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观察》教学大纲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2739626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媒介观察》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媒介观察》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媒介观察》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媒介观察》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媒介观察》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媒介观察》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媒介观察》教学大纲(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媒介观察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主要涉及以下方面:媒介偏见,包括新闻公平与公正;媒介伦理;媒介与性别;媒介发展态势;媒体奇观;危机报道等等。本课程最大的特点是将理论紧密联系当下媒介热点,从而培养学生理性、辩证、深入的思考各种媒介现象。第一章 媒介偏见一、客观报道理论 、起源 、持久价值观 社会学家赫伯特甘斯认为:”新闻本身不局限于对真实的判断,它也包含了价值观,或者说关于倾向性的声明” 。这些被称为持久价值观(enduring values) 、新闻和编辑政策 二、新闻公正 、真实性、相关性 美国自由论坛(The Freedom Forum)主席 Charles L .Overby 提出:新闻公正性

2、公式 A+B+C+D+E=F 即,AccurancyBalanceCompletenessDetachmentEthicsFairness使用匿名消息来源的前提:1、重要性 2、缺乏其它消息来源 3、多方考证匿名消息来源提供的信息的真实性 4、保护和约束、偏见如何产生 1、报道不平衡,不能充分反映冲突双方的确意见 2、 “政治上正确性原则” ,以确保人们的确政治思想和意识形态的纯一化,使新闻报道泛政治,而不是遵循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 思考:出于好的意愿而撒谎能否被容忍? 3、游说和利益集团的压力迫使媒体美化现实、夸张现实 4、媒体的偏见来自大公司的控制 5、传媒大腕们与现实生活严重脱节 、获得

3、新闻“客观性”的方法 1、引用双方信源 2、巧妙地加入记者的意见、立场 3、通过专家学者的口说出记者想说的话 4、尽量使用中性、平衡的动词 5、标注身份 三、传媒采用互联网技术的影响 、披露自己的错误 、了解受众 、追寻信息来源、多源求证 、社区概念的拓展第二章、媒体伦理准则 一、伦理准则、亚里士多德的中庸之道“精神美德就是在两个极端之间的正确位置” 。“平衡和谐之道” 。中庸之道不仅指数量上正确,还包括在合适的时间,对于恰当的人,为了正确的理由,采取适当的方式。 、康德的绝对命令:“只按你的意愿能成为普遍规律这一准则行动” 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正确的对所有人也都是正确的,以此作为衡量我们的行为道

4、德与否的标准。没有任何情有可原的情况,没有任何例外。例如欺骗、偷盗、撒谎总是错误的 ,仁慈,讲真话总是正确的。 、穆勒的功利主义:“为最大多数的人寻求最大的幸福” 2功利主义以能否给人类带来最好的结果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趋利避害。 、罗尔斯的无知之幕:“只有当忽视一切社会差别时,正义才出现” 公平是公正的基础。当面对那些固有的不平等时,所有的人应该从具体的种族、阶级、性别、团体利益以及其他现实条件中抽离出来,通过平等协商和讨论制定社会契约,在此过程中我们必然要选择保护弱小一方和最大程度地减少风险。 、犹太教基督教,兼爱 :像爱自己一样爱你的邻居。 给予需要的人以特殊的帮助,即使是敌人也包括在内

5、。爱没有歧视、没有条件,对他们保持忠诚,承担责任。 二、对谁承担道德责任 1、对我们自己的责任 2、对客户负有的责任 3、对我们的组织或公司负有的责任 4、对专业同事负有的责任 5、对社会的责任三、推理的波特图式 四、伦理学原则的现实思考中庸之道 实现两种职业价值,建立社会联系 加强媒体与所关联的社区的关系 1、报道与社区利益和需求有关的报道主题 2、为社区居民提供表达观点的机会 3、采取某些举措使社区成员得以相互联系 4、为民主政治提供重要信息,塑造公民价值观 5、维系社区情感 康德的 能否使用欺骗? 绝对命令 隐性采访主要是指新闻记者不暴露真实身份和采访目的,不经他人知晓和同意,对他人的活

6、动进行拍照、摄像或对其谈话进行录音,以此手段对人或事件进行采访 。 诽谤问题 准确不仅是记者的首要的原则,也是新闻报道最后的挡箭牌 穆勒的功利主义 侵犯/保护隐私权 1、隐私权:1948 年世界人权宣言规定;任何人的私生活、家庭、住宅和通信不得任意干涉,他的荣誉不得加以攻击。人人有权享受法律保护,以免受这种干涉或攻击。被认为是隐私权最重要的国际人权法渊源。以后又强调不受非法干涉。 2、何谓侵犯隐私权 、透过不被许可的手段获得(非法入侵私人住宅/对主角明显、持续且侵犯性的骚扰/破坏了某种信任关系) 、意图屈辱、嘲弄、贬抑或污蔑主角 、详细刊载一些个人私密性的资料 3、刊载原则: 为了一个有价值的

7、目的,并且只有揭露隐私才能达成这一目的 为了达成某种公认的公共利益 合宜得体、基本公正 4、争论点 公众人物的隐私 八卦新闻 罗尔斯的无知之 幕 社会公正 1、哈钦斯委员会认为:社会各个组成部分的有代表性的画面,少数人应该尽可能得到最负责的对待。 2、媒介的近用权 3、记者不能利用自己的权力没完没了的纠缠那些陷入新闻里的人 兼爱 如何处理暴力和色情问题 观看和阅读暴力资料有引起暴力性犯罪的动机倾向,并在人们的头脑中发展成一种全社会的具有破坏性的暴力印象,在某种条件下可能会付诸行动,这种影响可能是长期的、累积性的。 3视觉描绘 犯罪模仿 恐怖免疫 洗涤效果 第三章 媒介与性别一、研究的起源与发展

8、 1、女权主义(Feminism) 一个主要以女性经验为来源与动机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女权主义是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和妇女解放运动的产物,提倡妇女在人类生活所有领域与男子具有同等权利。女权主义具有广泛的文化内涵,涉及政治、经济、法律、教育、宗教、伦理等领域,并导致当代声势浩大的女权主义运动。 2、我国的情况 1995 年在我国召开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上,189 个国家政府和观察员签署了行动纲领 。在确定的十二个重大关切领域中包括“妇女与大众传媒” ,认为“在大多数国家,大众传媒并没有用均衡的方式描绘妇女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对社会的贡献,相反,宣传报道的往往是妇女的传统角色,或有关暴力、色情

9、等行为” 。 “女性主义”运动是伴随着启蒙运动,在解放女性的口号下出现和发展起来的,它既用来描述反对男女之间政治的和社会的不平等的广泛的运动,也是用来描述将性别不平等作为研究对象的学术批评学派。19 下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女性主义发展主要经历了两个重要阶段:第一个阶段大约发生在 1840 年到 1925 年间。在大规模的女性运动第一次浪潮前,就有先行者发出了女性的声音。在法国大革命和启蒙运动的直接影响下,女性开始走出家庭,参与社会运动,争取男女的政治平等,争取妇女的选举权;1792 年,英国的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Mary Wollstonecraft)出版了历史上第一部重要的女性主义理论著作为

10、女权辩护 ,对女性 理性能力、独立、教育权、工作权、政治权利进行了辩护。 第二阶段是 20 世纪 6070 年代以来的妇女运动,运用“父权制” 、 “性/性别系统”等概念来探讨男女不平等的文化因素。意在消除两性差别,改变女性的从属地位。波伏娃在 1949 年出版的第二性对女性运动第二阶段有深刻的影响 女性主义有众多流派,每一种女权主义都从不同角度对女性受压迫的状况进行分析,得出不同的结论和提出各种解决方法。各流派女性主义在历史渊源、分析方法和主张上固然有基本的差异,但其目的都在批判、改造女性的从属状况,以及赋予女性权力。 下面对四种较为主要的女性主义流派进行一下简单的介绍: (1) 、自由主义

11、女性主义 18 世纪到 20 世纪 60 年代,女性运动的主导倾向是自由主义的。其主要观点包括:女性和男性一样具有理性;必须承认男女平等,女性也拥有财产权;女性要追求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培养独立自主的人格,取得经济独立;但同时肯定家庭对女性的重要性,认为除却少数特别优秀的女性,大多数的女性是在家庭领域里去追求理性与独立。贝蒂傅瑞丹(Betty Friedan)指出,父权社会的文化机制竭力塑造一个幸福的家庭主妇形象,使得女性乐于将自己的一生寄托于家庭与婚姻,她鼓励女性放弃以家庭主妇的形象作为自我的认同,争取在家庭与事业间取得平衡。 (2) 、激进女性主义 产生于 20 世纪 60 年代,主张对女

12、性的压迫是所有压迫根源,米勒特最早将父权制这一概念引入女性主义理论,认为男性对女性的压迫统治是在各个社会及历史阶段广泛存在的,主要从父权制度、性别角色、生育角色、性及批判等五个方面来阐述男性支配或是女性受压迫的根源。一些激进女性主义者将女性的低下地位归咎于生理结构。70 年代后,激进女性主义把女性受压迫的原因转而归咎为男性的生理状态,鼓吹排斥男性。将女性异质不再看作是妇女受压迫的根源,反而视之为妇女力量的来源及社会变革的契机。 (3) 、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 19 世纪到 20 世纪 60 年代非常活跃的一支女性运动流派。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将经济因素和资本主义制度看作女

13、性受压迫的根源,主张女性主义与阶级斗争相结合。女性的解放是全人类的解放的重要环节。要为女性争取特别的保护性立法,以及各种救助弱势群体的特殊措施,以此获得男女平等。 (四) 、后现代女性主义。这一思潮自 1968 年开始涌现,拒绝男权的宏大叙事和普适性。质疑稳定一致的自我概念,而坚持主体不是4一致的、有理性意识的,而是由话语建构的,话语就是权力;认为人各有差异,但这种差异不一定就是截然不同,两分对立的状况,性别问题是复杂和动态的。伊丽加莱呼吁打破男性气质与理性、普适性的联系,发出“女性”的声音。 此外,女性主义还有文化女性主义:主张重新评估与女性有关的价值,培养女品质,主张女性优越论;生态女性主

14、义:女性和自然和谐相处,反对对生命的等级划分,保持生态体系的多样化;第三世界女性主义:要正视女性内部的差别,如阶级、种族、民族和性倾向的差别;心理分析女性主义:两性的区别主要在于心理范畴,是儿童的社会化过程的结果;女同性恋女性主义:抨击男性霸权和异性恋霸权。 二、社会性别视角 对社会性别(gender)和生理性别(sex)作出区分有助于我们认识到社会现实中女性对男性的依附或非主体性不是一种天然定制,而是文化建构的结果,因此是可以改变的.社会性别视角即以社会性别观点来观察社会,发现哪些女性对男性的依附性事实或歧视女性的事实被视为当然合理,导致了对女性发展、人格、利益和权利的损害。从某种意义上说,

15、社会性别视角就意味着发现、批评和改造社会或文化中的性别歧视。 三、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是李普曼的著作公众舆论中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人们对特定的事物所持有的固定化、简单化的观念和印象,它通常伴随着对该事物的价值评价和好恶的感情。刻板成见可以为人们认识事物提供简便的参考标准,但也阻碍着对新事物的接受。李普曼特别强调大众传播的力量,认为大众传播不仅是“拟态环境”的主要营造者,而且在形成、维护和改变一个社会的刻板成见方面也拥有强大的影响力。、媒介中的性别刻板印象 、媒介如何参与制造性别刻板印象 1、媒介描述的“稳定”功能 2、制造集体幻象,对弱势群体进行“消音” 3、媒介传播的(男权中心)价值观内化为女性的“集体无意识” 、意识量尺-分析男、女性别意识的方法: 1、贬低她 2、使她停留在她的位置 3、呈现前进的女性形象 4、承认她是完全平等的 5、非刻板印象的 四、社会性别话语体系中的传媒 、历史 、妇女媒介的发展 1、现状 2、媒介中的妇女 、传播科系学生性别比 、传播科系教师性别比 、女性新闻工作者多数以上分布在发达地区 、新闻机构中男女分布比例和职务情况 、新闻机构中男女收入比 3、妇女媒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造价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