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诗意语文构建诗化课堂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892671 上传时间:2018-02-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追寻诗意语文构建诗化课堂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追寻诗意语文构建诗化课堂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追寻诗意语文构建诗化课堂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追寻诗意语文构建诗化课堂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追寻诗意语文构建诗化课堂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追寻诗意语文构建诗化课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追寻诗意语文构建诗化课堂(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构建诗化课堂 追寻诗意语文内容提要:诗化是语文课堂的生命,它遵循审美教育的规律,以生命活动为本质,以情感意志为动力,以情与景的交融互渗为表现,达到 “入境”、“ 妙悟”与“升华”的主体情态。课堂教学中,教师因循文本所蕴含的意境,再以含蓄、感性的教师诗性语言对学生的心灵进行引导、激活,使学生在体会课文的诗化语言过程中进入其意境,对隐含在文本里的历史、文化、艺术、生命和情感等因素产生深刻的体验。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是儿童灵魂的唤醒、心灵的充实、精神的重塑及思想的升华与美化的佳境,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一、构建诗化语文课堂的背景1、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2、新课程标准的要求3、课堂教学的现状二、营造诗意

2、的语文课堂氛围1、要做充满诗意的老师2、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三、多方位感受文本美,构建诗化的语文课堂1、品味文本的语言美2、感受文本的画面美3、探究文本的哲理美诗化的课堂,诗意的语文,诗性的人生。这也是我语文的追求。构建诗化课堂,追寻诗意语文 ,以发展学生文学素养的核心,在促进学生生命和谐发展的同时,努力实现自我生命的和谐发展,让师生在语文的大地上诗意栖息。2构建诗化课堂 追寻诗意语文语文,包括文化的精华、生命的价值、生活的激情,或博大深沉,或温情似水,富有诗意。涵泳其中,会不禁地仰慕、沉醉、震撼新教材的选文及其文本语言突显了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语文素质培养这一特点。我认为诗化是语文课堂的生命,

3、它遵循审美教育的规律,以生命活动为本质,以情感意志为动力,以情与景的交融互渗为表现,达到 “入境”、“ 妙悟”与“升华”的主体情态。课堂教学中,教师因循文本所蕴含的意境,再以含蓄、感性的教师诗性语言对学生的心灵进行引导、激活,使学生在体会课文的诗化语言过程中进入其意境,对隐含在文本里的历史、文化、艺术、生命和情感等因素产生深刻的体验。这样的语文课堂才是儿童灵魂的唤醒、心灵的充实、精神的重塑及思想的升华与美化的佳境,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一、构建诗化语文课堂的背景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语文的本性、本色是诗意,语文的活力、生命是诗意。一堂成功的语文课,首先应是一篇流淌着诗意的美的散文。然而,

4、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在课堂上将语文肢解地支离破碎,几乎忘却了它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语文素质培养的功能。1、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长期以来,我们更看重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而忽视了其人文性的存在。其实语文不仅是我们每个人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工具,而且还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语文学科不仅是工具性学科,而且对形成一个人的思想品格和一个人的文化底蕴、培养一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今后终身教育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因此,语文课应该充满诗意、充满灵气。2、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的课程标准第一条就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要提高文化品位的审美情趣。 ”可见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对作品的审美意识、

5、审美情趣、审美感受和审美创造的把握,把创设审美意境、让课堂充满诗情画意放在了一个突出的位置。实质上是努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美的熏陶,而这种熏陶不仅有利于学习本身,还有利于学生心灵与人格的健康发展。因此,语文课应该给人以美的愉悦、美的享受。3、课堂教学的现状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如今总有形式多样的听课、评课活动,诸如不少学校每年的教师展示课,全市的青年教师公开课,名师、特级教师的展示课示范课等等;有的课让人精神振奋、如闻仙乐,有的课却仍然让人昏昏欲睡、枯燥乏味。一定的原因就在于一些课堂,语言有余生动不足、分析阐述有余文气不足,因此导致课堂没有生气,学生听不进、不想听,教学效果可想而知。那么,如何

6、实现语文教育的真正目的?我们不妨从思考“语文教育的任务究竟是什么?3”这个问题入手。著名语言学家、北京大学教授陆俭明认为,语文教育,一是给学生真、善、美的熏陶和教育,二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三是让学生掌握恰到好处的语文能力和知识。由此可见,语文最主要的功能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语文素质培养。构建诗化课堂,追寻诗意语文是追寻语文真谛的重要途径。二、营造诗意的语文课堂氛围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营造诗意的语文学习氛围无疑是追寻诗意语文,构建诗化课堂的前提。1、 要做充满诗意的老师首先,教师要有丰沛的教学情感,教学语言应当精炼又具有隽永的意境,可以营造诗意的语文氛围。因为教学

7、是师生情感的互动,富有诗意的教师形象必然会激起富有诗意的情感回应,于是,语文的学习也就洋溢着浓浓的情趣。如不久听到的黄吉鸿老师上的五月端阳中老师的从屈原到赛龙舟的连接语:“一个不能忘记伤痛的人不是一个坚强的人,一个铭记伤痛的民族不时一个坚强的民族,一个无法走出过去的国家是一个没有前途的国家。我们惟有化悲痛为力量,才能成为一个伟大的人,伟大的民族,伟大的国家!”好一段充满诗意,充满豪情,充满哲理的话语!其次,我们应当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要大胆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的思维,增强教学的自由度,也不回避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更要用自己的热情、宽容、负责去面对学生,

8、让学生感受到一种真诚、温馨的教学氛围,互动、真诚的师生关系自然建立。久而久之,教师广博、温厚、激情的形象就会诗意般根植在学生的心中。2、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语文教学应当立足课堂,延伸课外,扩充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体验,为其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创造条件。在充满诗意的教师的引领下,带领学生扩充诗意的学习视野,然后反过来又可以营造诗意的课堂氛围。我们可以让学生每天晨读或是课前吟诵古诗,我们可以带学生读徐志摩的泰戈尔 ,带着他们走进图书馆,看诗选刊 、 诗刊 原野等杂志中的当代优秀文章。还可以在结合文章,带学生游览祖国大好河山中学习佳作,感受其深远的意境,平时读书做好读书笔记,日积月累,文学的精髓就会渐

9、渐浸润到学生的灵魂深处。在这种诗意的语文学习的氛围中,在诗文的宁静中,学生感受到了美、丑、真、假、善、恶、恨,得到了真正的充实和滋养。三、多方位感受文本美,构建诗化的语文课堂1、品味文本的语言美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有些文章应要求学生诵读,以有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诵读是我国语文教育传统中一种有益于积累、有效于提高语4文能力的好方法。因为它要求反复朗读,自然成诵,尤其适宜于抒情诗文这类声情并茂的作品。课本中入选的课文,尤其是新课程中的众多选文,明显具有语言美的特征。无论是诗歌、短文,读来总是琅琅上口,十分适合朗读。而且作家作品风格迥异,呈现出一种百花齐放的氛围。通过

10、教师的指导,反复朗读,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领悟和解读文本,体会到祖国文字的语言美。以背篼一文为例,文章以蜿蜒的山道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农家孩子黄昏打柴归来的形象。文本语言可谓是联想丰富,变幻多姿,充满童真童趣。在作者眼里,“山风、小溪、鸟儿都是他的朋友”:山风可亲,他“梳理着他蓬乱的头发”;小溪温柔,他“说着悄悄话”;鸟儿好客,他“约他明天再来”。有“炊烟袅袅升起”就是“妈妈高高扬起的手臂”在呼唤孩子回家,有孩子“拐过一道弯、绕过一道坎、走过田埂、跨过小石桥”的艰辛,还有“孩子采药交学费的勤劳、分给孩子野果的善良”的确,“山里的孩子,背篼里盛着一个勤劳的童年”!孩子的勤劳、善良、纯朴都在这课文的字

11、里行间。诗化的语文,就是要凭借文本语言之美,在语言间尽情地畅游体验春天之美,感受文本之美,激发爱祖国语言爱生活之情。2、感受文本的画面美画,无处不在。文本中一般都有插图,插图往往是文本的主旨或精髓的所在。配合学生理解的需要,我们还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画面,渲染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比较精炼、含蓄、抽象的语言,启迪学生的心智。也可以帮助学生在体会文本文字的基础上,发挥想象,构思画面,都可以让学生获得美的熏陶,提高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比如有老师在教学鹅这首诗的时候,当悠扬轻快的乐曲响起时,一只美丽可爱的白天鹅在美丽的河面上,昂起头,挺起胸,对天高歌,这栩栩如生的形象,形象地

12、印入学生的眼帘。接着,运用多媒体课件讲解画面,学生看见一只白天鹅在水面上游动。通过演示鹅的头的一低一抬地向天空叫,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曲项”就是弯曲脖子;“向”解释为向着、朝着;“歌”就是指叫声像唱歌一样;看到红色的脚掌缓缓地拨划清清的水的时候,就理解了“拨”就是拨动的意思;“清波”就是清清的水波。这样的画面既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理解文本的意思,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加深学生对字词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3、探究文本的哲理美语文如诗,语文教学也如诗。诗化语文要让教室里的儿童走进文本中人物的心灵世界,探究文本的蕴涵的哲理美。不少的文本都闪耀着哲理的光辉,

13、充满智慧的寓言即是其中的一种。学生的选学课文滥竽充数一课,讲了战国时候齐宣王喜欢 300 人一起吹竽,南郭先生不会吹,却趁机混在中间充数,还得到了很高的待遇。齐宣王死后,她的儿子齐湣王继位后,喜欢一个一个吹,南郭先生混不下去了,只好偷偷地逃跑了。故事告诉我们,没有真才实学而混在行家里面凑数,这样做的结果是十分悲惨的。但是由于教学对象是小学生,它们缺乏一定的认识水平和逻辑思维,对文本中蕴含的哲理认识不足,体会不深。5我首先指导学生读准文本,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南郭先生可以在齐宣王的时候吹竽,而到齐湣王的时候只能逃跑?说明了什么?(小组讨论)。然后想想南郭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请学生补上一段作者的话

14、。(即揭示寓意)。最后联系生活,说说自己身边有没有这样的南郭先生?课外延伸以当代的南郭先生为题,写一个故事。通过老师的循循善诱,学生逐渐明白了文本蕴含的深刻哲理,真正受到了文本的诗化语言的感染和教育,思想和情感再一次得到净化与升华。而教师则要十分投入地进行情境的创设和“入境”的铺垫,积极地引导,旁白式地点拨,进而对学生的心灵和智慧进行挑战激发,层层推进,引导学生的情感与思维朝深度发展,在润物细无声中使学生得到审美教育,进而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诗化的课堂,诗意的语文,诗性的人生。这也是我语文的追求。构建诗化课堂,追寻诗意语文 ,以发展学生文学素养的核心,在促进学生生命和谐发展的同时,努力实现自我生命的和谐发展,让师生在语文的大地上诗意栖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