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教学知识和能力预测题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2742101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和能力预测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和能力预测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和能力预测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和能力预测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和能力预测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和能力预测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育教学知识和能力预测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目二学习要求:1.必做部分:单项选择题:教育学部分通过做题识记背诵相关要点,举一反三,理解相关名词概念;心里学部分以理解为主,理解题目中的相关选项。材料分析:学会分析材料,尝试答题,熟练材料分析题的答题要求。2.必背部分:教育学部分:六大教学规律,八大教学原则,德育规律、德育原则等;心里学部分:着重理解记忆第四章相关内容(原理,名词概念) 。3.掌握技巧:辨析题:判断对/错; 进行解释/更正;简答题:通过做题试卷上的简答题,找到做题感觉,熟悉书本上相关名词概念,能用自己的话精炼概括作答。材料分析题:要点; 要点解释及相关要求;结合材料进行分析。2016 上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一)一

2、、单项选择题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 。A.孟子.尽心上 B.论语 C.说文解字 D.学记2.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是()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上层建筑 D.科学技术3.宋代朱熹在论语的注解中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 ”这是“因材施教”一词的来源。 “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 B.互补性 C.差异性 D.阶段性4.双轨制在()表现得非常典型。A.美国 B.英国 C.苏联 D.中国5.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及代表作是()A.布鲁纳教育过程B.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C.克夫教学与发展 D.凯洛夫教育学6.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不包括()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3、 C.教育影响 D.素质教育7.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这种现象被称为()A.宽大效应 B.中心品质 C.晕轮效应 D.刻板效应8.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开展以班级()为核心的常规管理。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规章制度 D.教学规则9.在教育目的问题上,法国教育家卢梭的主张体现了() 。A.社会本位论思想 B.个人本位论思想 C.社会效益论思想 D.教育无目的论思想10.古诗句“欢娱嫌夜短,寂寞恨更长”描写的心理现象是() 。A.空间错觉 B.时间错觉 C.运动错觉 D.视觉错觉11.人感伤时,会见花落泪,对月伤怀,这表现出哪种情绪状态?()

4、A.表情 B.心境 C.激情 D.应激12.自然常识课上,教师通过做水的加温与降温实验,让学生观察水的“三态”变化,这种教学方法是() 。A.讲授法 B.实验法 C.演示法 D.谈话法13.儿童因有改正错误的行为表现,家长便撤销惩罚,取消了限制儿童看电视的禁令,这种能增加反映概率的刺激是() 。A.正强化 B.正弱化 C.负强化 D.负弱化14.“心不在焉,则黑自在前而不见,擂鼓在侧而不闻”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离不开() 。A.感知 B.记忆 C.注意 D.思维15.小燕近期非常苦闷,一提到学习就心烦意乱、焦躁不安,对老师有抵触情绪,成绩也明显下降。小燕存在的心理问题是()A.焦虑症 B.神经

5、衰弱 C.强迫症 D.抑郁症16.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时,常使用的“ABCDE”治疗法属于() 。A.行为改变法 B.认知改变法 C.精神分析法 D.运动改变法17.“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 “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的观点。A.教育无目的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18.“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体现的是知觉的()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19.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的儿童能达到这种程度。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20.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将教

6、师期望的语言效应称作为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是() 。A.贾德 B.汉斯.塞里 C.加涅 D.罗森塔尔21.既想治病又怕打针、吃药是以下哪种动机冲突()。A.双趋冲突 B.趋避冲突 C.双避冲突 D.冲突二、辨析题22.有什么样的道德认识,就有什么样的道德行为。23.将失败归因于努力程度是有利的归因。24.负强化是运用惩罚排除不良行为的过程。25.个别化教学就是个别教学。三、简答题26.简述耶基斯多德森定律。27.简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28.简述班主任工作的内容。29.简述运用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的基本要求。四、材料分析30.一位物理老师在课堂上问学生:“把一块铁块与一块木块放在水里

7、,会出现什么情况?”学生回答:“铁块下去,木块浮在水面上。 ”“为什么呢?” “因为铁重。 ”“而钢铁制的巨轮也很重,为什么却浮在水面上呢?”这一问,学生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开始积极地思考之后,教师再引出“阿基米德原理” 。问题:这一教学实例体现了什么教学原则?你有什么感想?31.小强是某中学高一的学生,他是以高分考入这所学校的。但进入学校后,他几次考试成绩都不太理想,名次也逐渐下滑,他对学习越来越没有信心,认为自己不是读高中的料,开始放弃学习,连他最喜欢的化学课都不想上了,最近一次考试甚至干脆在考场上睡觉。假如你是小强的老师,你将如何帮助他激发学习动机。参考答案:模拟一1.解析:A.“教育

8、”一词在中国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2.解析: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特别是培养出来的人应当具有什么样的政治方向与思想意识倾向,则是由一定的社会政治制度决定的,并体现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社火的政治经济制度不同,教育目的也就不同。政治经济制度,特别是政治制度,是决定教育目的的直接因素。3.解析:C.宋代朱熹在论语中的注解中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 ”这是“因材施教”一词的来源。 “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差异性。4.解析:B.英国实行双轨制,美国实行单轨学制,苏联与中国为分支型学制。5.解析: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杜威

9、与克伯屈,其代表著作分别是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 。6.解析: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7.解析:C.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指某人外表或是极为突出的重要的品质,掩盖了人们对他其他特征的评价,晕轮效应的产生,往往是由于掌握有关知觉对象的信息很少而又急于进行整体判断所造成的结果。8.解析:C.开展以班级规章制度为核心的常规管理,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9.解析:B.卢梭心目中的理想人是一个自然性获得发展的人,体现了以人的价值中心,他主张的是个人本位论思想。10.解析:B.错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空间错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空间特性错误的反

10、映;实践错觉是人脑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时间长短)与顺序性(时间先后) 、周期性错误的反映;运动错觉是对物体在空间位置移动的反映。11.解析:B.心境是指强度较低但持续时间较长的情感,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情感,如绵绵柔情、闷闷不乐、耿耿于怀等。人伤感时,会见花落泪,对月伤怀,就是心境的表现。12.解析:C13.解析:C.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撤销惩罚属于负强化。14.解析:C.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性与集中性,是高级心理活动的条件。人的心理活动离不开注意,如果对食物不加注意,就会产生“心不在焉,则黑白在前而不见,擂鼓在侧而不闻”的现象。15.解析:

11、A16.解析:B.“ABCDE”治疗法认为: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 A 直接引起的,而是由经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与评价 B 引起的。它强调 B 的重要作用,认为 A 只是造成结果 C 的间接原因,B 才是情绪与行为反应的直接原因。一旦不合理的信念导致不良的情绪反应,个体就应当努力认清自己的不合理的信念,并善于用新的信念取代原有的信念,这就是D。教师要做的就是要想办法用一个合理的信念来驳斥对抗学生的不合理信念,竭力改变他们原有的信念与想法,以能产生有效的治疗效果 E。由此可以看出, “ABCDE”治疗法是改变个体认知的方法。17.解析:B.“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出自礼记.学

12、记 ,意思是君子如果要教化人民,形成良好的风俗习惯,一定要从教育入手。 “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意为古代的君王建立家国、治理民众,都把教育当做首要的事情。两句话都说明了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体现了社会本位论的教育观。18.解析:C.“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说的是有相关知识经验的人在知觉当前事物时会以以往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可见体现的是知觉特征当中的理解性。19.解析:C.感知阶段不能脱离实物;前运算阶段已经有了表象思维,但是由于其思维自我中心性与不可逆性,还无法完成绘图这种活动。因为路线图的绘制不可能从一个角度或方位去描绘就能实现。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年龄大致处于 7-12 岁左右,

13、这时儿童逐渐掌握了守恒的概念,可以开始进行一些运用符号的逻辑思考活动,形成一系列的行动心理表象,地图即是通过心理表象来进行绘制的。形式运算强调的是一种抽象逻辑思维。20.解析:D.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将教师期望的语言效应称作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是罗森塔尔。皮格马利翁效应也称为罗森塔尔效应,即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语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21.解析:B.德国心理学家勒温认为基本的冲突有“趋避冲突” 、 “双避冲突” 、 “双趋冲突”三种。双趋冲突指面临两种同样强烈的愿望而只能选择某一种的时的动机冲突,例如: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正正冲突) ;趋避冲突指对含有

14、吸引与排斥两种力量的同一目标予以选择时所发生的心理冲突。 (正负冲突) ;双避冲突指一个人要在两项负价对象之间(即两个有害无益的目标之间)进行选择时所产生的心理冲突。 (负负冲突)22.解析:这一观点是错误的,道德行为是指对道德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道德认识的结果是获得有关道德观念,形成道德信念,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与外部表现,他是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道德行为的形成受主客观方面影响,有了好的认识但不一定会有好的行为,二者不是完全一致的。23.解析:正确。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将归因划分为三维度六因素归因,一个人的努力程度属于是内部的,不稳定的

15、,可控的积极归因。24.解析:错误。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惩罚则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25.解析:不正确。个别化教学时一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学方法个别化,个别教学时一种“一对一”的教学实施形态,与班级授课制相对应,它可能是个别化教学,也可能不是个别化教学,关键在于其是否符合该生能力需要。26.解析: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之间存在“倒转 U 形”曲线关系,简单的问题,动机强度增大,行为效果增强;中等难度的问题,动机增强,行为效果提高,到一定的水平后,动机增强,行为效果反而降低;高难度的问题,行为效果随动机水平的提高反而降低。即

16、中等强度的动机水平对解决问题最有好处,太强或太弱的动机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27.解析: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几种途径:(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小组辅导。28.解析:(1)了解与研究学生;(2)组织与培养班集体;(3)做好个别教育工作;(4)营造优雅的额班级环境;(5)协调好各方面的教育力量;(6)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29.解析: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与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教育。贯彻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的基本要求:(1)保证教学的科学性;(2)发掘教材的思想性,注意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3)逐步培养与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造价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