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造人》教学设计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899841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女娲造人》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女娲造人》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女娲造人》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女娲造人》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女娲造人》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女娲造人》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女娲造人》教学设计(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女娲造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神话的特点、神话与现实的区别。2理解课文大胆新奇而又合情合理的想象,激发学生想象力。3学习伟大母亲女娲勤奋、智慧的品质和远古人类的创造力。【教学重难点】1认识神话与现实的区别。既要让学生体会神话的魅力,又要让学生明白科学事实与科学道理,正确认识神话和现实之间的联系和差距。2激发学生想象力。引导学生比较课文与风俗通原文的不同处,理解想象的特点,再通过对女娲造人的动机、方法等的改写进行想象力训练。【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激思(在黑板上方靠左板书 “人”字)我想向同学们请教一下,关于人类的起源,科学的解释是怎样的?在古时候,人们对此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2、于是出现神创造人的传说。 (在黑板上“人”字前板书“女娲造”)那么,女娲为什么想到“造人”?她最初是怎样造人的?结果怎样?二、理解探究1比一比速度。速读课文,简要概括内容。比一比,看哪位同学读得快,信息概括最全面。2试一试身手。请学生复述课文梗概,理清文章脉络,其余学生对复述情况作适当的点评。3看一看慧眼。结合“研讨与练习一” ,将风俗通中关于女娲造人的两则短文与课文作比较,在课文中标出原神话故事的内容,其余就是作者联想、想象的补充内容,以获得对联想、想象的方法和思路的启示。4议一议内容。学生同桌为一组,阅读讨论:(1)女娲为什么想到“造人”?女娲对人类诞生所产生的喜悦说明了什么?明确:天地间

3、虽然有了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鸟兽虫鱼,但女娲仍感到非常寂寞,考虑到天地之间应该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让世间生气蓬勃起来。人的产生,给大地带来了无限生机、无限希望。人的生命是她一手创造出来的,她的笑,体现了人类创造成功的喜悦感,还体现在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我们既感到了女娲的慈爱、勤劳、智慧,又感到了生命的可贵,人类生命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我们分明看到,女娲就是人,她有人的情感,人的智慧,人的生活体验。我们明白了,神话中的想象是合乎现实生活的情理的。(2)女娲造人的具体情节是真的吗?你怎样理解这种写法? 明确:女娲造人的情节显然是想象的。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人

4、的诞生做出科学的解释,只好借助于想象来解答这个疑问。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象恰恰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强烈的探求欲望。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已知道了人类的起源,但仍有许多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究,所以,想象力、创造思维,仍是我们今天迫切需要的。三、总结拓展1本文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赞颂了女娲这位伟大母亲的勤劳、智慧,表现了远古时期人们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和极富想象力的解释,体现了人类可贵的创造力与探求精神。2阅读教材参考资料伊甸园里 ,试从文情节、结构、语言、情感等方面与课文作点比较。3发挥想象力,对女娲造人的动机、方法做出另一种合乎情理的想象,改写这个故事。【资料宝藏】1

5、.女娲的故事 女娲,亦称娲皇、女皇、阴帝、神媒,风姓,与伏羲同母,相传生于古成纪。学者研究表明女娲可能是一位比伏羲更早的中华始祖神。女 娲和伏羲都是 华夏民族公认的人文始祖, 这位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伟大创世人物是远古时期与自然灾害进行英勇斗争的伟大女神。史载女娲有神明之德,帮助伏羲氏正姓氏,通媒妁。伏羲氏去世后,共工氏开始作乱,以滔滔洪水祸害天下。于是女娲氏杀共工氏并继承伏羲氏的制度治理天下,是母系氏族社会的首 领。有关女娲的传说,最早见于战 国时的山海经大荒西经、楚辞天问、世本八种。世本八种载:“天皇封弟娲于汝水之阳,后为天子,因称女皇。”补本纪三皇本纪云:“女娲氏亦风姓,蛇身人首,有神圣之德

6、,代宓牺立,号曰希女 ”。说文 十二说:“女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女娲是 传说中的民族母 亲神,代表一个繁衍与世界再造的 时代,是 华夏古代人类和古代文明的伟大缔造者,是广大民众崇拜的古代女神。关于女娲的事迹,我国古代史籍中有零星记载。 天平御览风 俗通义载:“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 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凡庸者,绳人也” 。春秋世谱载:“华胥生男子为伏牺,女子为女娲。”别有传闻,女娲和哥哥伏羲婚配再造了人类,故尊女娲 和伏羲为人类始祖。伏羲死后共工氏作乱,以滔滔洪水 祸害天下人民,于是女娲杀了他,并继承伏羲的制度治理天下,号

7、称“女皇”,在位一百三十年,后人称 为“娲皇”。 山海经 郭璞注说:“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其腹化此神。”她命令大臣做笙簧,以通殊风,以才民用,命娥陵氏制都良之管,统一天下的音乐;命圣水氏制颁管,以合日月星辰,以易兆之晨作充乐, 乐成而天下幽微,没有得不到治理的。因此三国曹植有女娲赞曰:“古之国君, 选簧作笙,礼物未就,轩辕纂成。或云二皇,人首蛇形。神化七十,何德之灵。”古往今来,人 们一直把女娲当作自己的始祖神来祭祀,以 纪念在万年以前女娲为古代人类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史书中记载的关于女娲的事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补天立极。太平御览载:“淮南子览冥篇曰:往古之

8、时,四极废,天不周 载,火炼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 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 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翼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蛟虫死,颛民生。”第二,抟土造人。俗说开天辟地,未有人民。女 娲抟黄土为人, 剧务,力不暇供,乃引 绳于垣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绳人也。第三,化生人类。山海经大荒西经载:“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 为神,处粟广之野,横道而处。”郭璞注云: “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这里的“化”,就蕴涵着生育、生殖的主题。第四,孕育人类。春秋世谱载:“华胥生南子为伏羲,女子为女娲

9、。”又据唐人李冗独异志载“昔宇宙初开之 时,只有女娲 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妻,又自羞耻。兄即与其妹上昆仑山,祝曰:天若遣我兄妹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烟即合,其妹即来就兄,乃结草委扇,以障其面” 第五,制笙簧。礼曰:“ 女娲 制笙簧。”注曰:世本曰:“ 女娲作笙簧。”第六,制婚姻。风俗通义载:“ 女娲祷祠神,祈而为媒,因制婚姻。”综上所述,女娲文化应包括以下几个内容:第一,生殖崇拜及母系氏族社会的曲折反映;学者指出女娲补 天造人的神话,是以生殖、大量繁衍人口的方式拯救氏族灭亡的寓言。原始 战争胜负主要取决于人口多寡,这意味着女性因其生殖功能在社会中的地位十分

10、显赫。原始人 类最初并不了解男女交媾孕育人的道理,也不了解男性的生殖作用,只知道女性具有生殖功能,在漫长的群婚制时代,只有母亲才是唯一确实可靠的亲长,因此产生对女性的崇拜。第二,以蛇或龙为图腾的图腾 崇拜;楚辞天问:“女娲有体,孰制匠之?”王逸注:“传说女娲人头蛇身,一日七十化” 。山海经大荒西经郭璞注“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蛇具有 顽强的生命力和旺盛的生殖力,死而不僵,僵而不死,是永恒生命的象征。关于女娲的形象,在庄子、列子等书中描绘的是“女娲牛首蛇身,宣发,玄中,一日七十化。”第三,以葫芦为图腾的图腾崇拜。闻一多先生在其著作伏羲考 中考证:“ 伏羲”、 “女娲”本是

11、“匏瓠”,“匏瓠 ”就是“ 葫芦”,伏羲和女娲正是一对葫芦精。而且“古代的笙是葫芦做的”。原因有二,一是因为瓜类多子,是子 孙繁衍最妙的象征,故取此相比 拟。二是相 传在远古的那场大洪水中只有伏羲和女娲兄妹乘葫芦才得以幸存,两人遂结为夫妻繁衍后代。因此,“葫芦河”也就是“伏羲河”、“女娲 河” 。第四,伏羲女娲均为风姓。初学记卷 9 引帝王世纪所说 “女娲氏,亦 风姓也,承包牺制度,亦人首蛇身” 补史记 三皇本纪载:“女娲氏亦风姓,蛇身人首,有神圣之德”。女娲、伏羲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 中汉族和其他一些兄妹民族的共同始祖神,被列入“ 三皇”之中。封建统治者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祭祀女 娲的传统。 虽

12、 然由于受儒家正统思想的影响,在国家祭典中逐渐重伏羲、轻女娲 ,但是在民 间信仰中,女娲始终享有无与伦比的重要地位。女娲的古迹遗址在中原地区保留盛丰。与民间自商周以来便形成的祭人祖、祭社、祭高媒相对应的是,统治者亦提倡仲春之会以增 进人口繁衍和五谷丰登。春秋繁露中记载“ 雨不霁,祭女娲”。女娲作 为始祖母神、高媒之神历来都享受着国家和民 间的供奉。 历朝历代各地都不断地修建女娲祠、女娲庙。自商周以来就形成了祭祀女娲伏羲的人祖庙会,后由 统治 阶级提倡,人祖 庙会规模宏大,集祭祀、歌舞、娱乐、贸易为一体。 庙会中的种种活动如祭祀、歌舞、求子等主要是以女娲为中心展开的,女性占统治地位。仲春男女之会

13、祭祀女 娲的目的在于祁求生育繁衍。仲春之月相当于现在的太昊陵庙会的日期,后来才逐 渐固定于农历的二月二到三月三 举行。相传女娲与伏羲均生于成纪,据学者考 证古成纪即今天的 陇城镇一带。 元和郡县图志云:成纪县,本汉旧县,属天水。伏羲氏母曰华胥,履大人迹,生伏羲于成纪,即此 丘也。帝王世纪:“伏羲生于成纪 ,汉置县”。成 纪:汉置,属天水郡相 传女娲 与伏羲均生于成纪,据学者考证古成纪即今天的陇城镇一带。元和郡 县图志云:成纪县,本 汉 旧县,属天水。伏羲氏母曰 华胥,履大人迹,生伏羲于成纪,即此丘也。帝王世纪:“伏羲生于成纪,汉置县”。成纪:汉置,属天水郡。汉书地理志载:天水郡有成 纪县。按:

14、汉成纪在今秦安县境,是个有着悠久传说的地区。如甘肃新通志所云:“ 成纪故城在县(秦安)北 30 里。”又如秦安志亦云:“自庖牺开辟已为成纪地”。水经注卷十七云:“黑水西南出悬镜峡,游西南入瓦亭川。又有泌水自西来会(瓦亭水),世谓之鹿角口。又南迳阿阳县故城东 。瓦亭水又南,迳成纪县东。历长离川,谓之长离水。右与成 纪水合,水导源,西北当亭川,东流出破石峡、津流遂断。故渎东迳成纪县故城东。帝太皋庖牺所生之处也。汉以属天水郡。”依水经所言,知成 纪县故址位于 长离水(瓦离水)的西岸、成纪水的南岸一带。这里正是汉成纪县故址所在地。故杨守敬云:“此是 汉以来成纪县故城,当称故城 ”(水经注疏)。据上而论

15、,嘉庆重修一统志所云:“成纪故城在今秦州秦安 县北”之说成立。 兰州大学地理系教授冯绳武认为:先秦时期的成纪,确在秦安 县北部。县内的遗迹、传说、象征等很能说明问题。因此,一般文献通称秦安为古成纪或“ 羲皇故里 ”。古史书记载伏羲和女娲既是兄妹,又是夫妻。大量出土的考古资 料中均有伏羲和女娲的交尾像,象征着伏羲和女娲共同创造生灵、繁衍人类的意义。天水市有伏羲 庙,与秦安女 娲祠遥相辉映,这些都佐证了女娲与秦安陇城的关系。(大地湾)2女娲本非伏羲妇女娲、伏羲是中国神话中的人 类始祖。 传说女娲抟土造人,化育万物。伏羲始作八卦,以变化天下。有关他们的神话和传说 至今仍在各地广泛流传。在民间信仰中,

16、女娲、伏羲一直是作为始祖来崇拜的。汉族、畲族、瑶族、布依族、仫佬族等民族至今流传着洪水过后伏羲、女 娲兄妹结婚再创人类的神 话。中国是一个祖先崇拜十分典型的国度,但是,女娲、伏羲这样伟大的人类文明始祖,正史中却无详细记载, 实在令人疑惑。有关女娲造人的神话大体上有两种:一是女娲作为自足的神创造人类。比如风俗通女娲抟土造人的神话,即是把她当作自足的、唯一的始祖来言述的。另一种是女娲和伏羲兄妹结婚,繁衍人类。郑樵通志三皇纪引春秋世谱:“华胥生男子为伏羲,女子为女娲,故世言女娲伏羲之妹。 ”罗泌 路史 后纪二引 风俗通:女娲为伏羲之妹。唐代诗人卢仝与马异结交诗:“女娲本是伏羲妇”,注:一作女 娲伏羲妹。 是女娲一神创生人类,还是女 娲、伏羲共造人 类?用生命进 化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