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非轮胎橡胶制品生产发展概观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709603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41.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非轮胎橡胶制品生产发展概观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世界非轮胎橡胶制品生产发展概观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世界非轮胎橡胶制品生产发展概观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世界非轮胎橡胶制品生产发展概观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世界非轮胎橡胶制品生产发展概观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界非轮胎橡胶制品生产发展概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非轮胎橡胶制品生产发展概观(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6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信息旺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世界非轮胎橡胶制品生产发展概观于清溪近年来,世界非轮胎橡胶制品工业虽然各国增长不同,但总的来说仍保持着较快发展的态势,年增长率在 05之间,低于轮胎而高过制鞋。 现在,非轮胎橡胶制品与轮胎在世界上并称为主导橡胶产业的两大干亿美元的工业,随着高新技术橡胶制品的发展,非轮胎橡胶制品己成为橡胶产业的重要经济增长点。所谓非轮 胎橡胶制品,是指除轮胎、制鞋及非橡胶工业用胶产品之外的所有橡胶制品的总称。其涵盖 范围包括工业、建筑、医卫、文体和日用等各种橡胶制品,生产品种已达 8万多种,全球企 业至少在 3万家以上。在我国,非轮胎橡胶制品工业在国家统计局又分为胶

2、板、胶带、胶管制造业、乳胶日用 及医用制造业,工业橡胶制品制造业、力车胎制造业及再生胶胶粉制造业五个行业,普查统 计有 5000 多家。 2005 年其生产总值已分别达到 245亿、 133亿、 321亿、 50亿和 50亿元的 水平。 5个行业合计为 800亿元,较上一年增长 30 3,占全球的 1 10(按货物实值应为1 151 20)。同轮胎业 1026亿元,增长 29 4相比,产值为其 80,增长率高出近一个百分 点。同胶鞋业 364亿元,增长 33 1相比,产值为其 2 2倍,增长率低近一个百分点。非轮 胎橡胶制品的生产总值已占橡胶工业 2200亿元的 36以上。但从出口来看,我国非

3、轮胎橡胶制品工业仍处于待进状态。 2005年轮胎出口 264亿元, 占生产的 1 4,增幅为 40,胶鞋出口 135亿元,占生产 37以上,增幅为 26。而非轮胎橡 胶制品部分出口为 169亿元,占生产的 21,增幅为 21。除乳胶制品出口占到生产 37之 外,胶板胶带胶管业仅 10,工业橡胶制品业为 26,力车胎业为 22,非轮胎橡胶制品不 仅生产技术相对落后,企业也过于分散,迄今未能形成大的企业集团,没有 l家进入全球50强。1、耗胶量 橡胶消耗量大约 80用于制造橡胶制品, 20为电线电缆、塑料改性、造纸添加剂及纤维加工、涂料等非橡胶工业使用。轮胎以外的所有非轮胎用胶约占全部橡胶消耗量的

4、35 40上下。英国的国际橡胶研究会 (IRSG) 年年对非轮胎用胶量跟踪报导, 2005年世界2762006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信息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 非轮胎用胶已达827万吨以上,其中非轮胎橡胶制品部分估计占3035。全球非轮胎用胶 的年增长率,2001年为一39,2002年27,2003年53,2004年5O,2005年一O4。详见表1。最近lo几年来,世界非轮胎耗胶在全部橡胶消耗量所占的比重出现略见减少的趋势, 由 1990年占 46,到 2000年降至 41, 2001年 42。到 20022005 年,基本保持在 41上 下的水平。各国之间相差悬殊,最高的马来西亚达到 8090,最低的

5、日本和美国已由 37、 2 减为 31“32。德国和法国均高过轮胎,一直保持 50“60的比例。中国也由 48减为 38。这 主要是由于非轮胎橡胶制品大量使用热塑性弹性体,其消耗量已由原来占橡胶量的 6上升 至 10,同时还有部分产品逐步转向橡塑和塑料所致。详见表 2。目前,非轮胎年用胶量在 20万吨以上的国家有 lO个,占全球 2 3,处于较为分散的状 态。其中 50万吨以上的只有中、美、日、德四国,中国又超过了美、日,己成为世界最大 非轮胎用胶国。 2005年中国非轮胎用胶量已达 165万吨,同比增长 6 8。不少产品名列世 界前茅,已占据全球 10“25的市场份额。现在,运输带产量 1

6、3亿米 2, v带 8 6亿 A米,胶 管37亿标米, 同比分别增长 2l_2, 11 3和 7 9。主要橡胶件生产量为减震橡胶制品1 5亿条,骨架油封 2 0亿件,皮碗 4 0亿件,皮膜 1 5亿件,密封条 2 0亿米,年增长率 一般均在14以上。在非轮胎橡胶制品中,汽车用橡胶制品一般占到了 1 3以上的比重。 2005 年我国汽车 橡胶产业的工业增加值超过 6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 244亿元,规模以上企业有 624家。出 口额占全部橡胶制品的 28,而进口额则高达 91,每年有 50亿元的汽车橡胶制品仍然耍从 国外进口。到 2010年汽车用橡胶制品耗胶量要增长 50,制品需求量预计,同步带

7、、多楔 带各 1510万条,胶管 2 5亿标米,减震橡胶制品 2 4亿件,骨架油封 3 8亿件,皮碗 1 8 亿件,密封条56亿米。美国曾是世界非轮胎用胶量最大的国家, 2000年最高时达到 123万吨,占全部橡胶消 耗量的 36。 2001年因世界经济不景气和美国国内需求急剧减少,用胶量骤降到 86 7万吨, 降幅高达 29 7,为中国的 125万吨所超过,从此一直在 115万吨左右徘徊, 2005年又降为96 5万吨。不少企业处于微利亏损状态,破产倒闭,兼并重组现象逐年不断,现在 40资产 以上已被外资所购。 2005年非轮胎用胶量已降到 31的新低。2772006中目檬胶工业协会信息暨技

8、术交流会论文集日本一直是世界非轮胎用胶第二大国, 1990年时占全橡胶消耗量的 42,达到过 76万 吨的最高峰,而后 10年基本停滞不前, 2000 年为 71万吨,比例下降为 38。从 2002 到 2005 年,基本徘徊在 65万吨上下,比例已降至 32,整个行业处境维艰,供谋求海外转移。现 在日本 30家主要橡胶企业 90以上已实行全球化战略, 80左右在中国落户。德国是发达国家中非轮胎用胶比例最大的国家,年耗胶 52万吨,呈缓慢增长态势。近 年来,早已超过轮胎用胶量达到了 60左右的程度。产品以汽车橡胶零部件为主大量向美欧 等出口,成为非轮胎橡胶制品业最为发达地区。马来西亚为发展中国

9、家中橡胶工业尤其是非轮胎用胶增速最快的国家, 2000年达到 38万吨,占 83, 2005年达到 49万吨,上升至 90, 成为世界第五大非轮胎用胶国。主要非轮胎橡胶制品为乳胶产品,手套等制品位居世界首位,80以上出口,年乳胶消耗量占到全球的 1 3以上。 排在第 610位的国家是:印度、法国、韩国、己西和俄罗斯。年非轮胎用胶量在 2540万吨之间,所占比例为 40“50 ,年增长率处于停滞和下降状态。印度和俄罗斯没有什么变 化,法国和韩国略有下降,巴西缓慢增长。2、销售籀 全球非轮胎橡胶制品销售额 2005 年已开始突破 1000 亿美元大关。年营业额大体在 3亿美元以上的大型企业主要分布

10、在美国、欧盟的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奥地利、瑞典、 瑞士七国,日本和澳大利亚地区,全部为发达国家。每年由美国的 “橡胶塑料新闻 ”进行一 次排名。详见表 3。2006 年世界非轮胎橡胶制品 50强企业,欧盟有 20家 (其中德国 8家 ),美国 16家, 日本 13家和澳大利亚 1家榜上有名。由普利司通、哈钦森、佛雷依登贝格和大陆四家巨子 领路。非轮胎橡胶制品 50强 2005年的销售额总计已达到 513 61亿美元。其中,美国为 152 10 亿美元,日本为 131 14亿美元,欧盟内的德国 93 32亿美元,英国 41 81亿美元,法国 35 08 亿美元。这 5个国家已占到 50强的

11、 88 2,其中美国占据 29 6,日本 25 5,德国 18 2 的优势地位。同上一年比较,总销售额增长 7 4,美国为 7 6,德国 6 8,日本 6 7。 50 强中全公司盈利最多的有 6家,它们是:普利司通 16 32亿美元,大陆 11 54亿美元,基本 保健 10 50亿美元,伊顿 8 05亿美元,派克一汉尼芬 6 04亿美元, SKF4 83亿美元。亏损 最大的为费德拉尔一莫达尔 3 34亿美元,戴纳 16 05亿美元。2782006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信息暨技术交 旒会论文集一年来, 50强排行榜的名次又发生了很大变化。从 2004 年以来连续 4年位居榜首的 法国哈钦森,尽管其销售

12、额增长 4 3达到了 31 30亿美元,但仍以 450万美元的差距落败, 被此前多年一直位居世界前列, 2005年排名第 3的日本普利司通 (销售额 31 75亿美元, 增长 15 5 )又重新夺回桂冠。德国佛雷依登贝格以 30 60亿美元,年增 5 7,由第 2变成 第 3。德国大陆由于 2004 年收购了位居第 15的凤凰 (销售额 9 53亿美元 )和 2006 年收贿劳伦斯 (o 84亿美元 )以及扣除 2005年卖掉的密封事业部 (O 83亿美元 ),年销售额从 21 60亿美元剧增至 30 00亿美元,因而排名由第 7前进到第 4,首次成为四大巨头之一。 英国汤姆金斯 (28 85

13、亿美元 )与瑞典特雷勒堡 (28 47亿美元 )位置互换,列居第 5和第 6。日本东海由于日本国内汽车橡胶零部件畅销和在华橡胶企业快速发展,年增 28 4, 销售额达到 21 19亿美元,排名由第 9升至第 7。美国派克汉尼芬虽然在美国本土增长不 大,由于购进了德国塞尔橡胶在加拿大、墨西哥的生产设备 (销售额 0 8亿美元 ),以 19 5 亿美元继续保持第 8的名次。日本 NOK(18 。 28亿美元和 14 9 )由第 10升至第 9,它还入股佛雷依登贝格并在北美、中国大陆和台湾与其共同经营合资企业。美国库珀标准汽车配件 在 2004 年从库珀轮胎分出之后,由于业绩欠佳, 2005 年销售

14、额降为 18 27亿美元,同比负 增长 1 3,因而由第 7退至第 lO。排名第 11到第 50位的企业,前后顺序也出现了一些变化。例如丰田合成由第 12退 到第 19,还有马克 从第 16升至第 12,依顿由第 19进至第 16,卡莱尔由第 24进到第 17, 芬纳由第 36进至第 31,同时东洋由第 20退至第 23,阿旺由第 35退到第 38,凤凰和时代 国际出局。新排入的有德国的依路林一科林格 (4 42亿美元,第 35位 ),美国洛德 (2 80 亿美元,第 49位 )。哈霸茨以达特威勒持股 (2 75亿美元,第 50位 )取代。我国最大的非轮胎橡胶制品企业安徽中鼎密封件2005年销

15、售额为104亿元(合125 亿美元 ),其他如青岛橡六集团为 5 68亿元,岳阳 3517厂为 4 36亿美元,浙江双箭为 4 24 亿元,它们距 50强都有相当大的差距,短时间无缘进入。然而,目前 50强中,有 28家都 在中国设有非轮胎橡胶制品企业,工厂数量达到 55个以上。 10强之内有 9家落户中国大陆,主要分布在上海、天津、广州、沈阳等地。最多的东海在华有 8家,丰田 7家,普利斯通、 横滨和富国各 4家,大陆和派克汉尼芬各 3家。详见表 4。这些外资企业主要生产汽车和电子橡胶制品,从减震橡胶、密封件、 v带、胶管到高端印刷胶板、导电橡胶等产品,已占据我国市场 6070的份额。它们随同国外汽车、电器2792006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信息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 厂家前来配套,上下游结合,自成体系,构成一种群聚现象。例如在上海的松江工业区即有 大小 300余家企业,其中仪日本就有 100多家,其在华企业的快速发展对其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中也对 50强的排名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综观上述情况,现在我国虽然已成为世界非轮胎耗胶大国,但远非非轮胎橡胶制品强 国。行业用胶量堪称全球之冠,而世界及 50强企业无一入围。年出口量不到 30,而进口 量则达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