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784083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3.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2.3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1.2.3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1.2.3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1.2.3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1.2.3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3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3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新人教版必修1(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1.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2.了解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3.掌握溶液配制过程中仪器的使用及误差分析。,学习目标明确了,出发吧,含 糖 量 3.6%,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有多种,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义?,北京市人民医院血液中心化验单,1.溶质的质量分数在实际使用时有很多不便之处2.对于溶液,量取体积要比称量质量更易操作。能不能通过量取一定体积的溶液就知道其中含有多少摩尔溶质呢?,通过分析以上几种浓度的表示方法,你有什么启发?,为此我们要引入一个新的表示溶液浓度的物理量。,定义:,表示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公式

2、:CB=,单位:,nB: mol,V: L,CB: mol/L,1、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体积,注意,对物质的量浓度的理解,(1)体积是溶液的体积,不是溶剂的体积。(2)溶质用物质的量表示,不是用质量表示。(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个定值,不受体积影响。从某浓度的溶液中取出任意体积,其浓度不变。,例1 将53.0gNa2CO3 溶解在水中,配成500mL溶液,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学以致用,解:n(Na2CO3) = m(Na2CO3) /M(Na2CO3) = 53.0g/106gmol-1 = 0. 500mol,c(Na2CO3) = n(Na2CO3) /V = 0. 500

3、mol/0.500L= 1.00mol/L,答:溶液中Na2C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0mol/L。,2、配制500mL0.200mol/L的NaCl溶液, 需NaCl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质量是多少?,解: n(NaCl) =c(NaCl) V,= 0.200 mol/L 0.500 L,=0.100mol,m(NaCl)= n(NaCl) M(NaCl),=0.100 mol 58.5g/mol,=5.85g,答:所需NaCl的物质的量是0.1mol,质量是5.85g。,做一个有点难度的,你会吗?,知道了物质的量与质量的关系,以及用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来表示溶液的组成,我们就可以在实验室里

4、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了。,配制溶液要求比较精确,应该使用容量瓶,我们先认识容量瓶。,容量瓶是啥瓶啊?,专用活塞,只有一个刻度,瓶颈细长,平的底,容积,温度,容量瓶的使用,1. 构造:,2. 特点:,3. 使用目的:,细颈、平底玻璃瓶,瓶口配有磨口玻璃塞,容量瓶上标有温度和容积容量瓶上有刻度线而无刻度,用来配制一定体积浓度准确的溶液,4. 注意事项:,溶解或稀释的操作不能在容量瓶中进行,不能长期存放溶液或进行化学反应,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准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步骤:,计算,以配制100mL 1.0mol/LNaCl溶液为例,计算:,n(NaCl) =1.0mol/L0.1L=0.1

5、molm(NaCl) =0.1mol58.5g/mol=5.85g,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2. 称量,注意事项:(1)使用前要调零(2)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大小相同的称量纸(3)称量时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4)用镊子夹取砝码时应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夹取(5)称量完毕后应将砝码放回盒中,游码归零,提示:托盘天平只能准确到0.1g,所以称取氯化钠5.9g。,3. 溶解,注意事项:(1)应在烧杯中溶解,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2)搅拌时用到了玻璃棒,4. 转移,由于容量瓶瓶颈较细,为避免液体洒在外面,应用玻璃棒引流。,5.洗涤,注意事项:用少量蒸馏水洗涤23次,洗涤液要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提示:如果

6、用量筒量取液体药品,量筒则无需洗涤,6.定容,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在距离刻度线23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提示:此处用到了胶头滴管。,讨论,定容时俯视或仰视刻度线,对溶液的浓度有何影响?,?,俯视,仰视,俯视刻度线,实际加水量未到刻度线,使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仰视刻度线,实际加水量超过刻度线,使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7.摇匀,将容量瓶盖好塞子,把容量瓶倒转和摇动多次,使得溶液混合均匀。,思考: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能否补充水?,不能。因为这是部分溶液在润湿容量瓶瓶口磨砂处有所损失所致。,8.装瓶,容量瓶中不能存放溶液,因此要把配制好的溶液转移到试剂瓶中,贴好标

7、签,注明溶液的名称和浓度。,思考:做完实验,用到了那些仪器?,250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纸片、试剂瓶,1 .称量(1)砝码缺损,砝码生锈(2)称量NaOH时间过长2. 溶解:溶解后或稀释后的溶液没有冷却至室温就定容3 .洗涤(1)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2)用蒸馏水洗涤后的容量瓶没有干燥(3)移液前将容量瓶用待配溶液润洗4 .转移(1)定容前转移中有液体溅出,偏低,无影响,偏低,偏低,偏高,偏高,偏高,偏低,(2)定容后装液有液体溅出5 .定容(1)定容时发现液面高于刻度线,用吸管吸出液体,使液面与刻度相切(2)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加水至刻度线(

8、3)定容时俯视读数;仰视读数(4)量取浓溶液时量取时俯视读数;仰视读数。,偏高,偏低,偏低,偏低,偏高,无影响,偏低,实验室不仅经常配制溶液,也经常稀释溶液,稀释溶液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呢?,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结论:浓溶液配制稀溶液前后,其物质的质量和物质的量保持不变c1V1=c2V2,C,例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1 L水中溶解了58.5 g NaCl,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B从1 L 2 mol/L的H2SO4溶液中取出0.5 L,该溶液的浓度为1 mol/LC配制500 mL 0.5 mol/L的CuSO4溶液,需62.5 g胆矾D中和100 mL 1 mol/L的H2S

9、O4溶液,需NaOH 4 g,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将1gNaCl溶于水制成1L溶液 ,则c=1mol/L ;(2)将1molNaCl溶于1L水中,则c=1mol/L; (3)若从1L 1 mol/L的NaOH溶液中取出20mL,则取出的 NaOH溶液c=1mol/L;(4)同体积 、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不同溶液中,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相等;,注意:1L是溶液的体积,不是水的体积。,(1)将40gNaOH配成2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_mol/L,0.5,(2)标况下,22.4LHCl配成0.5L盐酸,其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2,(3)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的硫酸溶液500mL,

10、 含硫酸的物质的量为mol 。,(4)10 mol HCl能配成L 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的盐酸。,5,1,针对训练2 填空,配制100 mL 0.1 molL1 Na2CO3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称取1.06 g无水碳酸钠,加入到100 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定容B称取1.06 g 无水碳酸钠,加入100 mL蒸馏水,搅拌、溶解C转移Na2CO3溶液时,未用玻璃棒引流,直接倒入容量瓶中D定容后,塞好瓶塞,反复倒转,摇匀,D,例题2,欲配制1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250mL,完成下列步骤:用天平称取氢氧化钠固体 克。将称好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 中加少量 蒸馏水将其溶解,待 后

11、将溶液沿_移入 mL的容量瓶中。,10.0,烧杯,冷却,玻璃棒,250,针对训练3,用少量蒸馏水冲洗烧杯 次,将冲洗液移入 中,在操作过程中不能损失点滴液体,否则会使溶液的浓度偏 (高或低)。向容量瓶内加水至离刻度线_ _ 时,改用 _ _ 小心地加水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若加水超过刻度线,会造成溶液浓度 ,应该 。最后盖好瓶盖, 将配好的溶液移入 _中并贴好标签。,23,低,12厘米,胶头滴管,偏低,重新配制,摇匀,250mL容量瓶,试剂瓶,(1)配制200 mL 1.0 mol L1 H2SO4溶液,需要18 molL1 H2SO4溶液的体积是 。,(2)在50 g HCl的质量分数为

12、30%的盐酸中加入250 g水后得到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1.1mL,5%,针对训练4 这是关于溶液稀释的题目,分析依据:,1.称量误差分析(1)天平砝码沾有其他物质或生锈(2)指针左偏(3)砝码缺损,(m偏大,c偏高),( m偏大,c偏高),( m偏小,c偏低),2.配制过程误差分析(1)溶解过程中有部分液体溅出(2)转移时有部分液体溅出(3)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4)定容时仰视读数(5)定容时俯视读数,( m偏小,c偏低),( m偏小,c偏低),( m偏小,c偏低),( V偏大,c偏低),( V偏小,c偏高),物质的量浓度,容量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一算二量三溶四冷五转移,六洗七加八定九摇十装贴,精确配液,作业:同步解析与测评 同步检测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