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示”汉字的文化意蕴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2743397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示”汉字的文化意蕴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从“示”汉字的文化意蕴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从“示”汉字的文化意蕴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从“示”汉字的文化意蕴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从“示”汉字的文化意蕴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示”汉字的文化意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示”汉字的文化意蕴(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透过“示”旁汉字看中国祭祀文化摘要:汉字以其独特的形义结构,在其产生之初和演变发展过程中保存了先民生活及思想的点点滴滴。汉字的这种文化蕴涵形成了中华民族文化中独特的风景。可以说,古人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凝固在了一个个汉字中,从而形成独特的汉字文化化石。该文将从意义和字形上探讨说文解字中部分从“示”汉字的文化义蕴,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祭祀文化进行解释说明,更深入的了解祭祀文化以及它对汉字产生的影响。关键字:汉字;祭祀;文化意蕴 引言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而且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文字,它是古代先民们“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窗,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1, “见鸟兽蹄迒之迹

2、” 2,而创造的。它不仅是语言的载体,同时还体现了我们古代祖先审视大千世界万事万物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思维方式。远古时代的社会生产状况,很多已无文献记载,现在很难考证或者说已无法考证,但是,汉字,尤其是古汉字,真实的反映出远先民的物质世界、生存条件、思维习惯和当时的文化背景。汉字所蕴涵的这种表意功能是其它音节文字所没有的。从昔日的甲骨文上,我们可以看出其与今天的简体汉字在字形结构上的继承、演进关系,在字的形、义之间还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汉字的产生也和当时的社会风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汉字的构造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的历史文化对汉字产生的种种影响。而说文就是采用以形释义的方法求其本义,因此,

3、现可把说文中的解释和古代文献相结合、印证,由此推断上古社会的生产生活,尤其是文化方面的状况。在说文解字五百四十部中, “示”部字总共有 80 个,这个数目不算少,可见这些字在古代社会生产生活中使用频率还是较高。所以通过这些字来探寻远古时期社会生产状况,特别是文化方面就很有价值、意义。本文选择说文示部中具有代表的几个字分类从意义和字形上进行探讨。旨在为了更充分了解“示”部字的文化含义,同时,让人更重视汉字所负载的文化信息,充分利用汉字表意体系的特质,通过它的视角来观察我国古代社会文化。一、 说文解字中从“示”汉字所反映的上古祭祀文化左传:“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3可见祭祀在中国古代的地位十分重

4、要,是与打仗相提并论的事,它甚至还排在了打仗的前面。祭祀是在人类有了较为系统的神灵观念以后才产生的原始信仰活动。最早的祭祀活动很简单,只在崇拜对象的灵物前放置象征性食品以示报恩崇敬而已,希望通过祭祀活动,使自己得到神灵的庇佑。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祭祀也变得多而复杂,并与政治联系在了一起。在我国先民的心目中,祭祀亦是一种神圣而严肃的仪式,所以古人对于祭祀特别讲究祭祀场所、祭器、祭品及主祭人等。与祭祀有关的字,多从“示” 。 说文解字:“示,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从二三垂,日月星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 ”4许慎对“示”字的解释,依据的是其小篆字形,写作: ,他认为,上面一短一长的

5、两横是“上”字(按:古文“上”和“二”字形有所不同,一短一长的两横为上,两横同长为二) , “上”代表天,下垂的三笔分别代表日、月、星辰,上天用日月星辰所形成的不同天象,隐射人间的祸福,提示人们遵照行事;人们则通过天象观察自然的变化,了解神的旨意。但这并不是“示”的造字本义,徐中舒:“象以木表或石柱为神主之形。 ”“卜辞祭祀占卜中,示为天神、地祗、先公、先王之通称。 ”5可见“示”的本义应该是指祭祀对象。汉字中从示的字很多, 说文示部收录 60 个字并 13 个重文,这些字大都与祭祀有关:或为神、祗、社、稷等祭祀的对象;或为祭、祀、祡、禋等祭祀的名称或方式;或为祸、福、祯、祥等祭祀的反报。从这

6、些字的形义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出许多古人宗教观念与仪式的初始形态。这里试从祭祀对象、祭名、祭祀的反报三个方面来探讨。二、 祭祀对象古人祭祀的对象十分宽泛,大体可分为神祗灵怪等超自然体和死去的先祖两大类。(一)神在我国古代,崇拜与祭祀的超自然体中,最广泛使用的名称就是“神” 。 “神”是总名,几乎所有的怪异现象和崇拜物皆可称作“神” 。例如, “社”是土神;“稷”是谷神,故又可从“示” ;天、地、日、月、雷、电、山等等,各种自然物和自然现象都各有主宰,这主宰就是“神” 。“神” , 说文:“天神,引出万物者也,从示,申声。 ”4古人心中的天神,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对于神他们有无限的敬畏。 “神”这

7、个字在甲骨文中尚未发现,其在金文中写作: 。甲骨文中“申”字甚多,甲骨文作 ,描画的是闪电的样子,本义也正是闪电,所以申最早也是闪电的“电”字。 说文虫部 “虹”下:“申,电也。 ”6而后来在金文中可以看到从“示”之“神” ,也可以看到“申”用作“神”者。 说文申部:“申,神也。 ”7这就是说,鬼神的神、闪电的电、申请的申最早是同一个字,后来才分化成了三个字。可见, “申”为本字, “神”为“申”的后起字。古人看到闪电划破长空,击毁树木房屋和人畜,威力无边,神秘莫测,便对闪电顶礼膜拜,奉为神灵,此时的“申”不仅仅是闪电的代表,还象征了充满力量的整个自然界,是自然界中各种“神“的代表。随着社会的

8、发展,古人以闪电之形的“申”加上表示祭祀对象的“示” ,组成了“神” ,一个代表的是自然界,一个代表的是祭拜的对象,合在一起使文字在表示意义上更为明确,正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特别是天上出现的物象充满了敬畏心理。(二)祖古人相信,人死之后还在继续生活,需要活着的子孙供养饮食。 左传宣公四年:“鬼犹求食。 ”3古人以活人为参照物,设想已故的灵魂会和人一样生活。出于对先辈的崇敬与爱,古人定期举行对先辈的祭祀活动。古人对于先辈的祭祀,不仅仅在于对先祖的缅怀和追思,更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对宗法制度的确认和巩固,历代封建王室设立宗庙笼络人心,操纵政权,普通人民则通过祭祖获得福祉。“祖” , 说文:“祖,始庙

9、也。 ”4这是说“祖”是祭祀始祖的宗庙,是它的本义,后来发展为可以指称先辈先人。古人特别敬重祖先,是超出一般意义上的敬重,应该属于崇拜更恰当。 “祖”这个字从示从且。 “且”在甲骨文中写作: ,乃指男性生殖器,上古社会,生育是一件崇高、圣神、庄严的大事。它关系到一个氏族部落的兴衰成败。在那个人民少野兽多、自然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先民要想求得生存发展,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发展人口,以增强本群体应对自然的能力,因此,在先民的意识中, “且”不仅代表男性生殖器,而且还受到普遍的尊崇、膜拜。随后,由于“王”权的上升,古人在“且”的左边加上一个“示” ,合在一起用来专一表示氏族部落的男性祖先先王。随后,进入“

10、王权父系制“后,又上升为华夏民族的先祖。可见, “祖”与“神“一样,道出了古人对祖先的敬畏与崇拜。三、祭名老子五十四章:“子孙祭祀不辍。 ”8足见古时祭祀的繁荣与古人对祭祀的重视。说文示部所收录的字,大部分为祭祀的名称,这些祭名中,常常透露出古人祭祀的方法和仪式。(一)祭古人祭祀名目繁多,统称的总名就是“祭” 。“祭” , 说文:“祭,祭祀也。以手持肉。 ”4 “祭”本义就是指手里拿着肉祭祀祖先神灵的意思。 “祭”字的甲骨文作 ,左边像肉(即楷书 “祭”字左上角的部件) ,右边像手(即楷书“祭”字右上角的部件) ,中间的像血滴,点的多少不一,表示刚刚宰杀的牲畜,还在滴血,就拿来祭祀,这说明当时

11、还保持着血食的习惯。这部分手持肉之形,说明其造意,加上象征祭祀对象的“示” ,其合在一起则强调了祭祀的主体和方式杀牲献血腥于鬼神,是用牲肉祭神主、先祖。此外, “祭”在甲骨卜辞中出现率极高,有多种形体,如有的甲骨文字以手持肉(小点表示血滴)表示祭祀;有的又添加意符“示” ,表示手持肉供奉神祗;还有前期祭祀用的大概是生肉,上面还带着血水,以表示新鲜,即所谓“血祭” 、“血食” ;后来不带血水,是因为改用煮熟的肉食了。在先民的观念中,先王死后只是到另一个世界,仍然要继续生活,并能主宰现实世界的一切,降福或者作祟。所以,先民认为,祖先神灵有权利优先享受现实世界的物质文明。因此,祭祀是以献出礼品为代价

12、的。人们在对鬼神顶礼膜拜时跪拜叩头,焚香燃纸,同时还要献上祭品,祭品的种类很多,最初献食作为祭祀的主要手段在诸多食物中肉食为最重。一般来说是以牺牲来祭祀神灵,用杀牛宰羊的方式来供奉神灵,是中国最古老的祭祀形式之一,其它作为祭祀的食物还有粮食、玉帛、血。 “牺牲”是古代用于祭祀的动物,有“六畜”和“三牲”之说,鱼兔野味也可作祭祀用,不属于牺牲之列。祭祀还有用人的,古书称为“用人” 。后世称为“人祭” ,美女、儿童、战俘为祭品的现象是极为常见的。从这样的祭品也可以看出人们对自然界、鬼神、先祖的敬畏心理。“祭”与“祀”义近,故说文以“祭,祀也”说解“祭”字。段玉裁注:“统言则祭、祀不别也。 ”9但二

13、者又有不同。 说文示部: “祀,祭无已也。从示已声。 ”段玉裁注:“析言则祭无已曰祀。 ”9就是说不停的祭祀。在不强调二者区别时,祭、祀义同而可以通用;只是在需要突出其特点时,二者有别。 “祀”的甲骨文作 ,左边的“示”依然代表神灵,右边则类似一个跪着的人,两个部件合在一起就像人跪在神主前有所祷告之形。从字形看, “祭”突出了祭祀用的供物, “祀”则强调了祭祀时人跪地张口祷告的形貌。(二)祝古人祭祀,是想得到神灵的庇佑,但这种主观愿望如何才能达之于神而使其实现呢?于是就有了沟通人与神之间的中介人祝。 “祝”的甲骨文作 ,左边是代表祭祀对象的“示” ,右边像人跪于示前祷告之形,加上了大“口” ,

14、意在突出跪着的这个人在张大嘴不停的祷告,两形会意,正表现出祭祀的主持跪于神主前念念有词。所以, 说文示部:“祝,祭主赞词者。从示从人口。一曰从兑省。 易曰:兑为口为巫。 ”4这说明,祝的本义为主持祭祀活动的人。也引申为向神祈福、祝福。祭祀活动有专门的主持人也可见先人对祭祀的重视程度是可想而知的。四、祭祀的反报:“福”与“祸”从说文示部所收录的字中,可以考见古人祸福观。祭祀在一定的时间,祭物丰富又整洁,心意虔诚,仪式遵守礼仪,神灵就会保佑,因而得福;反之,则因触犯神灵而受祸。因此, “福” 、 “祸”二字也都从“示” 。(一)福“福”的本义为“赐福、报福” , 说文示部:“福,祐也。 ”4祐与佑

15、同:“祐,助也。 ”4“福”甲骨文作 ,像两只手奉尊于示前之形。福在商代是祭祀之名, “祭”字像手持肉, “福”字则像双手奉献酒尊。由于古人认为鬼神与人一样生活,也喜欢喝酒吃肉,所以要用酒肉来祭祀。酒肉丰盛完备,神灵吃饱喝足,就会保佑祭者,就会降福于人。因此,福还可以指祭祀的酒肉。 周礼天官膳夫:“凡祭祀之致福者,受而膳之。 ”郑玄注:“致福,谓诸臣祭祀进其余肉归胙于王。 ”10这里福,即指祭祀用后的酒肉。“福”又可以训为备,段玉裁注本说文示部:“福,备也。从示,畐声。 ”10礼记祭统:“贤者之祭也,必受其福。非世所谓福也,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 ”11古人认为,富贵长寿,健康安宁等圆

16、满完备就是福, 书洪范有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12这里福,就是所谓“百顺” 。在说文中, “禄”与“福”同义, 说文示部:“禄,福也。从示,录声。 ”甲骨文中没有“禄” ,但有“录” 。徐中舒:“甲、金文象辘轳汲水之形。汲水灌溉,可保丰收,故录有福泽之意。后加示作禄,专用作为福禄之禄。 ”13从这我们可以看出,古人认为幸福吉祥与祭祀是紧密相关的,是神灵降幅的结果。像这样表示祥福的字还有很多,如:禧、祥、祯等,它们都是从“示”的字。也进一步可以看出祭祀对古人的重要性,他们认为祭祀关系到自己的旦夕祸福,所以祭祀是古人生活中最重要的事之一。(二)祸在古人心目中,天灾人祸是有区别的:“祸”乃人为造成,是违背祖先神灵意旨所造成的,是祖先神灵不佑护的结果;“灾”是自然发生的,包括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造价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