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培训公司讲义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712490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81 大小:1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弟子规培训公司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弟子规培训公司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弟子规培训公司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弟子规培训公司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弟子规培训公司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弟子规培训公司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弟子规培训公司讲义(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弟子规是全国学习自身行为规范的一本好书。弟子规是继三字经之后,儒家思想启蒙教育的又一重要读本。 弟子规告诉我们,按照圣人孔子的儒家思想,应该遵守哪些 规矩。那么 对于学习了众多知识与技能的现代年轻人来说,懂得 规矩的重要性又在哪里呢?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1 圣人:指儒家创始人孔子。 2 训:教导,教 诲。 3 悌:指弟弟服从兄长。 4 谨:出言慎重,寡言。 5 信:诚信。 6 文:文化知识或文献典籍,泛指一切学 问。 弟子规是一本只有一千来字的小册子,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等思想,都包含在弟子规中,它们有明确的行为

2、规范。那么这些行为规范,对于现代人会有什么作用呢?弟子规为什么会引起众多现代人的重视?弟子规的作者是谁?成书于哪个年代?其中都有哪些严格的规定?又是什么原因,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弟子规呢? 弟子规的作者李毓秀,字子潜,号采三,生于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生卒年不详。一般认为这 位李夫子是公元 1662 年出生,公元 1722 年去世, 换句话说,活了六十 岁。但是,也有人 说,他活了八十三岁。前后相差二十三年,这充分说明当时社会对他就没有什么明确的记载。如果是个大人物,史 书上不仅会详细地记载着他的出生年月日,而且还有他的生辰八字。李夫子终其一生, 获得的最高学位是秀才,此后再也没有高中过

3、,举人没考取过, 进士更跟他没关系,更别说什么状元、榜眼、探花了, 这些都跟他没关系。 在当时,一个秀才能干什么?教书啊!秀才不是举人,举人老爷有的时候可以当官, 进士也可以当官。唯有秀才只能教书,还教不了什么好书,也当不了什么书院的山长,只能开个私塾。 这位李先生为什么写得出弟子规?那是因为他毕生研究大学、 中庸,虽然李夫子学位不高、学历不高,但是,有的时候好多科举不成功的人恰恰学有所成, 这位李先生就是一个典型。科举道路上,他是一个失败者,但是,在研究大学、 中庸的领域里,他却颇有建树,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学者。后来,他创办了一所学校,叫敦复斋,起一个 斋号讲学。李先生讲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4、吸引了很多人前来听课,久而久之,他就被人尊称为李夫子。所以,我们称李先生是清朝早期杰出的教育家和学者, 这一点是不为过的,这个称号他也是当得起的。 后来,这位老夫子根据传统对蒙童的规范方面的要求,并结合自己多年的教书实践,写成了一本教育孩子、启蒙孩子的书,叫训蒙文。训者,教 训也;蒙者,启蒙也。 当然,这位老夫子还有好多研究“四书”的作品,而且他在研究大学、 中庸这样的著作之余, 还坚持写诗。也 许是特别喜欢水仙花的缘故,他曾 经写了上百首歌颂水仙花的诗歌,后来 结集为水仙百咏 。现在,这 本书在全国两个地方藏着,一个是北京大学图书馆,另一个是他的家 乡山西省图书馆。 那么,在他那么多的著作里

5、面,哪部作品流传最广呢?不用 说,就是 训蒙文。 既然李毓秀先生是弟子规的作者,又为什么说在他留下的众多著作里,流传最广的是训蒙文 呢?如果说训蒙文和弟子规是同一部书,那么训蒙文是怎样变成弟子规的呢? 现在很少有人知道训蒙文,那么训蒙文后来怎么会叫做弟子规的呢? 那是因为后来有一个学者在训蒙文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并把书名改为弟子规。从此之后, 这本书在一些私塾里面开始广泛流行。如此说来, 这个人该算是弟子规的大功臣了。 有意思的是,大家现在到书店里买的弟子规有几十种版本,虽然原著都是李毓秀,但修 订者居然有两个人,一个叫贾有仁,一个叫贾存仁,两个名字 仅 一字之差。现在几乎一半版本说弟子规是贾

6、有仁校订的,还有一半版本说是贾存仁校订的。孰 对孰错,我想应该是贾存仁,至于这里面的考据就不用说了,太复杂,应该是贾存仁先生校订的。 一部并不古老,作者和修订者又不是鼎鼎大名的弟子规,为什么会产生那么大的影响呢?这当然是由这本书本身决定的。 弟子规是从论语学而篇中的“弟子,入 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开始的,讲的正是孔夫子的核心思想,四个字:孝、悌、仁、 爱。 弟子规是按照三字一句的押韵形式写成的,毋庸置疑,这一点肯定是学习三字经。 弟子规全文仅仅三百六十句,一千零八十字, 对孩子的言语、行动、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提出了详细而明确的要求。 弟子规的文字

7、浅显易懂,押韵顺 口,朴实无华,说理透彻,循循善诱,内容又来自于中国传统基本的道德、伦理、规范,所以影响非常之大。从清朝中晚期开始,这本书就成为广泛流传的儿童读本和启蒙读物,几乎可以与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相媲美。 这样的一部书,正是我们今天迫切需要的,用来教育孩子、使之形成良好行为规范的传统教材。那么,对这样一位先贤,我们怎能不怀抱一种感恩之情,怎能不去好好地诵读他的作品呢? 弟子规是二三百年前,在私塾教育中对孩子们行为规范的一种要求,而现代教育与私塾教育完全不同,社会变了,教育制度变了,孩子 们也变了,但是为什么说, 弟子规是今天迫切需要的,用来教育孩子的好教材呢? 从哪里开始讲弟子规

8、呢?我想讲一个故事开始我们对弟子规的学习。 这个故事就发生在北京平谷区金海湖派出所。这个派出所有一位非常优秀的所长,叫耿国艳。耿所长在平谷区当了二十多年警察,平时特别关注辖区内发生的青少年案件,但他觉得仅仅靠日常的这些治安管理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就在业余时间主动承担起给辖区十几所中小学讲课的任务。他去讲什么课?讲法治课。有一天晚上,耿所长在值班的时候,也不知道从哪里扽(dn)了一本古书来,打开一看,突然发现,自己在上法治课时绞尽脑汁想总结出来的话,全都在这部书里。这是一部什么书呢?它就是弟子规。 从此以后,耿所长就开始尝试着讲弟子规。 这一讲不得了,每次听 课的人数,少则七八百,多则一两千。时间

9、 久了,耿所长发现,很多家 长也陪着孩子静静地坐在下面听他 讲弟子规。有一天,耿所 长讲课中随口吟诵了一两句弟子规中的话,结果发现全场几百个孩子都跟着他朗诵起来。从此之后,耿所长意识到, 对那些因为不懂规 矩而造成的过错、 违法、犯罪行为,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让他们从小养成一种守规矩、守 规范、懂道理的习惯。后来,他就越来越有意识地在辖区内的法治课和道德规范课上用弟子规做教材。不久,他发现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众所周知,一个社会,如果人民道德水平高,行为规范好,这个社会的矛盾和犯罪就会减少,生活就会更加和谐。当金海湖派出所的耿所长,开始用 弟子规对辖区内的居民和孩子们进行道德教育时,

10、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么这些意想不到的效果,都是什么呢? 在他辖区的金海湖畔有一个村庄叫中心村,中心村里面有两位街坊常年闹矛盾,而且这个矛盾历 史悠久,平均每年要大打出手七八次。屡次调解,屡次 处罚 ,但依然没有效果。 有一次,耿所长又去调解, 调解到最后,随口 说了句:“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这句话出自弟子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但凡是人,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都要相互关 爱。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片大地上,何必为了一点小事,彼此反目成仇呢?耿所 长没想到,就这十二个字,四句话,彻底解决了他辖区之内一个老大难:一对街坊多年不能解决的问题。从此往后, 这对街

11、坊成了模范街坊,相互关爱,再也没有打过架,再也没有闹到派出所来。 还有一件事,有一次耿所长到学校讲弟子规,讲完弟子规后他对孩子们说,你 们知不知道,一个人去世以后,通过其骨骸,我一眼就能分辨出其生前的性别。孩子 们当然很惊讶,这怎么能看出来?他说:我告诉大家,白颜色的是男的,灰颜色比较暗淡的是做了妈妈的女性的,因 为妈妈把自己的营养给了孩子,所以妈妈的骨头是比较灰淡的。讲完以后,他回到派出所, 过了一两天,突然收到了一封信,写信的是学校里一个娇宠无比的女孩,她在信中说道:“所长叔叔,您讲的弟子规,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突然意识到,我对妈妈说话的时候,都是 你 :妈妈,你 给我倒杯水;妈妈,你

12、 给我点零花钱;妈妈,你给我去 买张游戏卡。听完您的讲课后,我突然发现,我用您来称呼妈妈了。我再也没有用命令的 语气去跟妈妈说话,我突然觉得应该用一种商量的语气,一种 请求的语气去和妈妈说话。因 为您讲的弟子规感动了我。 ”这个女孩子后来成了这所学校最优秀的学生。 通过这些事例,我们只想告诉大家一件事情,我们要不要读弟子规?我想答案已经非常清楚了。 也许大家会感到好奇,小小的弟子规怎么会有这么大的作用?现在的独生子女教育问题,是很多家长最关心的,一个被娇宠惯了的小姑娘, 为什么学习了弟子规之后,就开始懂得感念父母之恩了呢? 我们发现,日常生活中我们做家长的都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和身体健康,但是我

13、们忽略了什么呢? 让步了什么呢?说到底,我们不重视的和我们让步的恰恰是孩子的规矩。孩子在社会上成长,最 终要步入社会,遵循社会的规矩,那么这个孩子从小是否讲规矩、懂规矩呢? 我们现在家庭结构改变了,目前的独生子女有一亿多,一个孩子从小最起码有六个大人宠: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我们往往会注意孩子读书有没有超过别人?今天怎么考九十九分?为什么不考一百分?孩子的身体是不是好啊?各种营养有没有跟上?但是我们忽略的恰恰是孩子懂不懂规矩、守不守规矩,用一句大白话来讲 ,懂不懂礼貌,懂不懂怎么做人,懂不懂怎么待人接物。孩子应该从小养成懂规矩、守 规矩的良好习惯,按照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和礼仪规范

14、接触社会, 进入社会,乃至为社会服务 。如果我们现在束手无策,或者没有行之有效的办法,怎么办?那么,只有按照我 们一贯的思路,按照我 们人类的共同经验:当我们找不到一个更好的办法和一条更好的路径时,我们就要回过头去,回到先民的智慧当中去,回到我们的传统当中去,看看我 们的先民留下了什么遗产给我们,看看我 们的先民的那些智慧,今天是否依然能够继承。 弟子规毫无疑问就是我们先民留下的文化遗产,就是我们培养孩子尊重规矩、遵守规矩、在社会公认的规范下健康成长的良好资源。这位派出所的耿所长,非常值得我们尊敬,他就是在当代社会活用弟子规的典范。 近年来, 弟子规在全国各地都得到重视, 许多企 业招进很多学

15、历很高文凭很硬的大学生,可是后来发现这些大学生知识没问题,技能也没问题,就是不怎么懂规矩,不怎么守 规矩。那么,你怎么能指望 这样的人来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呢?于是,选择弟子规进行员工培训,这是非常正确的选择,它的有效性,已经被许多成功经验所证明。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年 轻人如果不懂 规矩,将会遇到 许多麻烦和困难,那么弟子规里面,究竟为年轻人规定了哪些行为规范?一本二三百年前的小册子,为什么对现代社会的人还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呢? 在读弟子规之前,我首先给大家推荐一种熟读弟子规的方法。每天背上四到六句,或者八句。 这样的话,一周我们就可以背四十多句。到了周末,再把前面背的四十多句重新

16、温 习一遍,这就是古人讲的温书。温故而知新,就是这个道理。 弟子规开篇的八句是 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 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这八句出自论语学而,接着从孔夫子的话讲起。 什么叫弟子?弟子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指年幼的孩子叫弟子,儿童和少年都可以算弟子;还有一层意思,指学生。这两层意思在弟子规里面都有。但是以前大多指年 龄比较小的孩子,强调规矩要从小养成。作者首先声明:“弟子规,圣人 训。 ”意思是说: 弟子规这部书里面的道理,并不是我独 创的,而是圣人传下来。那么圣人是谁呢?孔圣人,孔夫子。 这八句的意思很清楚:孩子,我 们在家要孝顺父母,出 门要敬爱兄长,说话要恭敬、谨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