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语文课文内容应知应会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3274001 上传时间:2017-08-01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0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上语文课文内容应知应会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六上语文课文内容应知应会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六上语文课文内容应知应会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六上语文课文内容应知应会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六上语文课文内容应知应会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上语文课文内容应知应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上语文课文内容应知应会(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标本苏教版六上课文内容应知应会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1)1、本学期培养的良好学习习惯:不懂就问和勤于搜集资料。2、搜集资料的途径有:看报刊、采访、上网、参观有关展览。3、搜集资料常用的方法有:做摘抄笔记、拍照片、编辑剪报、制作资料卡片。1、我们爱你啊,中国1、 我们爱你啊,中国是一首诗歌,作者以饱含感情的笔墨赞美祖国的美丽富饶以及悠久的历史,光辉的成就,抒发了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全诗按总分总的结构写的。2、全诗分为三部分,开头歌颂祖国的(幅员辽阔)、总写(对祖国的热爱)。第二部分从五个方面赞美了祖国(壮丽的山河) 、 (丰富的物产) 、 (多样的民族) 、 (光辉的历史)和(伟大的成就)

2、,抒发了(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第三部分表达了(誓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的坚定决心) 。3、全诗采用“总 _分_ 总”的常规结构,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明中心。4、学了课文,我想用这些成语来赞美祖国:(地大物博、气壮山河、山清水秀、锦绣中华、万里河山) 。5、我们爱你啊 中国 。诗作者胡景晖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专业。资料链接:2005 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各地方电视节目主持人分别代表各省、直辖市向全国人民送春联。这春联可大有学问,都凸显出一定的地方特色。北京上联:三海九门,京华迎奥运; 浙江上联:饮龙井茶,品江南丝竹;上海下联:一江两岸,世博靓申城。 江苏下联:登虎丘塔,论天下园林。

3、重庆上联:朝天门喜迎天下客; 安徽上联:黄山为九州增色;天津下联:塘沽港笑纳万国风。 吉林上联: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辽宁下联: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 西藏上联:雪域春秋“扎西德勒” ;新疆下联:天山南北“乌鲁木齐” 。 广东上联:南海风清,讲述春天故事;广西下联:漓江水碧,飘来三姐新歌。 山西下联:泰山日,壶口烟,天地奇观。 湖南上联: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 湖北下联: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 河北上联:万里长城山海关,龙头为首; 河南下联: 独门绝技少林寺,天下无双。贵州上联:苗寨黔山黄果树,茅台赤水; 四川下联:川肴蜀绣锦官城,花径草堂。内蒙古上联:碧草毡房,春风马背牛羊壮; 黑龙江下

4、联:苍松雪岭,沃野龙江豆谷香;宁夏上联:红黄蓝白黑,五珍献瑞; 陕西下联:字史酒医诗,诸圣流芳。 青海上联:水泽源流江河湖海; 云南上联:石林自有高材生,群峰拔地;甘肃下联:金银铜铁铬镍铅锌。 福建上联:品铁观音,香飘两岸;海南下联:琼海独具大手笔,五指擎天。 江西下联:瓷器与中国同名。香港上联:荆花吐艳香江瑞; 澳门下联:莲蕊临风镜海清。台湾下联:拜妈祖庙,情系一家。 山东上联:孔子仁,关公义,人文典范;2、郑成功1、明朝末年,荷兰侵略者强占了我国的宝岛台湾。他们残酷地奴役台湾同胞,台湾人民恨透了这伙强盗。2、郑成功是一篇(历史)故事,记述了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 (收复台湾) 、(建

5、设台湾)的史实,歌颂了郑成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3、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民族英雄:文天祥、岳飞、郑成功、林则徐、张自忠、戚继光、霍去病、郑和、史可法、刘仁轨。4、从祖国内地来到台湾的,有不少爱国的读书人,郑成功让他们办起了学校。他还规定高山族子弟读书可以免除徭役。这样一来,高山族和汉族的关系更融洽了。郑成功建设台湾的两件实事是:发展生产,兴办教育。5、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伟大功业,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这句话在全文中起总结全文、深化中心的作用。 。6、载歌载舞:载:又、且。负隅顽抗:负,依仗、依靠;隅,角落。7、背诵第 5、9 两小节。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1、“把我的心脏

6、带回祖国”是波兰(国籍)音乐家肖邦弥留之际的请求,表达了他对祖国强烈的爱。 。“弥留之际”的意思是病危将死的时候。由此可以看出肖邦至死不忘祖国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2、肖邦: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作品有革命练习曲 、 悲伤等。3、中外爱国音乐家有:(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冼星海、聂耳、阿炳)。4、背诵课文第 2 自然段。5、课后第 4 题:(1)埃斯内尔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 送给肖邦,为的是让肖邦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2)“弥留之际”指病重快要死的时候,肖邦对姐姐说的话,表达了他至死不忘祖国强烈的爱国情感。6、悲愤欲绝:欲,将要。绝,气息终止。 与世

7、长辞:辞,告别。4、古诗两首1、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抒发了诗人(杜甫) (因多年战乱被平息,祖国重新获得统一而无比欢快的心情) 。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一句准确地表达了诗人的(归心似箭)和(为收复失地而喜悦的心情。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称为诗人(“生平第一首快诗” )2-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被前人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之后惊喜欲狂的心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定生活的思想。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一句准确地表达了诗人的 归心似箭和为收复失地而喜悦的心情。2-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抒发了诗人(因多年战乱被

8、平息,祖国重新获得统一而无比欢快的心情)。他激动、欢喜的原因是:不仅诗人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更主要的是因为从此国家可以重归统一,人民可以免受战争之苦。“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一句准确地表达了诗人的(归心似箭)和(为收复失地而喜悦的心情。)(1)杜甫被誉为“诗圣” ,他的诗被誉为“ 诗史”。(2)全诗体现了一个“喜” 字,从“ 初闻涕泪满衣裳”、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却看妻子愁何在”等词句可以体会到诗人因听到大唐军队收复失地而欣喜。3、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

9、望。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 。叮嘱孩子“王 师 北 定 中 原 日 , 家 祭 无 忘 告 乃 翁 。 ”(填诗句)。意思是当 宋 朝 的 军 队 北 上 收复 中 原 的 那 一 天 , 在 祭 奠 我 时 可 别 忘 了 告 诉 我 。 表达了 诗 人 至 死 念 念 不 忘 “北 定 中 原 ”、 统 一祖 国 的 深 挚 强 烈 的 爱 国 激 情 。 像这样充满爱国热情的诗句还有: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3、带点字:妻子:妻子和孩子。 漫:随意胡乱。 漫卷:随意地卷起来。指高兴得不能读书了。 青春:明丽的春天 示:告诉

10、 元:同“原”,本来。万事空:什么事情都没有了。但:只。 王师:这里指南宋军队。九州:指中原。同:全国统一。定:平定,收复。:家祭:祭祀祖先。:无:同“勿”,不要。乃:你的。翁:父亲。4、诗意: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门关外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刚听到这个消息,眼泪就洒满了我的衣裳。再看看夫人和孩子,他们的忧愁不知哪里去了;我胡乱地把诗稿和书籍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在大晴天放声高歌,畅饮美酒,趁着这美好的春光,我也好回我的故乡。我立刻就乘船从巴峡东下,穿越巫峡,一路顺流之下,一过襄阳,便直奔洛阳。示儿:我本来就知道人一死就什么都不知道了,我只是为不能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等到宋朝军队向北进

11、军,收复中原的时候,在祭祀祖宗的时候,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们的父亲。5、这两首诗的相同点:均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不同点:第一首是通过“喜”来表达的,写作者听到失地收复的消息后极度喜悦和急还乡的心情;而示儿是通过“悲”来表达的,写作者临终前的牵挂,他所念念不忘的是没有看到祖国的统一。6、爱国名句: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陆 游我自横刃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7、爱国诗篇: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

12、又一年。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文天祥过零汀洋辛 苦 遭 逢 起 一 经 , 干 戈 寥 落 四 周 星 。 山 河 破 碎 风 飘 絮 , 身 世 浮 沉 雨 打 萍 。惶 恐 滩 头 说 惶 恐 , 零 汀 洋 里 叹 零 丁 。 人 生 自 古 谁 无 死 , 留 取 丹 心 照 汗 青 。练习 11、爱我中华这首诗是著名词作家乔羽为第 4 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所写的会歌,这支歌真切地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爱我中华”的思想感情

13、及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和建设伟大祖国的豪情。2、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 56 个民族,除汉族外,还有 55 个少数民族,如蒙古族(那达慕)、回族(古尔邦节、开斋节、圣经节)、藏族(沐浴节)、维吾尔族(内孜节、库尔班节)、苗族(龙船节)、彝族(火把节)、壮族(三月三)、傣族(泼水节)、满族、朝鲜族、侗族(斗牛节)5、负荆请罪1、负荆请罪是历史小话剧,课文是根据历史故事将相和第三部分而改编的。剧本共分为两幕;第一幕侧重写的人物是蔺相如,第二幕侧重写的人物是廉颇。剧本开头先写明时间、地点和人物。剧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人物活动情况;剧中的内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剧本通过人物对话

14、,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军廉颇向遭受其侮辱不与之计较的上卿蔺相如负荆请罚的故事,揭示了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爽直磊落的可贵精神。“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背着荆条去请罪,现表示愿意责罚,也表示向人认错赔罪。2、与之相关的成语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3、蔺相如:深明大义、宽容大度 廉 颇:光明磊落、知错就改6、最后的姿势理清课文脉络,体会写作方法1.学习给课文分段。第一段(1)5.12 谭千秋老师早早地赶到学校上班。第二段(2-7)在地震来临时,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四个学生的经过。第三段(8-10)地震后,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和老师的感受。第四段(11-12 )人们对谭千秋老师的深情赞颂。2.体会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环境烘托等写作方法。(1)第二段:正面描写 第三段:侧面描写(2)第二段:环境烘托(3)第 6 节最后一句:细节描写 词语:谭千秋 洗漱 吱吱 尘埃 短暂 坍塌 瞬间 废墟 震撼 赞颂 凹下去 诠释 绘声绘色 大公无私 血肉模糊 生死攸关 妙语连珠本文主要写了在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体现了谭老师在危难之际把生死置之度外,以学生的安危为重,恪尽职守、充满无私大爱的高尚品质。(中心思想)1、我眼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