劲再浓些,生:再读(同一个人)师:(引读一二句)盼啊盼啊,终于盼来了这一天,那是多么开心的时刻,读牛郎带着儿女来和织女相聚,那是多么幸福的时刻,读美丽的传说牵动着一颗颗善良的心。人们都会仰起头,为

12、牛郎织女一家祝福,读师:这个美丽的传说一直被很多人传颂着,许多诗人以“牵牛织女”为题,寄托情思,写出了脍炙人口的经典名句,我们一起来欣赏。(汉)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唐)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宋)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第三四句)1、师:那一夜的天空充满神话色彩,牛郎织女在尽情地向对方诉说着相思之苦,而人间的女子又在做什么呢?(出示三四句,指名读)师:由这两行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场面?生:他们在乞巧。师:哪些人在乞巧?生:我从“家家”看出到处都很热闹,到处是乞巧的人。师:你抓住了关键词来体会,真会学习。师:据说织女是天上纺织的能手,天上美丽的云霞都是她织成的呢!织女

13、是那样的心灵手巧,人间的女子多么渴望拥有像织女那样的一双巧手啊,因为在古代,女子有一双巧手可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有了一双巧手她们就可以她们还可以生交流。师:少女们又是怎样乞巧呢?课后资料袋告诉了我们,请自由读读。师:看看课后的资料袋,你知道了什么?师:你真是个善于总结的孩子,借助资料袋也是学习的好方法。师:老师课外还搜集了一些关于乞巧节的资料呢,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讲述):在那一天,每家的少女们都在望着月亮,乞求心灵手巧,瞧,在小院里,在家门口,田野里,小河边。上至达官贵人的深宅大院,下至平民百姓的农家小院,不管哪一家的少女,都在对月穿针,丢针乞巧。难怪唐朝诗人崔颢曾这样赞叹“长安城中月

14、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读)师:这是怎样的盛况啊,民间乞巧歌这样唱到:生:读师:就让我们一起加入到乞巧的人群中去,许下美好的心愿吧!师:姑娘,七夕之夜,你要乞的是生:师:冰雪聪明的你会成功的。生:师:小伙子,七夕之夜,你要乞的是(多人)师:这么多美好的愿望要实现,穿一根红丝线够吗?三根五根够吗?一百根一千根够吗?所以才要(穿尽红丝几万条)课件补充虚指师:几万条是多少条?生:很多,无数条师:其实在古诗中像“三、六、九、千、万”这样的数字都是虚指,用来形容很多很多、很长很长、很高很高。我们一起来看:(课件)男生读:(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女生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齐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师:正是因为这些虚指,让这些诗句吟咏传唱千年。让我们再来感受:(齐读三四句) 。师:这几万条的红丝都要被少女们穿尽了,可见她们的愿望是多么强烈啊,让我们把这美好的愿望都送进这两句诗中,你来读师:你们的美好愿望呢?女生读师:大家的美好愿望呢?一起读6创设情境,教师引读:(音乐渲染)师:让我们带着美好的心情走进时光隧道,回到千年以前的唐朝。师:(1)一年一度的七夕节来了,我们一起仰望浩瀚无际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