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全肠梗2

上传人:野鹰 文档编号:3288469 上传时间:2017-08-01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3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完全肠梗2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不完全肠梗2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不完全肠梗2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不完全肠梗2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不完全肠梗2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不完全肠梗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完全肠梗2(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不完全性肠梗阻 26 例保守治疗及护理体会【摘要】 目的 探讨不完全性肠梗阻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及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 26例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及护理案例。结果 26 例中有 24 例 710 天腹胀完全缓解,肠鸣音正常,肛门排气排便,临床治愈。结论 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不完全性肠梗阻 ;保守治疗;护理体会肠梗阻主要是指由于肠腔堵塞、肠管受压、肠壁病变、肠麻痹等多种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腔发生障碍,患者以腹痛、腹胀、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为主要症状。根据肠梗阻的程度,可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肠梗阻1。过去对急性

2、肠梗阻以手术治疗为主,通过临床观察手术并不能彻底解决某些粘连造成的梗阻,术后仍然可能再继发粘连及梗阻,甚至有时可导致更广泛的粘连。据报道,粘连性肠梗阻占整个肠梗阻的 40%60%,其中 80%是由手术引起2,加之患者多次手术,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经济上的损失。保守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有很大的优越性,现就本院收治的 26例不完全性肠梗阻保守治疗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05 年 1 月-2009 年 12 月,对本院收治的 26 例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做了保守治疗,其中男 20 例,女 6 例,男女比例为 3.31; 年龄最大 70 岁,最小 35 岁;20 例男性均

3、有饮酒嗜好,女性患者有 4 例为入院前 1 日晚进食辛辣食物。1.2 临床表现 26 例患者均腹胀、腹痛,其中无排气排便 20 例,有少量排便、无排气1 例,呕吐 5 例。2 治疗方法26 例患者均行禁食、胃肠减压,肥皂液灌肠,石蜡油和复方大承气汤交替鼻饲管灌注 ;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有感染者施用抗菌药,同时口服西沙比利等。3 结果3.1 梗阻解除指征 自觉腹痛明显减轻或基本消失,排气排便通畅,腹胀明显减轻或消失,高调肠鸣音消失,腹部平片显示气液平消失。3.2 治疗结果 26 例中除 2 例治疗 48h 后腹痛腹胀加重,转外科手术治疗外,24 例710 天腹胀完全缓解,肠鸣音正常,肛门

4、排气排便,临床治愈。4 临床治疗及护理体会4.1 禁食水 注意补充液体量,维持电解质平衡,详细记录 24h 出入量。待病情好转,梗阻缓解后 12h 方可进食。4.2 胃肠减压护理 保持有效的胃肠减压对减轻肠道压力、改善肠壁血循环、减少肠道对细菌毒素的吸收至关重要3。对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应妥善固定胃管,防止脱出,经常挤压胃管以防堵塞,注意保持减压的通畅、有效;注意观察胃肠减压吸出物的颜色、量、性状,如发现血性液体应及时反映,严防肠绞窄的出现;观察引流液的性质以判断梗阻的部位、程度,并记录引流量作为补液的参考,使出入液量保持平衡。4.3 呕吐的护理 呕吐后及时清除呕吐物,给予温开水漱口,保持口腔清

5、洁。注意观察并记录呕吐出现的时间、次数、性质及量。4.4 抗生素的应用 合理应用抗生素,注意配伍禁忌,注意用药后的副作用及疗效观察。4.5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腹部软硬度,检查有无腹部触痛和腹膜炎体征,24h 拍 1 次腹平片。4.6 中药和石蜡油交替鼻饲管灌注 胃管注药前,要先抽吸胃液再灌注,避免过量引起不适;灌完后需夹管 12h ,防止药液反流,保证药效。中药和石蜡油交替使用,用复方大承气汤为基本方辨证加减六磨汤、三物备急汤、甘遂通结汤、化虫丸等治疗,予中药150ml 和石蜡油,58h 交替鼻饲,根据病情轻重及临床表现及时调整药量及给药次数。石蜡油有润肠通便,促进肠蠕动的作用;复方

6、大承气汤主要由大黄、芒硝、厚朴、枳实组成,有增强胃肠运动,改善微循环和抗炎抑菌等作用。4.7 灌肠 本科予肥皂液灌肠,浓度 1%,温度 3940 ,液量 500ml,插管深度1015cm ,插管动作轻柔。灌肠后记录排气排便次数,便的性状、颜色及量。4.8 物理治疗 按摩,双手或单手从右下腹至左下腹做顺时针环形按摩,稍用力,每分钟 23 次,每次 1015min,以刺激肠蠕动。4.9 饮食护理 禁食期间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拭口腔黏膜每日 2 次或漱口每日 6 次,恢复饮食后,适当给予清淡易消化食物,逐渐加量,进食新鲜水果和粗纤维类蔬菜,要少量多餐,避免选择产气及生冷硬、辛辣刺激食物。4.10 心理护

7、理 患者腹痛腹胀,对禁食水、胃肠减压感到恐惧。应通过耐心解释,解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得到患者及家属的理解与配合。4.11 出院指导 告诉患者平时生活要有规律,戒烟酒,少食生冷、辛辣及刺激性食物,多食蔬菜、水果及纤维类食物,避免暴饮暴食、腹部受凉和餐后剧烈运动。中药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灌肠加护理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对 62 例患者采用中药灌肠并且施以合理的情志、饮食、起居护理。结果:痊愈 27 例,好转 33 例,有效率 96.7%。结论:中药灌肠加护理是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较好方法之一。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中药灌肠;护理 溃疡性结肠炎

8、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未明、与自身免疫有关的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发生在大肠粘膜及粘膜下层,以溃疡糜烂为主,多累积远端结肠,亦可遍及全部结肠。以长期反复的腹痛、腹泻及迁延难愈的脓血粘液便为特征。给患者带来痛苦和沉重的精神负担。中药灌肠治疗由于药物能直达病所,可使药物有效成分直接在肠道吸收,提高了病变部位的血药浓度,并可保护肠道溃疡面,改善局部血运,促进溃疡愈合。同时由于局部给药,避免了肝脏的首过效应,防止或减少药物在肝脏被破坏及胃肠消化液、消化酶对药物的破坏,药物的利用度得到充分发挥。本病属于中医“肠癖” 、 “脏毒” 、 “泄泻”的范畴。本病多因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

9、劳倦久病而致,以脾虚为发病之本,湿热为发病之标,血瘀为局部病理变化。治疗上以健脾益气、调理肝肾、清热化湿解毒、活血化瘀、祛腐托疮生肌等为法。对我科 62 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中药保留灌肠疗法辅以饮食、情志、起居方面的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积累了一些护理经验,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 62 例患者均为我科住院患者,男 37 例,女 25 例,年龄 23 至 76 岁,平均年龄49.5 岁,平均病程 2 至 6 年,且诊断均符合全国消化系统疾病会议制定的慢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2,临床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且稀薄、腹痛、腹泻、粘液多或脓血便、里急后重等反复发作,便后疼痛缓解,每当饮食不当、劳

10、累后加重。经纤维结肠镜和大便培养确诊。 2 治疗方法 2.1 灌肠方组成治宜攻补兼施,祛邪为主,兼顾培土扶正。蒲公英 90g、马齿苋 60g、白头翁 45g、黄芪 90g、浙贝母 45g、苦参 30g、甘草 15g。根据辨证加减,再根据临床不同症型采用相应中药以口服治疗。 2.2 灌肠药的准备先将草药加清水 500ml 浸泡半小时,后浓煎取汁 150ml,温度以3941C,过滤去渣备用。 2.3 方法 每晚睡前便后灌肠。将药液倒入清洁输液瓶内,插上输液器,剪去前端过滤器部分,连接一次性塑料导尿管,排气。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屈膝,臀下垫软枕。导尿管前端涂石蜡油,轻轻插入肛门 1025cm,妥善固

11、定后打开输液器调节,缓慢滴入,1015min 滴完后拔管,清洁肛周。嘱患者保留至少 2h。10 天为一疗程。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拟定,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大便镜检正常,纤维结肠镜检查粘膜病变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发病间歇期明显延长,纤维结肠镜检查粘膜病变明显好转;无效:临床症状、大便镜检及纤维结肠镜检查粘膜病变无明显变化。 3.2 疗效 62 个患者中,治疗最长 4 个疗程,最短 2 个疗程,治愈 27 例,占 43.6 %;好转 33 例,占 53.2%;无效 2 例。占 3.2%。总有效率 96.7%。 4 护理体会 4.1 心理护理本病多因

12、情志所伤,脾胃素虚,复因忧思恼怒,精神刺激等,致肝气郁结,横逆犯脾,脾失健运而发。情志异常波动直接影响治疗效果,而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因病程长,迁延不愈,且反复发作,患者又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更进一步加重病情。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多关心和体贴患者,针对患者不同的文化层次、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家庭经济状况以及对本病不同的了解程度,采取个性化和人性化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注意保护和遮挡患者隐私部位,保持治疗环境的清洁卫生、安静舒适,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信任,增加患者的信心,从而促进疾病的康复。 4.2 饮食调护治疗期间,饮食对本病治疗效果有很大的影响,一般饮食以易消化、少

13、纤维、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为主,如豆制品、藕粉等。对有或可疑不能耐受的食物,如牛奶、花生等尽量避免,忌食辛冷刺激之品。烹调方法应以蒸、炖、煮、烩为主,忌油煎爆食物。可少食多餐,尽量减少肠道负担。劝戒烟酒,尽可能给肠道提供一个完好的吸收环境。湿热蕴结型宜进清淡流质、忌甜腻煎炸之品及生冷瓜果、辛辣刺激、海惺发物。肝气郁结型、气质血瘀型忌红薯、芋头、土豆等易胀气食物。脾肾阳虚型应注意保暖、温热饮食、多饮温水。寒湿困脾型鼓励患者多喝生姜红糖水或薏米、山药做粥食用。脾胃虚弱型忌食生冷瓜果、芝麻、桃仁等凉性润肠之品,可用黄芪、莲子、大枣等做粥食用。 4.3 中药灌肠的护理 4.3.1 灌肠时间选择在晚上临

14、睡前。灌肠前嘱病人排便,排尽结肠尤其是乙状结肠内的气体和粪便,可以使乙状结肠、直肠处于空虚状态,增加了药液与肠道黏膜的接触面积,灌肠后不会增加肠道内的压力而产生便意,从而延长药液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临睡前肠蠕动减弱,利于灌肠液的吸收和发挥作用。 4.3.2 灌肠的温度应保持在 3941C 左右,也可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适应情况调整温度,以患者自觉高于体温但无烧灼感为宜,灌肠液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给患者带来不适,进而影响疗效。适当的药液温度有利于药液的保留与吸收;温度过高会使局部肠黏膜充血水肿或烫伤,过低会刺激肠黏膜引起蠕动,均不利于药液的保留与吸收。 4.3.3 插管的深度应根据电子结肠镜检查结

15、果所提示的病变部位调整,病灶在直肠者则插至 710cm,乙状结肠插至 1520cm, 乙状结肠以上部位 2025 cm。 4.3.4 药液顺利滴入后根据病变部位转换灌肠后体位。直肠炎:左侧卧位俯卧位仰卧位;乙状结肠炎及全结肠炎:臀部体位抬高 1015cm,左侧卧位俯卧位胸膝卧位右侧卧位。每个体位保持 15min,此方法可以扩大药液的弥散面积,延长保留时间,增加生物利用度。 4.3.5 灌肠液必须在患者肠道内保留 2h 才能达到治疗效果,保留 6 h 以上治疗效果最好。 4.3.6 由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每天排便频繁及插管,故应特别注意肛周护理。嘱患者每次大便后以软纸轻轻揩拭,擦拭动作宜轻柔以减少

16、机械性刺激,之后用温开水清洗,并涂抹凡士林油。 4.4 起居护理 本病属本虚标实,易感受外邪及脾胃。因此,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做到起居有规律、动静结合。居住环境要保持整洁、安静舒适、避风冷、适寒湿。从而达到预防及治疗疾病的目的。 5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是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病变主要在结肠粘膜,以溃疡为主。多因饮食不节、感受外邪、损伤脾胃或情志伤肝,横逆犯脾,导致脾胃虚弱、运化失调,水湿为主,郁而化热,湿热毒邪蕴结大肠而成。运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肠道疾病,在伤寒杂病论中就有记载,经历代医家推陈出新,不断总结经验,发展至今,此法实乃治疗肠道疾病之瑰宝。是利用肠粘膜吸收药物,直达病灶,有利用祛邪和组织粘膜的修复,同时经肠道给药,避免了肝脏的首过效应,防止或减少药物在肝脏被破坏及胃肠消化液、消化酶对药物的破坏,药物的利用度得到充分发挥。此法安全可靠,病人易于接受,疗效好。护理人员在护理时,不但要熟练掌握灌肠技术,还要做好病人的饮食、情志、起居护理,这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