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274057 上传时间:2017-08-01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33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本大纲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古代文学史教学。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极其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中国古代文学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独创的艺术风格,形成了繁花似锦、色彩绚丽的艺术园地,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教学任务:就是要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的创作与发展的历史。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内容及其繁荣发展的情况和艺术规律,说明重要作家作品和当时社会的关系,及其在文学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介绍、评价历史代表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活动。分析代表作品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目的要

2、求:通过本门课程的教授使学生获得有关我国古代文学发生、发展的基本认识。对我国古代文学伟大成就和基本发展线索、规律有较为全面、系统的认识,并对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家、重要作品的思想、艺术价值作出科学评价。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独立阅读、分析、评价我国古代文学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和文化素养,提高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操,以及审美素质,为发展中华民族新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本课将按照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隋唐五代、宋辽金文学,以及元、明、清、近代文学三个大段依次讲授。本课所用教材: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和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总学时:234 学时。第一

3、学期 90 学时,周学时 5;第二学期 72 学时,周学时 4;第三学期 72 学时,周学时 4。二、课程内容第一编 先秦文学(40 学时)概述(1 学时)(一)社会历史概况传说中的古代社会。人与自然的斗争,氏族间的争夺,金属工具的使用,畜牧业、农业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奴隶社会的形成。周灭殷商,奴隶制的发展、分封制、井田制、土地私有的萌芽。平王东迁。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生产力提高,奴隶制瓦解,封建社会形成。随着政治斗争、阶级斗争尖锐复杂化,文化学术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战国时代诸侯兼并,互相攻伐,长期分裂,战争造成人民极大的灾难。合纵连横,激烈斗争,战国后期七雄并峙,人民迫切要求统一

4、。(二)文学发展概况文学起源于劳动。原始劳动歌谣和原始神话是原始时代最初的文学样式。殷商开始初步定型文学,也开始产生了书面文学。殷商和西周时代的甲骨卜辞、铜器铭文、 周易中的封爻之辞,以及尚书中的某些文诰是最早的散文萌芽。周代的诗歌总集诗经 。它的现实主义精神和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开辟了中国文学的优良传统。历史教育和诸子散文的出现和发展。战国后期的诗歌创作出现了个人独立创作,产生了我国第一个伟大诗人屈原。先秦文学是古代文学发展的第一阶段。诗歌、散文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文学形式,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形成。它是我国文学发展的丰厚而坚实的基石,也是我国文学发展的光辉而良好的开端。第一章 上古文学教

5、学目的:了解上古文学的概貌学时分配:4教学环节:讲课第一节 文学的起源和原始歌谣(一)文学的起源文学起源的种种解释:神灵赐予说、游戏说、心灵表现说、模仿说都未能对文学起源作出科学解释。马克思认为,文学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最早的文学艺术作品产生于人类生产劳动过程中,它是根据生产劳动的实际需要产生出来的。(二)原始歌谣一些古籍中保存下来的少数质朴的歌谣,从思想和形式看,比较接近原始形态。分析吴越春秋中的弹歌 、 易经中的归妹 、 礼记效特性中的蜡辞 。它们不但形式淳朴自然,内容也多是反映远古人类的劳动和生活,与生产劳动密切相关。原始歌谣的主要特征:产生于生产劳动,集体口头创作,语言淳朴、节奏短促

6、,以二言为主,具有诗、乐、舞综合性。第二节 古代神话(一)神话的起源、性质、类型马克思说过:神话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式本身。 ”又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之实际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也即:神话是由于人们的幻想所构成,神话中的“神” ,是人们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的结果、神话的产生是由于人们企图借助幻想形式来征服、支配自然力;神话产生于人类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幼年时期,一旦生产力发展了,科学发达了,神话也就消失了。根据中国古代神话的内容,可把神话分为关于自

7、然神的故事;英雄神的故事;异人异物的故事三种类型。神话和迷信、传说的区别。(二)几个著名神话的讲解分析共工怒触不周之山:反映了原始人对某些自然现象的幼稚解释,以及大胆想象、探索。女娲补天:反映了古代人类对自然灾害的斗争,概括了人类智慧和对自己力量的自信。夸父逐日:反映了人类向自然大胆的挑战;前人不忘造福后人的美德。精卫填海:以悲剧的方式反映和赞颂了远古人民征服自然、百折不回、誓死不屈的坚毅精神。后羿射日:不仅反映出战胜自然灾害的愿望,还表现了远古人民对天体自然的认识,以及对人类伟大发明弓箭的赞美。鲧禹治水:反映了远古人民与自然斗争时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伟大斗争精神。(三)古代神话在文学史上的地

8、位和影响神话是原始人类社会意识的最初记录。神话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它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源头,表现出强烈的悲剧和崇高美。它的英雄主义、乐观主义,强烈要求改变现实,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以及神奇奔放的幻想,生动曲折的情节,新奇夸张的手法,都对后世文学产生了积极影响。思考题:1、简述先秦文学发展概况。2、先秦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何重要地位。3、文学艺术是怎样起源的?4、原始歌谣的主要特点是什么?5、什么叫神话?古代神话是怎样产生的?6、举例说明古代神话的内容、性质和意义。7、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有哪些主要影响?8、背诵:弹歌 、 归妹 ;熟读课堂讲过的几个著名神话。第二章 诗经教学目的:掌握诗经的文化精神

9、学时分配:10教学环节:讲课第一节 诗经概貌(一) 诗经名称及产生的时代、地域和分类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即从约公元前十一世纪公元前六世纪)大约 500 年间的 305 篇诗歌作品。原称诗或诗三百 ,后世儒家尊之为经典,称为诗经 。诗经作品产生地区在以黄河流域为主的中原地区及江汉流域。按音乐的不同特点划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风,是乐曲、乐调的意思。国风是指 15 个诸候国和地区的地方音乐,共 160 篇;雅,是正的意思,是周王朝王畿之地的音乐,计大雅 31 篇,小雅 74 篇,共计 105 篇;颂,是庙堂乐歌,计周颂 31 篇,鲁颂 4 篇,商颂 5

10、 篇,共计 40 篇。(二) 诗经的作者、收集、编订和流传诗经作者多不可考。其中民歌为劳动人民口头创作,由 “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以其音律、以闻天子” 。诗经有的是文人“献诗”而得。诗经的编订者是太师。孔子“删诗”说是不可靠的。秦代焚书之后,汉代传诗者有齐、鲁、韩、毛四家。今存仅“毛诗”一家。毛诗附有大序、小序,是汉人解诗之作。第二节 诗经民歌的思想内容(一)农事诗讲解分析豳风七月 。 七月反映了农夫一年四季的劳动,展现了周代农业生活的风俗画面。周南芣苢反映了劳动者愉快的劳动生活。(二)徭役诗讲解分析:小雅采薇 ,这是一首反映久戍不归、思念家乡的诗。 小雅何草不黄是长年服役者的痛

11、苦和怨愤的写照;豳风东山更是深刻动人,反映了征人还乡途中悲喜交集的复杂心理。讲解分析卫风伯兮 、 王风君子于役等启盼久来归丈夫的思妇诗。(三)爱情婚姻诗讲解分析周南关睢男主人公大胆、真率、健康的爱情追求;邶风静女中青年男女幽会的情趣;郑风溱洧中青年男女相伴游春时相互戏谑的主动、热情、亲昵、开朗、大方;秦风兼葭则表现了相思者寻觅和苦恼;鄘风柏舟是少女怨恨反抗家长对婚姻的干涉。讲解分析卫风氓 ,它反映了妇女被丈夫欺凌和遗弃的悲剧;邶风谷风也是一首弃妇诗。(四)爱国诗讲解分析秦风无衣 ,它反映了人民团结一心、反抗外敌的情景,洋溢着深厚的爱国热情和英雄主义精神。 小雅采薇交织着士兵的爱国热情和诉说战争

12、生活劳苦悲伤的复杂情绪。许穆夫人的鄘风载驰也是一首爱国诗。(五)讽谕诗简介邶风新台 、 陈风株林 、 鄘风墙有茨 、 秦风黄鸟等诗。第三节 古老的民族史诗(一) 大雅生民:叙述周始祖后稷的诞生和发明农业的历史。(二) 大雅公刘:叙述公刘率周人由邰迁豳垦荒造屋情形。(三) 大雅皇矣:记述古公禀父率众迁岐创业史。(四) 大雅皇矣:歌颂文王伐崇、伐密战绩。(五) 大雅大明:赞颂武王伐纣成功。这五篇史诗,较完整地勾勒出周人发祥、创业、建国史。第四节 诗经的艺术成就(一)现实主义创作方法题材广泛, 真实深刻的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二)朴素、自然的艺术风格民歌作者以淳朴自然的语言、形式,自然流露思想

13、感情,反映了人民朴实的生活和愿望,淳朴自然,一片天籁。(三)赋、比、兴表现手法赋就是直接描写陈述。比就是打比喻。兴一般是在开头用两句话写一下周围景物,以引起下面歌词。大量而成功的运用比、兴手法,确为诗经民歌重要艺术特色之一,也构成了它的浓郁风土气息。(四)复沓的章法和灵活的句式产生于人民集体口头传唱的歌,自然形成了联章复叠形式,既便于记忆、传诵,又形成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句式既以四言为定格而又随机而变,表现灵活自如。(五)动词、形容词的恰当运用,用重言叠字拟声状貌,穷形尽相,声情毕肖,双声叠韵使声调更趋谐美。声音和谐自然“动乎天机,不费雕刻”而自然成韵。第五节 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一)

14、 诗经是我国诗歌的光辉起点,开创了一条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二)确立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三) 诗经中的优秀民歌,在艺术风格、手法和语言技巧方面也对后世文学有巨大影响。思考题:1、何谓“风” 、 “雅” 、 “颂” 、它们是怎样划分的?2、 诗经中作品的年代和作者情况如何?诗经是怎样编订成书的?3、举例说明诗经主要反映了古代哪些方面的现实生活?4、 诗经中的“史诗”如何记述了周人发祥、创业、建国史?5、举例说明诗经的艺术成就。6、 诗经在文学史上有何地位及影响?7、分析东山 、 君子于役 、 氓 、 采薇等作品的思想、艺术特色;背诵硕鼠 、 何草不黄、 伯兮 、 君子于役 、 关睢

15、 、 柏舟 、 无衣 、 芣苢 、 十亩之间等作品。第三章 先秦散文教学目的:掌握春秋战国思想的发展动态和散文艺术学时分配:15教学环节:讲课第一节 文字的发明和书面文学的萌芽(一)殷商时代甲骨卜辞,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记言、记事文字,也是书面文学的萌芽。(二)易经中的卦爻之辞,代表了散文萌芽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三) 尚书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历史文献总集,都是官方文告。(四)介绍盘庚和秦誓第二节 春秋战国时期散文发展的原因(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二)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最终导致奴隶制逐步变为封建地主所有制。(三)旧制度、旧思想、旧传统的解体和“学在官府” ,士阶层的壮大,各种社会思潮的高涨,文化学术的空前繁荣,诸子蜂起,百家争鸣,散文勃兴,出现了我国散文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重要阶段。(四)春秋战国时期的散文,可以概括为两类:一是以议论说理为主的说理文,又称诸子散文;一是以记历史人物思想、活动、历史事件为主的散文。第三节 叙事散文(一) 春秋和左传春秋是孔子根据鲁国史料编纂的一部编年史,但记事过于简略。左传与公羊高的公羊传 、谷梁赤的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左传的作者:相传为鲁太史左丘明。左传的思想观点及政治倾向:在天人关系中比较强调人的作用;在君、民关系中,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