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民族精神 发扬光大》教学设计

上传人:nbwa****ajie 文档编号:32874802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2 《民族精神  发扬光大》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4.2 《民族精神  发扬光大》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4.2 《民族精神  发扬光大》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4.2 《民族精神  发扬光大》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4.2 《民族精神  发扬光大》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2 《民族精神 发扬光大》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2 《民族精神 发扬光大》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广东教育出版社1 / 64.2 民族精神 发扬光大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一)内容分析4.2民族精神 发扬光大第 102109 页。(二)教情分析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在全面建小康的新阶段,我们必须高扬民族精神、才能振兴中华。知道全面小康社会的表现和“三步走”战略;理解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区别;明确我国目前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2)能力目标:增强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阅读理解本课基本内容;提高收集、分析、研讨相关案例的能力;提高正确表达能力,特别是关于“民族精神” 、 “三步走” 、 “总体小康” 、 “全面小康”和“中国梦”等问题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论联系实际,提高

2、运用所学知识对时事政治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通过了解我国目前的总体小康状况,在保持高度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同时能客观看待现实,保持清醒的头脑。知道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认同社会主旋律,保持高度的爱国热情和主人翁意识,增强历史使命感。2教学重点:(1)民族精神是兴国之魂,我们要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2)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教学难点: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

3、平衡的小康。 (三)学情分析由于生长在对外开放的时代,学生对民族精神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由于人生观、世界观处于萌芽状态,一些学生盲目崇拜西方发达国家,部分学生缺乏远大的人生目标,需 广东教育出版社2 / 6要加强责任感教育、培育民族精神。九年级学生已经开始懂得关心社会发展、国家大事,因此,要尽可能地从具体事实入手,让学生能够在生活实例中去懂得道理,去感悟知识,去体会变化和发展。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民族精神,兴国之魂;民族精神在当代的弘扬与发展【情境体验 活动 1 】感受民族精神1教师播放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学生齐唱国歌。2设问:国歌反映了中华民族什么样的精神和英雄气概?3学生回答。【自主探究

4、活动 2 】探究民族精神的内容及意义设计意图:列举能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名人名言、历史典故、历史人物及事迹启发学生思维、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知道伟大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活动过程:1教师课件展示:历史典故、名人名言。2学生结合课本 74 页“国情导读”,完成下面表格。源流远长的伟大中华民族精神名言名句 历史典故 体现精神 民族精神核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端午节祭屈原、林则徐“虎门销烟”爱国主义定于一,尚统一,一天下 炎黄子孙的由来、郑成功收复台湾、团结统一和为贵,与人为善四海之内皆兄弟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下西洋爱好和平爱国主义 广东教育出版社3 / 63教师总结:

5、民族精神的核心及内容。4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感悟美军为何攻不下?。整个战役中,1 万余人的志愿军,要对抗 7 万多人的敌军。前沿阵地上,我志愿军一两个残破连常常要对抗一两个满装员的团级进攻,而且几乎没有炮火支援,弹药也常常补充不上然而,占绝对优势的敌军,却最终没有攻下。(1)设问:美军在的失败,“不是输给了中国军队”,那么它到底输给了什么呢?(2)学生回答。(3)教师分析:志愿军在战役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胜利。(4)总结:民族精神的意义是我们民族的灵魂、我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自主探究 活动 3 】课本第 72 页“历史扫描”探究民族精神与时俱进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民族精神始终是发

6、展的、前进的,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每一个时期都会孕育出新的精神、这些新的精神都是民族精神的延续与升华。活动过程:1.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图片与文字素材,思考问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时期,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有哪些具体体现?请举例说明。2学生回答。 3教师总结:时期 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革命战争年代1921-1949 年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新中国成立初期 1949 抗美援朝精神、大庆“铁人”精神、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愚公移山、大禹治水 勤劳勇敢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红军长征 自强不息 广东教育出版社4 / 61978 年 “两弹

7、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 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三峡移民精神、孔繁森精神、青藏铁路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体验思考 活动 4 】将民族精神发扬光大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体验在当代中华民族精神得到了发扬光大,激励学生以实际行动弘扬民族精神。活动过程:1课件展示:中国设计师孙明设计的含有“汉字书法元素”的奥运招贴画更高、更快、更强,并设问:(1)对这一幅招贴画的风格你欣赏吗?为什么?(2)结合这幅招贴画,谈谈你从奥运健儿身上感悟到了什么民族精神。2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并在全班交流。3教师总结:(1)奥运招贴画更高、更快、更强既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书法艺术的魅力

8、,又弘扬了“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是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完美结合。(2)感悟到了自强不息、奋力拼搏、为国争光的民族精神。4教师用课件展示图片: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的举办理念。北京奥运会:“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上海世博会的理念是“理解、沟通、欢聚、合作”;广州亚运会的理念:“激情盛会、和谐亚洲”。总结:新时期,中国人民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以人为本、依法办事、面向世界的时代精神。5学生谈: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青少年如何以实际行动弘扬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基础和渊源, 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在当代

9、的继承和发展。【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课的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课外拓展思考】(两个题目,任选其一)1面对来自国外的“文化侵略”,我们怎么办? 广东教育出版社5 / 6近年来,在国际化大潮的影响和部分商家的炒作下,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复活节、狂欢节等“洋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元宵、端午、清明、七夕、重阳、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则失去了原有的光彩。为此,一些有识之士发出联合署名倡议书,号召人们“抵制洋节,驱除西方文化的不利影响”,维护和振兴我国的传统文化。某班针对这种现象,以“有必要抵制洋节吗?”为主题,组织一次辩论会。(1)假定你是正方的主辩手,你方的观点是什么?运用所学知识陈述

10、你的理由。(2)假定你是反方的主辩手,你方的观点是什么?运用所学知识陈述你的理由。2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处处闪耀着中华民族精神的光辉。请结合本地实际、收集相关的背景资料、图片和历史故事,设计一个弘扬民族精神的特色旅游线路。三、教学反思1本课教学通过创设体验情境,调动学生参与,让学生的思维积极地动了起来,能较好地掌握知识,陶冶品德,体现了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2经过学生的讨论、辩论后的观点,教师都有总结、进一步强化结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求知欲,也为下一步的教学打好铺垫。第二课时:全面建小康,实现中国梦(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本单元知识梳理,引入新课。(二)讲授新课1请学生

11、回忆“三步走”战略:第一步:19801990 年,解决温饱;第二步:到 20 世纪末,达到小康;第三步:21 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设计意图:温故知新,进一步理解。2教师板书:(学生畅所欲言,老师总结并板书。 ) 广东教育出版社6 / 6三、全面建小康,实现中国梦 1.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两个百年奋斗目标: (1)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2)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3学生活动:讲讲历史上小康的定义;教师引出“我党对小康社会的提法”。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对小康的

12、理解。4学生活动:根据第一课时后布置的作业:“我理解的小康社会”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和发言。5教师讲解:正确理解小康社会(1)我们现在所达到的小康。(2)全面的小康的特征。(3)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最关键的目标。(4)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时间不同;发展程度不同。教师:通过用十八大报告内容引导学生。学生获得启示:全面建小康,实现中国梦,要靠每一个人的努力。6课堂小结:总结归纳主要知识点,加深理解。(三)课外作业课堂延伸。学生结合所在地区的情况,或自己的所见所闻,说说你对目前我国的小康水平的理解。(四)教学反思本教学设计通过情景创设和活动设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对于国家的基本情况是有所了解的,但并不完整、全面,教师通过有意识的引导和分析能让学生比较清楚而全面地了解认识自己国家的情况。“小康” 、 “中国梦”这一系列知识的理解于初中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他们的知识背景过于单薄,教师须提前布置他们去收集和了解一些相关情况,做好铺垫,避免走过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