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廉洁教育》党课教案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2875851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廉洁教育》党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大学生廉洁教育》党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大学生廉洁教育》党课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大学生廉洁教育》党课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大学生廉洁教育》党课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廉洁教育》党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廉洁教育》党课教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大学生廉洁教育党课教案教学目标:学习廉洁诚信优秀品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建立健全的人格。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廉洁诚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爱岗敬业的观念,自觉维护祖国和集体的利益,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念,自觉参加公益活动,为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教学难点: 培养廉洁自律的意识,懂得诚信为人。教学重点: 如何将廉政与学生的现在联系起来教学准备:PPT制作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最近一个“官二代”有句话很流行,大家知不知道是哪一句话?(学生回答:我爸是李刚)对,可能有的同学还不太清楚,我们先来简单介绍一下这句话的由来。2010年10月16日,河北大学新校区易百超市门口,一辆黑

2、色轿车撞倒两名穿着轮滑鞋的女生后,导致一死一伤,然而,司机不但没有停车,反而继续去校内宿舍楼接女友。返回途中被学生和保安拦下,该李姓年轻男子却高喊“我爸是李刚!”(可以请2-3个学生谈谈对这件事情的看法.)面对突发惨剧,肇事者竟能连车都不停,继续淡定地去宿舍楼接女友,他该拥有何等强悍的心理素质?在被拦下之后,他高喊的那句“我爸是李刚”则诠释了他在犯下如此恶行后还能如此嚣张的缘由。经记者了解,“李刚”是保定市某公安分局副局长。在这个肇事者的心目中,显然这世上没有什么事情是爸爸搞不定的。如今的这出惨剧或许是一个极端的例证,说明权力已经完全改变了部分下一代的世界观和行事准则。从这个肇事的“官二代”身

3、上,我们看不到一点正常人该拥有的起码的人性、看不到一点现代人该拥有的对法律起码的尊重。在肇事者看来,大概只要“我爸是李刚”,任何游戏规则都可以随便更改。某些“官二代”不可理喻的言行逻辑,完全“脱胎”于言行逻辑不可理喻的“官一代”。都说“有其父必有其子”,从一句飞扬跋扈的“我爸是李刚”,就可以大致推测出“李刚”平日里的行事作风。如果生活中“李刚”能善待自己的权位,约束儿子“勿以恶小而为之”,又怎会有如今的撞了人还不当回事?事情一经媒体网络曝光后,激起很多网友的不满,有网友还自制视频对之大加揶揄。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超链接我爸是李刚视频)2由这件事情我们可以看到在青年人中进行廉洁教育的重要性,

4、然而,长期以来,对大学生的廉洁教育是被忽视的,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领域的每一个细胞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也在不断的加强。加之近年来党的一些高级领导干部腐败案件和一些领域的不正之风、腐败现象被曝光。大学生虽身在学府,但也不同程度的受到来自社会方方面面不良风气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对腐败及腐败现象的认识存在偏差,没有良好的廉洁品行比如:大学校园新生入学就开始建立关系网;争相进入学生会社团,不为锻炼能力,而为积攒人脉抢争机会;大学生入党动机不再单纯,只为积累政治资本;生活中攀比消费、讲究排场、浪费粮食;考试作弊、论文剽窃、贷

5、款不还等等,这些现象已不再是个案。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廉政文化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这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学生廉洁教育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和主导,以社会主义法制教育、诚信教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党和国家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为主要内容,从诚实守信抓起,从日常小事做起,艰苦奋斗、爱岗敬业、引导学生养成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增强辨别是非、抵御腐蚀、自省悔过的能力。一、大学生诚实守信教育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之本,立诚讲

6、信是一切个体道德修养或社会道德建设的起始。教育部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明确强调要把加强诚信教育作为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重要内容。充分说明诚信人格的培养在实施大学生廉洁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大学生的诚信人格是落实廉洁教育各项规范要求,实现廉洁教育目标的根基,因此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要立足于诚信教育规律的探寻,将培养大学生诚信人格放在首位。在这一点上,我国传统文化中儒家诚信伦理的思想精华,对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诚信人格 实现廉洁教育的目标 仍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一)儒家诚信伦理思想的内涵及传统价值诚信是儒家一贯提倡的道德伦理原则和行为规范,是儒家伦理思想的精华。在中国古代“诚”与“信”原是

7、两个分立而又有着紧密联系的道德范畴。二者可以互训,在本意上是相通的,但如果仔细体察“诚”与“信”的规范意义存在着细微差别并各自有所侧重,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诚”具有本体论的意义,比“信”的含3义更广泛一些,“诚”是一个侧重主体自我修养的概念,“信”则更侧重于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诚”就是真实不欺 ,既不自欺,也不欺人,如朱熹所言:“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天理之本然也;诚者,合内外之道,便是表里如一。”“信”字由“人”与“言”构成,指人说的话、许下的诺言和誓言,要义是讲究信用,履行诺言,诚信作为一个统一的道德范畴,其基本含义就是真实无妄、诚实不欺、言行一致、信守承诺,诚信经儒家历代思想家的推崇

8、,有其深刻的内涵和影响深远的伦理价值。1诚信是立身之本儒家认为,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品质,也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道德起点,人若不诚信,就难以安身立命,中庸说:“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认为真诚是事物的发端和归宿,没有真诚就没有了事物,所以君子以真诚为贵。孟子认为:“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在他看来真诚是上天的原则,追求真诚是做人的原则,人道之诚是对天道之诚的效法。可见,在儒家思想中。诚信始终是人立身处世中的最高道德原则和第一行为规范,是人安身立命之本。2诚信是立业之基儒家认为,诚信是人们在开创事业和从事任何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孔子提倡:“敬事

9、而信,敬事而信者,敬其事而取信于民也。”他认为人们应当主忠信,因为人不忠信则事皆无实,为恶则易,为善则难。因此,人要成人并成就事业必须诚实守信,对待事业和工作要尽职尽责,严肃恭敬、忠诚老实而不能玩忽职守、敷衍塞责、弄虚作假,这样才能敬而无失,否则就会一事无成。由此可见,诚信不仅是精神本体,也可彰显为物质实体,坚持诚信,既上通天道,又必有所得,只有坚持诚信之道,才能夯实事业的根基。3诚信是举政之要孔子认为:“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因此,“为政者应该做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意思是说“为政者在治理国家和对待老百姓的问题上,要讲求信用在先,不能失信于民受到信任后才能去使唤百姓,没

10、有受到信任就去使唤,百姓会认为是虐待他们”,为政者只有立诚讲信,才能得到百姓的拥护和信赖。在儒家看来,诚信是立政之本,有之方能从事政事,政无信不立,政无信不威,只有以诚待民,能有令即行,才能取信于民4诚信是进德之首儒家认为道德是人的本质,加强道德修养,完善道德人格是人之为人的依据。而人要完善自己的道德人格,首要的是要做到诚实4守信,儒家经典大学为使人达到至善的境界,设计了人生进修的阶梯,指明了道德教育和个体道德生长的历程 ,就是八条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朱熹认为在这人生成长的过程中,诚其意者自修之首也,诚是道德进修的最关键一环。而且,儒家认为由诚而善不只是自身进

11、于善,还要完善事物,即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修炼诚信的人应将自心之诚外化为修身行为,将自己的真实展示给他人,使他人也进于善,促进整个社会诚信风气的形成,因此,诚信始终是一切道德规范或德性的根本,是落实其他道德规范的起始。(二)儒家诚信伦理对当代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启示意义道德教育始终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的。道德教育所秉持的核心价值观念以及这种观念的合理性,只能在一定的文化母体中找到根据,因此,大学生廉洁教育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植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母体之中,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料,儒家诚信伦理思想博大精深,是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和结晶,科学挖掘和借鉴儒家诚信伦理思

12、想的精华, 将其融入大学生廉洁教育之中,对培养诚实守信,清正廉洁的一代新人仍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1廉洁教育要将培养大学生的诚信人格放在首位自古以来,诚信和廉洁同属于道德建设的范畴,诚信被视为立身之本,立业之基,举政之要,进德之首,而廉洁被视为国之大维,仕者之德,人生大纲等,人们认为一个人无论是为官,还是为民都应当以诚信,廉洁立世,诚信和廉洁作为道德建设的两个重要因素,二者相互促进和谐统一,但从道德教育和道德生长的规律来看,诚信是进德修业之本,诚信建设是廉洁建设的基础,正如儒家大学所说的,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平天下。诚信向来被视为一切道德规范或德性的根

13、本,社会历史的发展和反腐倡廉的实践也已证明,诚信者往往廉洁,不廉洁者必不诚信,诚信是廉洁的基础,诚信守护廉洁,廉洁又往往促进人的诚信,如果舍弃了诚信的德性和规范,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关爱他人和奉献社会的精神将流于形式,集体主义原则的信守就会蜕变为假公济私和损人利己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也难落到实处,相应地如果脱离诚信教育来谈廉洁教育,则廉洁教育的内容难以全面实施,如果不立足于诚信人格的培养,则廉洁教育的目标难以全面实现,廉洁教育自身也将因失去诚信根基而游浮无根。教育部关于在大中小学全面开展廉洁教育的意见明确强调,大学生廉洁教育的目标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5信念,不断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自律

14、意识,增强拒腐防变的良好心理品质,逐步形成廉洁自律爱岗敬业的职业观念。要使这种教育目标成为可能,工作千头万绪。首先,必须立足于培养大学生诚信人格,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立身处世态度。因为,人格有高尚卑鄙之分,有健康庸俗之分,人的人格是由多方面特质构成的统一整体,某个方面的特质不健康,或存在缺陷,或存在不良倾向,都会影响人格的和谐发展,整体的人格显性就是不健康的,所谓健康人格,就是指人具备良好而健全的做人的品质,它是一个人学习和才华,气质和风度,品质和品格的总和。它体现着一个时代对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体现着做人的方向和基本的标准,在一定意义上说,健康人格作为个体生命独立,理性,自主,自觉的存在方式,使

15、人的理想,信念,勇气和毅力成为可能,而健康人格的塑造必须以诚信人格为基础,诚信是塑造健康人格的重要标志和起码要求,健康人格中涵盖的各种要素,诸如,崇高而稳定的奋斗目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谐的人际关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求新变革的创新精神,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廉洁自律和爱岗敬业等。如果没有诚信人格品质为基础,作这些优良品格的生长点,健康人格的塑造就会异化为空谈。因此,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要立足与诚信教育规律的探寻,只有自始至终将培养大学生诚实守信的道德人格放在首位,才能夯实廉洁教育的道德基础,确保廉洁教育的各项目标要求得以全面实现。2廉洁教育要强化大学生敬重规则的意识孟子认为

16、:“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贤文的原意是说如果没有规和矩就无法制作出方形和圆形的物品,后来引申为行为举止的标准和规则,合理的,合法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它包括道德规则,法律规则,市场规则,交往规则 ,程序规则和游戏规则等各个方面,是人与人之间,组织与个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彼此约定。规则是社会秩序的前提和保障,要建立一种良好的秩序,就必须首先有规则,规则是个体的人安身立命的前提,是实现诚信廉洁的保障,诚信廉洁美德的脆弱需要规则的强化与补充,规则的限度需要诚信廉洁美德的支持与培源,敬重规则本身就是一种的美德规则与利益本来就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制定规则既是为了制约因利益最大化而产生的不法,不道德行为又是对合法利益的维护和保障,规则的作用就是要给利益建立起一个度,任何打破规则的约束,放纵个人私欲的行为都是危险的,超越规则的限度谋取个人利益或小集团利益,则要受到极为严厉的制裁,敬重规则,并自觉履行规则既是一个人廉洁从业的保证,又是6社会合作中保证公正,平等,诚信,交往成功的基础。现代社会所缺的并非无章可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