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态信天游在我们台州学校教学中的几点浅见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2749019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生态信天游在我们台州学校教学中的几点浅见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原生态信天游在我们台州学校教学中的几点浅见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原生态信天游在我们台州学校教学中的几点浅见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原生态信天游在我们台州学校教学中的几点浅见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原生态信天游在我们台州学校教学中的几点浅见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原生态信天游在我们台州学校教学中的几点浅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生态信天游在我们台州学校教学中的几点浅见(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原生态信天游在我们台州学校教学中的几点浅见【摘要】本文主要针对我们台州地区的学校,在 17 册西北放歌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如何进行原生态信天游的教学,如何选择合适的材料,深化陕北民歌信天游的教学,使学生通俗易懂地了解、喜欢这种非常有特色的汉族民歌,以及准确把握陕北民歌信天游的一些基本特征和唱腔的韵味。 (关键词)原生态 信天游 民歌 陕北 浅见 教学 陕北这块极富生命力的黄土地孕育了极具地方特色的信天游,它是黄土高原上最富有特色、流传最久远的的民歌;它的曲调丰富多彩,内容包罗万象,很受当地老百姓的喜爱。信天游流行于陕北及与之接壤的宁夏东部、山西西部和内蒙古西南部地区,属于民歌中的山歌体。黄土高坡

2、的地形,使得山歌成为这里最主要的、最有代表性的民歌体裁,形成了音调悠长、高亢的特点,具有黄土高原空旷苍茫的感觉。我们台州地区地处祖国东南沿海,本地民歌资源比较贫乏,几乎没有在全国全省影响很大的民歌。我们的学生所熟悉的民歌大多是江南韵味的小调体民歌,比如江苏民歌茉莉花,曲调婉转曲折,节奏均匀平稳,富有江南民歌清秀细致的特征。无锡景特别的柔和、妩媚的时令小调,也是典型的江南风格旋律。或者像采茶舞曲这样带有越剧色彩,非常流畅细腻的曲子。对学习陕北那种高亢嘹亮、粗狂豪放的曲调有些不习惯。而在初中 17 册西北放歌这一单元中就安排有信天游的内容。如何进行原生态信天游的教学,如何选择合适的材料,深化陕北民

3、歌信天游的教学,使学生通俗易懂地了解、喜欢这种非常有特色的汉族民歌?本人作为一名老音乐教师,有责任也很有必要为之努力探索。由于地域的关系,我们台州的老师对这种民歌形式不是十分熟悉,本人总结了几点各大名家的见解、看法,并结合我们平时学校教育的情况,发表一点自己的浅见,仅供各位同行参考。在我们的教学中,我觉得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一,给学生介绍陕北独特的风土人情,激发学生兴趣。陕北是指陕西省的北部,主要包括延安地区和榆林地区。绥德、米脂是信天游流传的最中心,传唱最普遍,出的曲目也最多。在教学时,可以通过图片、视频让学生观看黄土高坡的地形,欣赏陕北秧歌片断,欣赏陕北剪纸作品,感受安塞腰鼓的韵味;可

4、以介绍延安的窑洞,以讲述宝塔山上革命故事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喜欢陕北,同时让学生知道信天游是陕北老百姓最喜爱的民歌形式。陕北民间有“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无法解忧愁”的说法。信天游和陕北人是血脉相承、密不可分的。在陕北,信天游无处不在,无论是妇女纳鞋底时的吟唱,还是赶牲口脚夫的放声高歌,形成了陕北独特的景观。 二,给学生讲解信天游的特征。作为一个南方的学校老师,对于信天游的曲调特征、语言特征并不容易把握,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学习。西北民歌是中国民歌音乐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人以为中华民歌中最富特色、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陕北民歌。出于个人对这种艺术形式的偏爱,我特意于 1996 年的暑假用半个月的

5、时间自费去陕北采风,拜访了信天游的另一个代表人物中国民歌大王贺玉堂。贺老师是一位传奇人物,先后参加了 70 余部有关信天游的影视剧配插曲工作。1987 年中宣部授予他“ 中国民歌大王 ”称号,受到过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总书记的接见。他演唱的天下黄河、东方红名扬四海。在贺老师的热心帮助下,我对信天游这一民歌形式越来越喜欢,了解得也越来越多。信天游除了一般山歌的特征之外,我觉得在教学中还要着重讲清楚以下五个特征(一边示范唱腔一边讲解效果更好):1.信天游的曲调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悠长。陕北人生活在黄土高原,在当地,人们习惯站在高坡上、沟底里,远距离地大声呼叫或交谈,常常把嗓门拉得长长的,因此,信天

6、游那种节奏自由、曲调奔放开阔、悠扬高亢的特点就流露出来了。例如泪蛋蛋第一句“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就是这样。2.信天游上句开放、充满激情,下句收拢、比较平稳。例如兰花花上句“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各英英的采”就比较开放,音区较高,音域跨度也较大,充满了激情。下句“生下一个兰花花实实的爱死人”则比较收拢,旋律曲折下行,表现出平稳的叙事性或感叹性的情调。上下句的对比,进一步把兰花花的美丽,不甘于封建势力的压迫,冲破封建礼教、大胆追求婚姻自主的反抗精神表现出来。3.双四度音调结构(以主音及其上方四度和下方四度音为骨干,如 2-5-1,6-2-5 等)。信天游这种结构很常见,经常在歌曲一开始就出现,并且形

7、成较大的篇幅。例如脚夫调全曲除了倒数第二小节的第二拍以外,全部由 5.1.2 三个音组成,并四次构成双四度音调。这反映了脚夫们生活困苦、走南闯北、翻山越岭、风餐露宿的艰辛,下行音势走向又增加了凄凉感。4.信天游曲调中常常使用“润腔”(包括甩音,“负重感”,用不圆润的真声演唱)。甩音是一种在音调下行的过程中插以短时值的反向上行的装饰手法。甩音常用假声演唱,其时值比谱子上记录的要短,甩到后马上离开。例如脚夫调、泪蛋蛋、兰花花都有这种现象。行腔过程中的“负重感”就是指高音常被往下牵引,例如赶牲灵中的一句。演唱者用不圆润的真声演唱,听起来有股愁苦和苍凉感,脚夫调就很形象。5.歌词很有特点,上句制造气氛

8、,下句具体描述。一般来说,民歌研究者大多是研究曲调的,而信天游不仅曲调优美,它的歌词也非常有特点。上句常用“比”、“兴”手法,引出或映衬下句唱词的具体叙事和抒情。两者相互映衬,成为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听起来荡气回肠,不绝于耳。例如兰花花第一句上句“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蓝各英英的采”就是用“ 兴” 的手法,以青线线、蓝线线颜色的鲜艳夺目,来象征和映衬兰花花的动人风采。第二句“五谷子那个田苗子,数上高粱高,来比女儿中数兰花花最好”,这是比喻。通过这样的描写,使得心灵手巧、长得俊秀的兰花花形象更加突出,和被迫嫁给“猴老子”事件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反映出封建买卖婚姻对妇女的摧残和迫害的陋习。再看看教材里的

9、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歌词,“一道道的山来一道道的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一杆杆的红旗一杆杆的枪,咱们的队伍势力壮”就是这种很典型的“比”、“兴”手法。陕北人唱信天游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既唱个人的忧愁,也唱生活的欢乐。再加上方言的运用,使得民歌增加了浓郁的地方色彩,加入一些衬词听起来更有乡土气息。三,让学生了解当今信天游的代表人物。唐诗的兴盛离不开李白、杜甫等许多名家的手笔,也正因为有苏轼、李清照等词人的大作才使得宋词大放光彩,同时唐宋诗词繁华时期也培养了大批诗人词人。同样道理,是许许多多的信天游爱好者、传颂者推动了信天游的发展和繁荣,在当今这许许多多的民间艺人当中,榆林地区的王向荣和陕北地区

10、的贺玉堂是其中的佼佼者。王向荣,出生于陕西省东北角的府谷县新民乡马如疙瘩村,1954 年出生,他是家族中第九个孩子,所以从小没人管,加上整天吃不饱饭,就张大嘴哭。从小哭的时候那种尽情的呐喊,锻炼了他的共鸣;从小跟父亲放羊获得了早期的民歌启蒙,倔强的性格使得他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当地有名的民歌手。他最早把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通过先进的传播媒体推向全国,让千千万万中国人了解信天游。他是首个登上人民大会堂演唱信天游的民间歌手,保留曲目有泪蛋蛋、东方红、黄河船夫曲等。贺玉堂也是位传奇人物,他出生在腰鼓之乡安塞,爷爷和舅舅均是民歌手。他从小受到民歌的熏陶,更兼上天赋予他一副好嗓子。人们都说贺老师是一位

11、奇人。1970 年一场车祸,他的右胸被撞断 4 根肋骨,左胸断了 3 根肋骨,胸膈膜破了一个洞,昏迷了半个月。出院后,他的嗓子不仅没坏,音域更宽了,声音更亮了,杂音更少了。1980 年被一块飞来的岩石砸破脑壳,半个脑壳碎成块,脑浆和血都流出来了,碰巧北京的脑外科专家刚刚来延安,做了 10 个小时的手术,才使他保住了性命。后来用一块特制的有机玻璃补住了拳头大的洞,结果病愈后他的高音竟然又高了许多。他参加过各种大小演出,曾去中南海演唱过他的保留曲目天下黄河、东方红。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通过观看演唱视频来了解这两位民间艺术家。 .查看全文 复制本文地址 | 评论(0) | 阅读(1)原生态信天游在

12、我们南方学校教学中的几点浅见 2009 年 03 月 18 日 分类:个人日记 原生态信天游在我们台州学校教学中的几点浅见 0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我们台州地区的学校,在 17 册 西北放歌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如何进行原生态信天游的教学,如何选择合适的材料,深化陕北民歌信天游的教学,使学生通俗易懂的了解,喜欢这种非常有特色的汉族民歌。以及准确把握陕北民歌信天游的一些基本特征和唱腔的韵味。 (关键词)原生态 信天游 民歌 陕北 浅见 教学 0 0 陕北这块极富生命力的黄土地孕育了极具地方特色的信天游,它是黄土高原上最富有特色,流传最久远的的民歌;他的曲调丰富多彩,内容包罗万象,很受当地老百姓的喜爱

13、。信天游流行于陕北及与之接壤的宁夏东部,山西西部和内蒙古西南部地区。属于民歌中的山歌体;黄土高坡的地形,使得山歌成为这里最主要的,最有代表性的民歌体裁,形成了音调悠长,高亢的特点。具有黄土高原空旷苍茫的感觉。 0000 我们台州地区地处祖国东南沿海,本地民歌资源比较贫乏,几乎没有在全国全省影响很大的民歌。我们的学生所熟悉的民歌大多是江南韵味的小调体民歌:比如江苏民歌茉莉花,曲调婉转曲折,节奏均匀平稳,富有江南民歌清秀细致的特征。无锡景特别的柔和,妩媚的时令小调,也是典型的江南风格旋律。或者像采茶舞曲这样带有越剧色彩,非常流畅细腻的曲子。对学习陕北那种高亢嘹亮,粗狂豪放的曲调有些不习惯。而在初中

14、 17 册 西北放歌这一单元中就安排啦信天游的内容。如何进行原生态信天游的教学,如何选择合适的材料,深化陕北民歌信天游的教学,使学生通俗易懂的了解,喜欢这种非常有特色的汉族民歌。本人作为一名老音乐教师有责任也很有必要为之努力探索,由于地域的关系,我们台州的老师对这种民歌形式不是十分熟悉,本人总结了几点各大名家的见解、看法,结合我们平时学校教育的情况;发表一点自己的浅见,仅供各位同行参考。我觉得在我们的教学中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 0000 一,给学生介绍陕北独特的风土人情,激发学生兴趣:陕北是指陕西省的北部,主要包括延安地区和榆林地区。绥德,米脂是信天游流传的最中心,传唱最普遍,出的曲目也最

15、多。在教学时,可以通过图片,视频让学生观看,黄土高坡的地形,欣赏陕北秧歌片断,欣赏陕北剪纸作品,感受安塞腰鼓的韵味。可以介绍延安的窑洞,讲述宝塔山上革命故事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喜欢陕北;让学生知道信天游是陕北老百姓最喜爱的民歌形式。陕北民间有“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无法解忧愁”的说法。信天游和陕北人是血脉相承,密不可分的。在陕北,信天游无处不在;无论是妇女纳鞋底时的吟唱,还是赶牲灵的脚夫们放声高歌多形成啦陕北独特的景观。 0000 二,给学生讲解信天游的特征:作为一个南方的学校老师,对于信天游的曲调特征,语言特征并不容易把握。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学习。西北民歌是中国民歌音乐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16、,个人以为中华民歌,其中最富特色,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陕北民歌。出于个人对这种艺术形式的偏爱,我特意于 96 年的暑假花拉半个月时间自费去陕北采风。拜访了信天游的另一个代表人物-中国民歌大王贺玉堂。贺老师是一位传奇人物;先后参加了 70 余部有关信天游的影视剧配插曲工作。1987 年中宣部授予他“中国民歌大王”称号。受到过江泽民总书记和胡锦涛总书记的接见。他演唱的天下黄河东方红名扬四海。在贺老师的热心帮助下我对信天游这一民歌形式越来越喜欢,了解的也越来越多。信天游除啦一般山歌的特征之外,我觉得在教学中还要着重讲清楚以下五点特征(一边示范唱腔一边讲解效果更好)。1.信天游的曲调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悠长。陕北人生活在黄土高原;在当地,人们习惯站在高坡上,沟底里,远距离的大声呼叫或交谈,常常把嗓门拉得长长的,因此,信天游那种节奏自由,曲调奔放开阔,悠扬高亢的特点就流露出来了。例泪蛋蛋第一句:(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就是这样。2.信天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