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浅谈发展性评价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2899808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发展性评价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发展性评价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发展性评价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发展性评价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发展性评价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发展性评价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论文:浅谈发展性评价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让 评 价 成 为 发 展 的 阶 梯浅谈发展性评价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摘要】 “作文发展性评价”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产物,它立足学生个体的发展,多元评价主体参与,是关注学生作文情感、态度、能力及成果的综合性评价。发展性评价使作文评价成为促进学生作文素养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试着从评价标准、评价内容、评价形式这三方面分层论述“作文发展性评价”的实施策略。【关键词】评价标准 评价内容 评价形式传统的作文教学只针对学生最终的作文作出评价。过分地关注作文活动的结果,而忽视了学生努力程度和进步状况,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成为了学生作文学习中的“绊脚石” 。新课程改革倡导评价应“立足过程,走向发展”

2、 。 “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 ”这些阐述提示我们:作文教学需要发展性评价。作文教学中的发展性评价,是一种立足学生个体发展,多元评价主体参与,关注学生作文情感、态度,关注作文能力以及作文成果各方面内容,具有综合功能的评价。发展性评价在作文教学中的实施,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一、评价标准的可变性1、弹性设计,因人而异“标准”即衡量事物的准则。作文评价的衡量准则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而定,更应关注评价主体的个体差异因人而异。因此作文评价标准并非是唯一的,而是多样呈现可变的。评价标准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原则,根据学-

3、 2 -生自身原有的作文水平来确定。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讲过这样一个成功的案例:班级中有一学生作文水平较差,本人 对作文毫无兴 趣,更 视作文为洪水猛兽。一日作文课上,于老师将他的作文作 为范文朗读,抓住个 别词 句大大赞扬。这篇平常看来构思平平,语句不通的习作竟成了一篇 “佳作”。学生喜出望外,习作自信心陡然而生。在随后的作文课中,老师一如既往地抓住 该生作文中的闪光点称 赞表扬,学生 “佳作”不断,作文水平在不经意间逐渐提高了。有一次 该生竟主动将自己的作文推荐 给老师要求作为范文朗读试想,如果我们将这一学段的习作目标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去衡量这一学生的作文,学生得到的将是更多的批评或建议,

4、何来作文的兴趣,更无提高可言。第多斯惠曾说:教学不仅在于传授本领,还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面对不同的评价主体,应不断调整评价标准,激发其发展的内在力,为促进主体的发展服务。2、适度降低,循序渐进新课程标准在小学部分一到六年级作文教学的阐述中,回避了“作文”二字,将低年级的写作训练称为“写话”,将中高年级的写作训练称为“习作”。其用意在于进一步明确并强调小学生写作训练属于“练笔”练习用笔说话。这种定位意味着作文评价标准应适当降低。对于学生的习作,不以“作品”相要求,变“作文”为“习作”,变“苛求”为“赏识”。教师应转变原有观点,在适当降低要求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循序渐进,让更多的学生能轻松地

5、达到习作目标,感受到习作的快乐。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的习作部分安排了一次“想象作文”,笔者将该次习作的目标定位为:能大胆地想象,自由地写下来;能将想象的快 乐与同学分享。 这一目标的确定,展开了学生想象的翅膀,学生的思绪在想象的空间无拘无束地飞翔。他们轻轻松松地落笔,兴高采烈地将自己的 习作读给同学在教师 和同学的一片好评声中,自信洋溢在他们脸上,欢乐荡漾在他 们心中。二、评价内容的综合性- 3 -作文教学评价应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发展性评价以发展为基点,更注重对学生习作过程的评价,考察学生习作的综合能力。1、写

6、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新课程标准强调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察他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教学中,可以从实际出发为学生寻找或创设作文情境,在具体的时间、地点、环境中引导学生收集、积累写作素材。在“按事物的几个方面介绍事物”这一习作教学中,我要求学生通过调查活动,寻找家乡有特色的事物或景物,并以填写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学生写作材料准备过程进行评价。调查问卷如下:我爱我家寻找家乡特色调查活动亲爱的同学:世界是美好的,我们的家乡更是美丽的。只要你 拥有明亮的眼睛,勤于思考的头脑,你就能发现这 些美。 请选出具有家乡特色的事物,如景物、工艺品、建筑等为观察对象,利

7、用周末进行观察研究,以观察作文的形式介绍给大家。观察记录观察者:观察时间:观察地点:观察对象名称、特点(两个以上):- 4 -观察感悟:爸爸、妈妈的话:调查问卷的设计体现了学生对习作素材的整理,又呈现了学生在观察中的体验感悟。在调查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又引入了父母的参与,实现了多元评价主体参与。对学生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除了填写调查问卷,还可以通过材料的展示,材料收集经验介绍等形式进行反馈评价。既是对学生材料准备过程的肯定,也有利于习作过程的调控。2、写作过程和方法的评价这里的写作过程指将准备好的写作材料整理安排成文的过程。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往往忽视了这一过程,将其简单地压缩为作

8、文指导,教师将自认为重要的条条框框进行罗列、讲解,随后即让学生自由习作。可以说这一过程完全流于形式,毫无实效可言。在发展性评价中,过程和方法的评价是学生习作能力综合评价不可缺少的环节。在教学“我熟悉的人”这一习作训练时,我尝试着让学生自行组织、自我指导习作,在学生活动之前简单地出示了两条活动提示:友情提示:想:写谁?他(她)的什么事?他(她)说的、做的?说:说想法;提建议。学生按照提示独立思考,并相互交流对各自的习作思路进行了评价调整。随后,教师又组织全班集体交流,师生共同参与,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5 -在交流评价时,一学生对邹昊同学爸爸的火爆脾气的叙述,是这样评价的:他选择爸爸因为“我”

9、语文没有考到优秀而大发脾气的事,反映爸爸的“火爆脾气”是很合适的。写这件事时,抓住爸爸“闯进门,猛拍桌子,握紧拳头”等动作和大声骂人的话,这是写人的好方法。把爸爸比作了怒吼的狮子用了比喻的手法,更是锦上添花在这一过程中,既对学生的构思作了反馈评价,又为落笔成文作了有效的铺垫,可谓一举两得。教育心理学家西蒙兹指出:集体教学最有效的奖赏是教师对学生做什么和他做这件事的方法的认可。对学生习作过程和方法的肯定,是影响学生作文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3、作文修改的评价作文修改评价“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评、互评,共同合作交流取长

10、补短,提高作文水平。从三年级第一个学期开始,我就尝试着在班级中开展“指手画脚”改作文活动。从个人自评、小组共评,要求学生对同学习作提出合理的修改意见。这件事,好险一文的小作者王卓辉,在自我评价习作时,是这样填写“作者语录”的:作者语录我最得意的那天因为忘记让爸爸妈妈签名,我怕老师批评,足足担心了一天。这件事我印象太深了!今天,我把它写了下来,还写了许多自己当时真实的想法,大胆地 说了真话!敢在作文里说真话是不是很棒?- 6 -我的疑惑我在作文中,光顾着写自己的想法了,是不是写得太多了?我还可以在作文里写些什么呢?王卓辉的这篇习作写了一件真事,并在习作中说了自己真实的感想,许多有类似经历的同学纷

11、纷产生了共鸣。一位同学的“读者语录”如下:读者语录我最欣赏的王卓辉你真行,敢把这件事写下来。我也忘过签名,但就是不敢写,怕老师批评。你当时 的想法跟我差不多,我都读得笑出声来了!你写得可真好!我觉得这样写更好你如果能写写其他同学对这件事的反应就更好了!要知道,当时 有好几个同学“ 落井下石 ”,害得我担心得不得了!我的评语如果让我用一个字评价,那就是“好”,如果用两个字,就是“很好”,三个字就是“太好了” 。能写真事,说真话,你真是好样的!三、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发展性评价对学生作文的评价,不再拘泥于教师个人的只字片语,而倡导师生共评、生生共评、家长参评等多种形式,提倡为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或写作档

12、案。记录袋和档案可以是一学期、一学年,也可以是整个小学阶段。在每个学生的记录袋中,教师可以收集学生每一次的习作,及习作过程中调查修改记录表。同时将学生每次习作的成绩、评语、习作时的态度、主要优缺点等进行记录,整理成册,便于进行阶段性总结,更好地指导学生写- 7 -作。成长记录袋更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写作,更真实地反映学生写作情况和发展过程。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选择。可以通过口头形式在学生习作过程中加以评价,也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对学生的习作综合评价,即采用评语、等第相结合的方式。“一件难忘的事”习作教学中,教师对某一学生习作的书面评语中写道:你那真实的故事,让老师深深

13、地感 动了,那有趣的 话语更让 老师也忍不住笑了。恭喜你,你的作文又进步了,老师要给你一个大大的“优”。如果,你下次能不再添字漏字,你一定能再得一个“优” 。【结束语】发展是每个人的权利,语文教学应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服务。教师应以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唤起学生发展的力量。在作文教学中实施发展性评价,让评价成为学生发展的动力,在评价中促进学生作文素养提高。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施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2、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编,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原则与方法;3、胡海平,改“批”促“改,小学语文教学,2002年2月;4、小炬,小学语文素质评价谈,小学语文教学,2002年4月。慈溪市庵东镇中心小学 苗露娜 315327 1385780366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