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2796076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寒假社会实践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6年寒假社会实践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6年寒假社会实践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6年寒假社会实践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6年寒假社会实践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寒假社会实践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寒假社会实践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 年寒假社会实践报告7 2016 年寒假社会实践报告一、 实践目的:通过对农村中小学的调查,了解农村教育的现状,并根据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改进现状二、 时间:2016 年寒假三、 调查方式:访谈、问卷、观察四、 实践内容:对中小学的上情况和间活动情况的调查,了解学校的历史及最近几年的发展状况,观察学校的现状,比如说校内环境、周围环境等等。通过调查,发现主要有下面几项问题:一、教育经费严重短缺 通过走访一些中小学发现,学校规模一般很小,每个年级人数不是很多,教学设施缺乏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音乐、体育、美术、劳动等不少程都因教学校设施的缺乏而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由于信息渠

2、道不畅,能熟练或基本熟练使用电脑的不足半数,唯一学习的方式就是在堂上听老师讲。二、师资力量薄弱同时,在调查的过程中还了解到,农村的中小学师资力量薄弱。我所在的乡镇,基本上学校没有几个是个正规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的,几乎是清一色的“民转公 ”。他们中只有极少数受过专业培训,大部分是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的,相当一部分教师教法陈旧、观念落后。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的问题。通过查阅所在乡镇的教师档案资料,发现全镇中小学教师平均年龄 47 岁,其中,0 岁以上占 18%。不仅年龄老化,而且学历偏低,知识结构老化,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几所小学中,市、区级学科带

3、头人、教学能手几乎为零;初中学校,稍有改观。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改革后的义务教育新程,他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造成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受经济发展水平和事业人员编制的制约,难以注入“新鲜血液 ”,使得一些学校不得不临时招聘代教师,以解燃眉之急。三、应试色彩浓郁,师生不堪重负通过调查了解到中小学的考试情况,分数仍然是最重视的一项。首先,老师堂上一遍又一遍的讲述高分才能上好学校,好的学习环境和好的生活条,学生们则以老师的话为准则,认为考高分就可以达成所有的想做的事,家长则又给学生施加“高分” 压力,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话在这里最合适

4、不过了。四、教学质量低,不利于学生创造力和积极性的发挥通过旁听教,发现在堂上同学们很少有主动回答问题的,通过老师和家长的交流才发现,并不是同学们的积极性不够,只是害怕说错了被人笑话,还有在堂上发言表示压力很大,还有一些学生表示只要考试的时候考出好的成绩家长就会高兴。同时还了解到家长和老师平时的交流并不多,只是偶尔的开一两次家长会,还有好多家长以各种名义不能到达,造成了家长和 老师了解的学生的情况出现了明显的差异。五、学生素质低下,德育教育令人担忧在一些学校,有的老师可以公开容忍成绩优秀的学生犯错误,少数学生家长在自己孩子与同龄孩子发生冲突时,竟然给予纵容和支持。不少学生心理欠缺甚至扭曲,打群架

5、、偷财物、出入网吧、集结团伙、侮辱师生等现象绝无仅有。由此可见,造成一些农村中小学生法制观念淡薄,道德品质败坏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家庭、社会都没有对之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严重缺失。六、辍学率相对较高,就业无路,致富无路据有关统计资料,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初高中毕业生中 60%以上要回到农村,尤其是农业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这一比例更高,达到 80%以上。这些学生大多返乡务农或外出打工。但农村普通初中教育,尤其是程设置、教材编写与农业生产经营、城乡经济发展实际需要相脱节,学到的基础化,就连劳动技能也都解决不了,很多农村产业技术与经营管理问题。一些初中毕业后不能升入重点高中的孩子,宁可融入了

6、滚滚打工洪流,也不愿到职成教育学校学习深造。因而出现了“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 的教育怪圈。七、教育质量低,使农民转方向,加重农民负担农村家长往往为了让孩子能够得到高质量的教育,学更多的知识,走出农村,而将孩子们送入学费昂贵的私立学校学习,放弃收费较低甚至免费的公办学校。从而得知,国家支持农村的大量教育经费,并没有从实际意义上给广大农民减轻负担,反而使他们中一部分家庭的实际负担较往日大大加重了。还有一些由于农村学校的公用经费拨付不够及时到位,致使很多农村学校向学生家长等私人借款维持学校的正常运作。据以上农村中小现状,提出几项建议。一、 加大农村教育资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村教育资不足

7、的状况。首先要把教育经费的挪用作为重点抓,把有限的教育资用到实处。迅速成立一个调查小组,查清农村中小学的负债状况以及教师的工资待遇落实情况,对因负债建校舍的,要通过财政拨款支付,使学校能较好地运转;其次完善对农村教育投资的监督机制,严防中间环节的克、挪、卡、要,确保专款专用,并且还要力保各校将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从而逐步完善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二、 全面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整体的综合素质。加大师资培训力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清退或分流不合格教师,招收有大专学历的毕业生回乡任教,同时对教师的福利等问题要根据实际给予改善。完善农村教育资尤其师资资配置,促进农村教育的公平正义。三、 彻底

8、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在为学生“减负”的同时也要为教师“减负”。在我国大部分农村中小学,由于受现代企业制度的影响,曾经风靡一时的推行所谓的“末位淘汰” 机制,广大农村教师因担心自己本就之不易的“铁饭碗 ”砸在质量上、丢在 “末位”上,不惜起早贪黑长时间同学生泡在一起,致使应试教育愈演愈烈,一些学生由此产生厌学、逃学的现象。有的教师生怕下岗,便以透支身体健康为代价,长期自主加压,延长工作时间,更有甚者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障碍。据调查,在农村中小学教师中由于担心教学质量而整日吃不好睡不香者大有人在,尤以 4 岁左右中年教师最为突出。此外,在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半边户” (夫妻只有一人有

9、固定工作)由于工作压力大,家庭负担重,个人收入有限,他们往往身心俱疲。我们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农村中小学教师身上大力弘扬人精神,落实人关怀,不遗余力地为他们减轻工作压力,消除心理障碍,为在广大农村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铺平道路。四、 坚持德育为首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健康个性和谐发展。加强和改进农村中小学学生德育工作,首先要把握好中小学教育阶段青少年身心成长发育的特点,把握好不同学生个体的个性心理特征和思想、学业基础,从而有的放矢的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确立健康向上的人生目标。抓紧这时期的德育工作,将对他们一生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

10、用。但当前社会生活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传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伦理道德观正受到商品经济大潮的不断冲击,致使现阶段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一时无所适从。因此,我们的德育教育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并有机结合传统美德,把握新时代特点,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教育的全过程。要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有机统一于教材之中,积极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和形式,把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努力营造出宽松、和谐、愉悦的“三位一体” 德育教育环境,为培

11、育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奠定良好的基础。五、 深化教育改革,彻底改变农村学生“升学无望,就业无路,致富无术”的局面。农村中小学教育要与农村实际相结合。国家要着力改革农村中小学程,设置一些体现农村教育特点的实用性程,使之在提高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的同时还能更好地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六、 加大义务教育宣传和实施力度,确保困难学生不会因贫失学,另一方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堂教学质量,活跃堂气氛,促进学生乐学善学,确保学生不会因厌学而辍学。同时,要完善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机制,切实把“减负控辍” 工作纳入教育督导评估序列并不断提高评价指数。从而把“减负控辍” 工作纳入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一盘棋工程,最大限度的控制学生流失。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