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段(二)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2725922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选段(二)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论语》选段(二)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论语》选段(二)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论语》选段(二)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论语》选段(二)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语》选段(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选段(二)(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第十六講 論語選段(二)13-17【教學要點】串講論語13-17 片段1、掌握重點常用字、詞;2、注意文中的古今字、通假字等用字現象;3、掌握古代漢語判斷句的格式;敍述句(即動詞謂語句)的一些主要用法,包括賓語前置句、被動句等。發送于丹論語心得影像資料以供延伸學習。【課時安排】2 課時13 衛靈公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1 ,有殺身以成仁。”1害,損害。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1 。”1遠慮,長遠的打算。近憂,迫身的憂患。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1,不以人廢言 2。”1大意是:君子不因為這個人言論好就薦舉他。言,言論。舉,薦舉,推舉。 2大意是:不因為這個人不好就廢棄他的好言論

2、。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1?”子曰:“其恕乎2。己所不欲,勿施於人3 。”1一言,這裏指一個字。 2其,句首語氣詞,有 “大概”的意思。 3“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八個字說明什麼是“恕” 。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1 。”1過,錯誤。第一個 “過” 用如動詞,第二個“過” 為名詞。 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子曰:“當仁1,不讓於師。 ”1碰到要發揮仁的精神的時候。當,動詞。當仁,按字面解釋是 “在仁的面前 ”。14 季 氏季氏將伐顓臾2。冉有季路見於孔子3,曰:“季氏將有事於顓臾4。”孔子曰:“求,無乃爾是過與5?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6,

3、且在邦域之中矣7。是社稷之臣也8,何以伐為9 ?” 冉有曰: “夫子欲之10 ;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11:陳力就列 12,不能者止。危而不持13,顛而不扶14,則將焉用彼相矣15?且爾言過矣。虎兕出於柙16 ,龜玉毀於櫝中17,是誰之過與?” 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於費18,今不取,後世必為子孫憂。”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19。丘也聞有國有家者20,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21。蓋均無貧22,和無寡23,安無傾24。夫如是25,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 26。既來之,則安之27。今由與求也,相夫子 28,遠- 2 -人不服而不能來也

4、,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29,而謀動干戈於邦內30,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31。” 1季氏,季孫氏,魯國最有權勢的貴族,這裏指季康子,名肥。 2顓臾(zhuny),小國,是魯國的屬國,故城在今山東費縣西北。 3冉有和季路當時都是季康子的家臣。見(xin),謁見。 4事,指軍事。 5恐怕要責備你吧?無乃,這裏有 “恐怕要” 的意思。是,代詞,復指賓語“ 爾”。過,責備。 6先王,指周之先王。東蒙主,主祭東蒙山神的人。東蒙,即蒙山,在今山東蒙陰縣南四十里,西南接費縣界。主,主祭人。 7指在魯國疆土里邊。 8是,代詞,指顓臾。社稷,代表“國家”,這裏指魯國。 9為,語氣詞。 10夫子,指

5、季康子。 11周任,古代的良史。 12陳,陳列,擺出來。陳力,這裏有 “量力”的意思。列,位次,職位。 13危,不穩,這裏指站不穩。持,把著。 14顛,倒,跌。扶,攙著。 15相(xing) ,扶著瞎子走路的人。 16兕 (s),獨角犀。柙(xi),關猛獸的籠子。 17龜玉都是寶物。龜,龜版,用來占卜。玉,指玉瑞和玉器。玉瑞用來表示爵位,玉器用於祭祀。櫝(d),匣子。 18固,指城郭堅固。近,靠近。費(b),季氏的私邑,即今山東費(fi)縣。 19君子厭惡那種態度:想這樣,卻撇開不談,而一定要為它作些別的說辭。疾,痛恨。夫,代詞,那種。舍,捨棄,撇開。後來寫作“舍”。 20“國”是諸侯統治的政

6、治區域。“家”是卿大夫統治的政治區域。 21這兩句話應該是:“ 不患貧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這樣上下文才講得通。春秋繁露制度篇和魏書張普惠傳引論語均作 “不患貧而患不均”。寡,指人口少。 22大意是:財富分配公平合理,上下各得其分,就沒有貧困。 23大意是:上下和睦,人民都願歸附,就沒有人口少的現象。 24大意是:國家安定,就沒有傾覆的危險。 25夫,句首語氣詞。 26文,文教,指禮樂。來,使來歸附。 27安,用如動詞,使 安定。 28相(xing),輔佐。 29分崩離析,等於說四分五裂。 30幹,盾牌。戈,古代用來刺殺的一種長柄兵器。干戈,指軍事。 31蕭牆,國君宮門內當門的小牆,又

7、叫做屏。全句是說季氏見疑於哀公,將有內變(依方觀旭說,見 論語正義)。一、常用字詞事:說文史部:“事,職也。從史,之省聲。 ”按史,之省聲。 ”按,史,從又持中(中,筆形) 。史、吏、事原本一字。 左傳成公十三年:“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事】指天子、诸侯的国家大事,如祭祀、盟会、兵戎等。 周礼天官宫正:“邦之事,蹕。 ”郑玄注:“事,祭事也。 ”仪礼聘礼:“久無事則聘焉。 ”郑玄注:“事謂盟會之事。 ”邦:說文邑部:“國也。從邑豐聲。 ”爾:說文部:“麗爾,猶靡麗也。從冂從。其孔。尒聲。此與爽同意。 ” 案:, 集韻:“為窗牖離()婁,通明之義。 ”又說文八部有尒(爾) ,訓爲“詞之必然也

8、。 ”爾汝字、云爾之爾,皆當用尒,後假爾爲之,爾行而尒廢。顛:說文頁部:“頂也。 ”引申爲倒。相:說文目部:“省視也。從目木。易曰:地可觀者,莫可觀於木。 ”左傳隱公十一年:“山有木,工則度之;賓有禮,主則擇之。 ”毀:說文土部:“缺也。從土毇省聲。 ”毀壞爲其本義。固:說文囗部:“四塞也。從囗古聲。 ”城郭堅固,地形險要。取:說文又部:“捕取也。從又從耳。 周禮 獲者取左耳。 司馬法曰:載獻聝。 聝者耳也。 ”引申爲凡拿取、奪取。疾:說文疒部:“病也。從疒,矢聲。 ”【文德】指礼乐教化。与“武功”相对。 易小畜:“君子以懿文德。 ”來:說文來部:“周所受瑞麥來麰,象芒朿之形。天所來也,故爲行

9、來之來。 ”案:許慎行來之義略嫌牽強。蓋來本麥名,借爲行來之來;麥下之夕象麥根(依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釋說) ,來、麥,一字。來借用爲動詞後,又造麥字。離,本鳥名。 說文隹部:“黃倉庚也。鳴則蠶生。從隹離聲。借爲離去之離。 ”【蕭牆】蕭,通“肅”。古代宫室内作为屏障的矮墙。二、語法1前置賓語:無乃爾是過與? 何以伐爲?2判斷句:是社稷之臣也。- 3 -3為子孫憂:雙賓句。為 子孫 憂4複雜賓語:君子 疾 夫舍曰欲之 而 必爲之辭。5小句作賓語: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吾恐季氏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 【蕭牆】蕭,通 “肅”。古代 宫室内作为屏障的矮墙。 论语季氏 :“

10、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内也。 ”何晏集解引郑玄曰:“蕭之言肅也;牆謂屏也。君臣相見之禮,至屏而加肅敬焉,是以謂之蕭牆。 ”】6使動用法: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 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7 “過”在文中的不同詞性及用法:無乃爾是過與?且爾言過矣。是誰之過與?三、文化知識1姓與氏季氏:上古有姓有氏。姓是一種族號,氏是姓的分支。不少古姓如姜姬姚嬴姒等都加女旁,這暗示先民曾經經歷過母權社會。後來由於子孫繁衍,一族分為若干分支散居各地,每支有一個特殊的稱號作為標誌,這就是氏。例如舊說商人的祖先是子姓,後來分為殷、時、來、宋、空同等氏。這樣,姓就成了舊有的族號,氏就成了後起的族號了。 通

11、鑒外紀說:“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 ,可見姓和氏是既有區別又有聯繫的。氏是用來“明貴賤”的,姓是用來“別婚姻”的。魯國姬姓,魯隱公魯桓公魯莊公,魯莊公有三個弟弟:慶父(後裔為孟孫氏) 、叔牙(後裔為叔孫氏) 、季友(後裔為季孫氏)魯桓公除了太子同,還有三個兒子:慶父、牙、友。太子同即位,是為魯莊公。慶父雖然年長於莊公,但是為表示君大於臣,於是自稱仲,史稱“共仲” 。而公子牙、公子友從莊公排行,是為叔牙、季友。共仲、叔牙、季友分別是孟孫氏、叔孫氏、季孫氏的始祖。【三桓】春秋时鲁国大夫孟孙(仲孙)、 叔孙、季孙都是鲁桓公的后代,故称“三桓” 。文公死后,三桓势力日强,分领三军

12、,实际掌握了鲁国的政权。 左传哀公二十七年:“公患三桓之侈也,欲以諸侯去之;三桓亦患公之妄也,故君臣多間。 ”2周代有附屬於諸侯的小國,稱附庸。 詩魯頌閟官:“乃命魯公,俾侯於東,錫之山川,土田附庸。 ”孟子萬章下:“不能五十里不達於天子,附於諸侯,曰附庸。 ”3古立國必立社稷,社爲土神,稷爲穀神。祭此二神之處亦名社稷。 白虎通義社稷:“人非土不立,非穀不食故封土立社,示有土地;稷,五穀之長,故立稷而祭之也。 ”魯迅阿 Q 正傳中阿 Q 寄身之土穀祠,當是其鄉間遺迹。4古祭祀等禮儀,占卜用龜甲,有專人掌管取龜、保管。 周禮地官司徒有官名“龜人” 。玉器應亦爲禮聘、祭祀必須之物。 周禮地官司徒有

13、官名“天府、典瑞” 掌管玉器。四、古注1季氏將有事於顓臾。何晏集解引孔安國曰:“伏羲之後,風姓之國。本魯之附庸,當時臣屬魯,季氏貪其土地,欲滅而取之,再有季路爲季氏臣,來告孔子。 ”2孔子曰:“求,無乃爾是過與?”何晏集解引孔安國曰:“冉求爲季氏宰,相其室,爲之聚斂,故孔子獨疑求,教之。 ”3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爲東蒙主。何晏集解引孔安國曰:“使主祭蒙山。 ”4且在邦域之中矣。何晏集解引孔安國曰:“魯七百里之封,爲附庸,在其域中。 ”5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爲?何晏集解引孔安國曰:“已屬魯爲社稷之臣,何用滅之爲?”6冉有曰:“天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何晏集解引孔安國曰:“歸咎於季氏。 ”7

14、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則止。 ”何晏集解引馬融曰:“周任,古之良史,言當陳其才力,度己所任,以就其位,不能則當止。 ” 包咸曰:“言輔相人者,當能持危扶顛,若不能,何用相爲?”8且爾言過矣!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何晏集解引馬融曰:“柙,檻也;櫝,匱也。失虎毀玉,豈非典守之過與?”- 4 -9 “今夫顓臾,固而近於費。 ”何晏集解引馬融曰:“固謂城郭完,堅兵甲利也。費,季氏邑。 ”10孔子曰:“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爲之辭。 ”何晏集解引孔安國曰:“舍其貪利之說,而更作他辭,是所疾也。 ”11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何晏集解引孔安國曰:“政教均平,則不貧矣;上下和同,不患

15、寡矣;小大安寧,不傾危矣。 ”12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何晏集解引孔安國曰:“民有異心曰分,欲去曰崩,不可會聚曰離析。 ”13而謀功干戈於邦內。何晏集解引孔安國曰:“干,楯也;戈,戟也。 ”14而在蕭牆之內也。何晏集解引鄭玄曰:“蕭之言肅也;牆謂屏也。君臣相見之禮,至屏而加肅敬焉,是以謂之蕭牆。 ”五、延伸1 “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 ”注:“陳,陳列,擺出來。陳力,這裏有量力的意思。 ”王彥坤謂“量力”意爲“衡量自己的力量” , “陳力引申不出此意。 “陳力應爲“施展才能” 。按,漢班彪王命論:“舉韓信於行陣,收陳平於亡命,英雄陳力,群策畢舉。 ”資治通鑒晉穆帝永和五年:“鑒曰:卿是功臣,好爲官陳力。 ”胡三省注:“陳,展也。 ”“陳力就列”句,何晏集解引馬融曰:“周任,古之良吏。言當陳其才力,度己所任,以就其位。 ”邢昺疏:“言爲人臣者,當陳其才力,度己所任,以就其列位,不能則當自退也。 ”以上意見略同。但吳子治兵有“陳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