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和春节的文化习俗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2875765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联和春节的文化习俗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春联和春节的文化习俗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春联和春节的文化习俗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春联和春节的文化习俗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春联和春节的文化习俗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春联和春节的文化习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联和春节的文化习俗(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春联和春节的文化习俗8 春联和春节的化习俗 春联:顺一门有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横批:万象更新 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喜迎新春 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福临小院四季常安 横批:欢度春节 百世岁月当代好 千古江今朝新 横批:万象更新 喜居宝地千年旺 福照家门万事兴 横批:喜迎新春 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百年天地回元气 一统河际太平 横批:国泰民安 春雨丝丝润万物 红梅点点绣千 横批:春意盎然 一干二净除旧习 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辞旧迎春 五湖四海皆春色 万水千尽得辉 横批:万象更新 一帆风顺吉星到 万事如意福临门 横批:财广进 一年四季行好运 八方财宝进家门

2、 横批:家和万事兴 绿竹别其三分景 红梅正报万家春 横批:春回大地 红梅含苞傲冬雪 绿柳吐絮迎新春 横批:欢度春节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江水绿如蓝 横批:鸟语花香 春满人间欢歌阵阵 福临门第喜气洋洋 横批:五福四海 春临大地百花艳 节至人间万象新 横批:万事如意 福星高照全家福省 春光耀辉满堂春 横批:春意盎然 事事如意大吉祥 家家顺心永安康 横批:四季兴隆 春色明媚河披锦绣 华夏腾飞祖国万年轻 横批:河壮丽 迎新春江锦绣 辞旧岁事泰辉煌 横批:春意盎然 旧岁又添几个喜 新年更上一层楼 横批:辞旧迎新 东风化雨翠 政策归心处处春 横批:春风化雨 家过小康欢乐日 春回大地艳阳天 横批:人心欢畅 多

3、劳多得人人乐 丰产丰收岁岁甜 横批:形势喜人春节的化习俗:汉族的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糍粑、汤圆、荷包蛋、大肉丸、全鱼、美酒、福橘、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贴剪纸、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如年夜饭,尤为讲究:一是全家务必聚齐,因故未回者必须留一座位和一套餐具,体现团圆之意;二是饭食丰盛,重视“口彩” ,把年糕叫“步步高”、饺子叫 “万万顺 ”,酒水叫“长流水”,鸡蛋叫“大元宝”,金鱼叫“年年有余 ”;这条鱼准看不准吃,名为 “看余”,必须留

4、待初一食用北方无鱼的地区,多是刻条木头鱼替代;三是座次有序,多为祖辈居上。孙辈居中,父辈居下,不分男女老幼,都要饮酒。吃饭时关门闭户,热闹尽兴而止。在天津过春节还有挂中国结的习惯,大年三十之前天津人有到天津古化街乔香阁请中国结的习俗,取乔香纳福之意。除夕的家宴菜肴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旧时北京、天津一般人家做大米干饭,炖猪肉、牛羊肉、炖鸡,再做几个炒菜。陕西家宴一般为四大盘、八大碗,四大盘为炒菜和凉菜,八大碗以烩菜、烧菜为主。安徽南部仅肉类菜肴就有红烧肉、虎皮肉、肉圆子、木须肉、粉蒸肉、炖肉及猪肝、猪心、猪肚制品,另外还有各种炒肉片、炒肉丝等。湖北东部地区为“三蒸” 、 “三糕、 “三丸” 。

5、“三蒸”为蒸全鱼、蒸全鸭、蒸全鸡;“三糕” 是鱼糕、肉糕、羊糕;“三丸 ”是鱼丸、肉丸、藕丸。哈尔滨一带一般人家炒 8 个、10 个或 12、16 个菜不等,其主料无非是鸡鸭鱼肉和蔬菜。赣南的年夜饭一般为 12 道菜。浙江有些地方一般为“ 十大碗”,讨“十全十福”之彩,以鸡鸭鱼肉及各种蔬菜为主。江西南昌地区一般十多道菜,讲究四冷、四热、八大菜、两个汤。各地除夕家宴上都有一种或几种必备的菜,而这些菜往往具有某种吉祥的含义。比如苏州一带,餐桌上必有青菜(则安乐菜) 、黄豆芽(如意菜) 、芹菜(勤勤恳恳) 。湘中南地区必有一条一公斤左右的鲤鱼,称“团年鱼 ”,必有一个 3 公斤左右的猪肘子,称 “团

6、年肘子”。皖中、皖南餐桌上有两条鱼,一条完整的鲤鱼,只能看却不许吃,既敬祖又表示年年有余,另一条是鲢鱼,可以吃,象征连子连孙,人丁兴旺。祁门家宴的第一碗莱是“中和” ,用豆腐、香菇、冬笋、虾米、鲜肉等制成,含义为“和气生财” 。合肥的饭桌上有一碗“鸡抓豆” ,意思是 ”抓钱发财”。管家人要吃一只鸡腿,名为“抓钱爪” ,意味着明年招财进宝。安庆的当家人要在饭前先吃一碗面条,叫“钱串子” 。南昌地区必食年糕、红烧鱼、炒米粉、八宝饭、煮糊羹,其含义依次是年年高升、年年有鱼、粮食丰收、稻米成串、八宝进财、年年富裕。吃饺子北方地区春节喜吃饺子,其寓意团圆,表示吉利和辞旧迎新。为了增加节日的气氛和乐趣,历

7、代人们在饺子馅上下了许多功夫,人们在饺子里包上钱,谁吃到年会发大财;在饺子里包上蜜糖,谁吃到意味着年生门神中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旁边,后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传说中的神荼、郁垒兄弟二人专门管鬼,有他们守住门户,大小恶鬼不敢入门为害。然而,真正史书记载的门神,而不是神茶、郁垄,而是古代的一个叫做成庆的勇士。在班固的汉书广川王传中记载:广川王(去疾)的殿门上曾画有古勇士成庆的画像,短衣大裤长剑。到了唐代,门神的位置便被秦叔宝和尉迟敬德所取代。西游记中叙述就更加详细, “泾河龙王为了和一个算卜先生打赌,结果犯厂天条,罪该问斩。玉帝任命魏征为监斩官。泾河龙王

8、为求活命,向唐太宗求情。太宗答应了,到了斩龙的那个时辰,便宣召魏征与之对奕。没想到魏征下着下着,打了一个盹儿,就魂灵升天,将龙王斩了。龙王抱怨太宗言而无信,日夜在宫外呼号讨命。太宗告知群臣,大将秦叔宝贵道:愿同尉迟敬德戎装立门外以待。太宗应允。那一夜果然无事。太宗因不忍二将辛苦,遂命巧手丹青,画二将真容,贴于门上。 ”还有画关羽、张飞像为门神的。门神像左右户各一张,后代常把一对门神画成一一武。门神分三类:第一类是“大门门神” ,多贴在车门或整间大门上,高约四五尺,宽约二三尺。第二类是“街门门神”,多贴小街门上,高约二尺,宽约一尺。这两种门神都是一黑脸一白脸两位尊神。白左黑右,白善易,黑狞恶,各手执槊钺。第三类是“屋门门神 ”,较街门门神稍小有限,也是黑白二神,但也有黑白二神是坐像的。屋门最多是贴“麒麟送子” 像,两个傅粉涂脂梳太子冠的娃娃,各乘麒麟。这种门神,本应贴在新结婚的屋门上,以取吉利,后也就作普通街门的新年点缀品了。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