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学生个别辅导与个案设计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2867178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2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问题学生个别辅导与个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问题学生个别辅导与个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问题学生个别辅导与个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问题学生个别辅导与个案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问题学生个别辅导与个案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问题学生个别辅导与个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问题学生个别辅导与个案设计(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问题学生个别辅导与个案设计“今日的成年人罪犯是昨日的少年罪犯;今日的犯罪少年是昨日的问题儿童和问题少年” 。更有人痛切地指出“少年犯罪的根源来自家庭,问题行为显现于学校,然后其犯罪行为恶化于社会” 。如何为问题行为的意义定位,追踪其原因,制定各种辅导策略并在适当时机给予学生有效地辅导,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应加深思的课题。第一节 概论一问题行为的定义与分类过去多将行为问题认定为不适应的、不适当的、脱序的、异常的、偏差的、挑战的等,或是有人称之为问题行为。在认定问题行为时,要考虑下列四个因素:(1)行为本身是否符合个体的年龄、性别和发展程度;(2)行为发生的时间与地点是否适当;(3)周围人对此行为的

2、看法;(4)行为对个体来说是否不适当(如过多或过少) ,是否严重,如已造成它对别人的伤害,以及他和别人相处的困扰。问题行为,顾名思义,是指偏畸、不正常的行为;和不良适应行为(或称适应欠佳行为) 、偏差行为和反社会及非社会行为等,同时被通称使用。台湾师大吴武典教授将问题行为解释为显著异于常态而妨碍个人正常生活适应的行为。问题行为包括行为上的敌意、破坏、违规、攻击、不服从等问题;以及性格上属于焦虑、忧虑、攻击、依赖等特征的行为。如:罪恶感、畏惧、紧张、逃避、过度自责等问题,及其他不成熟的行为等。因此,问题行为可以涵盖情绪障碍、性格异常、行为异常或由身体、智能等因素而衍生的不良适应的行为。问题行为的

3、分类,尚无一致通用的系统,一般是归类为反社会行为及非社会行为。 杨国枢 教授将中学生的问题行为分为 3 组:一种是逃避性的问题行为,如偷窃,吸食药物等。第二组是违抗执行性的问题行为,如攻击、违规等。第三种是情绪性问题行为,如疑心、妄想、忧虑等。Meyer 和 Evans(1989)从形态的角度,将身心障碍者的行为问题分为固着行为、自伤行为、攻击性行为、不适当的社会行为、特殊情绪困扰、身体调节异常六类。吴武典 教授从辅导的观点也作了大抵相同的分类:一是外向型行为问题:即通称的违规行为和反社会行为。包括:逃学、离家出走、不合作、反抗、不守规律、撒谎偷窃、打架、破坏、捣乱、伤害等。二是内向性行为问题

4、:即通称的情绪困扰和非社会行为。包括:畏缩、消极、不合作,过分依赖、做白日梦、焦虑反应、自恋、自杀行为等。三是学业适应问题:成绩不理想而非由智力因素所造成,往往兼具有情绪上的困扰和行为上的问题。包括:考试作弊、不做功课、粗心大意、偷懒、不专心、注意力不集中、低成就。四是偏畸习癖,或称作为不良习惯,多与性格发展上的不健全有关。包括:吸食拇指、咬指甲、肌肉抽搐、口吃、偏食、尿床、烟瘾、酒瘾、药瘾、性不良适应等。五是焦虑征候群:由过渡焦虑而引发,有明显的身体不适应症状或强迫性行为,通常称为精神官能症和神经质行为。如紧张、发抖、呕吐、恶心、心胸不适、全身无力、由焦虑过度引起强迫性思考、强迫性动作、歇斯

5、底里等。六是精神病症候:其行为明显地脱离现实,属于严重的心理病态,包括精神分裂症、躁狂症等。二问题行为的成因学生问题行为的成因,错综复杂,综合各种说法,问题行为的成因,大致上可从个人、家庭、学校及社会等因素去探究。(一)个人因素 21生理上的不平衡的发育(1)自主神经系统不平衡(2)内分泌失调(3)体型上的畸形或功能上的缺陷。2性格的发展与环境不相适应3遗传和天赋4性格上的冲突(二)家庭因素1破碎家庭的影响:单亲家庭和父母感情不和睦等,容易使子女产生焦虑、恐惧、沮丧、怨恨的心理,从而产生反抗违规的行为。2父母失和,生活不正常:父母有不良习惯和嗜好。3对子女失于管教。4家庭经济因素(三)学校因素

6、1竞争激烈:分数主义、升学主义、能力分班之弊病等,多数中小学生生活在焦虑紧张之中有碍身心发展。2课外活动功能不强:没有适当和足够的课外休闲活动,活动场所也缺乏,使学生过多精力无处宣泄,造成三五成群,闲荡冲突,惹事生非。3学校心理辅导功能未能有效发挥或教师处理学生冲突事件不够圆满妥协妥当。4师生关系日渐淡薄:师生关系疏远、沟通不足。导致教师无法有效地实施辅导,而学生的困扰也无处倾诉。5同伴团体的影响:结交品行较差的同伴,受到不良影响。 (四)社会因素1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2结交不良友伴,或受不良组织帮派的牵累。3进出不正当场所而沉溺于不当的娱乐。4大众媒体传播的误导:暴力、色情及其他不正当观念和

7、行为的过度渲染,使学生容易受到引诱竞相学习。行为问题的功能*取得内在刺激*取得外在刺激*逃避内在刺激*逃避外在刺激3三问题行为的辅导原则(一)找出问题的症结。任何问题行为都有其发生的背景。(二)了解复杂的因果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对不同的个案实施个别化的辅导。(三)资料的收集要累计而完整。 个案的资料要纵向的长时间的累计及横向的从各个层面及角度广泛的搜集。(四)各方协同处理。(五)针对个案需要,整合运用个 别咨询及团体辅导活动。 辅导工作要因材施 “导”,对于个别案情,要有不同的处方。(六)辅导个案有持续性。个案辅导工作是一个持续、长久的工作,因此的辅导人员应当持续追踪,持之以恒,问题行为才得以消

8、失,正常的人格才能够养成。四问题行为处理的理念:一一一 鼓励个体表现适当的行为,并促发其对日常生活做最大的参与;一一一 并非所有的不适当行为都是同等重要的,行为问题的介入处理应有先后顺序;一一一 在选定一个最迫切处理的行为问题之后,最有效的策略为以功能相等,甚至更有效的行为来取代行 为问题;一一一 处理策略必须符合正常化和最少限制的原则;一一一 强调行为的维持与类化,并采取策略增进它。五问题行为的辅导策略辅导策略因人、因时、因地、因事等而有所不同,但是一般的基本策略大致如下:(一)对不同对象的辅导措施1.对案主实施辅导2.对家长实施辅导3.改善和安排良好的生活环境,以减少环境对儿童和少年的不良

9、影响。(二)对案主的反应实施不同的辅导1.外向型的攻击、冲动行为:可应用有明显的规范去要求和限制案主的行为。2.内向型的退缩行为:可以采用和蔼、亲善、关怀的态度,去引导案主作善意地接受及反应。3.恐惧、焦虑的反应:可以安排在无任何压力的环境中,让案主能自由自主地表达,并得到鼓励去面对问题寻求解决。4.属分裂及病态的反应形态:先以和善、关怀的态度,引导案主重回现实,接受现实,然后实施自我的认知与人格的重建。(三)认知改变策略1.读书治疗。遥远前事*社会因素*物理因素立即前事*特定的人事物、要求、时间、地点或情境*处于缺乏的状态*身体不适*情绪困扰行为问题后果事件*内在感觉正增强*环境正增强*负自

10、动增强*环境负增强隐含前事*生理因素*认知因素*能力因素*需求和动机因素*情绪因素42.理情治疗(RET)。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Albert Ellis倡导。其基本思想是:个体生来就具有理性和非理性两种倾向性,那些非理性的东西表现为非理性思维以及不合理思维,正是它引发了个体的情绪困扰和行为问题。为此,个体要学会改变不合理的思维方式,抛弃非理性的观念,并学习以合理的思维方式合理性的观念取而代之,由此使自己的心理臻于健康。一切非理性的观念具有三大特征:第一,绝对化的要求;第二,过分概括化;第三,糟糕至极论。ABC理论是Ellis解释个体心理障碍的基本理论。a产生的事件 信 念 B所引发的情绪或(晓梅

11、演讲时,台下 (一定是我讲得 行为结果的听众发出笑声,并 不好,所以听众 (很沮丧,不敢交头接耳讨论) 都在笑我) 再上台演讲)驳斥想法,即对B 的质问(这样的想法只是我主观的想法,并没有证据证明听众在嘲笑我)驳斥效果,即对A的新想法(听众也许觉得我讲的内容很有趣,所以他们才会笑和讨论)3.认知疗法。A.T.Beck的认知治疗在基本原理、步骤、方法等方面都与Ellis的理情治疗相似,但它不是去强调教授当事人理性思维,而是强调干预双方共同合作,采用语言质询和行为实验等方法检测当事人认知假说的虚假性,从而纠正其原有的认知曲解。自我挫败的思维方式,是指个体消极否认自己的能力和着手做某事成功的可能性,

12、在此假设前提下个体或是干脆放弃行动努力,或是行动时畏首畏尾,致使行动不尽如人意或彻底失败,而这又翻过来强化了他的自我假设。(四)行为改变策略1.强化。2.惩罚。3.削弱。4.系统脱敏。5.示范。6.角色扮演。7.厌恶法。8.了解与接纳。9.回馈。 10. 澄清法。一一一 自我管理策略自我管理受以下四个方面的历程制约:1 行为的自我监控;A CBDE52 对自己行为的判断;3 情感的自我反应;4 自我效能。自我管理的四个策略:1自我监控观察并记录和自己有关的;以及您和环境互动时,您自己有哪些反应(思想、感受和行动)。2刺激控制事先安排先前事件或线索,以增加或减低您表现某一特殊行为。3自我奖励当您

13、想要的反应出现后,给您自己一个正向的刺激。4自我楷模以自己做楷模,看到自己用自己想要的方式,表现出目标行为。这四个策略均可看作是自我管理,因为在每一个程序中,案主均是以一个自我引导的方式,监控、改变、增强、仿效以及拥有足够的信心(自我效能),来执行特定的任务,以引发期望行为。有效自我管理的特色 发展自我管理的步骤标准的设定、自我评定及自我效能标准的设定、自我评定及自我效能步骤一案主找出并记录目标行为,控制先前事件和后果(基准线) ,并评估对达成目标有多少信心步骤二案主确定预期的行为,以及改变的方向(目标) ;评估完成目标的信心程度6策略的结合策略的结合案主的承诺并能持续使用策略持续使用策略持续

14、使用策略持续使用策略自我评定自我强化环境支持Nelson(1977)指出有8个因素和自我监控效果的出现和强度,以及反应效果的方向有关。1动机;2目标行为的向量;被一个人正面肯定的行为,比较可能随着自我监控而增加;被认为是负面的行为,较可能随着自我监控减少;至于中性的行为则可能没有改变。3目标行为的类型:欲监控的行为本身的性质,会影响自我监控实施后带来改变的程度。4 目标设定、强化与反馈:自我监控若能和目标结合,表现之后能够得到强化或反馈,则自我监控的反应性会增加。5自我监控的时机:案主作记录的时间,会影响自我监控的反应性。在目标反应之前或目标反应之后做自我监控,结果可能有异。6自我监控所使用的

15、设备:看起来比较凸显,或视觉效果较好的设备,似乎比普通的设计更能提高自我监控的反应性。7要监控的目标反应的数目:若要监控的目标反应只有一个,反应性会提高;要监控的反应若增加,则反应性会降低。步骤三辅导人员解释可行的自我管理策略步骤四案主选择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自我管理策略步骤五案主口头同意实施步骤四步骤六辅导人员教导并示范所选择的策略步骤七案主演练所选择的策略步骤九案主记录所使用的策略及目标行为的程度步骤八案主实际使用所选择的策略步骤十辅导人员和案主一起回顾资料,案主按原计划持续自我管理,或修正计划步骤十一制表或把资料的结果张贴起来,借以得到自我与环境的强化,来促进案主的进步78自我监控的时间表:一个人自我监控的频率,可能影响反应性。持续的自我监控,较间歇的自我监控产生的行为改变更多。一一一 改变环境策略环境调整的策略和例子类型 调整策略目 的 举 例在环境上增加丰富化扩大提供灵活、多样化的空间安排,使个体有多种的刺激和选择,并且能操作和使用,以减少因无聊和厌倦感而产生的行为问题扩大环境之外界,减少因环境受限制,或限制时间过长而产生的行为问题。1在教室中的一角放置图书、各式玩具等。2在家中一较设置演习的小舞台,放各种布偶、道具等。3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营造环境的气氛。1把孩子带到公园、游泳池、广场、体育馆或练习场等。2把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