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报告:教育发展篇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2910575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实践报告:教育发展篇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社会实践报告:教育发展篇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社会实践报告:教育发展篇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社会实践报告:教育发展篇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社会实践报告:教育发展篇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实践报告:教育发展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实践报告:教育发展篇(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实践报告:教育发展篇社会实践报告:教育发展篇第二篇 “春风化雨”教育发展篇 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当今世界,知识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人才培养与储备成为各国在竞争与合作中占据制高点的重要手段。我国是人口大国,教育振兴直接关系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国家振兴。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国家实力,才能建设一流国家。党中央、国务院历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198 年中央下发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提出普及九年

2、义务教育的目标。1993年,中央下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199 年,中央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党的十六大以,中央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党的十七大对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强国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现在,根据中央的总体部署,结合当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有必要制定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这是进入 21 世纪以我国第一个教育规划,制定一个让人民群众满意,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规划,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乃至整个现代化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农村教育是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农村的发展对整个现代化事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影

3、响,可以说,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而农村的发展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农村的教育决定了中国的未。 党和政府对农村教育实行了多项倾斜政策,对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大幅度增长;我国的广大农村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1 亿农村学生被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农村学校的办学条得到了初步改善,很多农村学校告别了危房和泥巴桌,用上了崭新的教学楼和桌椅。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也有了初步提高,长年拖欠农村教师工资的现象被有效地遏制。总之,我国农村教育发生的喜人变化有目共睹,令人振奋。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国农村教育仍存在着不少问题,有的问题还相当严峻紧迫。这些问题的不懂解决将阻碍我国农村教育的

4、进一步发展,影响中华民族振兴教育的百年大计。xx 大学“青春建功走 xx”社会实践团队赴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 xx乡的实地考察研究,在对 xx 教育现状考察实践的基础上,发现其当下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农村教育发展实际与自身专业所长,寻找相应应对措施,最终对实践活动进行成果展望,希望更好服务和发展 xx 的教育事业。一、教育现状在 xx 一周的实践活动中,我们通过走访、考察、咨询、搜集资料、查阅资料等途径获取了部分 xx 地区教育现状的资料。xx 乡下辖九个村,每村都各有一所小学,而仅有 xx 村即乡政府所在地拥有一所初中,全乡无高中。全乡基本实现九年义务教育。但初中毕业即辍学现象较为严重。201

5、2 年全乡考取本二及以上 3 人。走访 xx 乡西坪小学二、存在问题(一)教育观念方面1 政府导向层面教育我们通过走访下坝村、河沟坝村、西坪村等村落的村委会、小学、普通的百姓,以及与各中小学老师展开座谈了解到当地一些领导干部教育观念比较先进,对本地区教育事业在思想上比较重视,对教育事业有一定的工作力度,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效果并不明显。由于 xx 属于全国贫困乡,经济发展是当地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实际工作中难免出现“重近期效果,轻长远发展” 的情况。着力去抓最容易出政绩的经济建设、城镇建设等,而对于科技教育等社会事业不够重视,使地区发展易出现“经济发展一手硬,社会事业发展一手软”的现象。2

6、农民思想层面当地农民长期处于封闭半封闭的自然经济状态下,封建意识较浓,而重教意识淡薄,这使一部分人们的思想容易走上两个极端:一是所谓的“读书无用 ”论。在一部分农民看,祖祖辈辈就这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耕作生活,玩泥巴种庄稼读的书再多也没用,识几个字就行了;另一种极端是“学而优则仕” 论。在这一部分农民看,上学读书是为了跳出“农门 ”,要“学”就要“优” 就要“仕” ,就要考上大学,在外面找个待遇高环境好的体面工作,不再过“面朝黄土背朝天” 的生活。这样, “成绩好就读,成绩不好就不读” ,读到初中就辍学的现象十分普遍。另外,部分农民“重男轻女” 的观念十分严重,这使许多女孩子都早早地辍学

7、。(二)办学形式方面袖珍学校较多,农村办学点多而散。在办学形式方面,难以实现规模效益和教育资的合理配置。在 xx,由于农村多分布在崎岖不平区,而且以散居形式居多,交通极为不便,造成了很多偏远区的孩子上学极为困难。因此目前,xx 地区的办学点并不少,几乎达到了每个行政村都有一所小学,而在 xx 乡里有一所初中。但近些年,由于农村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效果显著,xx 的学龄儿童逐年递减,再加上不少外出打工的父母把子女带到了城市上学,这些原因造成农村学校的生锐减,偌大的校园里人迹稀少,空荡荡的教室内书声零落,在座谈中我们了解到,在 xx 的一个偏远地区有一所所谓的小学只有一名老师和八个学生,还有一些学校

8、年级出现了断层,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中只有三到四个年级。学校是个需要人气的地方,教师对着面前的三两个学生提不起劲头教,学生也没有比学赶帮的热情。这种现象不但造成了农村教育质量严重下降,也造成教育资的极大浪费。同时,这类袖珍学校今后的发展前途也很尴尬:如果政府加大对它的投入,似乎不值得;如果不管它,它将一直落后下去。(三)留守儿童方面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逐渐成为劳动力资的配置机制,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据有关部门估算,我国目前的年流动人口已逾 1 2 亿,且呈继续增长的趋势。在流动人口大军中,随同父母一起流动且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龄儿童、少年约有300 万人数, “留守儿童”则远

9、远超出这个数字。而我们的实践地 xx乡这些问题尤为突出,在我们的走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由于家庭经济单一,很多年轻的父母不得不外出打工赚钱,于是,我们很直观的在赶集集市、庙会上看到一个老人带着可能是自己家儿女的一群孩子,而年轻的青壮年极少。放眼我国广大农村,留守儿童占有不小比例,且在不断增长。由于“留守儿童” 特殊的生活和教育环境,由此引发的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1 监护现状堪忧目前“留守儿童 ”的监护情况主要是隔代监护,即由祖辈抚养的监护方式。只要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健在,对“留守儿童” 采用这种监护的方式比较多。对于这种监护的方式,外出的父母比较放心。但这种监护方式在

10、儿童成长过程中,却有着难以克服的问题。一是由于天然的血缘、亲缘关系,监护者多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和过多的宽容放任,而较少精神、道德上的管束和引导。二是祖孙辈年龄差距大,观念不一样,对待许多事物的看法往往存在很大的差异, “代沟” 明显,难以相互沟通。一般说,祖辈们往往以他们自己成长的经历教育要求孙子辈,思想观念保守,教育方法简单。而现在的孩子见识广,喜欢赶新潮,寻求刺激和创新,做事不拘一格等,老人的观念和教育方法很难为孙辈接受。另外,老人年岁大,精力不济,健康状况欠佳,再加上有的老人监护的远不止一两个“留守小孩” ,真是力不从心。以上情况说明祖辈难以承担监护教育之责

11、。2 情感关爱缺失20 世纪世界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在她的名作有吸收力的心理中指出,对于儿童说最好的环境就是父母本身。她说:“母亲必须喂养子女,当她出门时不应单独将他们留在家中。儿童需要营养与联结母子间的爱 ,因为她们可解决儿童适应上的困难。 ”由于长期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得不到父母的关爱, “留守儿童” 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适应 ”上的诸多问题。首先,漫漫留守岁月使一部分“留守儿童” 的亲情观念日渐淡薄。一篇“留守儿童 ”的作 我不喜欢月亮 ,让人感受到一股从字里行间扑面而的亲情思念。在很多人眼里浪漫而美好的月亮,却成为令他们痛苦的存在之物。作中写道:“我不喜欢看月亮,因为月亮每个月的十五都会

12、圆,而我的家人却没有团圆。我是那么的希望父母能够和我一起吃团圆饭,一起看月亮。 ”据此,一些学者认为,农村留守儿童是一群“情感饥饿 ”的孩子。情感的缺失会使他们在人格发展上出现很大的扭曲和变形。例如,这些孩子由于“情感饥饿” 很容易对父母产生怨恨,成年后会滋生怨恨社会甚至报复社会的不良心态,等等。由于这些影响是潜在的,平时一般不易察觉,不觉中埋下了很多无法预知的“雷区 ”。其次, “留守儿童 ”由于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关爱和沟通的环节,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

13、、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如普遍的自卑心理,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内心压力较大,害怕被别人欺负,寻求保护或自我保护的意识特别强,在自我保护行为上出现过激行为等。3 家庭教育匮乏尽管“留守儿童 ”家庭这种亲子之间的交往在时间上的长期间断,但父母“打工 ”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则是显而易见的。有些父母在外打工挣了钱,增长了见识,深刻体会到“知识的重要性” ,他们对子女的要求一般较高,随时关心着子女健康成长和学业成绩,会经常与教师或监护人取得联系。他们的思想和情绪也会引起其“留守孩子”积极要求进步,勤奋学习,这种影响是良性互动的。另一种情况却是,因机遇挣了钱,或者认为自己下苦力挣的钱比化

14、较高的人挣钱还多的“打工 ”父母,在他们心目中滋长着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于是对子女没有明确的要求,顺其自然,从而“能读书就读,读不好去打工也能赚钱”的观念在农村儿童思想中普遍存在。而一些没有挣得什么钱的打工父母,认为是命运不好,整天怨天尤人,对子女的一切不闻不问,不负责任。使“留守儿童” 幼小的心灵上背上了父母沉重的情绪包袱,承担着很大精神压力,严重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和健康成长。一些打工父母的不良“职业” 对自己的孩子发展的负面影响更大。在寒暑假期间,有些父母把孩子接到城市去,利用孩子还未成年,法律不便追究这一特点,要孩子散发做假证传单,教孩子逃避检查和被抓后的方法和技巧,孩子直接成为生意

15、的帮手,做着触犯法律的事情。对于这种害人害己的违法活动,一些父母却是积重难返,执迷不悟。可悲的是,耳濡目染,更加上亲身经历,对于还不谙世事的孩子说,这将严重影响其今后的人生道路。4 学校独木难支由于一些乡村学校的教育质量较差,校风不好,加之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的影响,大部分“ 留守儿童”到了中学,觉得升学无望而产生厌学情绪。继续学习者只是其中少数。据调查显示,在“留守儿童”中,只有 20 % 考入普通高中,10 % 的就读职业技术高中和中专,多达 70 % 的孩子则在中考后便走上打工之路。虽然完成了国家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要求,但由于缺少进一步学习深造,带的将是不适应社会迅猛发展的要求,影响全

16、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这种现象与学习监督总体弱化有关。一般说,大部分监护人往往对“留守儿童”要求不严,或缺乏化知识,无法对孩子的学习进行监督。父母在家的检查作业、参加家长会等对孩子最基本的学习监督职责都无人担当。处于童年时期的孩子学习自觉性、主动性、自我控制能力本较差,在缺乏必要的鼓励和督导,甚至失去监督后,就没有学习压力和动力,学习处于放任自流状态,自然难以上进。另外, “留守儿童”虽然在学习条上有所好转,能获得更多的书籍,更多的学习用品等,但校外的学习时间变少了。由于父母不在家,他们一般要做更多的家务活,如要自己洗衣服,自己做饭,有的还要打柴喂猪等,这不可避免地对他们的学习产生影响。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应相互配合,协调一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传媒网络的普及,社会教育对人的影响显得更加突出。在农村学校,一些“留守儿童 ”余甚至逃学光顾电子游戏室,痴迷电游,看碟片,那些不加限制的媒体如凶杀、淫秽等镜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