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服饰变迁研究性学习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274148 上传时间:2017-08-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8.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服饰变迁研究性学习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古代服饰变迁研究性学习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古代服饰变迁研究性学习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国古代服饰变迁研究性学习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国古代服饰变迁研究性学习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服饰变迁研究性学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服饰变迁研究性学习(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研究论文 Semper 1云南师大附中高一(9)班 徐冰若 高鹤洋指导老师:刘金昆研究性学习17 年 8 月 1 日中国服装演变中国素有“衣冠王国”之称。中国人以自己的 聪明才智,创造出无数具有中国特色的衣冠服饰。对服饰文化的关注,中国开始很早。公元前 8 世纪到公元前 5 世纪,正值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代,传为左丘明撰写的左传上,就在阐述美学观点时,谈到服饰中的“衮、冕、黻、 珽,带、裳、幅、舄,衡、紞、纮、綖,昭其度也。藻、率、鞞、革咅, 鞶、厉、游、 缨,昭其数也。火、 龙、黼、黻,昭其文也。五色比象,昭其物也”虽没有直接 说到服饰,但已经涉及到人的整体服饰形象,并论及其服饰形式与内容

2、的关系。一、从中国服装看历史战国人撰写的 吕氏春秋、世本及稍晚的淮南子提到,黄帝、胡曹或伯余创造了衣裳。从出土文物方面考察,服饰史的源头,可上溯到原始社会 旧石器时代晚期。原始社会的部落长和巫师、卜人在某种情况下,为了象征权威与特定身份,如同 易系辞 说“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衣服式样必不同于普通人。此外在军事性活动(包括围猎)和祭祀性活动中,主持人及参加者服饰也与常不同。这些,为服饰制度的发生发展奠定了基础。研究论文 Semper 2上古时常以兽皮制鞋,因此鞋的称呼多以革字为边旁。古代的鞋有许多名称,如履、屐、靴、屣、屦等字均为鞋的别称。最早的鞋子式样是很简陋的。人们推测古人将兽皮切割成

3、大致的足形后,用细皮条将其连缀起来即成为最原始的鞋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纺织业的进步,布料、丝绸等物亦用来制作鞋子,并与皮革、麻草组合应用,出现大量的鞋制品。到了殷商时期,鞋的式样、做工和 装饰已十分考究,用材、施色、图案也根据服饰制度有了严格的制度。每个朝代鞋的造型、色彩都随着制服形式而变化。在北京周口店 山顶洞人(距今 1.9 万年左右)遗址中,发现有 1 枚骨针和 141 件钻孔的石、骨、贝、牙装饰品。证实当时已能利用兽皮一类自然材料缝制简单的衣服。中华服饰文化史由此发端。山顶洞所见小石珠 7件、穿孔兽牙 125 枚等装饰品,上有长期佩带的磨蚀痕迹。其中 5 件出土时呈半圆形排列,可能是成

4、串的相饰。另有 25 件还用赤铁矿粉涂染着色,联系山顶洞下室埋葬的尸骨上也散布有赤铁矿粉粒,可能是在衣服上着色所用,或系一种饰终仪式,反映出山顶洞人的某种审美感情。保护生命,掩形御寒,装饰自身,都在原始社会成为服装主要作用。距今约 1 万年,进入了 新石器时代,纺轮普及, 余姚河姆渡遗址还出土了“踞织 机” (腰机),有了筒形后 综,可以形成自然 织口,还有了胜(卷经轴)。纺织技术发明,服装材料从此有了人工织造的布帛,丝绸生产也于新石器时代发轫。服装形式发生变化,功能也得到改善。贯头衣和披单服等披风式服装已成为典型的衣着,饰物也日趋繁复,并对服饰制度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在纺织品出现之后,贯头衣

5、已发展为一种定型服式,在相当长时期、极广阔的地域和较多的民族中普遍应用,基本上替代了旧石研究论文 Semper 3器时代部件衣着,成为人类服装的粗型。新石器时代除有笼统式服装外,还从一些陶塑遗物发现有冠、靴、头饰、佩饰。由商代到西周,是区分等级的上衣下裳形制和冠服制度以及服章制度逐步确立的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上层社会大体流行深衣和胡服。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建国后,为巩固统一,相继建立了各项制度,包括衣冠服制。秦始皇常服通天冠,废周代六冕之制,只着“玄衣纁裳” ,百官戴高山冠、法冠和武冠,穿袍服,佩绶。 秦汉时代,在中国服装史中是一个重要阶段,也就是将阴阳五行思想渗进服色思想中,秦朝国祚甚短

6、,因此除了秦始皇规定服色外,一般的服色应是沿袭 战国时代的习惯。汉取代秦朝(公元前 206 年)之后,对秦朝的各项制度多所承袭。随着杜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汉初出现了繁荣昌盛的局面。 地主阶级统治地位业已巩固,追求奢靡生活的欲望日益强烈;加上与邻国在经济上和文化上交流的增强(如以丝绸为主的贸易商队曾两次出使西域),以及国内各民族间来往的加多, 汉代的服饰也更为丰富多彩起来。汉朝的冠服制度,大都承袭秦制。直至东汉明帝永平二年,才算有正式完备的规定。 汉朝的衣服,主要的有袍、襜褕直身的单衣 、襦短衣、裙。 汉代因为织绣 工业很发达,所以有钱人家就可以穿绫罗绸缎漂亮的衣服。一般人家穿的是短衣长裤

7、,贫穷人家穿的是短褐粗布做的短衣 。汉朝的 妇女穿着有衣裙两件式,也有 长袍,裙子的样式也多了,最有名的是“留仙裙” 。魏晋南北朝时期,服装遗俗汉朝。魏晋的名士们多光身着宽大外衣,或者外衣内着一件类似今天吊带衫的奇特内衣,并不穿中衣,此衣式仅见研究论文 Semper 4于这一时代,款式参见北齐校书图。或许受北方游牧民族的影响,中原男子在这一时代也开始流行上衣和裤装。绔、裤互称。由于南方的湿热气候,高齿木屐开始流行。袿衣(杂裾)是魏晋女服中的礼服。魏晋时期衣冠承于东汉,一秉东汉追求繁华、奢丽的风格,袿衣即是衣两侧有尖角的款式,魏晋时,人们将尖角家常,敝屣旁边加以垂饰飘带。服装看起来一场飘逸,这便

8、是彼时辞赋中的“华袿飞髾” 。由隋入唐,中国古代服装发展到全盛时期,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达,生产和纺织技术的进步,对外交往的频繁等促使服饰空前繁荣,服装款式、色彩、图案等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而这一时期的女子服饰,可谓中国服装中最为精彩的 篇章,其冠服之丰美华丽,妆饰之奇异纷繁,都令人目不暇接。大唐二百余年的女子服饰形象,可主要分为襦裙服、男装、胡服三种配套服饰。多姿多彩的唐没落了,取而代之的是宋。政治上虽然开放民主, 但由于程朱理学的思想禁锢,和对外政策的妥 协退让 -服饰文化不再艳丽奢华,而是简洁质朴。宋代女装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襦衣、褙子的遮掩 功能加强,一切的张狂刹时都收敛

9、了许多。宋时不论权贵的皇亲国戚,还是一般的百姓,都爱穿着直领, 对襟的背子,因为既舒适得体,捷又显得典雅大方。元代的服装制度与辽金相似。元代是由蒙古人统治,所以元代的服饰也比较特别。蒙古人多把额上的头发弄成一小绺,像个桃子,其他的就编成两条辫子,再绕成两个大环垂在耳朵后面,头上戴笠子帽。元代人的衣服主要是“质孙服” 是 较短的长袍,比较紧 、比较窄,在腰部有很多衣褶,这种衣服很方便上马下马。元代的贵族妇女,常戴着一顶高高长长,看起研究论文 Semper 5来很奇怪的帽子,这种帽子叫做“罟罟冠 ”。她们穿的袍子,宽大而且长,走起路来很不方便,常常要两个婢女在后面帮她们拉着袍角,一般的平民妇女,多

10、是穿黑色的袍子。明朝服饰属于 汉族传统服饰体系,在推翻元代蒙古人统治之后,明朝恢复汉族的传统,明太祖朱元璋根据汉族的传统,”上承周汉,下取唐宋“,重新制定了服饰制度。明代许多男子流行的 发式都是明太祖首创的。比如“网巾 ”,有象征国家法令 齐全的意思, “四平方巾”象征国家太平, 还有”六合一 统帽“ 即“瓜皮帽”,(入清剃发后, 为适应新发型, ”瓜皮帽变矮,清式”瓜皮帽 后来几乎被西方人当作中国典型的帽子)。服饰发展到明代,最突出的特点是以前襟的纽扣代替了几千年来的带结。但是纽扣并非始于明代,从宋朝的褙子胸前部分曾经见到过一颗纽扣的形式。清王朝时段推行 剃发易服,顺治九年(1652),钦定

11、服色肩舆条例颁行,从此废除了明朝的冠冕、礼服。明代男子一律蓄发挽髻,着宽松衣,穿长统袜、浅面鞋;清时则剃发留辫,辫垂脑后,穿瘦削的马蹄袖箭衣、紧袜、深统靴。但官民服饰依律泾渭分明。 清朝是以满族 统治者为主的政权机构,满族八旗服饰随朝代的变更冲进关内。旗人的风俗习惯影响着广大的中原地区。从公服开始逐渐推向常服。辛亥革命结束了 2000 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中华民族的服饰进入了新时代。在此之前,改良主义者 康有为于 1894 年、外交大臣伍廷芳于宣统初年,曾上书改革服制和服式;中国留学生也改穿西装。随着中外交流的加强,五彩纷呈的服装终于冲垮了衣冠等级制度。传统的袍、衫、袄、裤、裙越来越多地接受西

12、方服饰影响,并被许多新品种新款式取而代之。男研究论文 Semper 6装。民国初年出现西装革履与长袍马褂并行不悖的局面。穿着中西装都戴礼帽,被认为是最庄重的服饰。20 年代前后出现中山装,逐渐在城市普及。广大农村一直沿用传统的袄裤,头戴毡帽或斗笠,脚着自家缝纳的布鞋。女装。辛亥革命带 来了多样化,一身 袄裤之外,又多穿用袄裙套装。20年代以来,妇女喜爱旗袍,旗袍逐渐成为 时装而不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服饰崇尚简朴实用。5070 年代,中山装渐成男子主体服装,此外流行过军便装,人民装;女装受苏联影响,连衣裙风靡城市,此外还流行过列宁装等。但在农村,上衣下裤一直是大多数农民的传统装束。1978

13、 年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体现时代精神,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服饰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面貌簇新。二、从中国服装看文化服装,是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的忠实映像。纵观 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就很容易发现,社会形态的变革与生产、生活方式的演变,不可避免地会引起人类服装的衍化。反过来,服装的变化又会加速人们变革社会形态的决心。服饰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载体,而且所有的服饰都是人类物质创造与精神创造的聚合体,即体现着文化的一切特征。三、从中国服装看世界中华民族是具有悠久历史的衣冠古国。自商周至战国开始,中国的丝绸就已经辗转贩运到中亚和印度一带。到了汉代,通过著名的中西友好交研究论文 Semper 7流通道 丝绸之路,使大量丝帛锦绣不断西运,传闻罗马皇帝穿著中国丝绸服装进入剧场时,竟使在场的人惊羡不已。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与兄弟国家的友好往来。世界服饰演化中曾有一个东服西渐的史,中国的 蚕丝,赋予了中国服装的飘逸以致具有与抒情诗一样的美;通 过 丝绸之路和” 海上丝绸之路”远播世界各地。中国在世界服饰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以特有的古老与丰富去影响着世界服饰。日本和服起源于中国唐朝服饰。朝鲜半岛服装受中国唐朝服饰的影响较大。中国近代服装演变受西方审美影响,西方服饰也吸收中国传统服饰的某些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