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统计学复习重点

上传人:nbwa****ajie 文档编号:32875807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3.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统计学复习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土地统计学复习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土地统计学复习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土地统计学复习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土地统计学复习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地统计学复习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统计学复习重点(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1、土地统计学的涵义,土地统计工作、土地统计资料、土地统计学三者之间的关系?土地统计:是利用数字、表格、图件及文字,记录、整理和分析土地数量、质量、分布、权属及动态变化的工作过程。关系: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过程与成果。统计工作是调查研究的工作过程,是统计实践;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结果、成果;统计学和统计工作:理论与实践。统计学是统计实践的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又是指导统计工作的原理和方法;统计工作则是在统计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和完成的。2、土地统计的地位如何,有何作用?土地统计学的地位:土地统计是社会经济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统计学是统计学的重要分支统计的作用:统计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统计

2、为科学决策提供信息依据;统计对经济社会运行实行监督;统计为科学研究提供技术方法3、土地统计的任务、基本内容有哪些?土地统计的基本任务是:(1)准确、全面、及时、系统地掌握土地资料的数量、质量、分布、权属、利用状况及其动态变化信息。(2)分析土地统计数据,为土地利用和制定管理措施,提供可选择的咨询建议与对策方案(3)加强对土地的监测(4)建立土地统计信息库土地统计的基本内容: 土地调查总面积、土地质量、土地权属状况、土地利用状况、土地分布4、土地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特点、研究内容和方法?土地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土地统计活动的规律和方法。共性特征:数量性、整体性、工具性、广泛性、社会性。区别于自然科学

3、统计的特点:第一,土地统计资料不能实验控制,只能调查获取。第二,土地统计的客观性、真实性维护困难。土地统计个性特征:(1)总面积的稳定性(2)统计数据、图件与实地的一致性。(3)数量的地域性。土地统计学的主要内容:土地统计分类及统计表格的设计土地统计调查与整理土地统计文件的填写与呈报土地统计分析土地统计预测土地统计信息库土地统计学的研究方法: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归纳推断5、土地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总体与总体单位、标志与指标、统计指标体系、土地统计指标体系、变异与变量、土地统计类型?总体:根据一定的调查目的,统计所要调查研究的某一社会经济现象的全体总体单位:指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

4、。标志:是指总体单位所具有的特征。土地统计指标:是用来反映土地作为统计总体的数量特征。它同样是由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数量和单位)两部分组成。统计指标体系:指一系列有联系的统计指标组成的一个整体。土地统计指标体系:由一系列有联系的土地统计指标组成。变异:统计中的标志与指标的具体表现各不相同,其差别称作变异,变量: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称为变量。土地统计类型:依据不同的标准,土地统计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统计时间和任务的不同,土地统计分为初始土地统计和年度土地统计。依据国家土地统计管理体制有关土地统计报表的报告程序规定,土地统计工作又可分为基层土地统计和国家土地统计。第二章1、我国土地

5、统计管理的体制及特征是国家组织土地统计工作的机构设置和土地统计管理职能权限划分所形成的体系和制度。土地统计管理体制的特征:1)土地统计组织体系是由国家建立的集中统一的工作系统,以行政管辖范围为单位,实行分级统计的工作制度。(2)全国土地统计工作有统一的统计标准、统计指标及统计指标体系;实行统一的土地调查技术规程、土地统计报表格式和报送程序。(3)与统计部门有业务联系。接受业务指导,报送统计资料。2、我国土地统计的机构设置、各级土地统计机构的职责土地统计机构体系:自上而下、统一管理。国土资源部地籍管理司土地监测与统计处负责全国土地统计工作。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土地管理局相应成立地籍处(科、股)或地籍

6、地政处(科、股),配备专门人员。乡(镇)土管所(站)土地管理员专管或兼管土地统计工作。国土资源部土地统计机构的职责:(1)组织各地开展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土地权属状况及其变更情况的统计工作;(2)负责各地上报的统计数据的审核、整理、汇总;(3)及时开展统计分析,提供耕地变化为主的土地资源利用统计数据。县级(不含县)以上国土部门土地统计机构职责:省(区、市)国土部门土地统计机构主要职责:(1)执行国家土地统计标准,定期完成各年度土地统计报表的汇总,向上级土管部门和同级统计机构报送和提供基本的土地统计资料;(2)根据本地区制定政策和土地管理需要,调查、搜集、整理、提供土地统计信息,对本地区土地利用及

7、变更的基本情况进行土地统计分析、预测和监督;(3)编制地方相应的报表制度和办法,但不得与国家土地统计报表制度的要求和规定相矛盾。县级土地统计组织及乡(镇)等基层土地统计人员职责:1)完成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布置的土地统计任务,执行国家统计标准,贯彻全国统一的基本土地统计报表制度;(2)按照规定,调查、搜集、整理、分析,提供本县、本乡(镇)的基本土地统计资料;(3)做好土地统计原始调查记录表的建立和管理,健全本县、本乡(镇)的土地统计台账制度和土地统计档案制度。3、土地统计与国土资源综合统计的关系国土资源部成立后土地统计作为专业统计,由地籍司负责。规划司负责国土资源部综合统计工作,作为统计工作的

8、归口部门。实行“分工负责、归口管理”的原则。4、土地统计制度、对土地统计违法行为处罚、土地统计资料管理公布及保密的法律依据土地统计制度的法律依据:(1)土地管理法(2)统计法对土地统计违法行为处罚:(一)对统计机构及人员违法行为的处罚规定(二)对统计调查对象违法行为的处罚规定(三)其他处罚规定土地统计资料管理公布及保密的法律依据:(一)统计资料管理的法律依据(二)统计资料公布与保密的法律依据第三章1、什么是基层土地统计,其主要内容是什么?基层土地统计,是指县级土地管理部门组织的乡(镇)土地管理所(员)从事的经常性土地统计工作。以图斑或宗地为基础进行。主要内容:(1)利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以

9、县为单位,建立各乡(镇)的土地统计台账和土地统计簿等初始土地统计工作;(2)对土地权属、地类、分布、利用状况发生的变更情况开展土地变更调查,更新土地统计台账、统计簿,填报土地统计年报,执行和完善各项土地统计制度等年度土地统计工作。2、基层土地统计的特点和原则?基层土地统计的特点 :(1)为国家土地统计准确、及时、全面地提供土地统计资料,为地方土地管理和经济社会建设提供服务。 (2)其内容除满足国家土地统计需要外,可根据当地土地管理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补充,整理出不同的分组资料。 (3)除统计年报外,还可通过月、季度、半年报方式,随时掌握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 (4)不仅数字统计,还要在图纸上标明地

10、界的空间变化。基层土地统计的原则:(1)实事求是。(2)准确、及时、全面。(3)数字、图、表与实地一致3、简述国家土地统计的概念、任务和表现形式?概念:指县级(含县级)以上土地管理部门所进行的土地统计设计、调查、整理和分析等土地统计工作。任务:(1)制定土地统计发展战略、工作目标、计划及土地统计体系。(2)建立健全土地统计指标体系,维护统计信息“窗口”地位,全面发挥决策助手作用。(3)进行土地统计的设计,组织全国性土地统计,搜集整理土地信息,以反映土地利用水平及动态变化趋势。(4)利用统计信息反馈土地管理法规、政策、规定及计划的实施,体现整体意义上的统计服务与监督。(5)分析土地供需、利用、经

11、济及管理中的热点,为决策提供准确、全面、可靠的全方位统计信息。表现形式:(1)制定土地统计工作发展计划,建立健全土地统计指标体系,保证土地资源、资产基本数据,突出土地资产管理的地位和作用。(2)制定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全面实:施的土地统计报表制度,形成和完善土地统计信息网络。(3)保持土地利用现状资料现势性。(4)组织业务培训。4、简述国家土地统计制度的内容,国家土地统计如何实施国家土地统计制度的内容:(1)土地统计的有关规定、办法; (2)土地统计信息分析和评价制度;(3)土地统计信息咨询服务制度;(4)土地统计及有关知识培训制度;(5)土地统计人员岗位责任制;(6)土地统计信息现代化管理的建

12、设。国家土地统计的实施: 由各级土地行政管理部门实施。执行土地统计制度,履行土地统计人员职能、完成土地统计任务。具体实施方法:国土资源部为本系统最高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土地统计有关的政策法规,部署土地统计任务;地方各级土地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具体的调查、统计任务,并保证国家土地统计职能的顺利实施。从而形成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彼此配合、渠道畅通的土地统计网络,保证土地统计信息来源可靠、真实全面、及时准确。5、简述国家土地统计与基层土地统计的关系管理体制:自上而下。关系:(1)基层土地统计是国家土地统计的基础,国家土地统计是基层土地统计的归宿。(2)县级土地统计,既是国家土地统计的起点和源头,又是基

13、层土地统计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是二者结合的桥梁。加强其建设,使之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是完善我国土地统计工作的关键环节。县级土地统计工作直接为当地政府服务,只有提供翔实、可靠的统计信息,才能更好地发挥对当地土地管理、经济建设的参谋作用。6、简述基层土地统计与日常地籍管理的内容和要求日常地籍管理是县土管部门的经常性工作。主要内容是在县级土地详查结束,并建立初始地籍基础上,根据变更土地登记申请,进行变更调查、变更土地登记,填写土地统计台账、统计簿,并每年进行一次土地变更调查,对土地变化情况调查核实,完成土地统计台账、土地统计簿、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表(即年内地类变化平衡表)等基层年度土地统计工作。所以

14、,基层土地统计是日常地籍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基层土地统计与土地变更调查、变更土地登记等日常地籍管理工作有密切的联系,要互相衔接。7、简述基层土地统计的任务与内容任务: 1统计土地的数量、质量、分布、权属和利用状况。2掌握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信息和规律3为加强土地资源和资产管理提供数据资料内容: 1建立初始土地统计2做好年度土地统计第四章1、什么是初始土地统计,其意义和任务是什么?是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和初始土地登记资料为基础,对县级行政辖区全部土地按权属单位和土地利用类型进行统计,建立县、乡土地统计台账和统计簿的工作。意义: (1)为建立健全土地统计制度奠定基础。(2)建立初始地籍,保持土地资

15、料现势性。(3)是将土地详查数据成果系统化、规范化的手段任务:(1)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初始土地统计是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日常地籍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2)成立(健全)专门的机构、固定专人负责。(3)建立初始土地统计台账、土地统计簿。4)制订出土地统计数据资料的保管、咨询、查阅等制度。2、简述初始土地统计的内容与程序核心内容:建立土地统计台账、土地统计簿具体内容:1.土地统计台账、2.土地统计簿初始土地统计的程序:(1)建立乡(镇)土地统计台账。(2)建立乡(镇)土地统计簿。(3)建立县(市、区、旗)土地统计簿。3、简述初始土地统计台账、统计簿的建立方法及其应用。初始土地统计台帐的建立方法:根据

16、表三全乡内各权属单位及国有后备土地分图斑及总面积,逐一建立初始土地统计台账。(1)在土地统计台账上填写该权属单位名称,并注明土地权属性质(国有或集体),国有土地要填写该权属单位的主管部门。(2)注明初始土地统计台账反映的年份和日期(即详查外业结束日期)。(3)转抄按权属单位汇总表(表三)上的图斑面积和初始面积合计,注明图斑所在的图幅号和坐落的行政村名。(4)将全乡全部土地权属单位和国有后备土地的初始土地统计台账建立完毕,按乡装订成册,加封面注明某乡土地统计台账,并加记录。初始土地统计簿的建立方法:初始土地统计台账建立后,要据以汇总成县、乡土地统计簿,以便掌握全县和各乡国有、集体土地分类面积和总面积,以及国有土地分系统用地情况。(1)乡镇土地统计簿一的填写。(2)乡镇土地统计簿二的填写。(3)县土地统计簿一的填写。(4)县土地统计簿二的填写。(5)县土地统计簿三的填写。应用:一、服务土地管理相关工作二、研究土地分配、土地利用及其变化趋势: (l)计算某年全县不同权属性质用地构成、比例(2)计算全县各乡镇或全乡各权属单位用地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