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logy生物重点整理

上传人:nbwa****ajie 文档编号:32874810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biology生物重点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biology生物重点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biology生物重点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biology生物重点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biology生物重点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biology生物重点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biology生物重点整理(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生命结构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物种存在、繁殖、进化的单位)、群落、生态系统2. 稳态的性质没有激烈的外界因素影响时,生物体的内环境维持相对稳定、动态平衡3. 进化(Evolution )形成了生物的适应性、多样性 构成了生物的种族发展史 形成今天地球上庞大、绚丽多彩的生命体系 4.生命运动过程中始终贯穿着物质、能量、信息三者的 流动、协调、统一 有组织、有秩序的生命活动。至少具备 3 种能力才是生命系统: 新陈代谢、自动调节、自我繁殖5.生物界的 11 个组构层次:生物大分子、细胞器、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互交繁殖的同种个体 种群 多种种群

2、的集合体群落 生物和非生物生态系统6. 原核生物 原核生物界 真核生物 单细胞生物(简单多细胞) 原生生物界 多细胞生物( 真菌界 植物界 动物界) 反映了原始生命出现后 生物进化史的三个阶段 a. 非细胞原始生命 原核细胞(单)b. 原核细胞 真核单细胞; c. 真核单细胞 (真核)多细胞。 反映了多细胞生物进化 营养方式 3 个方向 3 分支 自养营养 植物界(自养) 腐生营养 真菌界(异养) 吞噬营养 动物界(异养)7 水的特性 极性分子 分子间 氢键; 分子间“黏合” 较强内聚力、 表面张力; 内聚力 植物体内运输中起重要作用 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使水能缓和温度的变化保持细胞的温度、代谢速

3、率稳定; 维持动、植物体温相对恒定。 冰比水密度低有利于水生生物的生存。 水是极好的溶剂。生命所需物质的良好溶剂,也是生命系统中各种化学反应的理想介质。 水能够电离。水分子可以电离成氢离子(H+)和羟离子(OH-)。8 脂肪(油脂) 蜡; 磷脂类(磷酸甘油酯)类固醇;萜类。9 根据功能可分为 7 大类:(1)结构蛋白:组成细胞结构的基础。(2)收缩蛋白:与结构蛋白共同起作用。(3)贮藏蛋白:卵清蛋白为胚胎发育提供了氨基酸。(4)防御蛋白:抗体与病原体作斗争。(5)转运蛋白:负责物质转运的蛋白质。(6)信号蛋白:细胞之间传递信号。(7)酶:生物催化剂。10 氨基酸 R 基团或侧链的结构、长短和电

4、荷的不同,决定各种氨基酸在溶解度以及其它特性上的差异。蛋白质分子有特定的空间结构构象。结构决定其功能一级结构(氨基酸序列)二级结构(蛋白质中局部区区域的折叠结构)三级结构(一条多肽链完全折叠后的结构)四级结构(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多肽链组成的蛋白质结构)蛋白质的多肽链松开,失去其专一的三维形状,从而失去其生物学活性,这种现象称为 蛋白质的变性11 核苷酸 (戊糖 含氮碱基磷酸)组成核酸(DNA RNA)这种多聚体的单体=戊糖(脱氧核糖 核糖)+ 磷酸基团+ 含氮碱基(腺嘌呤 A 胸腺嘧啶 T 胞嘧啶 C 鸟嘌呤G DNA 尿嘧啶 U RNA)核苷酸单体通过脱水合成以磷酸二酯键顺序相连形成多核苷酸(

5、核酸) ,核酸具有方向性 。 DNA 分子是双链分子,两条单链分子间以 A-T(2 氢键) 、G-C(3 氢键)相配对的方式而成螺旋状。多核苷酸链的两个螺旋围绕一个共同的轴旋转,为右手螺旋。通过磷酸和戊糖的 3,5碳相连而成。嘌呤碱基和嘧啶碱基在双螺旋内,磷酸根 和戊糖在外。 多核苷酸链中碱基的序列不受任何限制, 碱基对序列携带遗传信息。一个 DNA 分子中有多个基因。基因中核苷酸的专一序列就是一种信息。 编码专一蛋白质的一级结构。12 原核细胞(细菌、蓝藻):体积小,结构简单。 无内膜系统、细胞器、核膜。 染色体环状的 DNA 分子, 有质粒、质膜。 真核细胞:有内膜系统、细胞器、核膜。细胞

6、壁:质膜之外 细菌、植物细胞 无生命结构:细胞分泌物代谢物组成,纤维素、多糖、蛋白质等 功能:机械支撑 支持、保护13 胞核是真核细胞的控制中心真核细胞都有,大多单核。 细胞的控制中心: 遗传物质(DNA)主要位于细胞核;调控细胞代谢、生长、分化。 包括核被膜、核基质、染色质、核仁14 被膜:核外面,包括核膜和核膜下面的核纤层。核膜:两层膜,单层膜厚 7-8 nm,膜之间的核周腔宽约 10-50 nm。外膜常与糙面内质网相连。 核纤层:在核膜内面,核纤层蛋白组成。核孔 核孔复合体:蛋白质,100 多种,与核纤层紧密结合;功能:物质转运 核内物质:RNA、组装好的核糖体亚基 核孔 细胞质; 细胞

7、质中物质:蛋白质 核内;选择性 主动转运(非扩散)15 染色质:固定、苏木精染色 常染色质(丝状部分) 异染色质(较大的染色更深的团块)成分:主要:DNA、组蛋白;少量:RNA、非组蛋白;DNA:同一个体,各种细胞中含量相同 常染色质:粗、细丝 网状; DNA 分子展开部分; 异染色质:粗大团块、色深、 DNA 紧缩盘绕部分,附于核膜;组蛋白 碱性:含碱性氨基酸 能与 DNA 带负电荷的磷酸基团结合;5 种:H1、H2A、H2B、 H3、H4;非组蛋白 种类多;有关 DNA 复制、转录的因子 如:DNA 聚合酶、 RNA 聚合酶等;染色质丝:串珠(念珠)状 细丝:连接体 DNA;核小体:小珠状

8、,4 对组蛋白 H2A、H2B、H3 、H4 各 2 对; DNA:缠绕在核心外周;组蛋白 H1:核心外侧,与 DNA 结合 染色质丝的单位:1 段连接 DNA + 1 个核小体上 DNA;146 碱基对;细胞分裂期 进一步浓缩(高度折叠) 光镜可见的粗大染色体16 核仁(12 个) 形态:圆、椭圆,无外膜; 各种生物中成分:富含蛋白质、RNA(rRNA) 形成:某一个、几个特定染色体的一定片段(核仁组织区) 核仁组织区:转录 rRNA 的基因, 即 DNA(rDNA)所在地;功能:转录 rRNA、组装核糖体。17 核基质 核内由蛋白质组成纤维状网络:核骨架(核的支架;染色质附着的场所。 )

9、网孔中充以液体。 18. 内质网:一系列囊腔、细管,彼此相通 隔离于细胞溶质的膜系统总膜面积一半,最多的膜 。光滑内质网(sER):无核糖体颗粒 作用:脂质合成 糖类代谢 药物、毒物的解毒 糙面内质网(rER) 具核糖体颗粒; 合成、转运 蛋白质; 19 高尔基体 功能: 将内质网合成好的蛋白质 分门别类进行加工、分类、包装运送 细胞特定部位, 或分泌 细胞外无合成蛋白质功能 合成多糖(纤维素) 、果胶质 参与细胞壁的形成。20 溶酶体(lysosome) 形态:单层膜、囊泡 来源:高尔基体断裂产生 功能:细胞内消化,外界吞入的颗粒异噬溶酶 细胞自身的碎渣自噬溶酶体特性:(1) 酸性,pH4.

10、8 或更低,水解酶在酸性环境中才有活性。(2)溶酶体膜与质膜厚度相近、成分不同, 21 线粒体 两层膜 外膜(平整,脂类、蛋白质,亲水通道) 、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增加内膜面积) 、膜间隙、基质(液态填充于内膜、嵴之间;富含酶类)22 质体 植物细胞特有 白色体、有色体两种。 白色体:分生组织及不见光的细胞。有色体:含色素,叶、花、果实。叶绿体: 最重要的有色体,双层膜包裹。 光合作用-光能转变成化学能。* 大小、形状、数目随不同植物、细胞而不同。* 高等植物呈椭圆形,数目 20-100 个。组成:外被 类囊体 基质 3 种膜:外膜、内膜、类囊体膜; 3 个腔:膜间隙、基质、类囊体腔。类囊体

11、膜:光合作用的色素、 电子传递系统;基质:暗反应进行的场所。半自主性: 有自己的 DNA、核糖体, 编码部分自身蛋白。类囊体 组成 膜系统 叠成 基粒23 微体 过氧化物酶体(动、植物细胞都有): 脂肪酸氧化:分解 20%的脂肪酸; 解毒:过氧化氢酶利用 H2O2 将酚、 甲醛、甲酸、醇等有害物质氧化,饮入的酒精 25以上在微体中氧化。乙醛酸循环体(植物细胞有): 参与光呼吸作用,将光合作用的副产物乙醇酸氧化为乙醛酸和过氧化氢; 萌发的种子中,将脂类转化为糖。24、液泡 植物细胞中普遍存在,单层膜包裹,含细胞液,分生组织细胞中液泡多而小;成熟细胞中液泡大,占细胞中央,达 95%以上。功能:调节

12、细胞渗透压;收集代谢废物;液泡中的花青素决定 花、果实和叶的颜色。25 细胞骨架 功能: 维持细胞形状、控制细胞运动; 承受外力、保持细胞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植物细胞中细胞骨架指导细胞壁的合成; 参与重要生命活动。 参与的生命活动: 细胞分裂中牵引染色体分离; 细胞物质运输中,各类小泡和细胞器的定向转运; 在肌肉细胞中,组成动力系统; 白细胞迁移、精子游动、神经细胞轴突和树突伸展等都与细胞骨架有关。(1)微管:中空长管状,纺锤体、鞭毛和纤毛都由微管构成。中空棒壁由微管蛋白:、 亚基,分子量 55 000 左右。双体分子螺旋排列,盘绕成微管管壁。 维持并改变着细胞的形状,是细胞器移动的轨道微丝(

13、肌动蛋白丝)实心纤维,宽约 47nm。 组成单体是肌动蛋白,没有特异性。 单体相连成串,两串扭缠成束,即微丝,动植物细胞中都有。产生张力 支持心包的结构横纹肌、纤维细胞、肠微绒毛均有丰富的微丝 运动功能(胞质环流)(2)微丝易于解聚成单体,又容易重新聚合,细胞松弛素 B:微丝解聚 鬼笔环肽:与微丝特异结合,防止解聚。两者相反的作用都能特异性的抑制微丝功能, 引起细胞变形,使细胞骨架发生变化。(3)中间纤维(IF):810nm,介于微管和微丝之间 最稳定的细胞骨架成分,支持、运动的功能。 形态相似,组成蛋白质有明显差异:角蛋白 波形蛋白 层粘连蛋白 细胞核膜下的核纤层也是中间纤维构成。26 鞭毛

14、(长、少、波浪式前进拍打) 、纤毛(数量多短、浆式来回摆动)和中心粒 鞭毛和纤毛:细胞表面附属物, 运动功能 结构成分:微管 横切面呈 9(2)+2 排列。9 束微管,二连体 每束两个微管 基粒:由微管构成,9(3)+0 排列。 中央没基粒与鞭毛和纤毛的基部相连。 中心粒:微管构成,与基粒是同源器官,结构相似。中心粒位于中心体(微管组织中心)中。通常一个细胞两个27. 细胞壁 初生壁- 次生壁 相邻细胞间小孔 细胞质相同 胞间连丝28. 动物细胞胞外基质 EMC 主要是胶原 埋藏于蛋白聚糖 纤连蛋白也可使细胞与 ECM相连,细胞连接三种类型 (1)桥粒与胞质溶胶中的中间纤维相连,使相邻细胞的细

15、胞骨架间接地连成穿胞细胞骨架网络。 具有支持和抵抗外界压力与张力的作用。(2) 紧密连接相邻细胞间质膜紧密结合,没有缝隙。电镜下可见连接区域具有蛋白质形成的焊接线网络,封闭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空隙。作用:封闭相邻细胞间接缝,防止溶液中分子沿细胞间隙渗入体内,保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3) 间隙连接最多的一种细胞连接。相邻细胞间有 23nm 的缝隙,连接区域比紧密连接大得多,最大直径可达 0.3m 。间隙与两层质膜中有大量蛋白质颗粒,构成间隙连 接的基本单位,称连接子( cAMP 极易通过,实现信息传递。 ) 。功能: 参与细胞分化; 协调代谢; 构成电紧张突触.29. 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 (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主要由脂质、蛋白质组合装配成,7-8 nm 厚。 磷脂双分子层是骨架,又称脂双层。蛋白质以不同方式镶嵌,膜功能的主要体现者。 质膜表面有少量糖类分子糖脂和糖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