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书昀-谈美貌神话与迷思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293639 上传时间:2017-08-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吴书昀-谈美貌神话与迷思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吴书昀-谈美貌神话与迷思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吴书昀-谈美貌神话与迷思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吴书昀-谈美貌神话与迷思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吴书昀-谈美貌神话与迷思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吴书昀-谈美貌神话与迷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吴书昀-谈美貌神话与迷思(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吳書昀-談美貌神話與迷思生理性別是與生俱來的,但是社會性別大概是後天形素跟社會建構的一些產物,電影是現代一種大眾傳播媒體,所以說這個性別歧視是社會建構的產物,大眾媒體現在非常深入我們的生活,我們的教育文化當中,兩個結合起來探討有它的必要性。大眾媒體就像魔法一樣,不管是有意識或無意識之下,都會去朔造和反映社會的價值。常有些人就會被媒體的報導或是媒體所呈現的價值給牽著鼻子走,但是相反的也有很多人會去思考到或著去批判到媒體所要呈現出給我們的東西,特別是媒體所朔造出來的美貌與神話,性別 E 式的形成是因為大學女學生的分享,這一位是大三的女生,她在反省自己的性別意識的形成的過程,對於性別的刻板印象,媒體

2、傳播著許多訊息,女孩子就是應該要漂亮、會打扮、可愛、溫柔、文靜、體貼細心、小鳥依人等等,男孩子就是應該好動,勇敢、不拘小節、重義氣、理智、魁梧等等。長期累積下來大家都似乎都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因為男女生本來就是有差別的,所以男女的行為、思想個性上本來就該不同,如果你做出與這些觀點不同的行為,會受到言論的壓力和怪異的眼神,社會告訴我們,女孩子應該美麗,所以我們注重打扮、保養、常逛街,便習以為常。社會告訴我們女孩子應該溫柔並且舉止優雅,所以我們不常大聲說話、用粗魯的字眼,教導女孩不可太強,所以我們不夠勇敢積極。許許多多的社會不斷地在告訴我們男女該如何,日子久了,我們都以為男女本來就應該如此,但現在

3、有許多跳脫傳統思想的人,提出了許多值得我們省思的問題,讓我不禁思考這是一個男女有別的生活,真是我所要的嗎?這對我是最好的嗎?這是一個大三女生在反省中所寫下來的。所謂的身體印象,就是媒體所傳達出來的有關於身體的東西,它是怎樣去傳達的。媒體裡頭的性別意識型態,它被賦予的意義是比較負面的,因為它指的就是說男女之間生理上的差異是可以被合理化的,然後就成為有區分高下以性別來區分優劣跟高下的一種說辭和信仰系統,所以說性別意識也會被稱為父權意識型態,性別意識型態是社會建構的結果,它所建構出來的觀念和態度有的時候不太容易被更改或者是改變,那傳統當中的兩性關係或者說是性別角色分工,比方說:醫生就是男的護士是女的

4、,總經理是男的,秘書就是女的,這種傳統的性別分工或者是性別刻板化印象,比方說女生都是跟溫柔被動扯上關係,那男生就跟積極主動扯上關係,這種的刻板印象,基本上這種性別意識型態的印象所組成的因子,性別意識型態是比較負面,一種意義性別意識,反過來說性別意識的意義使比較正面的,它被賦予你個人可以從性別的視角來觀察整體的環境,那對於現在我們的體制當中,愈有的傳統意識型態具有批判的能力也可以理解到用生物性的觀點,用生理的性別去規範是不合理的或者是一個人的性別來決定或選擇所扮演的角色和整個職位,所以你就會願意從具體的生活當中一些看起來好像理所當然的現象當中,去矯飾兩性跟現實的關係,也會願意討論相關的議題,加上

5、型態就是表示比較傳統固有的,沒有經過改變跟省思的,弱勢性別意識的話,表示你固有的觀念在鬆動了,並不會務於你計有的生命性別的概念當中,媒體當中的男性觀點。最近在北高市長選舉,在媒體當中它們會去挑選出什麼死大天王,那四大天王就是四個男的,他們到處出來助選,不管是在新聞、報章雜誌、廣播或者是新聞裡頭一定都可以看到這四人的主張和訴求,那這四個人恰好都是男的,他們的觀點在某種程度就左右了媒體新聞報導的觀點,其實不只是現在,我們仔細想想,在一般的報紙,不管有沒有選舉在要聞版也就是頭版,一版二版或者是比較重要版面大概是政治和經濟決策的談話,那在這個社會上,政治和經濟決策人物,又一定比例高過於女性,比例高的很

6、多,大部分存在這社會機制當中具有發言位子的決策者也都是男性,所以為什麼說在媒體當中男性的觀點切入,看媒體如何處理身體議題的概念。物化跟規訓,物化的概念,健康教育和兩性議題,性別的議題都是被片面化或邊緣化的,尤其是你們上國中的時候,跟男女單元有關的時候,幾乎都是看切片,比方說放大一張圖這是內生殖器、外生殖器,可是那當中是沒有連貫的是片面化的,而且大家似乎也不喜歡去談,但是媒體可就不同了,媒體很喜歡談這種東西,呈現出來的又是一些什麼呢?比方說用廣告為例,它最喜歡用身體當作廣告,從頭髮開始你要用洗髮精潤髮乳你的頭髮才會烏黑亮麗,然後你要用什麼樣的洗面乳,用怎麼樣保養品,你的皮膚才會好,甚至你要穿什麼

7、樣的服裝,買什麼顏色的外套才會符合今年流行的色彩等等,從頭包到腳,鞋子甚至腳指頭都有等等,全面化的改造一個人他這個身體,所以這些商品表面上看起來是刺激我們去購買東西,但是其實仔細想一想,這樣的效應很可能讓人覺得女性是不是就等於這樣一個身體,這樣的一個身體是不是等於那些消費的東西,就等於那個物品,所以我們談到物化的概念,是不是這些廣告帶給我們的就代表說這女性就等於這樣子的身體,而沒有思想沒有靈魂,沒有她自己的感受,然後這個女性的身體就等於這個商品,只要你用了這些商品之後,你就可以建構一個很完美的形象,是不是真的是這樣呢?這就是物化的概念。那什麼是規訓。那從物化而來的,她就會告訴你說什麼東西你應該

8、用什麼,你應該洗什麼樣的洗髮精,穿什麼樣的鞋子,繫什麼樣的皮帶,這樣的話,一方面會告訴女孩子你怎麼去處理你的身體,你頭髮一定要梳的什麼樣,可是你一定要瘦到幾公斤,一定要長到多高,一定要穿多高的鞋子才可以是合格的,一方面也訓練男生反過來看女生的身體,因為男孩子也受了媒體的影響,都會認為說是不是要整容成什麼樣子的女孩子才較漂亮呢?或者是說身高體重要在什麼樣的比例情況之下,她才認為是漂亮的呢?這就是規訓從物化而來,都會被這套體訓訓練成這樣才是應該的,才是好的,這樣一套界定女性身體理想,好像已經成為一套模式,大眾傳播媒體當中充斥著女性就是外貌第一,外貌是最重要的,其他的都可以擺在其次,根據研究當中指出

9、,這樣的一個訊息常會讓青春期的女性,她對自我的概念非常低落,像我在中學教書就發現有這種狀況,就是青春期的女性凡是長的比較不好看的,尤其長的比較胖的女生,她們都是班上排斥的對象,可是她們沒有做錯什麼,她們只是比較胖,看起來比較不好看,人際關係就不好,常常那些人際不好的女生被轉界過來我們輔導室,追根究底的結果就是她對自己的身體印象非常不好,班上的男生也會嘲笑她,排擠她,排擠她的結果是女生團體裡面也不想理那一個人就被邊緣化了。前幾天有個導師就轉界一個人際關係不是很好的女生,這個人都不和人和睦相處,看到男生就罵髒話,意思就是那個人很難相處,希望輔導室能把她導入正軌,當然我們就先了解為什麼,它其實是一個

10、惡性循環,長的不是很好看,體型又很胖,所以男生就會嘲笑她,男生嘲笑她,她就會記恨,為了要保護自己只好再罵回去,男生也被她激怒而排斥她,結果在這種惡性循環下,她在那個班上完全沒有朋友活得很不開心,常常就會在週記上透露她想要自殺,或者是想要休學等等,很多人都沒有發現這樣一個狀況,發現到其實導師也是那樣,她把那位女學生轉界過來的時候,我就記得他用一些嘲諷的語氣,說你知不知道她的外號叫什麼,她的外號叫肉包喔!你要記著喔!就是很嘲諷的語氣就對了,好像都覺得連這位導師都覺得說這個女孩子身體是這樣,是值得被嘲笑的,就難怪說班上那些同學排擠她,這是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一個關於物化和規訓的部分。以美國為例,80 年

11、代、60 年代的美國小姐,她們當選美國小姐的比例,80年代的美國小姐比 60 年代的美國小姐平均還要高 1 吋,身高高了 1 吋,可是平均的體重就瘦了 1 磅,可見身材有越來越瘦的趨勢,因為現在媒體標榜著瘦就是美,就是越來越瘦的趨勢,根據研究因為厭食症導致死亡的患者,青一色都是女性,幾乎沒有因為厭食症而死亡的男性,可見女性在這種身體異象被物化規訓的當中其實是是很大的受害者。葛蘭西跟霸權概念相關的東西,葛蘭西、阿圖賽跟霍爾這三個人,她們提出來是意識型態相關的理論,葛蘭西的的霸權概念,他背後的主張是他認為說霸權體系可以真正維繫在於有主控勢力,它透過這種管道比方說社會、教育、媒體、家庭、等等這種文化

12、,這種制度說是我們的霸權體系?他們具有政治和經濟的優勢之外,另外也提出一套性別角色的定義跟價值的標準,讓它成為社會共同的信念,並且能夠實踐在我們的社會、學校、家庭、媒體還有公共領域當中,可以常常發現到媒體它在散播著,比方說,好媽媽都應該怎麼樣,用什麼樣的奶粉,好媽媽都應該用什麼樣的洗衣粉,就是這樣的一個標準,賢妻良母的形象或者窈窕動人的形象等等,這個霸權概念的背後就是這樣來的,為什麼這是大家共同遵守的體育就是這樣來的,比方說家庭也許是父母告訴你的,也許是同儕之間告訴你的,老師不經意透露給你的,從媒體當中接受到的,然後你就覺得也許這是對的,不過格蘭希也認為這種意識型態並不是不能被挑戰的,因為人不

13、是被動的,被這個公式套用,雖然父權意識型態在現今是很主流的,具有許多優勢和利益,也不是全然不會被挑戰的,現今有越來越多的理論,有越來越多人開始去反思這個現象了。那我們進入到阿圖賽的意識型態理論,它的想法是社會關係其實是一種想像的關係不是一種真正的關係,比方說男主外、女主內,這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這只是一種想像的關係吧!因為沒有人規定說,男一定要主外,女一定要主內,不是大家一生下來就知道是這樣子了,這種意識型態所塑造出來的想像關係會粉飾到任跟人之間真正關係,或者是這個人的真正價值,不過在社會上那些優勢者就需要這一套的理論來維繫它的運作,否則他就無法藏著不公平的權利關係或者是資源分配,藉由這樣一個

14、意識型態,把兩性真正的關係加以掩蓋和轉換,自然而然大家就遵循這種模式去做,這是阿圖賽所提出來的,他認為說,凡是我們體制當中,你認為很自然,男生應該要如何,女生應該要如何,其實都是個人的思想,並不是真實的自然的狀況。霍爾的接合理論,這個理論很簡單,一開始是接合,他認為可以解、接、合,就是把它解開,再來就是解接合,這是什麼樣的一個理論呢?舉一個例子來說,剛剛說到男生比較主動,女生比較被動,這種想像關係當中,接合就是把男跟主動這的詞接在一起,把女生跟被動這的詞接在一起,如果我們要解開的話 ,就是把這四個詞打散,不要有任何關係就解開了,男就不一定接主動,女就不一定接被動。男接主動,女也接主動,或是男接

15、被動,女也接被動,就是把它解開來,再重新接一遍。你希望男是可以接到哪裡的,尤其是男生,你自己是想接到主動或是想接到被動,是個人可以先決定的,而不是你生下來由社會為你決定的,這就是簡單講一下霍爾的理論,可見現在社會上給我們的觀感都是可以解開的,可以解構的,並不一定有很強的連結關係。性別角色的刻板印象,研究報導指出性別角色刻板印象是非常普遍的,性別角色刻板印象是一種文化的現象,並不是自然而然生下來的就有的而是文化建構的現象,在男性的刻板印象當中跟女性的刻板印象,這兩個族群當中不算是男人或女人,都會對於男性比較高的評價,男性可能有主動、勇敢這些特質,那女生的刻板印象可能有被動、退縮這些特質,不管男或

16、女,她們都認為男性這種刻板印象評價是比較高的。不管男或女都傾向把性別刻板印象融入自我概念當中,一般認為男性具有工作性的特質,勇敢、外向,女性具有情感表達的特質,比方說溫柔內向等等,我們可以知道並不是所有的男性他們都一定把持男權的觀點,也並不是所有的女性都會反對男權的觀點,現在漸漸有很多男性也很能夠認同所謂女性主義的理論,當然社會也會有反射的力量,比方說,有一些女性們也很反對,女生去爭取女權,當然這也是社會不同的聲音,一個人會採取什麼樣的觀點,基本上跟他的性別不會存有絕對的相關,反而是根據他對社會的規範,還有文化的價值觀的認真和反省是比較有關,整體來講男性跟女性目前角色刻板印象其實是很相近的,還沒有完全被打破。符號學討論的並不是符號的本身,而是符號本身所代表的意義,比方說,你今天看到一個差不多 40 歲左右的女人,她穿著套裝,跟她穿著圍裙,其實套裝跟圍裙只是符號的一種,可是當你看到這個人的時候,你可能會想像那是什麼意義,穿著套裝賦予他的意義就是職業婦女,或她是女主管,那她如果身上掛著圍裙,你可能想像它是一個家庭主婦,或是給予這樣的一個意涵,這邊講nt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