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疗卫生改革面临的主要矛盾及解决措施研究。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2707403 上传时间:2018-02-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医疗卫生改革面临的主要矛盾及解决措施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我国医疗卫生改革面临的主要矛盾及解决措施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我国医疗卫生改革面临的主要矛盾及解决措施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医疗卫生改革面临的主要矛盾及解决措施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医疗卫生改革面临的主要矛盾及解决措施研究。(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材料 1 医疗体制改革的矛盾摘要 关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路径的选择一直争议不断,回顾我国医改的历程及突出矛盾发现,医疗服务的市场化并不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成功的根源,改革中大量制度安排的缺失与错位才是导致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成功的根本原因。未来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必须着眼于整体的制度设计,解决制度安排方面的错位和缺位问题,从建立多元化的医疗卫生制度入手,通过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深化医疗机构改革步伐,创建一个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人民承受能力相吻合,与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药品流通体制改革、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相配套的新型医疗卫生体制。(一)政府对公共卫生投入不足与个人医疗负担过重问的矛盾在

2、注重经济发展速度的过程中,医疗卫生支出并不是我国政府投入的重点,政府对公共健康的投入明显不足。1990 年以后,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占政府财政支出的比例一直呈下降趋势,虽然近年来有所回升,但也仅相当于我国上世纪 80 年代初期的水平。政府预算卫生支出的不足,必然导致其占卫生总支出比重的下滑。2006 年,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 49.3%。(二)医疗费用快速增长与政府有限的财力支出间的矛盾从 1990 年到 2005 年,全国公立医院的平均门诊费用提高了约 12 倍,平均住院费用上涨约 10 倍,而同期城乡居民的平均收入仅上涨了 7 倍和 5 倍。医疗卫生支出已成为家庭食物、教育支出后的第

3、三大消费。很多人把解决看病贵的问题全部寄托在政府身上,但政府的财政能力不足以满足所有医疗服务的需求,巨额医疗卫生费用和国家财政能力支付不足问的矛盾也将越演越烈。(三)有限的医疗保障范围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间的矛盾(四)单一的医疗保障供给制度与人民群众多元化的医疗服务需求闻的矛盾(五)医疗机构过度医疗服务与第三方付费的监督制衡机制缺失间的矛盾医疗服务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阿罗和斯蒂格利茨都曾指出医疗服务市场与普通商品市场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信息的高度不对称,容易产生道德风险,即通过“供给诱导需求” ,医生向患者提供当其拥有完全信息时所不会购买的服务。目前,我国过度医疗的现象较为普遍,开大

4、处方、开高价药、开进口药以获取药品销售利润,成为一些医院的通病。(六)存量医疗资源浪费与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间的矛盾二、我国医疗卫生体制存在的不足(一)尚未形成与医疗保障需求相匹配的医疗保障供给体系(二)尚未形成第三方付费者对医疗服务费用的有效制衡机制医疗卫生体制中存在特殊的两重供求关系,涉及医疗服务对象、医疗服务提供者和医疗保障机构三方。一直以来,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一味注重对需方(患者)医疗费用的控制,如建立“统账结合”的医疗保障模式,设立个人账户和个人医疗担负比例。但对医疗服务的供方(医院等)则一直缺乏有效的监督与制衡。虽然政府一直在进行医德宣传,卫生部也不断加强对医院的监督管理,但在鼓

5、励医院“自我创收”和“以药养医”的政策导向下,难以化解医疗费用的过度增长。(三)尚未形成协调配套的、完善的政府监管体系(四)尚未形成推进医疗改革的联动机制确保人民群众的医疗健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除涉及医疗卫生体制、医疗保障体制和药品流通体制等三项重要改革之外,还涉及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四者密切相关,缺一不可。其中任何一项改革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深层次问题。首先,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相对滞后。目前,行政附属、独资经营、行业分割、以药养医的医疗体制,不能适应建立市场经济和公共医疗服务体系的要求,无法实现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难以保障医疗服务的社会公平与公正,也不可能建立起有效竞争的医疗市场。其次,

6、药品流通领域市场秩序混乱,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有待解决,如缺乏对药品现代流通目标模式的整体设计,整个流通领域缺少标准化的设计,从而不能建立起正常的流通秩序,药品“高定价、高折扣”现象相当普遍,药品招投标机制漏洞突出。再次,医疗卫生领域的政府管理体制没有真正实现“管办分离” 。材料 2 矛盾解决方案1 医疗体制改革必须政府支持、法律保证、人民拥护 要对现行医疗体制进行改革,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必须统一思想,必须逐渐出台一些关于医疗体制改革的一些条例,适当提供医疗体制改革所需要的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在医疗体制改革的过程中,由于涉及到团体利益和个人利益,这些人必设阻力,甚至搞一些违法行为,对这样的人该

7、撤职的撤职、该开除的开除,对于违法者要依法制裁。医疗体制改革有可能打破传统习惯和观念,有许多改动的地方不能立即适应广大医患的要求,因此,大家要有耐心,逐渐完善体制改革、逐渐学会在新的制度下从事医疗行业的工作和就医。媒体宣传要引导全民充分理解和支持医疗体制改革,真正使政府、医院及市民意识到医疗体制改革是全国的医疗体制改革、是全民的医疗体制改革。 2 成立医疗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群策群力,协调进行 医疗体制改革必须要先成立医疗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医疗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必须由主管副市长和卫生局局长亲自担任,由主管副市长亲自担任组长,常务副组长由卫生局长担任。同时由各县、区政府选拔人员加入医疗体制改革小组,

8、形成全市统一步调,市属、区属、乡属及私人医院均一起参加医疗体制改革,也可从医疗系统外选拔人才加入进来,与相关行业和部门同步进行,否则,医疗体制改革不彻底、互相扯皮、互相牵制。医疗体制改革不能搞一刀切,特别是城乡,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制订不同的方案,要先试行,后普及。 3 医疗体制改革首先要制定医院收支两条线的细则 医疗体制改革医疗体制改革小组设有各医院专有账号,各医院的收入进入各自的专有账户,并附有明细,医疗体制改革财务组详细审核收费是否合理,医疗保险公司更应该严格审核;医院在支出费用时,也要先报费用明细,医疗体制改革财务组要严格审核所支出费用的情况,发现违法、违规及不合理的支出,要坚决查处,杜绝

9、医务人员的收入与医疗收费挂钩现象。通过对医院资金的监管,就能清晰地知道医院资金的所有流动情况,对医疗改革起到关键的指导作用。 4 资源共享 全市医疗行业的医疗技术及设备资源要网络化,共同享用。凡现存的医疗行业,必须安装网络电脑,各院需有电脑输入员,将患者的信息先输入电脑,信息条码以患者的身份证号码为准,记有患者症状、化验检测项目、诊断结果、用药数量及处理方式等。智能网络化,在医治过程中如有偏差,均可得到电脑提示。对于多余的检测项目、多余的用药及过高的医药费,患者有权提出退赔,对违规者,医疗监察部门视情节有权处罚。全市医疗资源可以共享,便于动态观察,提高服务质量。对大型医疗设备和非常见昂贵的检验

10、项目,全市集中成立检验中心,需要这些项目检查的患者到中心来,一方面可降低单价,另一方面便于收回设备投资成本,同时也降低各院的费用支出。网络经费全部先由政府出,后核销在医疗设备账目里。 5 统一采购,按需领取 全市医疗设备及耗材要由采购中心统一采购,各院根据需求领取。以省或市为范围成立一个医疗采购中心,今后所有生产厂家必须先到采购中心登记备案,将自己产品目录及价格上报,采购中心专门有价格分析师,他们必须搞清每个产品的价格组成,清除不合理的组成部分,制定出所购产品的起拍价,从高向低起拍,从中选择物美价廉的产品来,国外有许多产品均采用这种方式拍卖,这种采购方式的引进,将会对医疗采购市场产生重大的震动

11、,厂家会根据市场的这一需求进行改变经营理念,过高投入到流通领域的费用将会明显降低。医院成本降低了,患者也会受益。 6 加强宣传,推行技术人才流动 技术人才要全市流动,患者到任何一家医院治病均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服务。患者想花钱少,又想到大医院看病,大医院的人才费用和设备费用相对高,这是一对矛盾,这个矛盾是市场体制下的必然产物,要完全解决这个矛盾是不可能的。要改还得从人事体制上改,全市医疗行业就是一个大医院,所有技术人员均可在这个大医院流动,有的是一年一流动,有的是半年一流动,有的是一月一流动,也有的是按需流动。医生已不是哪一个医院的医生,而是全市这个大医院的医生,患者也用不着到哪个大医院看病才是最

12、好的,当然要达到这个目的不是一朝一日就能实现的,需要医、患及社会的理念逐渐转变。 7 社区医疗是方便患者看病的重中之重 社区医疗应该是最方便广大患者就医的场所,但为什么患者舍近求远、舍廉求贵呢。在患者眼里,社区医疗水平低下,怕耽误了自己的治病时机。摒弃这一观念,除前边已讲到技术资源网络化、人才资源统一流动外,还要加大社会宣传。有条件的家庭可与社区医院联网,实行非急诊患者首先到社区医院电脑录记病情信息,初步诊疗,降低小病大医率;社区患者也可根据著名教授流动会诊的日程,预约就医。总之,发展社区医疗是医疗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它的社会性和福利性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 8 限价与定价医疗要逐渐推广 全国已有几个城市实行限价与定价医疗,他们已取得相当丰富的经验,应当尽快推广,各市应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而试行。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规范,积累更多的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