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课堂导学案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32773173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课堂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课堂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课堂导学案(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课堂导学案七年级 科目:语文 主备:金小春 审核:初一语文备课组【学习目标】1. 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味作者的豪壮情怀。 2. 揣摩本文比喻中蕴涵的哲理及洋溢的情感。 3. 联系生活实际,正确的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 【学习重点】目标 12【资料链接】作者,李大钊,五四运动的领袖之一。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1927 年 4 月 28 日,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于北京。李大钊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也是学者和诗人。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 20 世纪 20 年代。当时,有一部分五四运动期间一度觉醒的知识分子又陷于迷惘之中。他们有一腔爱国热血,却看不到中国的希

2、望。李大钊等革命先驱者则已找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已经全身心地投入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之中。【自主学习】1.注音: 逼狭( ) 崎( )岖( ) 阻抑( ) 2.整体把握:第一段,说明人类历史的道路是不平坦的,只有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冲过艰难险阻的境界。第二段,以长江大河比喻民族生命的进程。极其险峻,民族生命的进程“亦复如是”。第三段,以旅途征人以冒险为美趣比喻“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这段说明人类在历史上只有经过艰难曲折,奋斗流汗,才能深切体验到奋斗的意义,成功的乐趣。第四段,从上文泛论“人类在历史上的生活”和“民族生命的进程”,谈到“中华民族现在所逢的史路”。在这里,把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精神联系

3、起来,点出了题目。第五段,照应第二段,以扬子江、黄河比喻我们的民族精神。【合作探究】1)试阐释文中提倡的“雄健的精神”。 “雄健的精神”,也就是民族的精神。 “雄健的精神”也就是这种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2)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 “一种冒险的美趣”,“奇趣横生”,“一种壮美的趣味”,“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这种种趣味,其实都是经历艰难险阻以后的趣味,是一种快乐、一种幸福。(3)本文用一系列比喻来说理,既生动形象又有说服力。请指出文中用了哪些比喻,表现作者什么情怀。 用长江大河比喻民族生命进程;用扬子江黄河比喻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用“浩浩荡荡”比喻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一

4、往无前;用“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比喻中华民族历史的顺利发展;用“曲折回环”“崎岖险阻”比喻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用长江黄河穿沙漠、过山峡比喻中华民族前进中的艰难斗争;用“浊流滚滚,一泻万里”比喻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这些比喻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豪情壮志。 土地的誓言课堂导学案【学习目标】1. 联系时代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3. 增强学生热爱祖国家乡,发奋图强的美好情操,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重点】目标 12【资料链接】(1)作者: 端木蕻良,东北流亡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2)写作背景: 1941 年 9 月 18 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

5、,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者怀着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自主学习】注音: 端木蕻良( ) 炽痛( ) 喷涌( ) 泛滥( ) 白桦林( ) 嗥鸣( ) 斑斓( ) 碾( ) 丰饶( ) 污秽( ) 谰语( ) 亘古( ) 默契( ) 田垄( ) 蚱蜢( )( ) 镐头( ) 2. 整体把握: 这是一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他把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流亡青年压抑的情感用火一样炽热的语言表达出来。而作者所眷恋的关东原野,已被日本侵略者强占十年之久,对作者来说,她是失去的美好家园;对国人来说,她是祖国完整版图上沦丧的土地,因此,眷念乡土

6、就有了让人产生共鸣的强烈的爱国色彩。这篇课文在艺术上体现了端木蕻良浓郁的抒情风格与独特的抒情方式,那就是以倾诉式的语言表达激情,以富有力度与浓度的情感打动人心。 【合作探究】1.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 这一标题应该理解为“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 将“土地”二字置于最醒目的位置也确实是一种较好的选择。2.怎样理解文中“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中的“泛滥”与“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中的“埋葬”这两个词语的确切含义?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求解:一、明确该词的本意;二、分析该词所处的语境。最后在本意和语境间可以发现词语的具体确切的含义。“泛滥”原意是“江河水溢出,淹没土地”,又引申为“思想、事物到处扩散”。作者的心情正如决堤之水不可遏抑地向四下泛滥奔流。“埋葬过我的欢笑”中的“埋葬”更加特殊,昔日的快乐欢笑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和悲愤!作者的欢笑 “死了”,它被埋葬在故乡的田垄间。作者的欢乐只属于失去的故园。用“埋葬”是不是更多了一层沉重的感觉和悲愤的心绪呢?谁埋葬了我们的欢笑,谁夺去了我们的“田垄”,我们就要埋葬他们!让埋葬我们欢笑的田垄成为埋葬侵略者的墓地!【疑问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