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基础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上传人:自*** 文档编号:32784981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基础建设经验交流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农业基础建设经验交流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农业基础建设经验交流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农业基础建设经验交流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业基础建设经验交流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基础建设经验交流材料(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农业基础建设经验交流材料县是一个丘陵农业县,20*年在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土地治理中,县农业开发领导小组根据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迅速发展,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有关精神,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生态立县、有机富民”的发展决策,瞄准本县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基础工程薄弱的突出出问题,采取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源综合开发,工程、农艺、技术培训等综合配套的措施进行项目建设,到20*年12月底,完成中低产田改造1.2万亩,完成投资639万元,占计划92%,其中财政资金422万元,占计划90%,群众自筹资金217万元,占计划98%,极大地改善了项目区农业基础条件,农业生产综合生产

2、能力显著提高。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高标准搞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县20*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治理在镇项目区实施,该镇交通文便,土地资源、水资源丰富,是该县传统农业主产区。但是,历年来农业基础设施硬件建设不足严重制约农业生产的发展。大部分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水库难蓄水,渠系不畅通造成排灌困难,形成大面积的水渍田、冷浆田、单季田,旱时难灌、涝时难排成为当地农民群众发展生产的心病。20*年事8月,县农业开发办组织了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和镇、村、组的有关人员一道,根据近30年的水文气象资料,按照抵卸20年一遇的旱涝灾害天气,以适应现代农业机械化和水旱轮作要求标准,对该镇的水利灌溉工程进行的系统规划,

3、并对核心治理区段、段3000多亩中低产田进行了高标准设计,制定了实施方案。经过严格的招投标工程建设,到20*年12月底已完成加固防渗山塘水库5座,拦河坝6第 2 页座,开挖疏竣渠道30公里,衬砌渠道30公里,埋设管道2.2公里,修建机耕道9.2公里,桥、涵、闸等渠系配套工程700座,核心治理区三千多亩中低产田形成了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的合理格局。通过治理,改造中低产田1.2万亩,新增灌溉面积2400亩,改善灌溉面积8400亩,新增除涝面积2400亩,改善除涝面积6000亩,新增旱作农业面积1100亩,增加机耕面积10000亩,控制水土流失面积5平方公里,达到了项目建设

4、的规划设计目标。二、找准问题,突出重点,着力搞好“素质”基础工程的建设。人类资源的开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第一要素。长期以来项目区农民思想观念不解放、文化素质低、市场信息量少等诸多方面也成为阻碍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县在项目建设中,针对这一突出问题,安排项目资金18万元,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外出考察学习、举办培训班和农民聊“家常”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国家农业优惠政策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有关政策、标准要求及管理制度;并围绕县有机农业优势产业的发展,邀请了南京大学龙文教授和上海华标对外贸易公司张金明来项目区讲有机农业的专题讲座;县农业开发办主任汪来生同志经常下到镇、村、组及上户宣传国家农业综

5、合开发有关政策,传递市场信息,讲解有机农业操作规程;县农业开发项目办所有工作人员下到基层都有义务对农民进行宣传、讲解、传授、解答有关农业综合开发的有关知识和农民群众提出的问题。根据资料统计,县在20*年项目建设过程中,举办300人以上技术培训班3期,50人以上培训班6期,现场培训班8期,共培训人员1500多人,发放农作物有机栽培技术概要、有机农业操作手册等技术资料3000多份。通过这一“素质”工程的建设,激发了项目区农民投身项目建设的积极性,第 3 页提高了项目区干部群众掌握政策,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经济的意识,形成了人人谋发展,人人求发展的良好氛围。在项目建设中,群众自筹资金51万元,投工投劳

6、4.4万工日为项目高标准建设起到了非常大的积极作用。三、建项目、引资金,推进农业产业化形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县通过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起到了“筑巢引凤”的效果。20*年以来,该县利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多种经营项目发展有机农业产业化初见成效,20*年县委、县政府作出了“生态立县、有机富民”的战略决策。随后锦江有机食品有限公司,青叶食品有限公司等一批食品加工企业开发有机产品效益显著,20*年创汇800万美元以上。20*年金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壹亿元人民币开发有机食品,20*年4月竣工投产,现已成为省最大的食品加工民营企业。龙头企业的良好效益,带动了县有机农业的迅速发展,并推生了一

7、批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出现。例如,茭湖有机农业合作社、有机协会、乡有机农业开发公司等。20*年全县有机耕地面积发展到34600亩,其中有机姜3000多亩,有机水稻11000多亩,有机小葱1000多亩,另外还有草莓、毛豆、百合、脚板薯等一系列有机产品通过ecocert或bcs的有机认证,产品通过协会或公司销往欧盟、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产值达到5100万元,每亩产值达1500元 ,比种常规品种高出300元,例如,茭湖乡小葱种植面积1000亩,产量150万公斤,产值225万元,利润115万元,每亩利润达到1100元。有机食品产业化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的大力扶持下,真正形成了农民企业市场紧密相连的产业链,正在不断的壮大发展之中。20*年段500亩中第 4 页低产田通过治理后,也进入有机土壤转换期,成为县有机农产品生产原料基地。现在该段以每亩295元从农民手中租赁,其中:金源食品有限公司租赁75亩,县有机农业办公室干职工租赁160亩,镇4位国家干部租赁170亩,村有机协会租赁95亩,引进资金60多万元种植有机小葱,该村的农民每天被种植小葱老板雇用,每天报酬男劳力20元,女劳力15元,每户农民平均每月1000元左右的收入,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强劲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