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整体阅读讲与练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32827723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文言文整体阅读讲与练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整体阅读讲与练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整体阅读讲与练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整体阅读讲与练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整体阅读讲与练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文言文整体阅读讲与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文言文整体阅读讲与练(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语文文言文整体阅读讲与练2009 年高考,广东省文言文阅读考试题型仍保持与前几年一样,选择题为实词解释、虚词意义和用法辨析、信息筛选、内容分析概括,主观题是断句和翻译题。在文言文材料的选择上,广东卷近三年的情况是:2007 年为文言文短篇小说聊斋志异郭生、2008 年为传记晋书周访传、2009 年为传记宋史李迪传,预测 2010 年高考广东卷很可能会考传记,题型、分值与 2009 年不会有什么的变化。文言文整体阅读是解答文言文题的前提和关键,下面谈谈文言文整体阅读的方法。第一,分步阅读,循序渐进。文章一般很注意前呼后应,首尾相顾,有时读完后文,前面的疑点茅塞顿开、豁然开朗。高考的文言文阅读

2、,应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先扫读一遍,大致了解文言段是什么文体,大概写了什么。这时,一定不要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具体语句上,要把有些看不懂的地方暂时放过去,顺着往下读,借助题目中的有关信息,借助文后的注释和出处,先弄懂文段的大致意思。然后,在理解大致意思后,反过去读第二遍甚至第三遍,由于前边的粗读已略知文义,有了思考的方向,所以再读的时候,原来没弄懂的地方就变得比较好懂了。如果碰到比较难的文段,就要反复这样“串”几遍。切不可心急火燎,在个别语句上纠缠不放,非要字字句句弄个水落石出不可,结果反而难以明其大意。第二,根据文体特征,梳理文章的重要信息。如果是传记材料,首先,要找出文章中提到的人物,主

3、人公是谁,次要人物有哪些,他们与主人公之间是什么关系;主人公的品质、性格怎样,文中用了哪些事例来表现主人公的品格;其次,要划出文中表示时间、地点、官职的词语。如果是论说文,要弄清作者的观点是什么,分论点有哪些,有哪些论据,其中运用的寓言故事、比喻性句子的含义是什么,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如果是散文,要找出作者运用了哪些材料,材料之间是什么关系,写了哪些景物,景物有什么特点,抒发了什么感情。如果是小说,就要弄清文章中所写的情节是怎样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分别怎样,主要人物有什么特点,用了哪些描写手法。第三,善于利用题干中的有效信息。不要将阅读材料与做题分成先后的两个过程,更不要忽视题干中很有价

4、值的暗示。例如,实词解释、信息筛选、内容分析概括题等。信息筛选题设问,一定会把文中能表现人物某一方面性格特点的若干信息抽出让考生辨析,据此可判定文中写的是什么样的人物,有怎样的性格品质,或行为有何特征等等。内容分析概括题,其实,分析概括正确的选项恰是为我们提供了整体把握文意的正确信息,我们可以借助分析概括正确的选项来理解原文的意思。例如,2009 年广东卷,我们借助第 8 题概述正确的 D 项(“仁宗登基,章献成了太后。她曾经与李迪有嫌隙,但两人为了朝廷的利益,最终还是和好了”),就能理解“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社稷臣于斯见之”几段的大概意思。第四,结合语境,

5、学会推断。文言文中“言”的试题,由于侧重考理解能力,非常注重语境因素。特定语境中的词语往往有特定的含义。尤其是文言实词,由于其具有多义性,离开语境可能会做出完全错误的判断。文言虚词用法更灵活,很多时候不能想当然,而要结合具体的上下文予以判断。阅读中碰到不理解的词句不要焦虑,要学会推断。文言实词往往一词多义,在具体的句子中属于哪种义项,最有效的方法是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据境析义,依境解文。例如,2009 年广东卷第 5 题 C 项,将“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一句中的“诛”解释为“惩罚”,这一句所处的具体语境是:“天禧年间,李迪任给事中。诛杀周怀政一事,皇帝非常生气,想责怪到太子,群臣没有人敢说

6、话。李迪从容上奏说:陛下有几个皇子,竟然要出这个策略。皇上恍然大悟,因此只诛杀了周怀政。”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我们就可以推断“诛”不是“惩罚” 的意思,而是“诛杀”的意思。另外,推断词义的方法还有:分析词语在句中的语法位置,就可以推知它的词性,进而可以明确它的具体含义。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多运用对仗、排比、并列等对应的语句,在工整对应的语言结构中,对应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相近或相反,这就可以由已知的词性、词义推知与之对应的未知的词的词性、词义。逻辑事理也是我们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重要依据之一。文言文阅读题中所考查的文言实词,一般都能在中学教材中找到联系点。因此,我们在做题时要善于展开联想,由试题

7、联想到教材中的相关文句,举一反三,温故知新,从而推断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通假字是文言词汇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通假的原因是“音同”或“音近”,否则不能通假。因此,我们在一个句子中若遇到讲不通的“障碍字”,就可以运用声训,找找通假关系,求得本字,用本字去释义,再联系上下文,如能够讲通,则确定其为通假关系。文言文阅读试题中,信息筛选、内容分析概括两道题,尤其强调对文言文的整体阅读理解到位准确。下面谈谈信息筛选、内容分析概括两道题的解题方法。解答筛选信息题,方法有三:一是读懂题干,明白指向。即看清要求筛选什么人的什么方面的品格、特征。二是回到原文中,利用语境,选项与原文对应求答。孤立地看一个句子

8、,该句的意图、作用很难发现,如果从上下文(有时甚至需要读完全文)的角度来理解一个句子,特别从相邻句子的关系来分析,便能迅速准确地弄清是否符合要求。三是学会推敲,吃透信息的内涵。对文中的某件事是否符合筛选要求,固然首先需要对筛选要求词语的内涵和外延予以界定,但对材料中的词句只达到看懂大意的水平是较难分辨出来的,要学会对陈述的事实进行推敲,推敲其内涵实质,看其是否能表现人物的某品格、特征等。 例如,2009 年广东卷第 7 题: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李迪“胆量非凡”的一组是( )迪深厚有器局 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 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 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 守将或为他名

9、以避兵,迪愿守边A. B. C. D.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在解答时,先要准确理解题干的要求,围绕“胆量非凡”加以筛选,再推敲各选项文句所表达的内涵是否与题干要求对应。句说的是李迪有才情,句与“胆量非凡”无关,由此可排除 ABD 选项,答案选 C。文言文阅读分析概括题往往是在基本正确的文意概括分析中,设置一两处不符合原文的错误。解答这类题,我们主要掌握“读找比”法:反复阅读文本,整体把握全文内容(读)在阅读文本中找到与选项对应的文句(找)将选项与文本中的句、段细加比较,求同求异(比)”。这三步中,最关键的一步又是“比”,在比较中发现选项微小的带有迷惑性、欺骗性的错误。因此,对

10、命题者设计错项的规律进行探究,可以帮助我们在解题时快速作出判断。命题者设计错项的规律是:选项在对原文的有关内容进行分析和概括时,故意曲解个别字词句的含义,造成一字、一词或一句之差;或故意对一些关键词语删去不译,从而背离原文的意思。人物传记,主要是通过对人物典型言行的叙述,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据此,命题者在设计错项时,把人物的言行所揭示出来的性格特点故意说错,造成对人物形象的错误理解。错项在概括传记中有关人物的典型事件时,常把时间顺序故意颠倒,从而造成叙述混乱。将原文对某一个方面的判断扩大成对整体的判断,故意扩大判断对象的范围,夸大其辞,以偏概全,或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说成一定会发生,过于主观武断

11、。原文中本未说到某人或事或某观点,而选项却脱离原文毫无根据的生出一个人物、一个事件或一个观点,选项的分析概括在原文中完全找不到根据。错项常将原文中有关“张”的事说成是有关“李”的事,或将原文中有关“李”的事说成是有关“张”的事,东拉西扯,张冠李戴,混乱不清。命题者在观点的理解上设置错误,即故意将原文的某些论证材料所阐述的道理说错,从而使选项对事理的阐述,观点的理解出现错误。将毫无因果关系的两个事物、人物强拉到一起,并强加因果关系,或将有因果关系的两个事物的因果关系颠倒,因说成果,果说成因。例如,2009 年广东卷第 8 题: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李迪本来是赵郡人

12、,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并以文为媒,结识了柳开。B.李迪不同意章献做皇后,因为这件事,他立即遭到了章献的打击报复,所以贬官衡州。C.周怀政事件使皇帝非常生气,他想惩罚太子。李迪不畏众怒,挺身而出,说服皇帝改变了初衷。D.仁宗登基,章献成了太后。她曾经与李迪有嫌隙,但两人为了朝廷的利益,最终还是和好了。解答本题时,在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后,把握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选文细节处的理解。通过将选项与文本中的句、段细加比较,求同求异(比),我们发现, A 张冠李戴,不是李迪“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而是他的曾祖。B 夸大其辞,不是“立即”,

13、是“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之后。C. 背离原文,“不畏众怒”错,“怒”的只有皇帝。答案为 D。【冲关练习】一、(2009 年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2 题。(1)叔孙通者,薛人也。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败于定陶,从怀王。怀王为义帝,叔孙通留事项王。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叔孙通降汉王。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2)汉五年,已并天下,诸候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

14、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3)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4)遂与所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馀人习之月馀,叔孙通曰:“上可试观。”上既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肄 。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仪:先平明,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廷中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志。传言“趋”。殿下郎中夹陛,陛数百人。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大行设九宾,胪传。(5)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

15、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 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叔孙通出,皆以五百斤赐诸生。诸生乃皆喜曰:“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取材于史记叔孙通传)注释:肄:学习、练习 谒者:官名,掌接待宾客及赞礼。1、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叔孙通有眼光、识时务的一组是( )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 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

16、引去 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A. B. C. D. 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初即位,不喜欢繁文缛节,崇尚简易B.跟随刘邦征战的将军们不懂礼仪,表现粗鲁C.叔孙通帮助朝廷建立了一套庄重威严的礼仪D.鲁地儒生皆固守气节,坚决不与叔孙通合作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12 题。李白字太白,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颐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 ,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斐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