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行为学》读书笔记

上传人:nbwa****ajie 文档编号:32875278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行为学》读书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信息行为学》读书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信息行为学》读书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信息行为学》读书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信息行为学》读书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行为学》读书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行为学》读书笔记(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行为学读书笔记信息行为学是北京师范大学乔欢老师在 2010 年出版的一部新著作,主要介绍了信息与行为相关联涉及部分的某些特点及研究模型。信息行为学是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和人类学等不同学科的理论方法,研究用户在信息查询过程中行为模式和行为规律,以便在信息资源和信息系统设计以及应用中,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的一门学科。与图书馆学其他学科有所不同,信息行为学不单单从传统技术角度构建用户查询、检索、筛选信息的技术平台,而是深入到用户的心理、行为、社会交往等方面研究信息资源和系统设计应用的主观方向,根据大多数用户的行为规律进行技术革新和研发,总结出对信息的获取和分析更全面、更有效、更简练的方法

2、。这就是信息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本书共分为九章:第 1 章 绪论第 2 章 人类信息行为第 3 章 信息行为理论与模型第 4 章 信息行为的心理基础第 5 章 信息行为主体第 6 章 信息需求分析第 7 章 信息查询与实用行为第 8 章 网络环境中的信息行为第 9 章 信息行为案例与角色分析这九章内容从纵向上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人类信息行为的发展,在横向上扩展了传播学、心理学、进化论等各学科相联系的一些观点。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信息行为学的相关概念、发展历程及研究方法。肯定了信息的传播依赖于人的行为,承认了信息行为学研究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第二章介绍人类信息行为,其中在 2.3.2 信息行为研究空间

3、中提出了信息行为环境的概念。作者认为,信息环境是由信息资源、 计算机硬件、运行平台、操作系 统和存储区域以及社会和文化构成的行为空间。信息行 为情境是指各类信息行 为发生条件和环境的总和,包括技术、 认知和社会等因素(Spink ,2002)。由此可见,当前的信息环境主要依赖于信息资源、计算机、操作系统等数字资源和媒介。构成信息行为情境则有更多条件,其中加入了人为的认知和社会等因素。第三章 信息行为理论及模型本章首先介绍了范式、理论和模型的概念。范式中含有科学共同体成员的共有世界观、基本理 论、范例和方法等。理论克用于揭示不同现象之间的关系并对未来趋势作出推论和演绎。模型出 现于正是理论之前,

4、而且其 应用于有限的范围内。模型与理论都是对现实的“简化”,模型多以 图表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内容具体而实际。从范式到模型再到理论,具有相似性的特殊对象越来越多,其中的“相似性”也越来越突出和规律化。对于人在信息查询|、检索、获取、记忆等过程中的行为,也可以总结出相应的模型。本书着重介绍了信息查询过程模型:任务 影响(感觉) 思维(认知) 行动(实体)初始阶段 不确定性 笼统的、模糊的 查询背景信息选择阶段 乐观探索阶段 慌乱、疑虑、失意的 查询相关信息系统化阶段 明晰的 严密的、更清晰的集成阶段 自信的感觉 增长的兴趣 查询相关信息或目标信息表述阶段 放松、满意或失望 明确的目标此模型在纵向上

5、以时间为轴,将信息查询的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横向上以人的感觉、认知、实体为轴,分析每一阶段人的心理变化而导致的行为变化。横向与纵向的结合使模型清洗反映了信息查询每一阶段中个体的思维、行动上的差异。情感负荷理论AL=U【irritation+frustration+anxiety+rage】TPAL:情感负荷。指要求工作记忆 存储和信息处理的需求U:不确定性(烦恼、沮丧、焦虑 和愤怒)TP:时间压力在认知行为没有效果时,人的情感 负荷加重。情感负荷是从社会行为角度分析人的思想和感觉,包括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的感觉,对技术的恐惧感觉等。这种研究可用于识别用户的信息行为动机,分析用户的认知过程。情感

6、负荷是乔欢老师提出的一个较为新颖的概念。公式显示,情感负荷与信息检索、获取、分析及记忆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即当时的烦恼、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成正比;与获取信息的时间压力也呈现正相关的关系。试用此公式分析,若个体在使用工具进行信息查询和获取过程中,因使用检索方式方法不当而导致查询结果达不到心理预期,其心理就会造成失望的落差从而产生负面情绪。此种负面情绪持续时间越长,查询和获取信息的结果越是无效,个体越容易产生疲惫、压力感,继而降低用户对此种检索工具和检索方法的信任感。所以说,在对检索工具、系统及方法进行开发的过程中,研究用户在信息行为过程中的认知状态是极为重要的。信息行为的认知分析中另一个概念就是

7、认知权威。认知权威包含三个方面:1、认 知权威不同于管理权威或登 记权威, 认知权威至少需要两个人的参与。2、具有认知权威的人,是能够对他人产生影响的人,但不一定是某个 领域的专家,认知权威不需要普遍认可。3、认知权威建立在一定范围之内,权威大小取决于人际关系及信任程度。教育学中,关于认知权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思维世界尚未完全形成的婴幼儿及青少年。现实生活中,认知权威呈现在方方面面。人们喜欢名牌,认为名牌信誉高,质量有保障。买东西喜欢历史悠久、口碑好的商品,网上购物喜欢找信誉度高的商家,这些行为都是认知权威的体现。这种权威并不是外界强加给主体的,而是主体在生活实践中根据自己的见闻并加以主观化的

8、分析,从而留在脑中的思维定式。涉及到某一方面的选择时,这些平时印在脑中的“权威”就会被自动调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主体对结果的选择。值得注意的是,认知权威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不同个体主观需求的差异造成同一领域的认知权威不同。这就是“认知权威不需要普遍认可” 。例如:A 去超市选择洗发水,f 品牌适合他的发质,效果很好。以后 A 就成了 f 的忠实用户。在 A 的认知中,f 就是权威。但对于别人,也许 f 并不适合,故不是别人眼中的权威。若 A 和 B 私交甚好,B 又非常信任 A 的观点。当 A 极力向 B 推荐 f 时,B 选择 f 的可能性较大。这就是人际关系及信任程度对认知权威的影响。

9、认知权威不仅应用于教育学、营销学、广告学等学科,更可以应用于图书馆学中检索技术的推广。对用户需求进行调研分析,集中不同人群认知中的权威刊物、权威网站的种类;在系统研发设计中,以优先、显著、简洁的方法陈列出这些权威的检索结果;此过程的细化将直接影响用户对检索工具满意度的提升。第四章 信息行为的心理基础本章主要内容包括:感觉和知觉、需要和动机、个性差异、价值观与态度、个体行为的变化。研究信息行为,必须知晓其心理基础。根据我个人总结,人的行为是从物质间的化学反应开始,经过主观行为的加工及指挥,再以作用于客观事物为结束的过程(如图) 。而信息行为是人在主观思维指导下在信息环境中进行信息实践的行为。物质

10、间化学反应(感觉)主观与客观结合(知觉,需求)主观(动机,价值观,态度)主观指导下作用于客观(个人行为)信息行为学习行为模仿行为第五章 信息行为主体信息行为主体是指信息搜寻、获取和使用等行为的执行者,即本章所提到的“用户”概念。信息行为的发起者和执行者都是用户。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用户的分类标准也有所不同。在此着重关注数字时代的新用户的几个特点。例如,数字消费者的信息行为特征有以下几点:1、信息查询行为层次较浅。以当前用户浏览网页为例,用户上网的目的并非有意识查询某个问题而期待务必找到适合的答案。用户在网络上的活动多数是以个人兴趣及网页标题引导为方向,专业性的查询占网络使用的很少部分。2、跳跃

11、式信息行为。通常用户在浏览网页或查询信息时,很难将范围仅局限于一个或几个网站。用户会根据兴趣爱好及所需查询信息的相关性来决定打开哪些网页和链接。查询过程中的细枝末节的问题,甚至可能导致用户有意或无意的放弃原来的查询目标,转而将兴趣集中于其他问题的查询。这就是基于信息交流的便利性而出现的新问题。 “跳跃性查询”也成为数字时代用户的新特点。3、对网站的信任程度低。由于网络产生了巨大的舆论影响和现实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多的企业、商家、部门等日益重视维护其在网络上的形象。作为市场营销的一种手段,网络宣传逐渐成为企业主流的宣传方式。而另一方面,网络推手、网络炒客、网络水军等也应运而生。同现实社会一样,为了

12、博得眼球,网站上上也充斥着虚假信息、不实报道。还由于法律的制定与推广还未能达到网络的发展速度,造成网站建设门槛较低,相应惩罚措施不健全。大量网站存在经营不规范现象。用户在使用网络时也逐渐意识到以上问题,并已经具备了一定辨别和防备能力。毕竟网络还是虚拟世界,用户坚信“眼见为实”的信念,对网站的信任度较低。4、数字信息检索与消费的一体化。数字时代的网络逐渐虚弱了传统实体图书馆的作用。即使在网络上查询的信息不能保证全面、专业、权威,但其信息的更新速度快、查询方式简便等优点还是让大多数用户放弃传统图书馆的信息查询。要实延续图书馆学的长久生命力,就应该结合数字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及用户检索方式的变化对传统

13、图书馆信息查询方式作出新的调整。例如,实现馆藏书目的数字化,一方面能促进知识通过网络这一简便媒介快速传播,另一方面还能为图书馆增加收入,实现其系统的维护及新产品的开发。但这一过程的实现还需要解决版权等问题的规范及技术支持。第六章 信息需求描述模型此章我注意到“知识非常态”的概念。“知识非常态” (ASK)是贝尔金(Belkin,1977)提出的信息需求观点,其核心是信息需求产生于知识的非正常状态。对这一概念的解释为:人在查询信息的过程中,通过描述、理解和解决非常态的问题 ,将 “信息转化为知识结构”。ASK 的核心是信息处理方式。根据这一概念,我的理解为:信息是客观存在的。用户在主观动机的推动

14、下查询、检索、获取、记忆信息时,必须通过一种媒介将概念性的信息转化成用户主观可以识别并接受的信息。这些信息并非原有信息概念的真实面貌,而是已经变了形的、加入了自己理解的知识结构。这种变形后的知识结构就是知识的非常态。ASK 过程实质是通过工具和方法将客观知识主观化的过程,它建立了客观知识满足用户主观需要的桥梁。简言之,变形过程就是主观化过程。这种对知识的接收过程依赖于接受主体的认知水平。这就造成了统一知识概念在不同接受者的头脑中有不同的结构,即知识非常态表现的多样性。基于这种多样性,要求研发人员在设计信息检索系统模型时,具备相关认知学方面的知识,从不同素质基础、文化背景、职业特点及年龄层面等用

15、户的认知水平出发,满足差异性用户客观知识主观化的需求。这一努力方向也体现出信息行为学的核心思想研究用户行为规律,更好地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促进信息准确有效的传播。第七章 信息查询与使用行为信息查询的主要目的是降低“不确定性”。本章给出的信息模型如下图。实际归纳了不同用户主体从发现问题、引起查询动机,再到确定查询目标方向,最后选择查询方式、确定查询结果的过程。个性因素 重要性 优先性 识别 挑选选择个人、任务、地位问题目标需要信息查询行为信息系统非正式网络环境因素 重要性 优先性 可得性 选择 设计经典信息检索模型:记录 记录表示 检索式 信息需求匹配信息搜寻系统的作用就是根据用户记录所表示出来

16、的信息,在相应的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最终找到与用户要求相匹配的信息。这就是信息检索经典模型。信息行为学研究的不仅是用户的在查询信息中的行为,还涉及信息检索系统设计中的行为。把检索的每一个步骤看做是人工完成,每一阶段的工作看做一个行为。其中的每一项行为都关系着检索结果最后的呈现状态,甚至影响着对检索系统的评价结果。信息搜寻支持系统有三个重要命题:解构命题、适当性命题、模型命题。1、 解构命题;要求信息检索系统在设计思想上,细化每一个步骤。将大的过程解剖成细小的步骤,再将每个步骤解构,实现元素最小化。这样设计出的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功能较为全面,不会忽略细节。2、 适当性命题:反复实验系统中每一个细节,推导演绎进程之间的路径是否达到最小努力原则。3、 模型命题:针对一个概念的模型,在真正的分析过程中往往涉及其他模型。思维中第一印象的模型往往是整个过程中最关键的部分。但不能因其关键而忽略其他必不可少的部分。所以,在设计检索系统时,要有全局观念,尽量突出其过程性。(注:文中出现的加粗楷体字为教材原文摘引。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